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新中國行政法學奠基人

新中國行政法學奠基人

發布時間: 2022-09-16 14:41:43

Ⅰ 改革先鋒許崇德堪稱新中國什麼奠基第一人

改革先鋒許崇德,曾參與1954年憲法起草,全程參與1982年憲法修改,參加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3年四次憲法修改及其他眾多重要法律的制定修改工作,堪稱新中國憲法學奠基人之一。

許崇德是新中國憲法學奠基人之一,參與了1954年憲法起草工作,全程參與了1982年憲法修改工作,並參加了1988、1993、1999、2003年4次憲法的修改及其他眾多重要法律的制定修改工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推動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了突出貢獻。

1985、1988年先後參加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工作,為香港和澳門回歸、「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落實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榮獲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特等獎。


(1)新中國行政法學奠基人擴展閱讀:

許崇德生平簡介:

許崇德出生於江蘇省青浦縣。著名法學家,政治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中國憲法學泰斗。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

許崇德自幼具有強烈的正義感。抗戰勝利後看到中國法官義正辭嚴地審判日本戰犯,深感法律工作的崇高,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復旦大學法律專業,並將憲法作為自己畢生志業。1951年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中國人民大學憲法專業當研究生,1953年留校任教。

Ⅱ 改革先鋒許崇德堪稱新中國什麼奠基人之一

改革先鋒許崇德堪稱新中國憲法學奠基人之一。許崇德參與了1954年憲法起草工作,全程參與了1982年憲法修改工作,並參加了1988、1993、1999、2003年4次憲法的修改及其他眾多重要法律的制定修改工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推動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了突出貢獻。
許崇德(1929年1月15日-2014年3月3日),男,漢族,江蘇省青浦縣(今上海市青浦區)人。著名法學家,政治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中國憲法學泰斗。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
2003年,許崇德窮盡畢生所學,完成了70萬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史》,對於中國憲法和憲法學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Ⅲ 王名揚的人物生平

王名揚,1916年10月2日(農歷)生於衡陽道衡陽縣(今衡陽市衡陽縣),少貧力學。
1931年以衡陽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湖南省立五中(現衡陽師范學院),依靠當時宗族社制度下宗族所給的補貼讀完了中學 。
1936年,中學畢業後,擔任了一年的小學教員 。
1937年,懷著法律救國的理想,王名揚考取了國立武漢大學法律系 。隨後,震驚中外的「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王名揚熱血沸騰,毅然穿上軍裝,參加了戰地服務團,來到晉南前線。翻山越嶺,走村串寨,踏遍山山水水,到處宣傳抗日,將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忠誠、滿腔熱愛,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揮灑在抗日的前沿。
1938年,王名揚隨武漢大學內遷到四川省樂山縣 。
1941年,從武漢大學畢業後,考入了國立中央大學(重慶)研究生院行政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師從行政法學權威、留美博士張匯文。
1943年,獲得碩士學位後,在武漢大學法律系任講師 。
1948年,王名揚考取了國民政府最後一批公派留學生,就讀於法國巴黎大學法學院。
1953年,獲得巴黎大學行政法學博士學位 。
1953年至1956年,在法國東方語言學校學習俄語和日語 。
1956年,新中國第一次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辦國際博覽會,王名揚擔任博展團團長李琢之的法語翻譯,以熟練高超的語言水準、嫻熟精彩的翻譯技巧,為世界認識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
1956至1958年,為了讓更多的人加深對新中國的正面認識,王名揚在法國擔任《僑眾》報的獨任編輯,向法國華僑介紹新中國的建設成就 。
1958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王名揚放棄了在法國優越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回到祖國的懷抱 。
1958年至1962年,王名揚在北京政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前身)理論教研室工作 。
1962年,因被認為「思想改造」不合格,轉入北京外貿學院(對外經貿大學前身)擔任法語教員,自此脫離法學教育領域長達20年,直到1983年返回法學講壇。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王名揚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因與法國同學通過信,被無端懷疑為「里通外國」,送進「牛棚」隔離審查」,撰寫多年的書稿被付之一炬。從1969年開始,被遣送到河南固始縣和息縣「五七幹校」勞動改造。艱難、困苦和厄運並沒有壓垮,反而磨砥了王名揚的思想,展望前途,堅信祖國的春天一定會到來!
粉碎「四人幫」以後,王名揚重新回北京外貿學院從事法語教學,1983年,調入中國政法大學執教,擔任行政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法學會行政法研究會顧問,培養出新中國第一屆行政法學專業碩士生 。
1983年,王名揚參加了中國第一部行政法統編教材的編寫工作 。
1984年,王名揚應《中國大網路全書法學卷》編輯部約稿,編寫國際私法及行政法詞條;
1987年,專著《英國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 ,對於我國行政法體系的構建和國家賠償法的立法工作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
1989年,專著《法國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 65萬字,被稱為是行政法學研究的「概念工具百寶箱 」。
1991年,兩部專著《英、法、美、日行政法簡明教程》(山西人民出版社)和《外國行政訴訟制度》(山西人民出版社)同時出版;
1995年,專著《美國行政法》(上、下卷)(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 ,長達百萬字。
2006年11月,專著《比較行政法》(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
2006年11月,在慶賀王名揚九十華誕的大會上,為表彰他對我國行政法學教育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中國政法大學授予 「終身成就獎」 。
2008年11月6日18時左右,中國行政法的奠基人——王名揚教授在北京一家臨終關懷醫院去世,享年92歲。

Ⅳ 行政法學界四大金剛有哪些

芮沐,中國法學「第一翁」

(1908年—)

我國經濟法學和國際經濟法學的創始人,以百歲高齡被尊為中國法學「第一翁」。1954年後到北京大學法律系工作,曾任北京大學經濟法國際經濟法研究所所長等職。他執教近70年,親自指導了12屆博士研究生,著有《民法法律行為理論之全部》等。

韓德培,中國環境法學的開拓者

(1911-2009年)

我國國際法學一代宗師,也是中國環境法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1979年開創建立了中國高校第一個國際法研究所;1981年推動組建了中國第一個、也是亞洲第一個環境法研究所。他著作等身,其中《國際私法》是我國高等院校第一部統編教材,《環境保護法教程》是我國第一本環境保護法的教材。

王鐵崖,中國國際法學界的一面旗幟

(1913-2003年)

北京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創始人,國際法研究院士,是中國國際法學界的一面旗幟。新中國成立初,參與了《共同綱領》的起草;1984年、1990年,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參與基本法起草。著有《戰爭與條約》、《中國舊約章匯編》等,譯作《奧本海國際法》。

王名揚,「行政法學界四大金剛」之首

(1916—2008年)

當代著名行政法學家。1946年考取最後一批國民黨政府的公派留學生,前往法國巴黎大學法學院攻讀博士,1958年學成回國。他參加了我國第一部行政法統編教材《行政法概要》的編寫工作。著有《英國行政法》、《美國行政法》等。福布斯網站將其列為「行政法學界四大金剛」之首。

Ⅳ 中國行政學奠基人除了夏書章還有誰

改革開放後率先呼籲重建行政管理學行政管理學在西方產生之後,中國學者很快就予以重視,1896年梁啟超就在《論譯書》中倡導「我國公卿要學習行政學」。通過翻譯、引進了國外學者的行政學著作,中國學者開始了自己行政學研究。從20世紀30年代起,中國學者撰寫的行政學著作陸續問世,張金鑒在1935年撰寫出版的《行政學之理論與實際》被認為是中國的第一本行政學著作。中國的一些高等院校也開始設立行政管理學課程,成立了行政學的全國性組織。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建國後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政治學、行政學等學科被迫中止了。改革開放以後,鄧在1979年的一次重要講話中指出:「政治學、法學、社會學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們過去多年忽視了,現在也需要趕快補課」。
夏書章教授率先響應,在1982年1月29日的《人民日報》上發出第一聲呼籲:「把行政學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時候了。」他理直氣壯地提出:「要搞現代化建設事業,就必須建立和健全現代化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和實行社會主義法治(包括行政立法),這樣,我們就需要建立社會主義的行政學和行政法學。」這一聲呼籲,打破了30年中國行政學的沉寂局面,恢復了中國行政管理學作為獨立學科在學術界的地位,拉開了中國行政管理學重建並復興的序幕。隨後,夏書章教授趁熱打鐵,在《文匯報》、《光明日報》等報刊上頻頻撰文。他指出:必須在行政管理領域進行撥亂反正。1984年8月,在國務院辦公廳和勞動人事部主持召開的全國首次「行政管理學科研討會」上,夏書章教授建言:「不能什麼事都和資本主義對著干,認為資本主義國家有政治學和行政學,我們就取消。難道我們就不能有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學和社會主義的行政管理學?」他反復申述:我國的行政管理和行政學應當有中國特色,作為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有必要深刻地了解國情,使理論密切聯系實際」。為了申明宗旨、揭示精髓,夏書章教授不辭辛勞地四處奔波,講學授課,做學術報告,開學術會議,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大江南北。1988年,鑒於學科發展勢頭比較順利,夏書章教授抓住時機,繼續撰文呼籲:把行政管理學的研究引向深入是時候了,與1982年《人民日報》的文章遙相呼應,在全國大范圍內產生了更大的共鳴。他還連續向有關部門建議,提出要設置行政學專業,講授行政學課程,開展行政學研究,成立行政學院等。重構中國行政管理學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中國行政管理學的重建,一切都是從頭開始。首先需要確定的是教學內容和學科體系。夏書章教授以1982年在全國政治學講習班所講「行政管理」講稿為基礎,協同黑龍江、吉林、山西、湖南四省社會科學院的部分科研人員和骨幹,集思廣益,於1985年出版了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本《行政管理學》(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教科書,為這門學科定下了理論框架和實質內容。《行政管理學》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為指導,從我國的國情出發,批判地汲取、借鑒當代各國行政學和行政管理的先進理論和方法,同政治學、法學、經濟學、社會學、管理科學保持密切的關系,研究的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行政管理,是民主管理與科學管理高度統一的新型國家行政管理。該書確定和闡述了我國行政研究的主要內容,為求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和創新,本著「為創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學及其普及和提高而繼續努力」的宗旨,夏書章教授邀集所在中山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系老、中、青三代教師,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於1991年6月主編出版《行政管理學》(中山大學版)新教材,使之體例更完整、觀念更新穎、內容更充實。此後,該教材不斷再版更新,到2008年已經推出了四個版本。培育師資人才,重建中國行政管理學隊伍中國行政學科重建之初,由於學科停辦了30年,面對的是學科斷層、人才斷代、師資奇缺的現狀。為此,夏書章教授不僅在《文匯報》、《光明日報》等報刊上連續呼籲:「必須發揚全國一盤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把有限而分散的人力、物力集中使用,盡快做出成績,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而且身體力行、率先開課授徒。1982年4月,中國政治學會委託復旦大學舉辦起「亮相、啟蒙、播種」作用的全國政治學第一期短訓班,夏書章教授親臨講授行政學課程,吸引了大量學員,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如今活躍在全國政治學和行政領域中的中堅分子,不少人就是當年從該班學習後成長起來的學科骨幹。由此,這期短訓班被同行親切地比作政治學和行政學界的「黃埔一期」。夏書章教授非常關注黨政幹部的培訓,他連續在中組部、人事部舉辦的司局級幹部學習班、全國市長研究班講「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市政管理」;在國家教委行政管理學師培班、干訓班講課;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講「政治學與政治學會」;參加各種座談會……夏書章教授為新時期中國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市政管理、高教管理等培植了理論根基和成批的教學研究及行政管理骨幹。

Ⅵ 北大原副校長法學大家羅豪才什麼時候逝世

今日中午,長安街知事從北大法學院獲悉,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北京大學原副校長,我國現代行政法學的開拓者、奠基人羅豪才今天上午在京逝世,享年84歲。


北大法學院官網首頁截圖

公開資料顯示,1934年3月,祖籍福建安溪的羅豪才出生於新加坡,然而那時的新加坡正被日本佔領。因為許多親人朋友被日本侵略者殺害,羅豪才自小「對日本帝國主義心裡非常痛恨」。

日本投降後,羅豪才重新獲得了讀書的機會,隨著後來家庭經濟情況好轉,跳級考了中學。此後,他又參加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斗爭。1951年4月14日,他不幸被新加坡殖民當局逮捕,後監禁一年零三個月,那時他只有17歲。

1952年7月,羅豪才由於「出生證」丟失而被無理地驅逐,他也由此返回了一直思念的祖國。回國後,他先後在廣州知用中學、無錫市第一中學讀書,並於1956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那時羅豪才的夢想,就是用知識去探求中華民族的自尊,用法律去支撐中華民族的崛起。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北大法律系計劃開設東南亞國家法律課程。羅豪才在新加坡曾學過印尼語,於是在1960年被學校留校任法律系助教,這也開始了他數十年的教書生涯。

1984年,在北京大學任法律系助教、講師、系副主任的羅豪才獲得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的機會,他的聯系導師便是美國行政法的奠基人蓋爾霍恩。正是這一年,為羅豪才回國探索適合中國的行政法學產生了極強的借鑒意義。

20世紀90年代初期,羅豪才在綜合分析、借鑒國內外行政法學理念和流派的基礎上,與袁曙宏博士等率先提出「現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論」這個嶄新的命題,並立即引起了法學界的廣泛重視。

1990年10月1日,《行政訴訟法》正式施行。至此,羅豪才為中國立法的心願得償。

1995年6月,羅豪才出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他主管行政審判和法官培訓等工作,不僅常常要為協調、調查某些案件親自出馬,而且還親自擔任審判長主持審理工作。在工作中的全身心投入,為羅豪才贏得了「人民法官」的尊稱。

不僅如此,他還十分關心海外留學人員生活,積極創造條件吸引他們歸國創業、為祖國服務。他組織中央調研組走訪國家科技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單位,並對北京、上海、蘇州、南京、大連等地的「創業園」進行考察調研。

「一米八六的大個子,一輛二八的自行車,剎車不靈,雙腳一踩地,車就停住了。」北大法學院教授王錫鋅,上世紀90年代在北大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在回憶起自己導師的時候,他講起了這些細節。

當時,羅豪才已經是北京大學副校長,同學們在燕園見到騎自行車的羅老師,都會倍感親切。一直到90年代末,羅豪才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他還一直騎著那輛剎車不靈的「二八」自行車,穿行於燕園的大路小巷。

1999年,羅豪才在全國政協大會發言《築巢引鳳,精心培育,促進留學人員創業園的健康發展》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科技部和教育部也對此作了高度評價。

雖然工作繁忙,可羅豪才依然在其專業領域不斷進行著研究。2005年12月8日,北京大學法學院「軟法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耄耋之年的羅豪才以北大法學院教授身份出任中心名譽主任。

根據公開資料,直至2016年,羅豪才的身影依然活躍在法律專業領域的各項活動上,並且還就「互聯網時代的人權與發展」等最新議題發表觀點。

如今,一代法律大家去世。他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必將被人們永遠銘記。

據悉,羅豪才的後事和追悼安排將由全國政協辦公廳負責。

高齡者,也算是壽終正寢了。

Ⅶ 著名法學家羅豪才火化了嗎

2月24日,著名歸僑、法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羅豪才在北京八內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羅豪才容因病於2018年2月12日9時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羅豪才稱:中國逐步形成了一種契合中國「和合」文化傳統、符合建設和諧社會事實、能夠最大限度滿足公眾需要的人權保障「中國模式」。羅豪才表示,文化的多樣性和國情的差異性,決定著人權保障模式的不拘一格。原來的人權觀更多地體現西方價值觀,對亞洲文明和發展中國家的價值觀反映不夠,在繼續強調傳統人權保障的同時,應更加關注生存權、發展權、環境權等。

Ⅷ 羅豪才什麼時候在京火化

2月24日,著名歸僑、法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羅豪才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羅豪才因病於2018年2月12日9時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羅豪才稱:中國逐步形成了一種契合中國「和合」文化傳統、符合建設和諧社會事實、能夠最大限度滿足公眾需要的人權保障「中國模式」。羅豪才表示,文化的多樣性和國情的差異性,決定著人權保障模式的不拘一格。原來的人權觀更多地體現西方價值觀,對亞洲文明和發展中國家的價值觀反映不夠,在繼續強調傳統人權保障的同時,應更加關注生存權、發展權、環境權等。

Ⅸ 許崇德堪稱新中國什麼的奠基之一

許崇德是新中國憲法學奠基人之一。

許崇德是新中國憲法學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國人民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博士學位點建立人和主持人,專著、合著和參與編寫學術書籍70多種,發表各類文章300多篇。

許崇德是新中國憲法制定的重要見證人,參加過1954年憲法起草的輔助工作,全程參與了1982年憲法修改,並參加起草了香港、澳門兩個特區基本法。

(9)新中國行政法學奠基人擴展閱讀

簡介

許崇德,男,漢族,中共黨員。1929年1月15日生於上海青浦。195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法律系。1953年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1971——1978年間曾在北京師范學院(現首都師大)工作,任政教系黨史教研組組長、年級黨支部書記。

中國人民大學復校後,返校任憲法學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導師組組長。1986年被評為教授、博士生導師。

Ⅹ 王名揚的人物評價

從窮鄉僻壤里的農家子弟,到著作等身的法界泰斗,王名揚先生走過了一條充滿艱辛、坎坷、奮斗和成功的不平凡道路。法學根基扎實,知識面廣,外文嫻熟;著書立說,言傳身教,甘為人梯。王名揚的一生,是嚴謹治學、勤奮刻苦的一生,是孜孜不倦、誨人不厭的一生,是春風化雨、廣育桃李的一生,是立身為仁、厚德載物的一生,是抱朴守拙、謙遜待人的一生,是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一生,是自甘清貧、淡泊名利的一生,是身在斗室、心憂天下的一生,是忠於祖國、熱愛人民的一生!
王名揚鞠躬盡瘁,致力於中國行政法學教育研究事業,為建立培養中國行政法學人才隊伍做出了卓越貢獻,為中國行政法學研究發展和行政法治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是公認的新中國行政法學的啟蒙者和奠基人,沒有王名揚,新中國行政法(學)的建立至少推遲十年。王名揚是我國法學界學習的楷模和典範,王名揚的思想和影響跨世紀,跨兩岸,跨歐美,跨中西,跨學派,跨年齡,開創了行政法的「王名揚時代」,深深影響著一代代學人,王名揚是一位偉大的學者!是一位影響深遠的啟蒙者!是一座不可逾越的豐碑!朴實無華卻富有人格魅力而近乎完人!治學精神、為人之道和學術思想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

熱點內容
蔣丞法學系 發布:2025-05-17 00:03:45 瀏覽:985
優待對象的法律責任和義務 發布:2025-05-17 00:01:54 瀏覽:342
定興縣律師 發布:2025-05-16 23:56:04 瀏覽:798
民法典發放 發布:2025-05-16 23:52:29 瀏覽:569
王竹梅2015一建法規 發布:2025-05-16 23:44:55 瀏覽:678
法院個人剖析材料 發布:2025-05-16 23:44:52 瀏覽:313
行政法訴訟受理范圍 發布:2025-05-16 23:40:07 瀏覽:775
法官兩學一做演講稿 發布:2025-05-16 23:34:47 瀏覽:765
結婚後女方沒有養孩子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6 23:21:31 瀏覽:865
丹陽市法院朱 發布:2025-05-16 23:20:27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