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2017刑事訴訟法講義

2017刑事訴訟法講義

發布時間: 2022-05-18 07:19:15

Ⅰ 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2017有關二審後要求申訴時間限制嗎

刑事案件二審後要求申訴,沒有時間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專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屬>的解釋》第三百七十一條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提出申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審查處理。

Ⅱ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在司法實踐中應該怎樣應用

在刑事訴訟中,在恢復性司法理念的引領下,被害人權益的保護必須放在重要位置,以切實有效地恢復受損的社會關系。但是,在倡導社會關系修復的同時,我們要注重公序良俗原則在刑事案件中的體現,以維護公共利益,發揚善良風俗,弘揚社會公德,從而保障社會肌體健康發展。

我國運用公序良俗原則處理民事糾紛由來已久,1986年《民法通則》將「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等詞語載入法條。2017年《民法總則》首次明確公序良俗原則。第八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十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2)2017刑事訴訟法講義擴展閱讀:

我國《刑事訴訟法》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這一原則的精神:廢除了人民檢察院原來曾長期擁有的以免予起訴為名義的定罪權,使定罪權由法院專門行使;受到刑事追訴的人在偵查和審查起訴階段,一律稱為「犯罪嫌疑人」,而從檢察機關提起公訴之後,則改稱為「被告人」。

檢察機關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有權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合議庭經過開庭審理,認為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Ⅲ 刑事訴訟法172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於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十五日。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符合速裁程序適用條件的,應當在十日以內作出決定,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一年的,可以延長至十五日。

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案件,改變管轄的,從改變後的人民檢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3)2017刑事訴訟法講義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三條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聽取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意見,並記錄在案。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出書面意見的,應當附卷。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告知其享有的訴訟權利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聽取犯罪嫌疑人、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對下列事項的意見,並記錄在案:

(一)涉嫌的犯罪事實、罪名及適用的法律規定;

(二)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等從寬處罰的建議;

(三)認罪認罰後案件審理適用的程序;

(四)其他需要聽取意見的事項。

人民檢察院依照前兩款規定聽取值班律師意見的,應當提前為值班律師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一百七十四條犯罪嫌疑人自願認罪,同意量刑建議和程序適用的,應當在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在場的情況下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一)犯罪嫌疑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對未成年人認罪認罰有異議的;

(三)其他不需要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的情形。

刑法上的通緝是什麼意思,哪些機關可以發布通緝令

1、通緝是指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通令緝拿應當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歸案的一種偵查行為。


2、哪些機關可以發布通緝令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以下機關可以發布通緝令:


(1)第二百五十二條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機關可以發布通緝令,採取有效措施,追捕歸案。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以內,可以直接發布通緝令;超出自己管轄的地區,應當報請有權決定的上級公安機關發布。通緝令發送范圍,由簽發通緝令的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


(2)第二百六十條通緝越獄逃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適用本節的有關規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1998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修正)


(3)第二百一十六條人民檢察院偵查直接受理的案件,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或者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脫逃的,經檢察長批准,可以作出通緝的決定。



(4)2017刑事訴訟法講義擴展閱讀:


通緝適用於的對象:


1、第一百二十三條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機關可以發布通緝令,採取有效措施,追捕歸案。各級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以內,可以直接發布通緝令;超出自己管轄的地區,應當報請有權決定的上級機關發布。


2、第一百三十一條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適用本章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適用刑事強制措施有關問題的規定(2000年8月28日)


3、第三十三條人民檢察院直接立案偵查的案件,需要通緝犯罪嫌疑人的,應當作出逮捕決定,並將逮捕決定書、通緝通知書和犯罪嫌疑人的照片、身份、特徵等情況及簡要案情,送達同級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按照規定發布通緝令。


Ⅳ 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的區別

簡單點來說民事與刑事的區別概括:刑事是觸犯刑法,要承擔刑事責任,刑事責任是犯罪的必然後果。民事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財產關系,民事責任不構成刑罰後果。民事責任有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

具體五項區別:
一是訴訟主體:刑事訴訟法涉及公、檢、法等數家司法機關,當事人為自訴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而民訴法僅有人民法院一家訴訟主體,當事人有原告、被告及第三人。

二是訴訟原則: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如:未經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為有罪、辯護、依法不予追究等的原則;不同於民事訴訟法特有的處分、調解、支持起訴等的原則。

三是證據制度:兩大法在舉證責任的規定上各不相同,刑事訴訟法規定舉證責任在控方;民事訴訟法則規定「誰主張誰舉證」;

四是強制措施的種類不一。

五是訴訟程序復雜程度不同。

(5)2017刑事訴訟法講義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特點:

(1)民事訴訟既包括法院依法進行的審判活動,也包括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進行的訴訟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法院和各訴訟參與人之間發生訴訟法律關系;

(2)法院的審判活動對民事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具有決定性作用,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活動則對民事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具有很大影響;

(3)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圍繞解決民事糾紛這一基本任務,由若干各有其中心任務的階段組成,同時各個階段相互銜接,依次連續進行。

刑事訴訟程序:

(一)立案

立案是指司法機關按照管轄范圍,對刑事案件接受、審查和作出受理決定的訴訟活動。

(二)偵查

偵查是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為查明案情、收集證據和查獲犯罪嫌疑人而依法進行調查工作和採取有關強制措施的訴訟活動。

(三)起訴

起訴是指請求人民法院對被告人進行審判的訴訟活動。人民檢察院代表國家進行的起訴,稱為公訴。被害人本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進行的起訴,稱為自訴。

(四)審判

刑事訴訟中的審判,就是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或者自訴人提起自訴的案件,依照法定程序,審查案件事實,並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作出被告人是否有罪、應否處罰的裁判活動。

(五)執行

執行是指司法機關把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付諸實施的活動。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執行死刑,同級人民檢察院派員臨場監督。

參考鏈接:網路_民事訴訟網路_刑事訴訟

Ⅵ 刑事訴訟法公民的權利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是對刑事訴訟過程中的一些事項作出規定的法律。我們知道,刑事訴訟會涉及到受害者、被告人,而刑事訴訟法的存在就是保障這些公民的基本權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無論是受害者還是被告,合法權益都應受到保障。那刑事訴訟法公民的權利有哪些?一起通過以下文章來了解一下吧。
一、刑事訴訟中被害人的訴訟權利
1、有權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
2、有控告犯罪的權利。對不立案的決定有權申請復議;對檢察院不起訴決定有權申請復議;對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對有證據證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檢察院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時,有權直接向法院起訴。
3、有權參加法庭審理,行使陳述權、辯論權,有向證人、鑒定人、被告人發問的權利;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
4、有權對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書記員、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迴避。
5、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
6、如果不服第一審判決,有權請求檢察院提出抗訴;有權對生效判決提出申訴。
7、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二、刑事訴訟中被告的訴訟權利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使用本民族語言回答訊問和用本民族文字書寫供詞的權利;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接受訊問時,有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解的權利,也可以聘請1至2名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咨詢、申請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擔任辯護人;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拒絕回答的權利;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訊問筆錄,由要求核對並進行補充和更正的權利;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於公安司法人員非法訊問和侮辱其人格的言行,有提出控告的權利;
(6)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接受訊問和審判時有要求其監護人在場的權利;
(7)對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有申請迴避的權利;
(8)在法庭調查時有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權利;
(9)法庭辯論終結後,被告人有最後陳述的權利;
(10)對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審判決不服,有提出上訴的權利;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
刑事訴訟法的存在的目的是使有罪的人得到懲罰,無罪的人得以釋放。因此,對於被告來說,也應享受一定的權利,如申請辯護人的權利、申請相關人員迴避的權利,只有保障公民的合法權利,才能更好地體現法律的公正公平。
延伸閱讀:
2017年刑事訴訟法解釋
2017最新刑事訴訟法全文
刑事訴訟法解釋第155條規定

Ⅶ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有

簡單講就是五種,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與逮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7
第六章 強制措施

第六十四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根據案件情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傳、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第六十五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六十六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

第六十七條 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與本案無牽連;

(二)有能力履行保證義務;

(三)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

第六十八條 保證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監督被保證人遵守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

(二)發現被保證人可能發生或者已經發生違反本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的行為的,應當及時向執行機關報告。

被保證人有違反本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的行為,保證人未履行保證義務的,對保證人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九條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

(一)不得進入特定的場所;

(二)不得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

(三)不得從事特定的活動;

(四)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兩款規定,已交納保證金的,沒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證金,並且區別情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監視居住、予以逮捕。

對違反取保候審規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第七十條 取保候審的決定機關應當綜合考慮保證訴訟活動正常進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審人的社會危險性,案件的性質、情節,可能判處刑罰的輕重,被取保候審人的經濟狀況等情況,確定保證金的數額。

提供保證金的人應當將保證金存入執行機關指定銀行的專門賬戶。

第七十一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未違反本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的,取保候審結束的時候,憑解除取保候審的通知或者有關法律文書到銀行領取退還的保證金。

第七十二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符合逮捕條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

(一)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

(四)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

(五)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的。

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的,可以監視居住。

監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七十三條 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執行監視居住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辯護人,適用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

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第七十四條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期限應當折抵刑期。被判處管制的,監視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的,監視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第七十五條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第七十六條 執行機關對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採取電子監控、不定期檢查等監視方法對其遵守監視居住規定的情況進行監督;在偵查期間,可以對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進行監控。

第七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第七十八條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須經過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七十九條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

(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第八十條 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第八十一條 公安機關在異地執行拘留、逮捕的時候,應當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應當予以配合。

第八十二條 對於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處理:

(一)正在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二)通緝在案的;

(三)越獄逃跑的;

(四)正在被追捕的。

第八十三條 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

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第八十四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第八十五條 公安機關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寫出提請批准逮捕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必要的時候,人民檢察院可以派人參加公安機關對於重大案件的討論。

第八十六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可以訊問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

(一)對是否符合逮捕條件有疑問的;

(二)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檢察人員當面陳述的;

(三)偵查活動可能有重大違法行為的。

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可以詢問證人等訴訟參與人,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第八十七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由檢察長決定。重大案件應當提交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

第八十八條 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的案件進行審查後,應當根據情況分別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對於批准逮捕的決定,公安機關應當立即執行,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說明理由,需要補充偵查的,應當同時通知公安機關。

第八十九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第九十條 公安機關對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決定,認為有錯誤的時候,可以要求復議,但是必須將被拘留的人立即釋放。如果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上級人民檢察院應當立即復核,作出是否變更的決定,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執行。

第九十一條 公安機關逮捕人的時候,必須出示逮捕證。

逮捕後,應當立即將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羈押。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逮捕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

第九十二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對於各自決定逮捕的人,公安機關對於經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須在逮捕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逮捕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第九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後,人民檢察院仍應當對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對不需要繼續羈押的,應當建議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有關機關應當在十日以內將處理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

第九十四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如果發現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強制措施不當的,應當及時撤銷或者變更。公安機關釋放被逮捕的人或者變更逮捕措施的,應當通知原批準的人民檢察院。

簡單講就是五種,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逮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7
第九十五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有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收到申請後,應當在三日以內作出決定;不同意變更強制措施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並說明不同意的理由。

第九十六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規定的偵查羈押、審查起訴、一審、二審期限內辦結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需要繼續查證、審理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第九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被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對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

第九十八條 人民檢察院在審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如果發現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有違法情況,應當通知公安機關予以糾正,公安機關應當將糾正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

Ⅷ 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民法和民事訴訟法的區別

刑法,是指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即什麼行為是犯罪,犯罪了要負什回么責任,答怎麼量刑處罰的法律,是刑事犯罪的實質法。
民法,是指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大白話:就是調整民與民之間一切不足構成犯罪的行為的法律。
刑事訴訟法,是指涉及到刑事案件,怎麼打官司的法律,是程序法。同樣,民事訴訟法是規定民事案件怎麼打官司的程序法。
現在一件案子,如果是公安局立案,檢察院起訴的,那就是刑事案件,這個案件的審判用刑法,要判多少年。這個案子什麼時候開庭,什麼時候一審這些程序問題用刑事訴訟法。同樣,如果它是一個老百姓告另一個的,那就是民事案件,法官判誰對誰錯就按照民法,而這個案件什麼時候申,審判時要去多少人這樣的,就是民事訴訟法。
希望答案對您有幫助

Ⅸ 求2017年司法考試民法(李建偉)、行政法(徐金桂或者李佳)、民訴(戴鵬)、刑訴(左寧)科目電子書。

民訴:強烈建議我聽郭翔的

Ⅹ 刑事訴訟法當事人范圍是什麼

刑事訴訟中會涉及到很多人,包括當事人、嫌疑人等等,而當事人一般是與案件相關聯、與訴訟結果有直接關系的人員,他包括一些種類,也有不同的訴訟權利和承擔責任,刑事訴訟法中有詳細的規定。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講一下刑事訴訟法當事人范圍是什麼。
一、刑事訴訟當事人
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處於追訴或被追訴的地位,同案件事實及判決結果具有直接利害關系而參加刑事訴訟的參與人。
二、刑事訴訟法當事人范圍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1、被害人
是指在公訴案件中,正當權利或合法利益直接遭受犯罪行為侵害而參加刑事訴訟,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人。
2、自訴人
是指在刑事自訴案件中,以個人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訴訟,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當事人。
3、犯罪嫌疑人
是指在公訴案件立案後,人民檢察院提起攻速前,因涉嫌犯有某種罪行而依法接受刑事追究的當事人。
4、被告人
是指因被指控犯有某種罪行而被自訴人或人民檢察院起訴到人民法院,接受審判的當事人。
5、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
是指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遭受物質損失,在刑事訴訟中提出賠償請求的訴訟參與人。
6、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告人
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對自己的犯罪行為造成的物質損失負有賠償責任,被依法提起民事賠償訴訟的訴訟參與人。
三、當事人共有的訴訟權利
提出控告;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申請迴避;委託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申請法院排除非法證據;針對非法偵查行為提出申訴或控告;參加法庭調查、辯論、提出證據;申請法庭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提出量刑意見;和解的權利;上訴(公訴案件被害人除外)、申訴。
四、當事人不同的訴訟權利
1、被害人
無刑事上訴權,有權請求檢察機關對判決提起抗訴。
2、自訴人
有刑事上訴權;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撤回自訴;接受調解(公訴轉自訴案件除外)。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防禦性權利: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辯護權、拒絕回答權、被告人獲得起訴狀副本、參加法庭調查、辯論、最後陳述權、反訴權(公訴轉自訴案件除外)。
救濟性權利:申請復議權、控告權、申請變更、解除強制執行權、申訴權、上訴權。
4、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
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特殊訴訟權利: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有權申請訴訟保全和先予執行。
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的特殊訴訟權利:有權就附帶民事訴訟進行答辯、進行反訴。
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和被告人共有的訴訟權利: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有權參加附帶民事訴訟部分的調查和辯論;進行和解或請求法院進行調解。
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要了解刑事訴訟法當事人范圍,它包括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和被告,不同的當事人有不同的訴訟權利,例如自訴人有刑事上訴權,而被害人則沒有,我們作為社會公民,需要仔細了解,不能混淆。
延伸閱讀:
刑事訴訟立案程序是怎樣的?
2017年刑事訴訟法解釋
刑事訴訟律師費用大概是多少

熱點內容
王超法院 發布:2024-05-07 18:04:29 瀏覽:416
廣州司法職業 發布:2024-05-07 17:47:17 瀏覽:860
法治進行著 發布:2024-05-07 15:18:19 瀏覽:228
2019年4月合同法自考00230答案 發布:2024-05-07 14:48:51 瀏覽:109
2013中國法治發展 發布:2024-05-07 14:44:24 瀏覽:480
立足民法典 發布:2024-05-07 13:08:07 瀏覽:132
經濟法視頻百度雲 發布:2024-05-07 12:54:46 瀏覽:461
客服外包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4-05-07 08:02:54 瀏覽:90
鹽城市亭湖區人民法庭 發布:2024-05-07 06:01:48 瀏覽:260
借名購房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05-07 05:37:32 瀏覽: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