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舉證責任倒置
㈠ 民事案件中的舉證責任倒置情形有哪些
一、在侵權訴訟中對於實行過錯推定、因果關系推定、證據難以收集以及妨害舉證的,實行舉證責任倒置。
1、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3、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4、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6、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7、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8、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有關法律對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
二、勞動爭議案件中,雖然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主體,但勞動者對用人單位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屬性,致使用人單位處於強勢地位,勞動者普遍處於弱勢地位。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就是為了實現舉證責任上的「平等」,以提高訴訟效率,合理保護勞動者的利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三條:「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條中:「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勞動爭議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九條:「勞動者主張加班費的,應當就加班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但勞動者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掌握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用人單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不利後果。」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六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第三十九條規定「當事人提供的證據經查證屬實的,仲裁庭應當將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勞動者無法提供由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與仲裁請求有關的證據,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提供。用人單位在指定期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工傷保險條例》第19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或者勞動者直系親屬對於是否構成工傷發生爭議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修改,將消費者「拿證據維權」轉換為經營者「自證清白」,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確解了消費者舉證難問題。
但仍需提醒廣大消費者,該規則僅適用於機動車等耐用品和裝飾裝修等服務,且僅限於購買或者接受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超過六個月後,不再適用;其他商品或者服務出現瑕疵,仍然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規則,由消費者承擔舉證責任。
(1)民事訴訟法舉證責任倒置擴展閱讀:
因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在此訴訟中,由於被告製造了與原告相同的產品,被告是否使用了原告的方法專利,原告不易舉證。
所以,我國《專利法》規定:「在發生侵權糾紛的時候,如果發明專利是一項新產品的製造方法,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供其產品製造方法的證明。」如果被告提不出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的證明,則推定其行為為侵權行為,應承擔敗訴的結果。
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高度危險作業是指在現有技術、設備條件下,雖然作業者以極其謹慎的態度經營管理,仍然難以避免給他人的人身和財產造成損害的危險性作業。我國的《民法通則》第123條規定:
「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是一種特殊的侵權民事責任,也是典型的無過錯責任,而被告必須承擔侵權民事責任。
這一規定的目的是促使從事高度危險性作業的法人和自然人加強責任心和改進技術安全措施。《民法通則》第123條還規定:「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但此證明責任也只能由被告承擔。
第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民法通則》第124條規定:「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任何單位造成上述環境污染,給他人的人身或財產造成損害的,依法都要承擔民事責任,這也是一種無過錯責任。但是被告能夠證明污染環境造成損害是不可抗力或受害人自己及第三者故意或過失所致,被告可不承擔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㈡ 論述民事訴訟法中證明責任的分配原則,及舉證責任倒置的幾種情形!
「誰主張,誰舉證」是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分擔的一般原則,但也有例外,法律上稱為「舉證責任倒置」。所謂舉證責任倒置,是指原告提出的主張不由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而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在民事官司中,舉證責任倒置主要有下列六種情形 :
第一,因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在此訴訟中,由於被告製造了與原告相同的產品,被告是否使用了原告的方法專利,原告不易舉證。所以,我國《專利法》規定:「在發生侵權糾紛的時候,如果發明專利是一項新產品的製造方法,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供其產品製造方法的證明。」如果被告提不出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的證明,則推定其行為為侵權行為,應承擔敗訴的結果。
第二,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高度危險作業是指在現有技術、設備條件下,雖然作業者以極其謹慎的態度經營管理,仍然難以避免給他人的人身和財產造成損害的危險性作業。我國的《民法通則》第123條規定:「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 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是一種特殊的侵權民事責任,也是典型的無過錯責任,而被告必須承擔侵權民事責任。這一規定的目的是促使從事高度危險性作業的法人和自然人加強責任心和改進技術安全措施。《民法通則》第123條還規定:「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但此證明責任也只能由被告承擔。
第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民法通則》第124條規定:「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任何單位造成上述環境污染,給他人的人身或財產造成損害的,依法都要承擔民事責任,這也是一種無過錯責任。但是被告能夠證明污染環境造成損害是不可抗力或受害人自己及第三者故意或過失所致,被告可不承擔責任。
第四,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根據《民法通則》第126條的規定,由上述原因致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如果有證據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可以免責。
第五,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這里所說的動物一般指人工飼養的猛獸、家畜和家禽等,不包括微生物。我國《民法通則》第127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於受害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由於第三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第三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六,有關法律規定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其他情形。
㈢ 民事訴訟法證據倒置都有哪些規定
法律分析:民事案件中,舉證責任倒置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條,下列侵權訴訟,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舉證責任:(一)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二)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麥任;(四)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五)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六)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七)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有關法律對侵權訴訟的舉證麥任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四條 下列侵權訴訟,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舉證責任:
(一)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二)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麥任;
(四)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五)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六)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七)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有關法律對侵權訴訟的舉證麥任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
㈣ 舉證責任倒置是什麼意思
舉證責任倒置,是指法律直接規定的侵權訴訟案件中,由被告負責舉證,證明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或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法律分析】
按照相關法律規定,所謂舉證責任倒置,指基於法律規定,將提出主張的一方當事人,一般是原告就某種事由不負擔舉證責任,而由他方當事人,一般是被告就某種事實存在或不存在承擔舉證責任,如果該方當事人不能就此舉證證明,則推定原告的事實主張成立的一種舉證責任分配製度。在一般證據規則中,「誰主張誰舉證」是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而舉證責任的倒置則是這一原則的例外。舉證責任倒置是指法律直接規定的侵權訴訟案件中,由侵權人負責舉證,證明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或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對於舉證責任,學者定義不一,被認為是民事訴訟領域最容易引起歧義的術語之一。一般指當事人根據辯論主義原則的要求,在訴訟中提出主張後必須向法院提供證據的義務;亦稱證明責任、確認責任,指當事人在提供證據以後,如果沒有使法官對要件事實形成內心確信,就要承擔的敗訴的不利後果。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七條 在訴訟中,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但在下列侵權訴訟中,對原告提出的侵權事實,被告否認的,由被告負責舉證。這些侵權訴訟包括:(1)因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訴訟;(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3)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4)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6)有關法律規定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情形。司法解釋和國內的學理解釋均把這一規定視為舉證責任的倒置。
㈤ 民事訴訟法中的舉證責任倒置
舉證責任倒置是舉證責任分配的重要問題。我國民事訴訟法未明確規定舉證責任倒置。一般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4條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就此做出了規定, 即「在下列侵權訴訟中,對原告提出的侵權事實,被告否認的,由被告負責舉證:(1)因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3)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4)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6)有關法律規定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上述規定對指導司法實踐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同時,由於該規定行文簡練,就舉證責任倒置的基本概念、具體倒置內容以及同《民事訴訟法》第64條第1款規定的「誰主張、誰舉證」的關系等未做展開,實踐中對該問題的認識和做法也不盡一致。並且,該規定將舉證責任的適用范圍基本限於民事實體法的規定,並明確限於法律的規定,而司法中的實際做法已超出了上述范圍,這也提出了舉證責任倒置的適用范圍問題。特別是,在實踐中,針對各類民事案件的實際情況,應否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往往成為難點和焦點,對案件的處理有重大影響。這些情況的存在,客觀上要求對舉證責任倒置進行較為全面的研究。但理論上目前對於舉證責任分配和舉證責任倒置的研究較少且不夠深入,正如學界所說:「我國理論界就何謂『正置』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看法,『倒置』就更難以講清楚了。」 這種情況與舉證責任的重要地位及實踐需要不相稱。有鑒於此,本文擬對民事舉證責任倒置做一研究,為此並對「正置」兼做探討,以資理論和實務上參考運用。
一、對主張的界定與確定
一般認為,舉證責任倒置是指一方當事人提出的主張不由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而是由對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通俗地說,也即誰主張,誰之對方承擔舉證責任。顯然,舉證責任倒置是相對「誰主張、誰舉證」而言的。正是先有了「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正置」,才有了舉證責任倒置。同時,作為舉證責任分配的兩種方式,舉證責任「正置」與倒置是立足於特定主張而言的,無特定主張即無二者的區分。正因如此,筆者認為,准確地把握舉證責任倒置,應立足於其同舉證責任「正置」的對立關系,並先把握好舉證責任「正置」;而要區分舉證責任倒置與「正置」,則應首先明確何謂主張,如何確定主張。應當看到,關於主張問題在以往並未受到應有注意,由此產生的一個不良後果是實踐中存在著將提出一個事實和單純否定該事實均當作主張,而由當事人雙方均承擔舉證責任的認識,這一認識並成為理論上有觀點否定「誰主張、誰舉證」是我國民事舉證責任分擔原則甚至主張刪除《民事訴訟法》第64條第1款規定的依據。
何謂主張?主張是訴訟上的范疇,可分為事實主張和權益主張。舉證責任是關於證明案件事實的責任,因此與舉證責任相聯的主張實際上即事實主張。訴訟中,事實主張與實體權益爭議及處理密切聯系,當事人對特定事實的主張旨在通過司法裁判取得爭議實體權益上的特定效果。可見,事實主張即當事人在訴訟中用以支持其對爭議權益特定裁判效果追求的事實依據的聲明。應當看到,這種效果既包括對特定權益的主張,也包括對特定權益請求的抗辯或否定。而舉證責任是在事實主張之上產生的,其實質是結果責任,即特定事實處於真偽不明時不利訴訟後果的負擔, 其正是要解決爭議實體權益的最終歸屬,從另一個角度,也即在司法上明確支持當事人哪一方對於爭議權益裁判效果的追求。由此可見,事實主張、對爭議權益特定裁判效果的追求以及舉證責任是環環相扣,一一對應的,相互間具有唯一性。「一項事實主張,只會產生一個結果責任」 ,也只能由當事人一方來承擔。這一方面決定了事實主張在訴訟與實體上的重大意義,即主張的確定直接關繫到舉證責任的確定,是探討舉證責任「正置」與倒置的前提,而對於主張的不明確或混淆也必然帶來當事人雙方舉證責任的不明確或混淆;另一方面也決定了確定主張的依據,即當事人是否旨在並能夠以此追求爭議實體權益的特定裁判效果。
㈥ 民事訴訟法舉證責任倒置的情形有哪些
八類舉證倒置
(一)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版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權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二)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四)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五)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六)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七)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㈦ 誰主張誰舉證和舉證責任倒置
法律分析:所謂舉證責任倒置,指基於法律規定,將提出主張的一方當事人(一般是原告)就某種事由不負擔舉證責任,而由他方當事人(一般是被告)就某種事實存在或不存在承擔舉證責任,如果該方當事人不能就此舉證證明,則推定原告的事實主張成立的一種舉證責任分配製度。在一般證據規則中,「誰主張誰舉證」是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而舉證責任的倒置則是這一原則的例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㈧ 舉證責任倒置的倒置的因素
舉證倒置
舉證責任倒置是與舉證責任分配原則相對稱的概念,它們都為了通過舉證責任的配置達到查明案件真實,實現訴訟公平、追求訴訟效率與經濟等訴訟價值。 舉證妨礙又稱證明受阻,它指的是負有舉證責任的一方當事人,在相對方因故意或過失行為將訴訟中存在唯一證據滅失或者無法提出,以致處於證明不能狀態的一種特殊訴訟現象。證明受阻現象各國訴訟立法和證據立法大多明文規定了各種訴訟措施和手段,以示制裁或懲式。這些方法和措施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訴訟法上的制裁,這類制裁屬於公法領域,另一類是實體法上的制裁,這類制裁屬於私法領域。中國《民事訴訟法》對舉證妨礙所作出的制裁性規定,僅僅屬於訴訟法上的公告制裁,而沒有使用私法制裁的方法。這種規定在證據來源主要以法院查證為主的立法模式中有其必然性。因而,實施妨礙行為的對方當事人還可以提供相反證據推翻特定事實主張的舉證現象便是舉證責任倒置。中國最高法院的此一司法解釋是與國際慣例相符的。從此以後,任何當事人如果實施了舉證妨礙行為,法院既可以對他採取立法上的制裁措施,也可對他實行舉證責任倒置,讓他多承擔一些舉證上的負擔,並多隨受一些訴訟中的敗訴風險。可見舉證妨礙是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一個原因。
因而,對於舉證責任的研究由哪一方當事人負擔,這不僅僅是一個涉及哪一方當事人需要付出更多的舉證努力和訴訟代價的問題,而且在有的情形下還直接關繫到訴訟的勝敗後果如何確定。於是最高人民法院在該《證據解釋》中,不僅對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作出了規范,而且還就特殊情形下的舉證責任倒置以及哪一個要件事實實行倒置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同時,還授予法院以司法上的自由裁量權,靈活地決定舉證責任的分配。這樣規定的目的,就是要使舉證責任這個制度真正發揮它保障訴訟平以及當事人訴訟地位實質平等的作用。
㈨ 民訴中「誰主張,誰舉證」在何情況下,舉證責任倒置
我國《民事訴訟法》未明確規定舉證責任倒置。
一般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4條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就此做出了規定。
即:「在下列侵權訴訟中,對原告提出的侵權事實,被告否認的,由被告負責舉證:(1)因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3)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4)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6)有關法律規定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
㈩ 舉證責任倒置是什麼
舉證責任倒置是一種舉證責任分配製度。舉證責任倒置是指按照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規則本來應當配置給一方當事人的客觀舉證責任,可以通過法律上的明確規定等轉移給另一方當事人承擔。在我國民事訴訟中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主要有兩大類:
1、特殊侵權訴訟中實行舉證責任倒置;
2、勞動爭議訴訟中實行舉證責任的倒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