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有關第三人的規定

民事訴訟法有關第三人的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4-12 10:52:19

㈠ 什麼是訴訟中的第三人

民事訴訟的「第三人」規定在我國《民事訴訟法》總則第五章的訴訟參加人中,《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的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由以上規定可以看出第三人的訴訟地位。第三人在訴訟過程中,作為訴訟參加人,區別於原告、被告。要准確掌握第三人的含義,必須要明白我國民事訴訟中規定的第三人,無論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還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都有哪些特徵,從而由特徵去理解它的含義。第三人有如下特徵:1.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或者無獨立請求權,但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2.參加到他人之間已經開始的訴訟中,即第三人參加訴訟時,他人之間的訴訟已經開始,但法院尚未作出裁判。第三人參加訴訟是以本訴的存在作為其前提和基礎的,屬於兩訴的合並,稱為參加之訴,而本訴則是指原、被告之間的訴訟;3.第三人參加訴訟的目的在於維護其自身的合法權益,在這點上又區別於訴訟代理人。如果參與訴訟不是為了維護其自身的合法權益,而是為了維護原告或被告一方的合法權益,則只能是訴訟代理人。
參考資料:《淺談民事訴訟中第三人的確定》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29711

㈡ 民事訴訟的第三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民訴中的第三人分為有獨立請求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的第三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地位相當於原告,如果敗訴,訴訟請求不予支持。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能是原告可能是被告,如果其所在的被告一方敗訴,則會承擔責任。

(2)民事訴訟法有關第三人的規定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了三種不得追加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情形:

1、受訴人民法院對與原被告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無直接牽連和不負有返還或者賠償等義務的人,以及與原告或被告約定仲裁或有約定管轄的案外人,或者專屬管轄案件的一方當事人,均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2、人民法院在審理產品質量糾紛案件中,對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證據已證明其已經提供了合同約定或者符合法律規定的產品的,或者案件中的當事人未在規定的質量異議期內提出異議的,或者作為收貨方已經認可該產品質量的,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3、人民法院對已經履行了義務,或者依法取得了一方當事人的財產,並支付了相應對價的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意義在於查清案件事實,分清責任是非,簡化訴訟程序,有效利用審判資源,防止人民法院對同一事實作出互相矛盾的判決。

㈢ 什麼是民事訴訟第三人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
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指對他人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或者雖無對立的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到原告、被告已經開始的訴訟中進行訴訟的人。
對原、被告之間的爭議的訴訟標的認為有全部或部分獨立請求權;(2)為第三人訴訟中的原告,而被告為本訴中的原告和被告。
(1)參加訴訟的根據是案件的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2)參加到當事人一方進行訴訟;(3)在訴訟中具有獨立訴訟地位。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指在民事訴訟中,對原被告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的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的結果可能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到已經開始的訴訟中進行訴訟的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與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相對應。
我國民訴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若干問題的意見》(「《民訴意見》」)第65條規定了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方式: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可以申請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民訴意見》第66條規定了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法律地位:在訴訟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提出上訴。但該第三人在一審中無權對案件的管轄權提出異議,無權放棄、變更訴訟請求或者申請撤訴。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的訴訟,常見的類型有:1、買賣合同中因標的物不符合約定,遲延交付糾紛;2、運輸合同中人身財產受到損害的糾紛;3、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因第三人不履行或瑕疵履行的糾紛;4、企業承包經營對外發生的糾紛;5、消費者因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糾紛;6、無權處分的行為引起的糾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了三種不得追加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情形:
關於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受訴人民法院對與原被告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無直接牽連和不負有返還或者賠償等義務的人,以及與原告或被告約定仲裁或有約定管轄的案外人,或者專屬管轄案件的一方當事人,均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人民法院在審理產品質量糾紛案件中,對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證據已證明其已經提供了合同約定或者符合法律規定的產品的,或者案件中的當事人未在規定的質量異議期內提出異議的,或者作為收貨方已經認可該產品質量的,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人民法院對已經履行了義務,或者依法取得了一方當事人的財產,並支付了相應對價的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意義在於查清案件事實,分清責任是非,簡化訴訟程序,有效利用審判資源,防止人民法院對同一事實作出互相矛盾的判決。

㈣ 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中第三人是指什麼

民事訴訟第三人是指對他人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或者雖無獨立的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到原告、被告已經開始的訴訟中進行訴訟的人。

對原告、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認為有獨立請求權,或者案件處理結果可能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根據。

第三人同原告或者被告存在某種民事法律關系,案件的審理結果可能與第三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第三人區別於共同訴訟人和訴訟代理人的根本之點。

(4)民事訴訟法有關第三人的規定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范圍

民事訴訟當事人,指因民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發生糾紛,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並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的利害關系人。民事訴訟當事人具有以下三個特徵:

1.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凡不是以自己名義而以他人名義進行訴訟的人,如訴訟代理人,不是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2.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當事人必須是發生民事爭議的一方,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與案件沒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如支持受損害的單位和個人起訴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不是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3.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當事人進行訴訟,是要人民法院對他們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作出裁判。因此,雖以自己名義參加訴訟,但不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的人,如證人、鑒定人不是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當事人分為狹義當事人和廣義當事人。狹義當事人僅指原告和被告;廣義當事人還包括訴訟中的第三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事訴訟第三人

㈤ 民訴中,案外人與第三人的區別是是什麼

區別如下:

1、利益關系不同。案外人是指未參與此案但在法律上的權益因執行行為而可能受到侵害的人;第三人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輔助該訴訟一方當事人進行訴訟的參加人。

2、訴訟地位不同。案外人在此案沒有獨立訴訟的地位,而第三人在訴訟中具有獨立的訴訟地位。

3、利害關系不同。第三人為參與案件審理又有利害關系的人,而案外人就屬於沒有參與案件審理,但有利害關系的那一類人。

民事訴訟具有以下特徵:

(一)一般而言,民事訴訟是一種當事人對立,法院居間審理、裁判的等腰三角形結構

當事人之間由於利益沖突而訴至法院,在訴訟中,一方提出訴訟請求,另一方則進行防禦、 抗辯,因而在訴訟中形成一種對立或對抗的基本態勢和結構。法院作為國家的司法機關在民事訴訟中處於中立的地位,平等地對待當事人,以保證裁判的實體公正和形式公正。

這樣一來,民事訴訟就呈現為一種類似幾何上等腰三角形的結構。不承認民事訴訟的這種現實結構,就無法正確認識民事訴訟。

當事人之間雖然會就訴訟中的某些事項達成協議,甚至通過調解或和解解決糾紛,但這不過是當事人對自己權利的處分,是一種讓步或妥協,並不能否定他們之間的對抗本質。

(二)民事訴訟依靠國家強制力來解決民事糾紛

這體現在:

1、當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後,被告就有義務應訴,即被告應訴的強制性。被告不能拒絕法院的審判。被告不到庭的,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不能強制到庭的,法院可以缺席判決。

2、法院作出的決定、裁定和判決,當事人必須服從,履行裁判所確定或規定的義務。如果不主動履行裁定和判決的,法院可以在當事人的申請下,強制執行。

(三)從訴訟對象來看,民事訴訟解決的爭議是有關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

一般而言, 這些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就是法律上規定的具體的權利義務爭議。法院解決民事爭議時, 必須適用實體法的規定,如果沒有實體法的規定,便無根據可以適用。

另外,非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不能納入民事訴訟程序加以解決,除了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外,倫理上的沖突、政治上的爭議、體育競賽的爭議、團體組織內部的爭議、宗教上的爭議等也都不能成為民事訴 訟的對象。這一問題涉及民事審判權的范圍問題。

(四)民事訴訟是依照一定的法律規范,嚴格按照預定的程序和方式進行的

為了保證民事訴訟的公正性,民事訴訟法規定了一套比其他民事爭議解決制度更為復雜的程序, 也可以說,民事訴訟在形式上是最為公正的程序。民事訴訟還要求法院和所有訴訟參與人的訴訟行為必須符合規定的方式,違反了規定的方式和程序雖然不是絕對,但有可能導致訴訟行為的無效。

相比之下,民事調解和仲裁在程序和方式的嚴格性方面就不如民事訴訟。這就使民事訴訟程序呈現出一定剛性化特徵。

盡管民事訴訟程序在制定時會盡量考慮方便、靈活地解決民事糾紛,但依然無法達到其他 非民事訴訟程序那樣的程度。

(五)事實認定的形式化

民事糾紛的解決首先需要裁判機關認定案件事實,並在正確認定案件事實的基礎上作出公正裁判,但由於案件事實的認定需要依靠證據,而基於合法性的要求,法院認定事實的證據又必須滿足一定的形式要求,這樣一來,也就有可能影響 事實認定的有效性。

一些案件中,盡管權利人事實上存在權利,卻因為沒有符合要求的證 據而無法得到認可。

㈥ 訴訟中如何追加第三人

訴訟中追加第三人,必須由申請人向法院遞交追加第三人的書面申請,申請應當符合形式要件且材料齊全,申請中應列明被追加的第三人的基本情況、說明追加理由,並提供相應的證據材料。同時,要在合理的期限內提出追加第三人申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根據該條規定,申請人申請追加第三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使法院有一定的程序控制餘地,避免訴訟的拖延,縮短審理期限。

追加第三人的操作流程:

1、申請人在合理期限內向法院遞交書面申請並提供相應證據;

2、法院審查,必要時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判定申請人提供的證據證明案件是否有必要追加;

3、法院判定有必要追加第三人的,會以筆錄的形式告知原告、被告,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第三人參加訴訟;

4、法院將起訴狀、答辯狀、追加申請等應訴手續送達被追加的第三人;

5、法院判定沒有必要追加第三人的,會裁定駁回申請人的申請,不予追加,該裁定法律沒有賦予當事人上訴權。

(6)民事訴訟法有關第三人的規定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第三人的特徵

1、對原告、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認為有獨立請求權,或者案件處理結果可能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根據。

2、第三人參加訴訟,必須以原告、被告之間的訴訟正在進行為前提,如果原、被告之間的訴訟尚未開始,或者原、被告之間的訴訟已經結束,即人民法院對案件已經審理終結,任何人都不可能通過訴訟而成為第三人。

3.第三人是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這種利害關系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與來自本訴的原告和被告的侵害或爭議;二是來自法院對訴訟的處理結果。

二、民事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的目的在於簡化訴訟程序,徹底解決彼此有聯系的糾紛;在於維護自己的權益。第三人參加訴訟即不是為了維護原告的利益,也不是為了維護被告的利益,即便有時參加到當事人一方進行訴訟,也不是為了維護參加一方當事人的利益,而是以自己的名義,為維護自己的權益參加訴訟。

㈦ 關於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

只要一審列為第三人的,如果該第三人沒有獨立請求權,沒有參加一審,不妨礙其參加二審。如果該第三人有獨立請求權,審理結果關系其利益,可以另行起訴,不參加二審。

㈧ 什麼是民事訴訟第三人舉例說明

民事訴訟第三人是指對他人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或者雖無獨立的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到原告、被告已經開始的訴訟中進行訴訟的人。

對原告、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認為有獨立請求權,或者案件處理結果可能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根據。

第三人同原告或者被告存在某種民事法律關系,案件的審理結果可能與第三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這是第三人區別於共同訴訟人和訴訟代理人的根本之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我國民事訴訟第三人分為兩類:一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二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例:

有獨立請求的第三人:甲起訴乙要求返還某物,但是丙認為某物為其所有,這時丙就可以提處訴訟以有獨立請求的第三人的身份參加訴訟。

無獨立請求的第三人:甲欠乙1萬元錢不還,而丙又欠乙1萬元並且已經到期,而乙既不還甲錢也不找丙要求還錢,這時候甲可以直接起訴要求丙還錢,這時候就可以追加乙為無獨立請求的第三人參加訴訟。

(8)民事訴訟法有關第三人的規定擴展閱讀: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規定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了三種不得追加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情形:

1、受訴人民法院對與原被告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無直接牽連和不負有返還或者賠償等義務的人,以及與原告或被告約定仲裁或有約定管轄的案外人,或者專屬管轄案件的一方當事人,均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2、人民法院在審理產品質量糾紛案件中,對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證據已證明其已經提供了合同約定或者符合法律規定的產品的,或者案件中的當事人未在規定的質量異議期內提出異議的,或者作為收貨方已經認可該產品質量的,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3、人民法院對已經履行了義務,或者依法取得了一方當事人的財產,並支付了相應對價的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意義在於查清案件事實,分清責任是非,簡化訴訟程序,有效利用審判資源,防止人民法院對同一事實作出互相矛盾的判決。

㈨ 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是指哪些人

第三人就是指除了原告、被告以外的當事人。由於原、被告之間的訴訟可能涉及第三人的利益,因而第三人要參加進來,但既不是原告,也不是被告,按照《民事訴訟法》第56條的規定,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有兩種:

.是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有權提起訴訟的人,實際上這種與原告的地位一樣,只是一個具體案件已經有了一個原告,一個被告,而他不能同意任何一方的要求,而是以原、被告作為自己的被告,後參加進來的人,這種人稱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如三兄弟中老大獨佔了父母遺留的三間房,而老二則以原告的身份向老大提出分一間半房的請求,而老三則認為遺產也有自己一份,因而也提訴訟。由於老二是原告,老大是被告,老三既不是原告,又不是被告,他就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人,法院通知他參加或自己申請參加進來。這稱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如:甲從乙處購進一台機器,由於機器質量低劣,甲對乙提起訴訟,要求賠償損失。在訴訟中,乙提出機器系丙廠製造,應由丙廠承擔責任。此案件中,甲乙有買賣合同關系,乙丙之間存在購銷合同關系。丙與買賣合同關系提起的訴訟無直接利害關系。因此,他沒有獨立請求權。但由於機器是自己製造的,如果乙敗訴後,勢必會轉而向他提起訴訟,該案件的結果與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此,法院通知他參加進來,將兩案合並一案處理,這就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從訴訟地位上看,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相當於原告,因此,享有原告的所有權利。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如:有權了解原告起訴,被告答辯的事實和理由,有權充分陳述自已的意見,也有權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被判決承擔民事責任後,有權提起上訴等。但是,由於對本訴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請求權,涉及原告、被告之間的實體權利的訴訟權利,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無權行使。如:在一審中無權對管轄權提出異議,無權放棄、變更訴訟請求或申請撤訴等。

熱點內容
勞動法對實習學生的規定 發布:2025-07-14 17:48:46 瀏覽:233
未成年法律知識講堂 發布:2025-07-14 17:48:38 瀏覽:941
龍泉法院李 發布:2025-07-14 17:45:02 瀏覽:25
華東政法法律碩士就業 發布:2025-07-14 17:44:54 瀏覽:159
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管理辦法 發布:2025-07-14 17:44:50 瀏覽:973
山東司法廳政治部 發布:2025-07-14 17:38:08 瀏覽:330
公務員考試對所報職位的認識法官 發布:2025-07-14 17:31:20 瀏覽:183
為什麼很多公司都有法律顧問 發布:2025-07-14 17:29:45 瀏覽:124
新環保法立法的目的 發布:2025-07-14 17:26:05 瀏覽:480
屬於勞動法調整關系 發布:2025-07-14 17:25:21 瀏覽: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