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中地域管轄規則
Ⅰ 行政訴訟管轄權是怎麼規定的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管轄權的類型有:
1、一般地域管轄適用於沒有法定特殊因素的一般行政案件。如果一個案件兼具兩種性質,應當優先適用特殊地域管轄規定。
2、特殊地域管轄。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
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因不動產而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3、共同管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條 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Ⅱ 行政訴訟管轄原則
行政訴訟管轄遵循的基本原則如下:
(1)便於當事人參加訴訟,特別是便於作為原告的行政管理相對人參加訴訟。
(2)有利於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判決和執行。
(3)有利於保障行政訴訟的公正、准確。
(4)有利於人民法院之間工作量的合理分擔。
一、行政訴訟管轄的種類
行政訴訟的管轄分為:級別管轄與區域管轄;法定管轄與裁定管轄;共同管轄與單一管轄。
1、級別管轄與區域管轄
劃分這類管轄的標准在於:確定管轄法院是在上下級之間的許可權分工還是同級而不同區域法院之間的許可權分工。
(1)級別管轄。它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不同審級法院之間管轄權的劃分。級別管轄在規定方式上採用了「列舉式」與「概括式」兩種。對中級法院管轄的其中一部分用了「列舉式」,如海關案件、專利權案件等。
級別管轄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法律關於級別管轄的規定,充分體現了原則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2)區域管轄。它要確定的是,一個行政案件應當由哪一個地區的法院受理的問題。其標準是訴訟當事人或訴訟標的物與法院轄區的關系。
二、行政主體有什麼特點?
1.行政主體獨占行使管轄權。獨占行使管轄權是指某一行政事務所確定的管轄權只能歸屬於一個行政主體,一般不能確定為兩個以上行政主體共同管轄。在行政實踐中,一個行政事務如為法律確定為由兩個以上的行政主體行使管轄權,可能是立法者出於加強行政管理良好願望或是受制客觀條件所表現出的無奈。這一原則的法律意義在於,它可以提高行政主體的責任心,避免行政管轄權的互相推諉。
2.行政主體便利行使管轄權。便利行使管轄權是指行政主體能以最低的成本管理行政事務。如行政事務發生地往往存在著可以證實該行政事務的主要證據,從便利性的角度出發,地域管轄權一般都由行政事務發生地的行政主體管轄,這便利具有行政管轄權的行政主體收集證據,走訪證人。我國行政處罰法確立的地域管轄就是以「違法行為發生地」為依據。這一原則的法律意義在於,它既有利於行政主體減輕行政管理的成本,也有利於行政相對人通過行政主體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行政主體有效行使管轄權。有效行使管轄權是指確定行政事務的管轄權能確保行政主體實現行政職權的目的,從而產生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正常秩序。行政主體對行政事務行使管轄權,從經濟學的角度上講,它是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這些公共產品包括秩序、安全等。因此,有效行使管轄權要求行政主體必須將行政職許可權制在公共產品的生產和供給,否則必然導致行政職權的濫用。也就是說,要確保行政主體有效地行使管轄權,其管轄的事務必須嚴格限於公共領域,不能涉足於私人領域,更不能與私人爭利。這一原則的法律意義在於,必須嚴格劃定政府的職能,才能有效地確立行政管轄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八條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Ⅲ 行政訴訟管轄權如何規定
1、一般地域管轄適用於沒有法定特殊因素的一般行政案件。如果一個案件兼具兩種性質,應當優先適用特殊地域管轄規定。例如,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不動產案件,在管轄上應適用有關不動產的特殊管轄規定。
2、特殊地域管轄。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因不動產而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3、共同管轄。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共同管轄情況有:行政復議決定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行政復議機關和原行政機關所在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
(3)行政訴訟法中地域管轄規則擴展閱讀
規定
為了避免和解決管轄權爭議,行政訴訟法和《行訴法解釋》對此規定的解決辦法是:
1、原告選擇。對此,行政訴訟法第20條規定: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最先收到訴狀的人民法院管轄。對此,行政訴訟法第20條規定: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收到起訴狀的人民法院管轄。
3、受訴人民法院一並管轄。即在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案件中,行政機關同時採取其他行政措施的,原告可以選擇法院,受訴人民法院可以一並管轄,通過一個訴訟程序審查若干個具體行政行為。對此,《行訴法解釋》第9條第2款做了規定。
4、協商管轄或者指定管轄。因共同管轄發生爭議的,有關法院可以協商。協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對此,行政訴訟法第22條第2款規定: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Ⅳ 行政案件管轄權的規定
法律分析:根據《 行政訴訟法 》的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 直轄市 人民政府所做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基層人民法院管轄除法律規定應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外,所有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般的行政訴訟案件,當事人到基層人民法院或者中級人民法院起訴,重大、復雜的案件由高級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管轄。 當事人應根據自己訴訟案件的被告單位級別、案件的社會影響和程序等具體情況選擇向哪一級人民法院去起訴。 例如:如果起訴某市公安局,原告到基層人民法院起訴即可;若要狀告鐵道部,就要到 北京 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起訴。 一般而言,行政案件由最初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 第四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Ⅳ 行政訴訟管轄的原則有哪些
行政訴訟管轄的基本原則是: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對國務院部門或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等;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五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二)海關處理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四)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十六條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Ⅵ 如何確定行政訴訟的地域管轄
法律分析:在行政訴訟中,根據如下情形確定地域管轄:(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到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法院起訴。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到復議機關所在地法院起訴;(2)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的行政案件;(3)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或者原告住所地(包括原告的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八條 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第十九條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條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Ⅶ 行政訴訟地域管轄
法律分析: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地域管轄分為一般地域管轄和特殊地域管轄。一、一般地域管轄,行政訴訟一般地域管轄,是指以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的所在地為標准來確定行政案件的管轄法院。相關法律規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二、特殊地域管轄,特殊地域管轄,是相對於一般地域管轄而言的,是對一般地域管轄的例外規定。相關法律對特殊地域管轄作了專門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八條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第十九條 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條 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Ⅷ 行政訴訟的管轄原則是什麼
行政訴訟管轄遵循便於當事人參加訴訟原則;屬地管轄原則;級別管轄原則;專屬管轄原則;有利於保障行政訴訟的公正、准確原則;有利於法院之間工作量的合理分擔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八條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九條
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條
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一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Ⅸ 行政訴訟管轄權如何規定
1、一般地域管轄適用於沒有法定特殊因素的一般行政案件。如果一個案件兼具兩種性質,應當優先適用特殊地域管轄規定。例如,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不動產案件,在管轄上應適用有關不動產的特殊管轄規定。
2、特殊地域管轄。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因不動產而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3、共同管轄。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共同管轄情況有:行政復議決定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行政復議機關和原行政機關所在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
(9)行政訴訟法中地域管轄規則擴展閱讀
規定
為了避免和解決管轄權爭議,行政訴訟法和《行訴法解釋》對此規定的解決辦法是:
1、原告選擇。對此,行政訴訟法第20條規定: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最先收到訴狀的人民法院管轄。對此,行政訴訟法第20條規定: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收到起訴狀的人民法院管轄。
3、受訴人民法院一並管轄。即在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案件中,行政機關同時採取其他行政措施的,原告可以選擇法院,受訴人民法院可以一並管轄,通過一個訴訟程序審查若干個具體行政行為。對此,《行訴法解釋》第9條第2款做了規定。
4、協商管轄或者指定管轄。因共同管轄發生爭議的,有關法院可以協商。協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對此,行政訴訟法第22條第2款規定: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