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二審出庭

刑事訴訟法二審出庭

發布時間: 2022-04-12 08:09:14

『壹』 刑事案件二審開庭需要准備什麼材料

刑事訴訟二審開庭的條件: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人民檢察院抗訴的;以及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四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於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一)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四)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
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不開庭審理的,應當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上訴、抗訴案件,可以到案件發生地或者原審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

『貳』 刑事案件二審開庭嗎

法律分析:刑事案件二審人民法院可以決定不開庭審理。但對於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等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八十七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合議庭經過閱卷,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對事實清楚的,可以不開庭審理。對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開庭審理。

開庭審理是法院審判程序的核心階段。審判程序可分為開庭審理前的准備、法庭審判(即開庭審理)、生效裁判執行等基本階段。開庭審理的結果就是裁判(即判決或裁定),法院做出的裁判在滿足生效的條件後即成為生效裁判,生效裁判進入執行程序予以執行。

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於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一)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四)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

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不開庭審理的,應當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上訴、抗訴案件,可以到案件發生地或者原審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

『叄』 刑事案件二審開庭時,不上訴的原審被告人是否應出庭

刑事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部分不上訴的,二審法庭仍需對全案進行綜合審理。
刑事案件的二審程序中,部分未提出上訴的被告人可以出庭參加二審庭審,也可以參加庭審辯論或者委託辯護人出庭。
對同案審理案件中未上訴的被告人,未被申請出庭或者人民法院認為沒有必要到庭的,可以不再傳喚到庭。
相關法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百二十三條 開庭審理上訴、抗訴案件,可以重點圍繞對第一審判決、裁定有爭議的問題或者有疑問的部分進行。根據案件情況,可以按照下列方式審理:

(一)宣讀第一審判決書,可以只宣讀案由、主要事實、證據名稱和判決主文等;

(二)法庭調查應當重點圍繞對第一審判決提出異議的事實、證據以及提交的新的證據等進行;對沒有異議的事實、證據和情節,可以直接確認;

(三)對同案審理案件中未上訴的被告人,未被申請出庭或者人民法院認為沒有必要到庭的,可以不再傳喚到庭;

(四)被告人犯有數罪的案件,對其中事實清楚且無異議的犯罪,可以不在庭審時審理。

同案審理的案件,未提出上訴、人民檢察院也未對其判決提出抗訴的被告人要求出庭的,應當准許。出庭的被告人可以參加法庭調查和辯論。

『肆』 刑事案件二審是開庭好,還是不開庭好

刑事案件,二審有開庭審理的,也有不開庭審理的。
按《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於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一)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四)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
刑事案件的二審是否開庭,一般不影響案件的二審審理結果。當然,如果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的,開庭對當事人更為有利。

『伍』 刑事案件二審開庭審理流程

法律分析:一、基本信息,開庭時間、開庭地點。二、庭前准備,書記員在宣布開庭前,依次做好如下工作:(一)查明檢察員、當事人、證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二)擬出庭作證的證人、鑒定人應安排在庭外休息,等候傳喚。(三)入庭(站立)宣讀法庭規則。(四)請檢察員、辯護人入庭。(五)(檢察員及訴訟參與人就座後)宣布:全體起立,請審判長、審判員(人民陪審員)入庭。(六)(審判人員就座後)宣布全體人員坐下。(七)(全體坐下後)當庭向審判長報告庭前的各項准備工作已經就緒。

法律依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 第六十八條 第一百一十一條改為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一款修改為:「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陸』 刑事案件上訴後二審多長時間開庭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沒有規定具體多長時間才能開庭,只有一個大概的時間,最長是33天後才能開庭,同時規定了2個月內要審理完結,涉及死刑的,可以延長2個月審理完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一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同時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以內將上訴狀交原審人民法院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五條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或者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公訴案件,同級人民檢察院都應當派員出席法庭。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決定開庭審理後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一個月以內查閱完畢。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的時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三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在二個月以內審結。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的審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

『柒』 刑事案件二審應當開庭審理的情形有哪些

根據《刑來事訴訟法》第二百二自十三條的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於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1、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

2、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

3、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4、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

『捌』 刑事二審開庭是好事嗎

法律分析:刑事二審開庭審理不意味著對結果有利,不開庭審理也不意味著對結果不利。法院一審二次開庭屬於正常現象。在法院訴訟中,經第一次開庭審理後,如果承辦法官認為第一次開庭沒有能完全查清案件情況、或認為有些證據和事實需要進一步核實調查的、或出現了新的證據需要雙方質證等情況,都可以決定進行第二次開庭,甚至第三次開庭,只要在規定的審理期限內,都是合法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六條 法庭審理過程中,合議庭對證據有疑問的,可以宣布休庭,對證據進行調查核實。人民法院調查核實證據,可以進行勘驗、檢查、查封、扣押、鑒定和查詢、凍結。

第二百零四條 在法庭審判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一)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二)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三)由於申請迴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

第二百零六條 在審判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可以中止審理:(一)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的;(二)被告人脫逃的;(三)自訴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未委託訴訟代理人出庭的;(四)由於不能抗拒的原因。中止審理的原因消失後,應當恢復審理。中止審理的期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熱點內容
勞動法對實習學生的規定 發布:2025-07-14 17:48:46 瀏覽:233
未成年法律知識講堂 發布:2025-07-14 17:48:38 瀏覽:941
龍泉法院李 發布:2025-07-14 17:45:02 瀏覽:25
華東政法法律碩士就業 發布:2025-07-14 17:44:54 瀏覽:159
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管理辦法 發布:2025-07-14 17:44:50 瀏覽:973
山東司法廳政治部 發布:2025-07-14 17:38:08 瀏覽:330
公務員考試對所報職位的認識法官 發布:2025-07-14 17:31:20 瀏覽:183
為什麼很多公司都有法律顧問 發布:2025-07-14 17:29:45 瀏覽:124
新環保法立法的目的 發布:2025-07-14 17:26:05 瀏覽:480
屬於勞動法調整關系 發布:2025-07-14 17:25:21 瀏覽: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