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證人代理
Ⅰ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本案原告訴訟代理人可以作為民事訴訟證人嗎
當然不可以,代理人是代表一方利益的,同案件存在利害關系,不能作為證人出庭,其證人證言也不能作為有效證據被法庭所採信
Ⅱ 請問法律對公民代理有何限制
代理分為民事代理、民事訴訟代理、刑事訴訟代理等。我國法律對代理的限制為:
一、民商事代理:進行民商事代理,需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民法總則》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三)項規定,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委託代理終止。
二、刑事訴訟代理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三、刑事訴訟代理人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規定代理人限制條件:
(一)律師;
(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
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
被開除公職和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的除外。
(2)民事訴訟法證人代理擴展閱讀:
《民法總則》
第一百七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託代理終止:
(一)代理期間屆滿或者代理事務完成;
(二)被代理人取消委託或者代理人辭去委託;
(三)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四)代理人或者被代理人死亡;
(五)作為代理人或者被代理人的法人、非法人組織終止。
第一百七十四條被代理人死亡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託代理人實施的代理行為有效:
(一)代理人不知道並且不應當知道被代理人死亡;
(二)被代理人的繼承人予以承認;
(三)授權中明確代理權在代理事務完成時終止;
(四)被代理人死亡前已經實施,為了被代理人的繼承人的利益繼續代理。
作為被代理人的法人、非法人組織終止的,參照適用前款規定。
第一百七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定代理終止:
(一)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復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二)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三)代理人或者被代理人死亡;
(四)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託為辯護人:
(一)律師;
(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
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
被開除公職和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
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
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託辯護人。
辯護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後,應當及時告知辦理案件的機關。
第三十五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三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在人民法院、看守所等場所派駐值班律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律援助機構沒有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的,由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建議、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案件處理提出意見等法律幫助。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約見值班律師,並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約見值班律師提供便利。
第三十七條
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第三十八條
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
第三十九條
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
辯護律師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應當及時安排會見,至遲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
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
上述案件,偵查機關應當事先通知看守所。
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法律咨詢等;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實有關證據。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被監聽。
辯護律師同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通信,適用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的規定。
第四十條
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
第四十一條
辯護人認為在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的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材料未提交的,有權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調取。
第四十二條
辯護人收集的有關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現場、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屬於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證據,應當及時告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
第四十三條
辯護律師經證人或者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也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或者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
辯護律師經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許可,並且經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被害人提供的證人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
第四十四條
辯護人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隱匿、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不得威脅、引誘證人作偽證以及進行其他干擾司法機關訴訟活動的行為。
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辯護人涉嫌犯罪的,應當由辦理辯護人所承辦案件的偵查機關以外的偵查機關辦理。辯護人是律師的,應當及時通知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或者所屬的律師協會。
第四十五條
在審判過程中,被告人可以拒絕辯護人繼續為他辯護,也可以另行委託辯護人辯護。
第四十六條
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隨時委託訴訟代理人。
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親屬、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
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訴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
第四十七條
委託訴訟代理人,參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八條
辯護律師對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委託人的有關情況和信息,有權予以保密。但是,辯護律師在執業活動中知悉委託人或者其他人,准備或者正在實施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嚴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應當及時告知司法機關。
第四十九條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認為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阻礙其依法行使訴訟權利的,有權向同級或者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或者控告。人民檢察院對申訴或者控告應當及時進行審查,情況屬實的,通知有關機關予以糾正。
Ⅲ 在民事案件中,委託代理人是否可以作為證人
在民事訴訟案件中,如果當事人本人不便處理案件,可以委託代理人參加訴訟。親屬、社區工作者和律師都可以成為民事訴訟代理人。我國現行法律並未明確規定訴訟代理人不能同時擔任證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證人條件、義務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三條,證人出庭作證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Ⅳ 代理人可以同時擔當證人不
代理人可以同時擔當證人。具體理由如下:
首先,我國現行法律並未明確規定訴訟代理人不能同時擔任證人。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根據該條規定,證人就是知道案件情況並提供證言的人。在我國,除因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而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以外,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無論是現行民事訴訟法還是證據規則,都沒有明令禁止訴訟代理人同時作為證人提供證人證言。因此,在法律未加禁止的情形下,不能直接否定訴訟代理人出具證人證言的權利。
其次,訴訟代理人同時作為證人所出具的證人證言的效力問題應當由對方當事人行使處分權。
民事訴訟基本原則之一就是處分原則,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特點之一是便於當事人訴訟和法院辦案,既強調公正也強調效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二條規定:「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證據,另一方當事人認可或者提出的相反證據不足以反駁的,人民法院可以確認其證明力。」該條規定明確了民事訴訟當事人對證據效力的處分權。
最後,部分人也許會認為證人的基本義務即是出庭作證,並且不能旁聽審理過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九條規定:下列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一)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二)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三)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四)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製品;(五)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從該規定來看,法律並不是直接否認該類證據本身的證據效力,而是對於「孤證」的明細詮釋。
Ⅳ 證人能否兼任委託訴訟代理人
【案情】自訴人單某指控被告人劉某、藺某故意傷害罪一案,自訴人之兒媳王某當時在打架現場,並且和其丈夫趙某一起,參與了致傷被告人劉某的打架過程。庭審前,自訴人之兒媳王某請求作自訴人單某的委託訴訟代理人,辦案法官查閱了卷宗材料,發現自訴人單某在向法院提交的證據材料中,提交了自訴人之兒媳王某作為自訴人證人時的調查筆錄和公安機關詢問自訴人之兒媳王某的詢問筆錄。全文共3135個字。 【爭議】 自訴人之兒媳王某能否兼任自訴人單某的委託訴訟代理人,有四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王某可以作證人也可以作委託訴訟代理人;第二種觀點認為,王某可以作證人但不可以同時兼任委託訴訟代理人;第三種觀點認為,王某不可以作證人,但可以作委託訴訟代理人;第四種觀點認為,王某既不可以作證人也不可以作委託訴訟代理人。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 【評析】 證人王某能否兼任自訴人單某的委託訴訟代理人,我們需要了解兩方面的內容: 第一方面,什麼是證人,證人的范圍,我國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對證人是如何規定的。證人是指訴訟參加人以外的,知道案件情況並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可見證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知道案件情況;(2)能正常表達意志;(3)除外條件,就是指除訴訟參加人以外。如原告、被告。知道案件情況,包括現場體會、恰巧聽到、知情人告訴。換個說法,就是看見或聽見或聽說。現場體會就是說證人在現場,看見了現場發生的情況。恰巧聽到是指不經意間聽見了現場發生的聲音。如爭吵聲、廝打聲、殘叫聲等。知情人告訴是指知道案件情況的人的告訴。告訴人最起碼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如果告訴人不知道案件情況,就隨便告訴,就有編造謊言之嫌。被告訴人往往是因告訴人的告訴才得知案件情況,從證據的角度講,叫傳來證據。所以對其證據效力法庭要特別注意。能正確表達意志是指能把案件事實真實表達出來。一般來說,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作為證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任何公民,只要知道案件情況,不論其性別、職業、社會地位、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政治態度、健康狀況如何,都可充當證人。下列人員不能作證人:①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但間歇性精神病患者可以在精神正常的情況下作證;聾人或盲人可以就其看到或聽到的事實作證;年幼的人如果能辨別是非、正確表達,也可以作證人。②共同犯罪案件的同案被告人不能互為證人。③偵查、檢察、審判人員不能在自己承辦的案件中作證人。如果他們事先了解案情,應以證人身份作證,不應再承辦該案件。④刑事被告人的辯護人、民事案件代理人也不能作本案的證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十七條規定,對於證人能否辨別是非,能否正確表達,必要時可以進行審查或者鑒定。可見,能否辨別是非,能否正確表達,是認定證人的重要因素。《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十三條規定,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為證人。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人,可以作證人。王某是完全民事行為人,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志,並且知道案件情況,所以筆者認為王某作證人是完全符合條件的,至於王某的證據效力那是另外的問題。 第二方面,什麼是委託訴訟代理人,委託訴訟代理人的范圍,我國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對委託訴訟代理人是怎樣規定的。委託訴訟代理人是指受當事人、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或訴訟代表人的委託,代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當事人、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和訴訟代表人都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他們委託誰為訴訟代理人,只要符合法律規定,可以按照他們的意志自由決定,所以委託代理又稱為意定代理。與意定代理相對應的就是法定代理。委託訴訟代理人,顧名思義就是為訴訟而設立的,這里的訴訟包括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在非訴案件中,當事人、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也可以委託代理人代為進行民事活動,如勞動仲裁、商事仲裁等,但這里的代理人不叫委託訴訟代理人而稱為委託代理人。要作委託訴訟代理人,委託訴訟代理人首先要具有訴訟行為能力。因為如果委託訴訟代理人是無訴訟行為能力的人,本身自己就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話,那還談何替委託人在法庭上說話,自然而然他也就不能作委託訴訟代理人。再者,委託訴訟代理人要有當事人、法定代表人、法定代理人或訴訟代表人的授權。這里的授權分為一般授權和特別授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第一、二款規定:「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律師、人民團體、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公民以及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被委託為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核實其身份證明和辯護委託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律師、當事人的近親屬、有關的社會團體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託為辯護人:(一)律師:(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委託訴訟代理人,參照本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過程中,應當充分保證被告人行使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的辯護權利。但下列人員不得被委託擔任辯護人:(一)被宣告緩刑和刑罰尚未執行完畢的人;(二)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三)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的人;(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的現職人員;(五)本院的人民陪審員;(六)與本案審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人;(七)外國人或者無國籍人。前款第(四)、(五)、(六)、(七)項規定的人員,如果是被告人的近親屬或者監護人,由被告人委託擔任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當事人委託訴訟代理人應當參照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二條和本解釋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執行。可見,王某並非自訴人單某的近親屬,也並非自訴人的監護人,而是自訴人單某的兒媳,況且與案件審理結果有利害關系,所以王某不能兼任自訴人單某的委託訴訟代理人。 【審判】 法庭認為,王某系自訴人的兒媳,與案件的審理結果有直接利害關系,所以不認定王某的委託訴訟代理人身份。基於相同理由,法院卻認可了王某的證人身份,但法庭認為王某的證據效力較低,法庭酌實認定證據所證明的內容。作者單位:陝西省旬陽縣人民法院
Ⅵ 原告代理人,是證人,也是代理人,合適嗎
不合適,違反了法律規定,證人身份優先,是該案證人的情況下,就不能再是該案代理人。
Ⅶ 請問證人可以做代理人嗎是根據什麼法律法規呢
證人是可以做代理人的。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條關於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的規定,並沒有限制代理人的身份。
第七十條關於證人的規定中,也未限制證人的身份。
「法無明文禁止即自由」,無論是否在同一案件中,二者身份是可以同時具備的。
並且,在實踐中也是被證明了的。但是二者混同時,作為證人的證明力會下降,需要補強證據。
相關法條:
第五十七條 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律師、當事人的近親屬、有關的社會團體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第五十九條 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
第七十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
Ⅷ 民事訴訟法對證人作證作了哪些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第七十三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8)民事訴訟法證人代理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五十三條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
第五十四條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予以准許的,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並告知其應當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
證人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提供證人的一方當事人先行支付,由敗訴一方當事人承擔。
第五十五條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接受當事人的質詢。
證人在人民法院組織雙方當事人交換證據時出席陳述證言的,可視為出庭作證。
第五十六條《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的「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
(一)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
(二)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
(三)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
(五)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
前款情形,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或者視聽資料或者通過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作證。
Ⅸ 民事訴訟 委託代理人可不可以申請證人出庭作證
委託代理人的權利來自於當事人的授權。在民事訴訟中,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是當事人的權利。如果當事人在授權委託書中授予委託代理人該項權利的,委託代理人可以代為提出申請。
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九條 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