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46條47條是什麼

勞動法46條47條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5-07-14 10:42:35

勞動法46條47條的補償解釋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遵循按勞分配原則,並實行同工同酬。如果用人單位未遵守此規定,導致工資差額,應支付差額部分。若逾期不支付,勞動部門可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相當於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賠償金。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若違反勞動合同約定,如未提供勞動保護、未按時支付工資等,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後,用人單位仍需支付經濟補償。
一、理解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1. 勞動法是隨著資本主義發展而產生的法律領域;
2. 勞動法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獨立法律領域。
二、最低工資標準的確定和調整應考慮因素:
1. 勞動者和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2. 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3. 勞動生產率;
4. 就業狀況;
5. 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三、用人單位的權利:
1. 有權依法建立和完善內部規章制度;
2. 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勞動定額;
3. 有權對勞動者進行職業技能考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六條至第四十七條。

⑵ 勞動法46條47條的補償解釋

第四十六條關於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的規定,如果用人單位沒有做到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勞動部門可以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第四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約定未向勞動者提供勞動保護、未及時按額支付工資薪酬、暴力威脅勞動者進行勞動等情況,則即使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仍然需要按照向勞動者進行經濟補償。
一、了解勞動法應該明確以下幾點:
1、勞動法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
2、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
二、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勞動生產率;
(四)就業狀況;
(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三、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權利
(1)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的權利。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的權利源於用人單位享有的生產指揮權,既然用人單位享有生產指揮權,所有用人單位有權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制定各項規章制度,要求勞動者遵守。
(2)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勞動定額的權利。用人單位幫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後,就獲得了一定范圍勞動者的勞動使用權,並有權根據實際情況給勞動者制定合理的勞動定額。對於用人單位規定的合理的勞動定額,在沒有出現特殊情況時,勞動者應當予以完成。
(3)對勞動者進行職業技能考核的權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⑶ 勞動法第46條47條規定是什麼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二、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
(一)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三)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三、工資分配的原則
1、按勞分配原則
2、同工同酬原則
3、工資水平適應經濟發展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⑷ 勞動法46條規定賠償

1. 根據勞動法規定,職員被辭退當天應有權領取當月薪資。
2. 《勞動合同法》第46條明確,用人單位在依照第36條、第40條、第41條解除勞動關系時,需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3. 第47條規定,經濟補償的計算基於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對於工作六個月以上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足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月工資是指勞動者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4. 若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除上述情形外,應按照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即每滿一年支付二個月工資,六個月以上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足六個月的支付一個月工資的賠償金。
5. 法律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條,建立勞動關系時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若已建立勞動關系但未訂立書面合同,應在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完成簽訂。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熱點內容
中國社會法2017年年會 發布:2025-07-14 22:06:22 瀏覽:801
經濟法多少道題 發布:2025-07-14 22:02:35 瀏覽:463
常熟市法院拍賣 發布:2025-07-14 21:57:20 瀏覽:34
勞動法如何合理調動崗位 發布:2025-07-14 21:57:10 瀏覽:37
工資不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4 21:57:06 瀏覽:506
原平交警華陰法院 發布:2025-07-14 21:57:01 瀏覽:770
老謀深演算法規 發布:2025-07-14 21:56:34 瀏覽:71
中學生法律知識講座觀後感 發布:2025-07-14 21:51:09 瀏覽:343
深圳勞動法產假工資規定2015年 發布:2025-07-14 21:47:14 瀏覽:692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愛別人 發布:2025-07-14 21:46:49 瀏覽: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