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法律優先原則與行政法

法律優先原則與行政法

發布時間: 2025-05-13 17:00:20

㈠ 法律優先原則的在行政法

「法律優先」一詞,源自德國行政法鼻祖奧托.邁耶之首創,他認為,法律為國家意志中法律效力最強者。到目前為止,德國、日本和我國台灣地區的學者在論述依法行政的基本要素時,也大都把法律優先作為其中的一項。只不過,在他們那裡,法律優先的含義相當寬泛。法律優先(法律優位)這一概念被引人我國行政法學時,多數學者則將其內涵相對限制在法律與行政立法的關繫上,認為法律優先的基本涵義是指法律優先於行政立法,即強調法律對於行政立法(行政法規規章)的優越地位。
在各種社會活動中,法律優先原則還應包括司法活動優先於其他活動,以體現社會對法律的遵從和敬畏。對於一個公民。但參與司法活動和其他活動出現時間沖突時,應當優先參與司法活動,使司法活動得到優先的保障。 在我國行政法學中引入法律優先這一概念是必要的,但沒有必要象德國、日本和我國台灣地區學者那樣寬泛地使用這一概念。因為他們所使用的廣義上的法律優先一詞,實際上從一個側面表述了依法行政的全面涵義。而目前,我國行政法學明確而公認的概念——「職權法定」已經表述了依法行政的表層涵義,即「任何行政都必須具有法定依據,而不得與之相違反」。只是作為依法行政所依之「法」的關系,尤其是法律和行政立法之間的關系卻一直沒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概念來表述。法律優先一詞則能夠准確而明快的概括出法律與行政立法的關系。
同時,在這種意義上使用法律優先一詞,也表明在這里,「法律」僅限於狹義上,即僅指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因而與其字面含義相一致。並且,德、日學者所使用的法律優先一詞,只是說「行政」是廣義上的,即法律優越於一切行政活動,而其中的「法律」在本意上則僅限於狹義上使用。因此,將法律優先的基本涵義限定在法律與行政立法的關繫上是適當的。這樣,法律優先原則與法律保留原則一起分別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共同說明法律與行政立法的關系,進而與職權法定原則一起共同構成了行政法定原則或者依法行政原則的完整內容。
據此,法律優先原則的基本涵義是指法律對於行政立法幾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優越地位。從這個角度而言,法律優先實質上強調的是法律的位階體系。所謂法律位階,是指「一部法律在一個國家法律體系中的縱向地位。」
在我國,權力機關的立法權居於立法活動的主導與核心地位,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法律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立法權的依據和基礎。行政立法為從屬性立法,是在國家權力機關立法權保留之外的立法,並要受權力機關的監督。
法律優先原則作為法律位階的行政立法中具體作用的客觀要求,在強調國家立法許可權與行政立法許可權劃分的同時,側重於要求低位階法律規范的制定必須以高位階的法律規范為依據,前者必須服從於後者,並不得與之相抵觸。
據此,法律優先原則又可具體導出「根據(法律)」和「不相抵觸」兩個派生性原則:
一是「根據(法律)」原則。該原則是指行政立法應服從法律位階的要求,以上位法作為行政立法的根據。「根據(法律)」原則理清了立法權在不同地位的國家機關的許可權劃分標准,保障了國家立法體系的統一性和有序性,同時也是對行政立法內容的一種限定,使行政立法遵循上位法的規定,符合內容合法有效的成立要件。
二是「不抵觸」原則。所謂「不抵觸」,是指在法律位階的層級結構中,下位階的法律不得與上位階的法律相沖突,凡有沖突應以上位階的法律為准繩。與「根據(法律)」原則相比,「不抵觸」原則主要側重於行政立法的內容不得與法律相抵觸。行政機關為了執行法律而進行行政立法,必須嚴格依照法律的規定和原則,其立法內容不得與法律相悖。

㈡ 行政法6個基本原則和子原則

行政法6個基本原則和子原則如下: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行政事務時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以下是行政法的六個基本原則及其子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時必須遵守法律法規,不得違反法律的規定。子原則包括:法律優先原則和法律保留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時必須合理、公正、符合常識和道德。子原則包括:比例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程序正當原則:程序正當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時必須遵守法定程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子原則包括:公眾參與原則、公開原則和迴避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時必須誠實守信、言行一致、不欺騙不欺詐。子原則包括:信賴利益保護原則和誠實守信原則。

權責統一原則:權責統一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時必須權責一致、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子原則包括:職權法定原則和責任追究制度。

以上是行政法的六個基本原則及其子原則,這些原則是保障公民權利、規范行政行為的重要准則,也是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的基礎。

㈢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法律優先原則、行政合法性原則、獨立自主原則、公正公平原則、公開透明原則以及限制行政自由原則。
1. 法律優先原則:這一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執行職務時,必須以法律為依據,確保行政行為符合法律規范。
2. 行政合法性原則:這一原則強調行政機關的行為必須合法、合規、合理。換言之,行政機關在執行職務時,應遵循法律規定,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同時確保所採取的措施和手段的必要性、適當性和合理性。
3. 獨立自主原則:行政機關應獨立行使行政權力,不受外界不當干預,自主作出決策。
4. 公正公平原則:行政機關在行使職權時,應保持公正、公平,不得歧視或損害任何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5. 公開透明原則:行政機關應將其行政行為和相關信息公之於眾,接受社會監督,以提高行政行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6. 限制行政自由原則: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應受到法律的約束,不能濫用行政權力,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行政合法性原則是確保行政機關在執行職務時,其行為符合法律和規章的規定,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如果行政機關的行為違反了行政合法性原則,當事人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予以糾正。
行政法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保障公民權利:行政法旨在確保公民的權利和自由不受行政機關的侵犯和濫用。
2. 限制政府權力:行政法對政府的權力進行了明確限制,要求政府在行使權力時遵守特定的程序、標准和原則,實現公平與效率的平衡。
3. 保障政府的公正和透明:行政法規定了行政機關的行為規范和程序,強調政府的公正和透明,防止權力濫用。
4. 促進社會穩定和發展:行政法的目標是為社會創造一個公正、公平和透明的政府環境,有利於社會穩定和發展,為企業和經濟活動提供穩定和可預測的法律環境。
5. 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行政法規定了政府在處理安全和秩序問題上的權利和責任,確保政府行使權力的合法性和透明性。
總之,行政法在民主社會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有助於維護政府與公民之間的權力平衡,保護公民的權利和自由,並促進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㈣ 行政法6個基本原則和子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為國家行政機關在執行職能時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以下是行政法的六個核心原則及其子原則的概述:
1. 合法行政原則
- 子原則:法律優先原則要求法律成為行政活動的最高准則;法律保留原則規定只有法律才能設定義務。
2. 合理行政原則
- 子原則:比例原則要求行政行為與目標之間必須存在合理的比例關系;權責統一原則強調行政權力的行使必須與相應的責任相對應。
3. 程序正當原則
- 子原則:公眾參與原則確保公民能夠參與行政決策過程;公開原則要求行政過程的透明度;迴避原則要求行政主體在利益沖突時必須迴避。
4. 高效便民原則
- 子原則:時效原則規定行政行為必須高效完成;便利公民原則要求行政機關提供便利的服務。
5. 誠實信用原則
- 子原則:信賴利益保護原則要求保護公民對行政行為的信任;誠實守信原則強調行政主體必須保持誠信。
6. 權責統一原則
- 子原則:職權法定原則要求行政權力的來源和范圍必須有法律依據;責任追究制度確保行政主體在違法時受到責任追究。
這些原則構成了保護公民權利、規范行政行為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構建法治國家和法治政府的關鍵。

㈤ 法律優先原則在行政法中

在行政法的框架中,"法律優先"這一原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概念最早由德國行政法奠基人奧托·邁耶提出,他強調法律是國家意志中效力最強的體現。在德國、日本和我國台灣地區的學者討論依法行政的基本要素時,法律優先通常被列為其中一項。然而,這些地區的學者對法律優先的理解較為廣泛,而引入我國行政法學時,多數學者將其內涵更具體地限定在法律與行政立法的關繫上,即法律相對於行政立法,尤其是行政法規和規章,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和優越地位。



法律優先原則不僅體現在法律對行政立法的優先性上,還體現在司法活動的優先性,強調社會對法律的尊重和遵循。在公民面臨司法活動與其他活動沖突時,法律優先意味著應優先參與司法活動,確保司法程序的公正執行。



在我國,引入法律優先這一概念是必要的,盡管它不如德、日學者的定義那麼廣泛。因為我國行政法學中的「職權法定」原則已經表達了基本的依法行政含義。然而,對於法律與行政立法之間的關系,我們尚未有一個明確和公認的表述,法律優先恰好填補了這一空白,它強調了法律在行政立法中的主導地位。法律優先原則與法律保留原則共同構建了行政法定原則,即任何行政行為都必須有法律依據且不得違背。



因此,法律優先的實質是關於法律位階的概念,即不同法律文件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等級關系。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法律處於最高位階,對行政立法具有指導和約束作用。法律優先原則在行政立法中體現為低位階法律必須依據高位階法律,不得與其相沖突。這包括兩個衍生原則:「根據(法律)」原則,要求行政立法以上位法為依據;以及「不抵觸」原則,即下位階法律不得與上位階法律沖突,必須遵循法律的明確規定。


(5)法律優先原則與行政法擴展閱讀

所謂法律優先,是指上一層次法律規范的效力高於下一層次法律規范。

熱點內容
論我國勞動法基本原則 發布:2025-05-13 22:12:33 瀏覽:596
婚姻法有哪些問題 發布:2025-05-13 22:08:47 瀏覽:406
法官拖開庭日期 發布:2025-05-13 22:04:22 瀏覽:623
商場員工規章制度紀律怎麼寫 發布:2025-05-13 22:00:04 瀏覽:636
借錢的貨寶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3 21:59:22 瀏覽:363
銀行道德模範 發布:2025-05-13 21:59:13 瀏覽:278
民訴訟法198 發布:2025-05-13 21:59:12 瀏覽:739
律師李曉華 發布:2025-05-13 21:59:11 瀏覽:180
在道德認 發布:2025-05-13 21:58:26 瀏覽:559
投訴法官有啥後果 發布:2025-05-13 21:44:51 瀏覽: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