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中員工福利費的細項
㈠ 勞動法對於員工福利的規定是什麼
你說的是社會保險吧,第九章社會保險和福利 第七十條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第七十一條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 第七十二條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第七十三條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負傷; 社會保險
(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四)失業 (五)生育。 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 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法律、法規規定。 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第七十四條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收支、管理和運營社會保險基金,並負有使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責任。 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依照法律規定,對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和運營實施監督。 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和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的設立和職能由法律規定。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挪用社會保險基金。 第七十五條國家鼓勵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為勞動者建立補充保險。 國家提倡勞動者個人進行儲蓄性保險。 第七十六條國家發展社會福利事業,興建公共福利設施,為勞動者休息、休養和療養提供條件。 用人單位應當創造條件,改善集體福利,提高勞動者的福利待遇。
㈡ 勞動法規定公司有對員工福利有什麼樣的要求
1、員工福利分復為法定福利制和企業福利,法定福利有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五險一金)、帶薪年休假,「三期」相應的假期,法定節假日、停工留薪期和醫療期;企業福利是由企業根據自身的效益自主決定的,法律不做統一要求;2、法律依據《勞動法》第五條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勞動就業,發展職業教育,制定勞動標准,調節社會收入,完善社會保險,協調勞動關系,逐步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第四十七條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㈢ 勞動法的員工福利這塊
首先,10件酒的來福利源,正確理解應該是根據你在公司的工齡發放的,所以,這10件酒的福利肯定是不應該退的,這是屬於工齡應得的,且是老闆確認的;勞動法及其相關法規還沒有規定給員工的福利還需要收回的規定哦。其次,公司拖欠社保肯定非法 的,可在你離職後向當地社保部門申請勞動仲裁,申請補足社保。
㈣ 職工法定福利有哪些
員工福利的范圍包括有以下內容:
1. 出差津貼
出差外地的人員根據相應級別均可得到該項津貼。
2. 通訊費用津貼
公司按你所被聘的職位給你提供相應的通訊費用津貼。
3. 節日慰問金
每年元旦、春節、五一節、中秋節、國慶節員工都會得到此項津貼,此外女性員工在三八節還會得到專項津貼。
4. 祝賀慰問金
員工結婚、生日、有小孩誕生或直系親屬去世,公司將送上祝賀、慰問金。社會保險及其它保險公司按照國家規定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金,包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每年還為員工購買人身意外保險和綜合醫療保險。
住房政策
公司依照國家規定為員工繳納住房公積金。
休假政策
1. 國家法定假日:
所有員工可以按國家規定享受以下帶薪假日。元旦(一天),春節(三天),勞動節(三天),國慶節(三天),其中女員工還可以享有三月八日的半天假期,有13周歲以下子女的員工可以享有六月一日的半天假期。
2. 年休假:
服務滿一年的員工可享受7個工作日的年休假,此後每增加一年的工齡年休假也相應增加一個工作日,最多為20個工作日。
3. 周末雙休、婚假、喪假、女員工產假、男職工的陪產假等休假制度,均按"勞動法"和國家有關規定製定,而且公司還額外給予員工每月2天的全薪病假待遇。
㈤ 在企業里哪些員工福利是法律規定必須有的
法律法規中,關於企業員工福利的相關規定:
一、法定福利:
1、帶薪休假:《職工帶薪休假條例》規定:職工連續工作滿1年的,可享受帶薪年休假;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2、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初期設計是為了解決職工購房需要。目前也確實解決了很多職工一部分購房問題。住房公積金按照不同城市規定的繳納比例不同為 5%-12%,但最高不超過 12%。單位未依法建立和繳納的,可投訴。本項不屬於勞動人事仲裁范圍。
3、高溫津貼:顧名思義就是在高溫期間室外工作人員支付的貨幣性質補貼。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 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 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補貼。
4、法定假期:按照《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目前的法定休假是 11 天。如果這 11 天,不幸被安排上班的話。企業需要支付 3 倍工資的噢。不可以以調休的方式替代。
5、住房優惠福利:《教師法》第二十八條、二十九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城市教師住房的建設、租賃、出售實行優先、優惠。縣、鄉兩級人民政府應當為農村中小學教師解決住房提供方便。
6、醫療福利:教師的醫療同當地國家公務員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對教師進行身體健康檢查,並因地制宜安排教師進行休養。醫療機構應當對當地教師的醫療提供方便。
7、補充保險和福利:《集體合同規定》第十三條規定:補充保險和福利主要包括:補充保險、基本福利制度和福利設施、醫療期延長及其待遇、職工親屬福利制度。
二、企業福利:
常見的企業福利主要包括:補充醫療保險、補充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免費或低價食堂、上下班班車、額外休假、低價購滿規定額度的物品、療養、特殊群體福利等。
有條件的用人單位還對職工的家屬等設置了一些福利項目。
是否設置這些福利項目,以及發放額度由用人單位根據效益情況、可承受能力和管理需要加以掌握。
(5)勞動法中員工福利費的細項擴展閱讀:
企業的員工福利是企業人力資源薪酬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或其他組織以福利的形式提供給員工的報酬。
員工福利一般包括健康保險、帶薪假期或退休金等形式。這些獎勵作為企業成員福利的一部分,獎給職工個人或者員工小組。
福利必須被視為全部報酬的一部分,而總報酬是人力資源戰略決策的重要方面之一。
從管理層的角度看,福利可對以下若干戰略目標作出貢獻:協助吸引員工;協助保持員工;提高企業在員工和其他企業心目中的形象;提高員工對職務的滿意度。
與員工的收入不同,福利一般不需納稅。由於這一原因,相對於等量的現金支付,福利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對員工就具有更大的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員工福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集體合同規定
㈥ 關於勞動法中職工福利的問題
享受了宿舍就沒探親假了,但不能不享受國家實行的年假!現在合同到期不續簽了,你可按照《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維權 :
第九條 用人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年休假。用人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年休假或者跨1個年度安排年休假的,應徵得職工本人同意。
第十條 用人單位經職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職工年休假天數少於應休年休假天數,應當在本年度內對職工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按照其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其中包含用人單位支付職工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用人單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但是職工因本人原因且書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單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第十一條 計算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的日工資收入按照職工本人的月工資除以月計薪天數(21.75天)進行折算。
前款所稱月工資是指職工在用人單位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前12個月剔除加班工資後的月平均工資。在本用人單位工作時間不滿12個月的,按實際月份計算月平均工資。
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實行計件工資、提成工資或者其他績效工資制的職工。日工資收入的計發辦法按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執行。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與職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當年度未安排職工休滿應休年休假的,應當按照職工當年已工作時間折算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並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但折算後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
前款規定的折算方法為:(當年度在本單位已過日歷天數÷365天)×職工本人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當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數。
㈦ 勞動法中規定的員工福利有哪些
員工福利法律規定主要有: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五險一金),連續工作內滿一年後容享有帶薪年休假,婦女在孕期、產期、哺乳期有相應的假期,國家法定的節假日的假期,患病享有醫療期,法定的福利主要是這些。企業還可以和員工約定其他一些福利。
㈧ 勞動法規定企業的職工的福利和待遇有哪些
職工福利費的列支范圍?
包括發放給職工或為職工支付的以下各項現金補貼和非貨幣性集體福利,具體有:
(1)為職工衛生保健、生活等發放或支付的各項現金補貼和非貨幣性福利,包括職工因公外地就醫費用、暫未實行醫療統籌企業職工醫療費用、職工供養直系親屬醫療補貼、職工療養費用、自辦職工食堂經費補貼或未辦職工食堂統一供應午餐支出、符合國家有關財務規定的供暖費補貼、防暑降溫費等。
(2)企業尚未分離的內設集體福利部門所發生的設備、設施和人員費用,包括職工食堂、職工浴室、理發室、醫務所、托兒所、療養院、集體宿舍等集體福利部門設備、設施的折舊、維修保養費用以及集體福利部門工作人員的工資薪金、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勞務費等人工費用。
(3)職工困難補助,或者企業統籌建立和管理的專門用於幫助、救濟困難職工的基金支出。
(4)離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包括離休人員的醫療費及離退休人員其他統籌外費用。
(5)按規定發生的其他職工福利費,包括喪葬補助費、撫恤費、職工異地安家費、獨生子女費、探親假路費,以及符合企業職工福利費定義但沒有包括在本通知各條款項目中的其他支出。
㈨ 勞動合同法中員工福利包括哪些
勞動合同法第51條規定,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通過平等協商,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訂立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㈩ 勞動法中關於帶薪假期間,公司各項福利補貼(如餐補、交通補貼、高溫補貼等)發放的規定。
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全國總工會聯合下發的通知:
1、要求各地用人單位應當在高溫天氣期間,根據生產特點和具體條件,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同時,適當調整夏季高溫作業勞動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減輕勞動強度,減少高溫時段作業,保證安全生產,確保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2、工作場所溫度達到33℃或在日最高氣溫達35℃以上的露天環境下工作,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津貼。
3、同時,用人單位不得因高溫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用人單位還要加強女職工和未成年工保護。不得安排懷孕的女職工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露天作業及溫度在33℃以上的工作場所作業。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露天作業。
4、高溫津貼的具體標准為:室外作業和高溫作業人員每人每月150元,非高溫作業人員每人每月100元。高溫津貼在每年6月、7月、8月、9月、10月發放,在企業成本費中列支。其他相關高溫天氣的勞動保護措施,也按照新政策執行。如用人單位在崗且提供正常勞動的職工也需列入發放范圍,職工未正常出勤的,可按其實際出勤且提供的勞動天數折算發放等。享受高溫津貼的范圍從以前露天作業且工作場所溫度達33℃以上的人群擴大至所有勞動者;發放的時間從過去的7—9月,擴大至6—10月。也就是說,每年6—10月,就算勞動者沒有在室外高溫條件下工作且工作場所溫度低於33℃,這期間也可拿到100元/月的高溫津貼。而高溫天氣下,工作場所溫度高於33℃的室外作業和高溫作業人員則可拿150元/月。
5、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條第(一)款規定,「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第十條規定,「個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包括現金、實物和有價證券。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因此,企業以現金或實物發放防暑降溫費等都要並入個人應納稅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