我國行政法人有哪些
A. 行政單位有沒有法人
事業單位有法人,機關單位只有第一責任人,法人主體是國家。
省體育局的第一責任人,就是一把手肯定是該體育局書記,但因為屬於一級政府,他並不是法人。
B. 我國哪些非機關法人的單位(如事業單位、群團、社團等)具有行政管理職能
比如事業單位吧。所謂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它參與社會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
出入境檢驗檢疫事業單位就具有相關行政管理職能。還有交通局也是。
C. 法人單位包括哪些
包括企業法人、事業單位法人、機關法人、社會團體法人、經法定程序批准設立的其他法人。
D. 我國法人組織的分類及各自的法定代表人分別是什麼
民法通則38條規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企業法人:國企中,廠長(經理)是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有限責任公司制企業中,董事長為公司的的法定代表人。
事業單位法人:學校的法定代表人是校長,科研機構的法定代表人是院(所)長,醫療機構的法定代表人是院(所、站)長,文化藝術團體的法定代表人是院(團)長。
社會團體法人:它的法定代表人是依據社會章程規定,代表社團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從會長(理事長)、副會長(副理事長)或秘書長中產生,由會員大會決定。
機關法人:包括權利機關法人、行政機關法人、司法機關法人、軍事機關法人。其法定代表人應該是該機關的負責人。
E. 什麼是機關法人
機關法人是指依法享有國家賦予的權力,以國家預算作為活動經費,因行使職權的需要而享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各級國家機關。機關法人具有以下法律特徵:
(1)機關法人主要從事國家行政管理活動。行政機關法人的活動方式是利用國家權力對教育、文化、軍事及其他社會事務進行管理。同時,從事司法活動的法院、檢察院也屬於機關法人的范疇。
(2)機關法人成立的方式為特特設立。由於機關法人的設立取決於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因此其設立無須經專門機構核准登記。
(3)機關法人的經費由國家預算撥給。機關法人只進行行政管理,不從事經營活動,因此機關法人無法像企業法人那樣通過經營獲得盈利,機關法人的活動經費由國家撥給。
(4)機關法人不得從事商業經營,不得亂集資、亂收費,同時不得濫用經費。這是對機關法人的限制性要求。
特別提示 (1)機關法人不得經商,但不表示機關法人不能參與民事活動,否則就稱不上是法人了。機關法人可以法人資格與其他主體進行經濟交往,如購置辦公用品等。
(2)機關法人包括立法機關、行政機關、軍事機關和司法機關。
F. 法人可大體分為三類
依照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我國法人包括企業法人、機關法人 、事業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
不同法人分類的概念如下:
企業法人:
企業法人是指以營利為目的,獨立從事商品生產和經營活動的法人。以所有制的形式和投資方式,可以將企業法人進一步分為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私人所有制企業法人和混合所有制企業法人。混合所有制企業法人又可以分為國內聯營企業法人和外商投資企業法人。外商投資企業法人又可以分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外商獨資企業法人。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又稱為非企業法人,這些法人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
2、機關法人:
機關法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行政命令組建的、有獨立財政預算經費的各級國家機構,包括國家權力機關法人、國家行政機關法人、國家軍事機關法人、國家審判機關法人和國家檢察機關法人等。事業單位法人是指從事非營利性的、社會各項公益事業的法人,如學校、醫院等。
3、事業單位法人:
事業單位法人雖然有事業取得一定的利益,如文化演出等,但獲取盈利並不是事業單位法人本身的目的和宗旨。
4、社會團體法人:
社會團體法人是由其成員自願組織的,從事社會公益、文學藝術、宗教等活動的各類法人,如協會、學會等。
G. 我國行政處罰的種類有哪些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或其他行政主體依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廣義的行政處罰除了包含上述狹義的內容外,也包含企事業單位規定的一些行政人事處罰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八條的規定,行政處罰有以下7種:
1.警告。 是國家對行政違法行為人的譴責和告誡,是國家對行為人違法行為所作的正式否定評價。從國家方面說,警告是國家行政機關的正式意思表示,會對相對一方產生不利影響,應當納入法律約束的范圍;對被處罰人來說,警告的制裁作用,主要是對當事人形成心理壓力、不利的社會輿論環境。適用警告處罰的重要目的,是使被處罰人認識其行為的違法性和對社會的危害,糾正違法行為並不再繼續違法。
2.罰款。是行政機關對行政違法行為人強制收取一定數量金錢,剝奪一定財產權利的制裁方法。適用於對多種行政違法行為的制裁。
3.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是行政機關將行政違法行為人佔有的,通過違法途徑和方法取得的財產收歸國有的制裁方法;沒收非法財物,是行政機關將行政違法行為人非法佔有的財產和物品收歸國有的制裁方法。
4.責令停產停業。是行政機關強制命令行政違法行為人暫時或永久地停止生產經營和其他業務活動的制裁方法。
5.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是行政機關暫時或者永久地撤銷行政違法行為人擁有的國家准許其享有某些權利或從事某些活動資格的文件,使其喪失權利和活動資格的制裁方法。
6.行政拘留。即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在短期內剝奪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性懲罰措施。由於行政拘留是行政處罰中最嚴厲的一種,因而法律對其適用作了嚴格的規定:1)在適用機關上,只能由公安機關決定和執行;2)在適用對象上,一般只適用於嚴重違反治安管理法規的自然人,但不適用於精神病患者、不滿14歲的公民以及孕婦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一周歲以內的嬰兒的婦女,同時也不適用於我國的法人和其他組織;3)在適用時間上,為1日以上,15日以下;4)在適用程序上,必須經過傳喚、訊問、取證、裁決、執行等程序。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H. 哪些是法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是社會組織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公法人
指依據公法而成立之法人者,如眾所悉知的國家,國家所得設立之其他行政主體(如地方自治團體),以及法律明定具有公法人資格的人民團體(如農田水利會)等均屬於公法人。
私法人
指依私法(如民法、公司法等)所成立之法人者。依民法第一篇(總則)規定,以法人設立之基礎為標准,可區分為以下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兩大類:社團法人-乃多數人集合成立之組織體,其組成基礎為社員,無社員即無社團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