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環境法與行政法的關系

環境法與行政法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4-04-14 22:42:31

㈠ 如何理解環境法的概念

環境法
關於稱謂
簡介
產生發展
體系
內容
特點
目錄
1摘要
2基本信息
3關於稱謂
4簡介
5產生發展
6體系
7內容
8特點
9中國
10實施
11國際問題
12日本
13書籍
環境法第六版
環境法第四版
環境法,是指關於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中,自然資源法主要是指對自然資源的合理規劃、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等方面的法律;環境保護法是保護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環境法是保障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法律部門。

環境保護法規定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團體和公民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行為准則和違法的責任,內容十分廣泛。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環境保護法
限制對象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公民
保護對象
國家管轄范圍內的人的生存環境
確立時間
1979年
關於稱謂
關於環境法的稱謂,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稱謂,甚至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時期也有著不同的稱謂。

在美國,多稱為「環境立法」(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或「環境法」(Environmental Law),此乃其廣義之稱謂;而其狹義之稱謂則為「環境保護法」(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或「環境政策法」(Environmental Policy Act)。前西德一般稱為「干擾侵害防護法」(Immissionsschutzgesetz); 前東德則通常稱為「國土整治法」。西歐國家大多稱為「污染控製法」; 而前蘇聯及東歐一些國家則普遍稱為「自然保護法」,其包括了環境保 護、名勝古跡保護和自然資源保護等。在日本,過去均稱為「公害法」。

在中國,則稱為「環境保護法」。

環境法內容主要包括污染防治和自然環境與資源的保護兩個方面,而「污染控製法」等稱謂容易被人理解為只限於對環境污染的防治,而未能概括環境法的全部內容。為此,採取這一稱謂的國家在保留過去稱謂的同時,也稱其為「環境法」。

另,環境法的任務並不只限於對環境的保護,還包括對環境質量的改善,而中國「環境保護法」這一稱謂則只見「保護」,不見「改善」,未能全面概括環境法的任務,為此已趨向於使用「環境法」這一稱謂。

關於環境法的概念存在著比環境法的稱謂更多的主張,且至今尚未形成一個一致公認的環境法概念。

中國法學界比較公認的為「環境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的關於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簡介
環境法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並由國家強制保證執行的關於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環境法的保護對象是一個國家管轄范圍內的人的生存環境,主要是自然環境,包括土地、大氣、水、森林、草原、礦藏、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自然歷史遺跡、風景游覽區和各種自然景觀等,也包括人們用勞動創造的生存環境,即人為的環境,如運河、水庫、人造林木、名勝古跡、城市及其他居民點等。環境法的作用,是通過調整人們(包括組織)在生產、生活及其他活動中所產生的同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關的各種社會關系,協調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把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限制在最小限度內,維護生態平衡,達到人類社會同自然的協調發展。環境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同保護、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有關的各種社會關系;一類是同防治工業廢氣、廢水、固體廢物、放射性物質、惡臭物質、有毒化學物質、生活垃圾等有害物質和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以及同防治雜訊、振動、電磁輻射、地面沉降等公害有關的各種社會關系。

產生發展
人類社會早期的環境問題,主要是農業生產活動引起的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古代文明國家已經有關於保護自然環境的法律規定。例如中國《秦律·田律》規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為灰,取生荔、麛(卵)鷇,毋……毒魚鱉,置穽罔(網)。」(《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26頁)。意思是說,在春天不準到山林里砍伐林木,不準堵塞水道。不到夏季不準燒草作為肥料,不準採集剛發芽的植物,不準捕捉幼獸、鳥卵和幼鳥,不準毒殺魚鱉,設置陷阱。產業革命後,隨著工業發展,出現了大規模的工業污染。從19世紀中葉開始,一些資本主義國家陸續制定防治污染的法規。如英國的《鹼業法》(1863年)、《河流防污法》(1876年)、《公共衛生(食品)法》(1907年)、《公共衛生(消煙)法》(1926年)、《水法》(1945年);美國的《港口管理法》(1888年)、《河流與港口法》(1910年)、《石油污染控製法》(1924年);法國關於大氣、水等的《1917年12月17日法》、關於大氣污染的《48~400號法》、關於水的《1937年5月4日法令》、關於放射性物質的《1937年11月9日法令》;日本的《礦業法》和《河川法》(1896年)、《農葯取締法》(1948年)等。另一方面也制定了保護自然的法規,如法國、奧地利、俄國等在19世紀已經有了較完整的森林保護法規。

環境法的迅速發展,是從20世紀50~60年代開始的。這時,環境的污染、自然資源和生態平衡的破壞日益嚴重,甚至發展成災難性的公害,迫使各國政府不得不認真對待並採取各種有力的措施,其中包括制定一系列環境保護法規。環境法迅速從傳統的法律部門分離出來,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內容廣泛的新的法律部門。

體系
在許多工業發達和法制比較完備的國家,環境法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成為國家整個法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環境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憲法中關於保護環境和防治污染的規定。許多國家都在憲法里對環境保護作出規定,作為國家和社會的環境保護活動的最高准則和法律基礎。②綜合性的環境保護法,或稱環境政策法,如中國1979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羅馬尼亞的《環境保護法》、日本的《公害對策基本法》、美國的《國家環境政策法》、保加利亞的《自然保護法》、瑞典的《環境保護法》等。這種法律是一個國家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基本法,一般是對環境保護的范圍和對象、方針、政策、基本原則、重要防治措施和對策、組織機構等重大問題,作出原則的規定。③保護自然環境的法規,包括有關保護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海洋、大氣、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風景游覽區、名勝古跡、國家公園等的法規。④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法規,包括關於防治大氣污染和水體污染,控制雜訊和振動,防止地面沉降、防治惡臭和熱污染,處理廢棄物,控制和管理農葯及其他有害化學品,防護放射性物質和電磁輻射危害等法規。⑤各種環境質量標准和污染物排放標准,如水質標准、大氣質量標准、污染物排放標准以及與此有關的各種操作規程。⑥關於設置環境管理機構,關於危害環境的法律責任以及處理環境糾紛及其程序等的法規。⑦在行政法刑法民法經濟法勞動法等法規中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此外,在一些資本主義國家還包括有關判例。

內容
①在憲法或綜合性環境保護法里明確規定,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是一切國家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團體和公民的職責,要求各級政府、單位和個人一致行動,共同實現保護環境的目標。如希臘憲法規定,保護自然和文化環境,是國家的一項職責。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憲法規定,為了公民的福利,國家和社會盡力保護自然,主管機關應維護水流和空氣的潔凈,保持該國動物、植物和優美的風景,這同時也是每個公民的職責。

②對環境保護實行計劃管理,把環境保護納入社會經濟發展計劃。蘇聯和東歐國家把環境保護列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的重要內容。西方國家也很重視環境保護規劃。日本《公害對策基本法》規定,政府在制定和執行有關城市發展和工廠建設等地區發展計劃時,應考慮防治公害的需要,國家和地方政府應努力採取必要措施,認真執行公害防治計劃。

③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這種制度要求政府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公民在進行對環境質量產生重大影響的活動時,要事先對周圍的各種自然和社會條件進行調查研究,向主管部門提出書面報告,說明擬議中的活動對環境可能造成的或不可避免的影響,並提出防治措施和最佳方案,由主管部門審議批准,頒發許可證。

④實行污染者負擔原則。這項原則包括:污染者要負責治理自己的污染源或承擔污染治理費用;在污染造成損害時,要對受害者賠償損失,負擔消除污染後果的費用。排污收費制度和某些同排污有關的稅收制,是貫徹污染者負擔原則的具體措施。

⑤對治理污染、保護環境和環境科學研究等活動,由國家給予財政補貼和稅收上的優待。如日本法律規定,政府採取必要的金融和稅收政策,鼓勵企業修建和改進公害防治設施,並對中小企業給予特別照顧;對環境保護設備免徵不動產稅;對於為遷離人口稠密地區而購置土地和建築房屋免予征稅等。

⑥對危害環境的違法行為追究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而且對這些責任的追究有日益加重之勢。例如在損害賠償方面,如果由於排放有害於環境和人體健康的物質而造成生命或健康以及財產的損害,排放者要承擔無過失責任,賠償損失(見公害損害賠償)。在刑事責任方面是擴大責任范圍和加重刑罰(包括提高罰金數額和增加判刑期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有關法律規定,犯危害環境罪,得處10年監禁。在關於舉證責任的規定方面,比較有利於原告,而不利於被告。

⑦建立和健全環境管理機構。許多國家規定中央政府要對全國的環境保護工作負責,進行總的領導,並建立有環境管理的專門政府機構,如美國有環境保護局,日本有環境廳,挪威有環境保護部,英國和新加坡有環境部,匈牙利有國家環境和自然保護局等。蘇聯、象牙海岸等國規定由各業務主管部門分別進行環境管理。各國都強調規定,地方政府要對該地區的環境保護工作負責,並設立有專

㈡ 行政法的淵源有哪些

問題一:行政法的淵源主要有哪些? 行政法的淵源包括一般淵源與特殊淵源。一般淵源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行政弗章、地方性法規、地方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特殊淵源有司法解釋、其他規范性文件、國際條約和慣例。

問題二:簡述我國行政法的淵源 行政法淵源有單一式憨混合式兩種。所謂單一式就是一個規范主要是某一部門法的內容,那麼我們說這個規范就是這一部門法的單一式淵源,如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
混合式是指一部法律內容涉及多個部門法,那麼這一規范是某一部門法的混合式淵源,如《能源法》、《環境法》等,其內容設計民、刑、行政法三方面內容。
在我國,行政法淵源主要有
1.憲法
2.法律(全國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一般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
3.行政法規和規章: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而規章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部委和一定層級的地方人民 *** 。
4.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效力只限於相應的行政區域內
5.法律解釋
6.國際條約(很少,但是地位很高)

問題三:行政法的淵源 涵義行政法淵源是指行政法律規范的產生與存在形式。其應包括實質淵源與形式淵源,就法律的適用而言,通常講行政法淵源是指形式淵源,即行政法律規范的載體。凡載有行政法規范的各種法律文件或其他行政法的形式均為行政法的法源。就整個行政法的法源結構而言,包括成文法源與不成文法源兩大部分。成文法,也稱制定法,是以成文形式出現的法律規定。一般說來,在成文法主義的大陸法系國家,成文法佔據其法體系的中心地位,特別是在行政法領域,成文法的比重更大。中國行政法的淵源是指各種成文法,全球行政法淵源通常還包括判例、行政慣例和行政法理。淵源中國是一個成文法國家,行政法的法源主要是成文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部門規章和地方 *** 規章、法律解釋、國際條約與協定。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不僅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且是國家機關日常活動的根據與基礎。憲法作為行政法的根本成文法源,包含的行政法規范主要有:(1) 關於國家行政機關組織、基本工作制度和職權的規范。(2) 關於國家行政管理活動基本原則的規范。(3) 有關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范以及保護外國人合法權益和關於外國人義務的規范。(4) 有關國有經濟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外資或合資經濟組織以及個體勞動者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的規范。法律:在中國這樣一個成文法國家,在憲法之下,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的法律是行政法的基本成文法源。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 *** 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有關行政方面的具有國家強制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法規更集中地規定和表現了行政法規范的內容,例如國務院2003年5月公布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就是對具體行政管理活動的直接規范。地方法規和自治、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是指享有地方性法規制定權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在不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在本行政區域內實施的規范性文件。只限於民族自治地方適用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也是行政法重要的成文法源之一。解釋:法律解釋指人們對法律規范的含義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術語、定義所作的闡釋。中國廣義的法律解釋制度分為立法解釋和具體應用解釋兩種,而《立法法》中的法律解釋實際上僅僅指立法解釋。在法律解釋中,凡涉及到行政管理領域都屬於行政法規范,屬行政法的法源。規章:行政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 *** 規章。前者如民政部於2003年3月發布的《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管理暫行辦法》。後者如杭州市人民 *** 188號令決定2003年1月施行的《杭州市老年人優待辦法》。實施國家間的條約和 *** 間的協定時常會涉及到一國國內的行政管理,成為調整該國行政機關與公民、組織及外國人、外國組織之間行政關系的行為准則,因此條約和協定中的某些條款也是行政法的淵源,除非某一條款在中國參加該條約訂立協定時給予保留。效力關系各種法律形式的位階與制定主體的法律地位相適應,其明確的依據是法律規范的規定,包括《行政訴訟法》、《立法法》、《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和《法規、規章備案規定》。

問題四:我國行政法一般淵源包括 1.憲法
2.法律(全國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一般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
3.行政法規和規章: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而規章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部委和一定層級的地方人民 *** 。
4.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效力只限於相應的行政區域內
5.法律解釋
6.國際條約(很少,但是地位很高)

問題五:行政法的淵源有哪些? 5分 分為成文法淵源和非成文法淵源。
成文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區法規和單行條例、規章(部門規章、地方 *** 規章)、法律解釋、國際條約。
非成文法源包括:司法判決、行政法的一般性基本原則、習慣法、公共政策

問題六:行政法的一般淵源與特殊淵源是什麼意思啊? 我國行政法的一般淵源可分為:(1)憲法;(2)法律;(3)行政法規與部門規章;(4)地方性法規,地方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行政法的特殊淵源可分為:(1)法律解釋;(2)其他規范性文件;(3)國際條約、慣例
沒看出區別?
一般淵源,是所有部門法都共有的淵源
特殊淵源則是有的部門法有,有的沒有
說得通俗點:
一般淵源是 我有的你也有
特殊淵源是 我有的罰不一定有
所以才特殊
例如有些小的部門法,是沒得司法解釋滴

問題七:我國行政法律規范的淵源有哪些? 行政法淵源
中國是一個成文法國家,行政法的法源主要是成文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部門規章和地方 *** 規章;法律解釋;國際條約與協定。
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不僅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且是國家機關日常活動的根據與基礎。憲法作為行政法的根本成文法源,包含的行政法規范主要有:
(1) 關於國家行政機關組織、基本工作制度和職權的規范。
(2) 關於國家行政管理活動基本原則的規范。
(3) 有關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范以及保護外國人合法權益和關於外國人義務的規范。
(4) 有關國有經濟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外資或合資經濟組織以及個體勞動者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的規范。
法律:在中國這樣一個成文法國家,在憲法之下,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的法律是行政法的基本成文法源。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 *** 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
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有關行政方面的具有國家強制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法規更集中地規定和表現了行政法規范的內容,例如國務院2003年5月公布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就是對具體行政管理活動的直接規范。
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是指享有地方性法規制定權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在不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在本行政區域內實施的規范性文件。只限於民族自治地方適用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也是行政法重要的成文法源之一。
法律解釋:法律解釋指人們對法律規范的含義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術語、定義所作的闡釋。中國廣義的法律解釋制度分為立法解釋和具體應用解釋兩種,而《立法法》中的法律解釋實際上僅僅指立法解釋。在法律解釋中,凡涉及到行政管理領域都屬於行政法規范,屬行政法的法源。
行政規章:行政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 *** 規章。前者如民政部於2003年3月發布的《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管理暫行辦法》。後者如杭州市人民 *** 188號令決定2003年1月施行的《杭州市老年人優待辦法》。

㈢ 環境法的體系

一、環境法的體系

(一)環境法體系的含義與分類

各種具體的環境法律法規,其立法機關、法律效力、形式、內容、目的和任務等往往各不相同,但從整體上看,又必然具有內在的協調性、統一性,組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系。而這種由有關開發、利用、保護和改善環境資源的各種法律規范所共同組成的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內部協調一致的統一整體,就是所謂的環境法體系。

關於環境法體系的類型,可以從不同角度加以劃分。例如,按照國別來分,包括中國環境法和外國環境法;按照法律規范的主要功能來分,包括環境預防法、環境行政管製法和環境糾紛處理法;按照傳統法律部門來分,主要包括環境行政法、環境刑法(或稱公害罪法)、環境民法(主要是環境侵權法和環境相鄰關系法)等;按照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來分,包括國家級環境法和地方性環境法等。

(二)我國國家級環境法體系的基本內容

從法律的效力層級來看,我國的國家級環境法體系主要包括下列幾個組成部分:憲法關於保護環境資源的規定;環境保護基本法;環境資源單行法;環境標准;其他部門法中關於保護環境資源的法律規范。此外,我國締結或參加的有關保護環境資源的國際條約、國際公約也是我國環境法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l.憲法關於保護環境資源的規定

憲法關於保護環境資源的規定在整個環境法體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權威,是環境立法的基礎和根本依據。憲法第26條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與其他公害」;第9條規定:「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塗除外。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自然資源」。

2.環境保護基本法

環境保護基本法是對環境保護方面的重大問題作出規定和調整的綜合性立法,在環境法體系中,具有僅次於憲法性規定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

我國的環境保護基本法是1989年12月26日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其主要內容是:

①規定環境法的目的和任務是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與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②規定環境保護的對象是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環境要素;

③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均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對污染或破壞環境的單位或個人有監督、檢舉和控告的權利;

④規定環境保護應當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原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原則、污染者治理、開發者養護原則、公眾參與原則等基本原則;應當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徵收排污費制度、排污申報登記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現場檢查制度、強制性應急措施制度等法律制度;

⑤規定防治環境污染、保護自然環境的基本要求及相應的法律義務;

⑥規定中央和地方環境管理機關的環境監督管理許可權及任務。

3.環境資源單行法

環境資源單行法是針對某一特定的環境要素或特定的環境社會關系進行調整的專門性法律法規,具有量多面廣的特點,是環境法的主體部分,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立法構成:

(1)土地利用規劃法:包括國土整治、城市規劃、村鎮規劃等法律法規。目前,我國已經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主要有《城市規劃法》、《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等。

(2)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防治法:包括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雜訊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有毒化學品管理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惡臭污染防治法、振動控製法等。目前,我國已經頒布的此類單行法律法規主要有《大氣污染防治法》及其實施細則,《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實施細則,《海洋環境保護法》及其3個實施條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等。

(3)自然資源保護法:包括土地資源保護法、礦產資源保護法、水資源保護法、森林資源保護法、草原資源保護法、漁業資源保護法等。目前,我國已經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主要有《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礦產資源法》及其實施細則、《水法》、《森林法》及其實施細則、《草原法》、《漁業法》及其實施細則、《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土地復墾規定》、《森林防火條例》、《草原防火條例》等。

(4)自然保護法:包括野生動植物保護法、水土保持法、濕地保護法、荒漠化防治法、海岸帶保護法、綠化法以及風景名勝、自然遺跡、人文遺跡等特殊景觀保護法等。目前,我國已經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主要有《野生動物保護法》及其實施條例、《水土保持法》及其實施細則、《自然保護區條例》、《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城市綠化條例》等。

4.環境標准

環境標準是由行政機關根據立法機關的授權而制定和頒發的,旨在控制環境污染、維護生態平衡和環境質量、保護人體健康和財產安全的各種法律性技術指標和規范的總稱。環境標准一經批准發布,各有關單位必須嚴格貫徹執行,不得擅自變更或降低。作為環境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環境標准在環境監督管理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確定環境目標、制定環境規劃、監測和評價環境質量,還是制訂和實施環境法,都必須以環境標准這一「標尺」作為其基礎和依據。根據《環境保護法》和《環境保護標准管理辦法》的規定,我國的環境標准由三類兩級組成,即在類別上包括環境質量標准、污染物排放標准、環境保護基礎標准及方法標准三類,在級別上包括國家級和地方級(實際上為省級)兩級。其中,國家環境質量標准、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審批、頒布和廢止;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環境質量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環境質量標准,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已作了規定的項目,可以制訂嚴於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須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而且凡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區域排放污染物的,應當執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

環境質量標準是指國家為保護公民身體健康、財產安全、生存環境而制定的空氣、水等環境要素中所含污染物或其他有害因素的最高允許值。如果環境中某種污染物或有害因素的含量高於該允許限額,人體健康、財產、生態環境就會受到損害;反之,則不會產生危害。因此,環境質量標準是環境保護的目標值,也是制訂污染物排放標準的重要依據。從法律角度看,它是判斷環境是否已經受到污染、排污者是否應當承擔排除侵害、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的根據。

污染物排放標準是指為了實現環境質量標准和環境目標,結合環境特點或經濟技術條件而制定的污染源所排放污染物的最高允許限額。它作為達到環境質量標准和環境目標的最重要手段,是環境標准中最為復雜的一類標准。

環境保護基礎標準是為了在確定環境質量標准、污染物排放標准和進行其他環境保護工作中增強資料的可比性和規范化而制定的符號、准則、計算公式等。而環境保護方法標准則是關於污染物取樣、分析、測試等的標准。就其法律意義而言,環境保護基礎標准和方法標準是確認環境糾紛中爭議各方所出示的證據是否合法的根據。只有當爭議各方所出示的證據是按照環境保護方法標准所規定的采樣、分析、試驗辦法得出,並以環境保護基礎標准所規定的符號、原則、公式計算出來的數據時,才具有可靠性和與環境質量標准、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可比性,屬於合法證據;反之,即為沒有法律效力的證據。

5.其他部門法中有關保護環境資源的法律規范

在行政法、民法、刑法、經濟法、勞動法等部門法中也有一些有關保護環境資源的法律規范,其內容較為龐雜。例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5條第1款關於對故意污損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尚不夠刑事處分者處以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規定;第6款、第7款關於對破壞草坪、花卉、樹木者以及在城鎮使用音響器材,音量過大,影響周圍居民工作或休息,不聽制止者,處以5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規定;《民法通則》第83條關於不動產相鄰關系的規定;第123條關於高度危險作業侵權的規定;第124條關於環境污染侵權的規定;《對外合作開採石油資源條例》第24條關於作業者、承包者在實施石油作業中應當保護漁業資源和其他自然資源,防止對大氣、海洋、河流、湖泊、陸地等環境的污染和損害的規定;《刑法》第六章第六節關於「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的規定等,均屬於環境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環境行政處罰、環境行政訴訟、環境民事訴訟、環境刑事訴訟等也必須適用《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與這些法律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

6.我國締結或參加的有關保護環境資源的國際條約、國際公約

為了協調世界各國的環境保護活動,保護自然資源和應付日趨嚴重的氣候變暖、酸雨、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銳減等全球性環境問題,於是產生了國際環境法。它是調整國家之間在開發、利用、保護和改善環境資源的活動中所產生的各種關系的有拘束力的原則、規則、規章、制度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46條明確規定,我國締結或參加的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國際條約,同我國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除我國聲明保留的條款外,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由此可以說,國際環境法是我國環境法體系的特殊組成部分,行為人也必須遵守有關規定。而我國迄今所締結或參加的有關保護環境資源的國際公約共計20多項,具體內容見本書第十六章。

二、環境法的實施

環境法的實施,就是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具體運用、貫徹和落實環境法,使環境法主體之間抽象的權利、義務關系具體化的過程。通過環境法的實施,使義務人自覺地或者被迫地履行其法律義務,將人們開發、利用、保護和改善環境資源的活動調整、限制在環境法所允許的范圍內,從而協調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實現環境法的目的和任務。因此,環境法的實施,是整個環境法制的關鍵環節,具有決定性的實踐意義。而環境法的實施,必須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以及「在法律適用上人人平等」的原則。

根據實施主體的不同,可以將環境法的實施分為公力實施和私力實施兩大類別。

所謂公力實施,也稱國家實施,是指國家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憑借國家暴力進行的環境法的實施活動,包括行政機關通過依法行使行政權對環境資源進行的監督管理,司法機關通過行使司法權進行的實施活動,檢察機關通過行使檢察權進行的實施活動以及立法機關通過對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檢察機關等遵守環境法情況的監督所進行的實施活動。其中行政機關對環境法的實施活動發揮著最為重要、最為基礎的作用,而許多國家的環境法也都明文規定設立專門的環境行政機關,由環境行政機關負責環境法的執行和實施。

所謂私力實施,也稱公民實施,是指公民個人或公民組織依據法律規定所進行的環境法的實施活動,其主要形式包括依法參與環境行政決策,依法對違反環境法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或公民個人提起環境訴訟或進行檢舉、控告,與排污者簽訂污染防治協議,通過立法機關的民意代表對行政機關等遵守和實施環境法的活動進行監督以及針對環境犯罪、環境侵害行為實施正當防衛和其他自力救濟等。

由於公眾是環境公害的直接受害者,對環境狀況最了解、最敏感,是完善和實施環境法制的根本動力來源。因此,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國際社會與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社會公眾在環境法實施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強調維護公眾正當環境權益,特別是知情權、參與權和獲得救濟權等程序意義上的環境權,使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等的公力實施與公民私力實施密切配合,以求收到良好的實施效果。例如,1992年的《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原則10強調:「環境問題最好是在有關市民的參與下,在有關級別上加以處理。在國家一級,每個人都應有權適當地獲得公共當局所持有的關於環境的資料,包括在其社區內的危險物質和活動的資料,並有機會參與各項決策進程。各國應通過廣泛提供資料來便於和鼓勵公眾的認識和參與,應讓人人都能有效地使用司法和行政程序,包括補償和補救程序」。

㈣ 環境法與經濟法、行政法、民法的區別

經濟法與環境保護法的區別:
1、調整對象的不同
(1)環境法的調整專對象是屬環境社會關系
(2)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經濟調制關系
2、調整方法的不同
(1)環境法中「生態性」調整方法的獨特性
(2)經濟法中「包容性」調整方法的獨特性
3、調整目的不同
(1)環境法的調整目的是實現環境安全和環境正義
(2)經濟法的調整目的是實現經濟安全和經濟正義

㈤ 簡述環境與資源保護法與行政法的差異。

簡述環境與資源保護法與行政法的差異。
查看答案解析 【正確答案】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與行政法存在較大差異。裂清第一,立法目的不同。環境與資源保護法以保護環境和人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立法宗旨;行政法則以規襲源皮范行政行為、控制行政權的濫用為宗旨。第二,運用的手段不同。行拍差政手段只是環境與資源保護法所使用的一種手段,而不是全部,環境與資源保護法還運用經濟、科技、法律等多種手段保護環境;反過來,環境保護只是 *** 干預的一個方面,而不是 *** 干預的全部。第三,專業性不同。環境問題既是國內的社會問題,也是全球性問題,有關環境保護的國際立法和國內立法已成為一個龐大的專業領域,甚至與外交、軍事、國家安全、國際政治等密切相關,遠遠超出了行政法的范疇。(P70)
【答案解析】
本題知識點: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定義和特徵,

㈥ 環境保護法屬於社會法還是行政法

行政法吧。

㈦ 環境法與民法、行政法以及刑法的關系是什麼

山東法律他們是具有相互的關聯

㈧ 環境法屬於什麼行政法嗎

不屬於行政法,屬於經濟法分類。

熱點內容
實質主義商法 發布:2024-05-19 13:42:13 瀏覽:211
新聞導火線中的行政法 發布:2024-05-19 12:26:12 瀏覽:436
倫理提供道德 發布:2024-05-19 10:39:50 瀏覽:586
新勞動法社保 發布:2024-05-19 10:26:25 瀏覽:245
降薪是否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4-05-19 09:54:12 瀏覽:518
法院判決書和裁定書 發布:2024-05-19 09:25:36 瀏覽:944
省司法廳馬 發布:2024-05-19 09:08:13 瀏覽:799
貴陽白雲區律師事務所排名 發布:2024-05-19 04:16:28 瀏覽:833
日本書法學校 發布:2024-05-19 03:50:37 瀏覽:511
公司法47 發布:2024-05-19 03:40:58 瀏覽: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