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因工受傷

勞動法因工受傷

發布時間: 2020-12-24 05:11:55

勞動法在工作中受傷

因工作原因受傷屬於工傷,有社保的可以去社保局申請工傷認定,沒有社保的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請求用人單位承擔工傷賠償責任。

⑵ 勞動法因工受傷手指斷了截該如何申請賠償

申請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按鑒定結論主張工傷保險待遇。

勞動者遭受工傷事故傷害,應當先向人力社局申請工傷認定,所在單位應當在事故發生的30內申請。工會、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在一年內提出認定申請。申請工傷認定應當填寫《工傷認定申請表》並提交: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醫療診斷證明等。

工傷認定並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一般設立在同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應當填寫《勞動能力鑒定申請表》並提交:《工傷認定決定書》原件和復印件;有效的診斷證明、按照醫療機構病歷管理有關規定復印或者復制的檢查、檢驗報告等完整病歷材料;工傷職工的居民身份證或者社會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證明原件和復印件;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材料。

根據鑒定結論,主張工傷保險待遇。不同的傷殘等級,獲得的補償不同。主要的補償是:醫療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就業補助金、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資、住院伙食補助費等。

與用人單位工傷保險待遇發生爭議,是勞動爭議,向用人單位所在地或者勞動合同履行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經仲裁裁決,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用人單位不履行裁決書規定的義務,申請人民法院執行。

如果勞動者沒有勞動合同及其他證明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據,無法申請工傷認定,可以先申請勞動仲裁確認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經過勞動仲裁確認存在勞動關系後,再申請工傷認定。

⑶ 勞動法中對受傷員工如何處理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符合工傷條件的必須申報,工傷職工可以享受工傷內保險的待遇。
容【第十七條】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應當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的事項,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
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⑷ 勞動法,勞動工作期間受傷責任

只要是工傷,所有責任都是由單位承擔,勞動者不承擔任何責任。
工傷保險條例
關於工傷分類的相關規定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十六條職工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⑸ 關於因工受傷賠償、勞動法問題

好!關於你問到的第一個問題,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有參加工傷保險的員工根據傷殘等級向社會保險部門領取相應的保險待遇,必須安裝假肢,矯形器等康復器具的,或者康復器具需要維修或者更換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或社會保障部門)確認,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員工根據傷殘等級向用人單位索取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工傷待遇。待遇標准根據《工傷保險條例》以及當事人所工作的那個省的《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作出待遇標准。你叔的事情雖然說司機和車都不是公司的,但是,因為是在上班時間出的事,雖然沒有鑒定合同,只要能夠證實是在這個單位工作,都屬於工傷,由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小條中規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是工傷。舉個例說。在桂林市發生一個事例,有一名員工,已經下班回家。在到家門口還沒進家門時,被一部車撞了,死了。車主和車都不知道去向,無法追究。最後由用人單位承擔。因為雖然下班了,但是在回家途中,都還屬於上班時間。相關事宜建議你到當地勞動部門咨詢。如果和公司方面無法達成共識,可以起訴至法院,讓法院來判決。定殘應該有四級以上。
至於第二個問題,家屬的路費和住宿費,伙食費公司是不必承擔的。公司所應承擔的是你叔叔的醫療費和看病所需的往返車費,伙食補助(按照當地因工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支付),一名看護人在照顧期間的工資(其它應該承擔的費用在後面提到)。
關於第三個問題,按照相關規定,在工傷醫療期間原工資待遇不變,無論是獎金還是其它的福利,都必須給,等同於正常上班,養病期間,可以說和醫療期間沒什麼區別,所以,公司必須按照全勤給付,原上班時的所得,一概不能少。如果你叔的工資低於你們那裡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0%的,在賠償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時,按照你們那裡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60%作為基數,再乘以傷殘評定級別所對應的倍數給付。
至於你的第四個問題,這個是根本不存在由誰寫收條或者借條的事的,因為這些本就應該由公司承擔,誰都不必寫收條或者借條之類的,直接由公司到醫院付款或者預交。你也不必和公司爭論什麼,先告訴對方相關的法律知識。如果協商不下來,那就訴之於勞動仲裁部門或者法院,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吧!而且,根據我們受理所掌握的大量事例,協商的結果往往就算能夠賠償,也是當事人自己吃虧的多,所得到的賠償和國家相關法規規定的相差太大。
願你叔能夠早日康復!
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一級:本人工資*24個月
二級:22個月
三級:20個月
四級:18個月
五級:16個月
六級:14個月
七級:12個月
八級:10個月
九級:8個月
十級:6個月
傷殘津貼:被評為一至四級的,以本人工資百分比按月支付直到死亡或者一次性支付120個月,即一次性支付十年。一級:本人工資的90%,二級:85%,三級:80%,四級:75%。被評為5,6級的,用人單位不能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五級本人工資70%,六級60%的標准發放傷殘津貼直至解除勞動關系止;並由用人單位一次性發放傷殘就業補助金和工傷醫療補助金。
以上回答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⑹ 勞動法里工人受傷休息期間工資怎麼付

工人受傷要確認為工傷才能享有工資保險,否則公司可以隨意發放工資或者不發放工資。工傷的保險依據《工傷保險條例》來實行,勞動法里並沒有有關的規定。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6)勞動法因工受傷擴展閱讀

我國原勞動部1996年發布的《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對工傷的范圍作了明確規定。職工由於下列情形之一引起負傷、致殘、死亡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其范圍為:

1、從事本單位日常生產、工作或本單位負責人臨時指定的工作的,在緊急情況下,雖未經本單位負責人指定但從事直接關繫到本單位重大利益的。

2、經本單位負責人安排或者同意,從事於本單位有關的科學實驗、發明創造和技術改進工作的。

3、在生產工作環境中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造成職業病的。

4、在生產工作時間和區域內,由於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傷害的,或者由於工作緊張突發疾病造成死亡或經第一次搶救治療後全部喪失勞動力的。

5、因履行職責遭致人身傷害的。

6、從事搶救、救災、救人等維護國家、社會和公眾利益的活動的。

7、因公、因戰致殘軍人復原專業到企業工作後舊傷復發的。

8、因公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傷害或者失蹤的,或因突發性疾病造成死亡或者經第一次搶救治療後全部喪失勞動力的。

9、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發生意外屬工傷:

(1)在合理時間內往返於工作地與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單位宿舍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2)在合理時間內往返於工作地與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3)從事屬於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且在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4)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2](上下班途中受傷指的應當是在合理時間、路線上發生的,且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

10.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⑺ 勞動法中關於因工受傷怎樣賠償

勞動法中沒有這方面規定的,工傷是規定在《工傷保險條例》中的。賠償標准要看傷殘等級來確定的,你可以參照自己情況確定一下。由於這里字數限制不能詳細說了。自己參考看一下吧,不清楚的可以進一步咨詢我。

⑻ 勞動法對於工人受傷的賠償方面是怎樣的

工傷期間醫療費和護理費等由保險基金支付,並按照構成的傷殘等級獲得一定數額的傷殘補助金,工傷期間單位應該照常發放工資報酬。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進行治療,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等部門規定。
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處理。
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工傷康復的費用,符合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第三十一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作出認定為工傷的決定後發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支付工傷職工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
第三十二條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第三十三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第三十四條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准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

熱點內容
浙江大學法學系 發布:2025-05-15 11:12:08 瀏覽:548
常見的部門規章 發布:2025-05-15 10:55:36 瀏覽:420
澤法學生 發布:2025-05-15 10:51:20 瀏覽:369
湖南省法律服務所條例 發布:2025-05-15 10:46:57 瀏覽:868
咨詢勞動法電話 發布:2025-05-15 10:32:30 瀏覽:62
司法行政人員包括哪些 發布:2025-05-15 10:05:53 瀏覽:156
中國新婚姻法2014 發布:2025-05-15 10:05:44 瀏覽:345
新化縣律師 發布:2025-05-15 10:00:33 瀏覽:683
法官公務員考試 發布:2025-05-15 09:40:04 瀏覽:739
兒媳是法官 發布:2025-05-15 09:35:52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