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200條
❶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定是什麼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定是什麼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定如下:
(1)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2)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3)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4)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5)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6)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
【評議、判決】在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
(三)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第二百零一條
【法院對認罪認罰案件量刑建議的處理】對於認罪認罰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決時,一般應當採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
(二)被告人違背意願認罪認罰的;
(三)被告人否認指控的犯罪事實的;
(四)起訴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
(五)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情形。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量刑建議明顯不當,或者被告人、辯護人對量刑建議提出異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調整量刑建議。人民檢察院不調整量刑建議或者調整量刑建議後仍然明顯不當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
二、民事訴訟對證據質證的注意事項包括什麼
1、質證准備。收到對方的證據後,應當與當事人緊密溝通,就對方提交的證據形成質證觀點,主要圍繞證據的三性。同時有否證據可以反駁對方的這些證據;同時有否證據可以反駁對方的這些證據。同時,對於復雜的案件,還是要求逐一對對方的證據提出的質證意見形成文字,類似於證據清單一樣,以便開庭過程中有所准備,在庭審後可以根據庭審情況的變化作修正,在提交代理詞中一並提交給法庭;
2、質證技巧。總的一個原則是圍繞著「三性」進行。首先要聽清楚對方在提供這些證據所要證明的內容。緊緊圍繞對證據的合法性、真實性、關聯性開展開質、辯、驗、判。逐一識別、判斷。
❷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一款內容如下:
第二百零一條,對於認罪認罰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決時,一般應當採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1、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
2、被告人違背意願認罪認罰的;
3、被告人否認指控的犯罪事實的;
4、起訴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
5、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情形。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量刑建議明顯不當,或者被告人、辯護人對量刑建議提出異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調整量刑建議。
人民檢察院不調整量刑建議或者調整量刑建議後仍然明顯不當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
(2)刑事訴訟法200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二條,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
當庭宣告判決的,應當在五日以內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
定期宣告判決的,應當在宣告後立即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判決書應當同時送達辯護人、訴訟代理人。
第二百零三條,判決書應當由審判人員和書記員署名,並且寫明上訴的期限和上訴的法院。
第二百零四條,在法庭審判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
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由於申請迴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
第二百零五條,依照本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二項的規定延期審理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
❸ 民事訴訟法200條的二項第五款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五款,規定了當事人的申請情形。當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因當事人客觀原因無法自行收集,而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但法院未進行調查收集時,法院應進行再審。
此款規定的背景是,確保在法律程序中,所有需要的證據都能得到公正的審查與收集。當事人基於客觀限制,無法自行獲取關鍵證據,因此向法院申請調查收集,這表明了證據對案件判決的重要性。
通過這一條款,法律旨在保護當事人權益,確保公平審判。若法院未能履行調查收集證據的職責,可能影響判決的公正性。因此,滿足第五款條件時,法院應重新審視案件,以確保基於完整證據做出裁決。
此條款的適用范圍廣泛,涵蓋了新證據、基本事實證據缺失、偽造證據、未經質證證據、因客觀原因無法收集證據、法律適用錯誤、審判組織組成不合法、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參加訴訟、剝奪辯論權利、缺席判決、遺漏或超出訴訟請求、法律文書撤銷或變更、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等多方面情況。
在執行過程中,法院需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是否符合再審條件,確保法律的公正執行和案件的公正裁決。這一規定體現了法律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對保護當事人權益、維護法律公正性的重視。
❹ 刑事訴訟法第200條第1款中不能抗拒的原因是什麼
不能抗拒的原因:
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不可抗回拒的原因主答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 罷 工 、 騷 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