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報考
『壹』 原公司在上海已辭職沒拿離職證明。報考江西事業單位,資格復審時需要離職證明嗎影響未來社保的繳納嗎
用人單位必須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這是法律上的強制義務,而且是雙方的法定義務,勞動關系的雙方對此不可協商變通。
一、用人單位不繳納社保存在很大的法律風險
1.員工可隨時向勞動監察舉報要求用人單位繳納,處理結果往往是限期補繳;
2.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還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3.如果用人單位繳納了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險費,員工在職期間一旦發生此類情況,相應的費用由社保基金負擔。相反,如不繳納社保,發生了此類情況,用人單位按照社保的標准自行負擔。
二、法律依據
1.《勞動法》七十二條,基金來源,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2.《勞動法》七十三條,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退休;患病、負傷;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失業;生育。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法律、法規規定。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3.《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三)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4.《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貳』 專業資格證書有哪些
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簡稱ACCA))成立於1904年,是目前世界上領先的專業會計師團體,也是國際上海外學員多、學員規模發展快的專業會計師組織。
二、注冊會計師(CPA)證書
主考機構:注冊會計師協會。適合人群:准備在國內從事會計職業的高級人才。考試內容: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
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助理會計師、會計師、高級會計師)
主考機構:財政部、人事部。適合人群:想進入國企和事業單位在財會崗位任職的人員。報考該考試需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試內容:初級考初級會計實務、經濟法基礎兩個科目;中級考財務管理、經濟法、中級會計實務三個科目。
四、注冊稅務師(CTA)證書
主考機構:人事部、稅務總局。適合人群:大專以上學歷,具有相應工作經驗者,或取得經濟、會計、統計、審計專業中級專業技術資格者,並從事稅務代理業務滿1年。考試內容:稅法(一)、稅法(二)、稅務代理實務、稅收相關法律、財務與會計5個科目。
五、注冊資產評估師(CPV)證書
主考機構:人事部、財政部。適合人群:正在從事或打算從事資產評估的人員,報考需具一定學歷及相應工作經驗。考試內容:資產評估、經濟法、財務會計、機電設備評估基礎、建築工程、評估基礎。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叄』 勞動法裡面有沒有在亊業單位沒解騁前,能不能報考另一個事業單位
勞動法對規范事業單位招聘有相關的規定。但是,每年的事業單位的招聘簡章中均有現在有編制的人員不能報考的相關規定。供參考。
『肆』 超過擇業期未報到,失去幹部身份可以報考公務員嗎
可以報考,政審不會有問題,因為政審不光是考察你自己,也包括你的親屬和配偶。畢業後沒有找到工作的情況很多,也有很多人待業好幾年最終考上公務員的。
至於幹部身份問題,給你解釋下:「幹部」一詞最早沿用時,便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廣泛應用了「幹部」。其狹義是指黨的骨乾和指揮人員;廣義則指為黨從事政治、文化、經濟活動等方面的工作人員和軍隊排以上的軍政人員。中國共產黨獲取政權以後,繼續沿用、強化和擴大了這一歷史概念,在國家公職人員不斷發展分化的過程中,幹部的范圍越來越廣。但是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公司法》《勞動法》的頒布實施,自1995年《勞動法》實施後,政府和企業的職能分開,原來各級各類領導人員、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作人員都被《公務員法》規范為國家公務員。而企業、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都被《勞動法》規范為合同制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原來事業單位的記者、編輯、教師有的歸入公務人員,有的歸入技術人員。而警察、法官、稅務員、工商人員被歸入公務員。銀行職員、文藝工作者等歸入合同制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幹部的概念已經進入歷史。也就是說,現在依據《公務員法》《勞動法》只認崗位職務,不認身份。
當你只有通過考試進入到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時候,你才可以叫做「幹部」了,但這只是幹部崗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