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第46條解釋
⑴ 《勞動合同法》第46條規定的詳細解釋.
本條是關於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
勞動合同屆滿後,是否續訂由當事人雙方自己專決定,不續訂就終止,二者必居其一屬。
在08年1月份之前,合同到期不再續簽,無論何種情況用人單位無須支付經濟補償;
但新法實施後,在合同待遇維持或提高福利待遇的情況下,勞動者不簽訂合同,用人單位無須支付經濟補償。
適用本條規定應作如下理解:
(1)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用人單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且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比如工資標準保持不變、加薪或者升職,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則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不支付經濟補償;
(2)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用人單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但降低勞動合同約定條件,比如降薪,如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則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
(3)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如果用人單位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則無論勞動者是否同意續訂,勞動合同都終止,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
(1)勞動法第46條解釋擴展閱讀:
經濟補償是勞動合同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一種引導用人單位的有效手段,是一類與勞動者密切相關的重大經濟利益。
在制定勞動合同法過程中,圍繞著經濟補償各種觀點激烈交鋒。
最後勞動合同法根據常委會委員和各方面意見,對經濟補償作了明確規定。
⑵ 勞動合同法第46條解釋規定是怎樣的
《勞動合同法》第46條解釋規定是如果存在一些特殊的情況的話,那麼用人單位是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比如說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還有就是其中一方存在法定過錯,當然了,也可以提前30天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一、《勞動合同法》第46條解釋規定是怎樣的?
《勞動合同法》第46條解釋規定是如果存在一些特殊的情況的話,那麼用人單位是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法》第46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44條第1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適用本條規定應作如下理解:
(1)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用人單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且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比如工資標準保持不變、加薪或者升職,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則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不支付經濟補償;
(2)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用人單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但降低勞動合同約定條件,比如降薪,如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則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
(3)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如果用人單位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則無論勞動者是否同意續訂,勞動合同都終止,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
二、勞動合同法律的規定是什麼?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對於一些掌握企業重大機密的員工,可以約定保密事項或競業禁止條款,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競業限制的期限不超過兩年。以上這些條款的事先約定,可以極大的保護企業的正當權益,反之則可能給企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勞動部《關於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第四條明確規定:「勞動者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者應賠償用人單位下列損失:(一)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所支付的費用;(二)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三)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四)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勞動合同法》主要就是關於勞動合同的簽訂,還有就是勞動合同的解除所作出明確的規定。在這過程當中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簽訂勞動合同,必須要以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為准,而且需要協商一致才能夠確定。
⑶ 勞動法46條47條的補償解釋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遵循按勞分配原則,並實行同工同酬。如果用人單位未遵守此規定,導致工資差額,應支付差額部分。若逾期不支付,勞動部門可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相當於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賠償金。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若違反勞動合同約定,如未提供勞動保護、未按時支付工資等,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後,用人單位仍需支付經濟補償。
一、理解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1. 勞動法是隨著資本主義發展而產生的法律領域;
2. 勞動法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獨立法律領域。
二、最低工資標準的確定和調整應考慮因素:
1. 勞動者和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2. 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3. 勞動生產率;
4. 就業狀況;
5. 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三、用人單位的權利:
1. 有權依法建立和完善內部規章制度;
2. 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勞動定額;
3. 有權對勞動者進行職業技能考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六條至第四十七條。
⑷ 勞動法第46條規定經濟補償細則
第46條規定了用人單位在特定情形下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細則。具體情況如下
1、經濟補償的適用情形
勞動者因用人單位存在過錯情形(如未提供勞動保護、未及時支付報酬等)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用人單位因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不能勝任工作等情形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因經濟、技術等變故裁減人員的,勞動合同期滿終止,除用人單位維持或提高條件續訂合同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吊銷營業執照等情形下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2、經濟補償的計算方法
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計算,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對於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工作年限,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3、支付方式
經濟補償金應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時,與應支付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等同時支付,支付期限通常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後15天內。
4、注意事項
對於連續工作滿一年但不足一年的情況,應根據勞動者實際工作時間按月計算,在計算工資水平時,應以勞動者最後一個月的實際工資為准,對於因公司經濟、技術等變故不能繼續工作的勞動者,經濟補償金由公司支付。
勞動法第46條規定經濟補償細則的具體作用如下:
1、補償范圍
適用於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勞動者因工傷殘或患病被辭退、勞動者因公司經濟、技術等變故不能繼續工作且在勞動合同有效期內、勞動者在法定勞動年齡內失業等情況。
2、補償條件
補償對象為所有符合適用范圍的勞動者,補償時間是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或因公司經濟、技術等變故不能繼續工作時。補償標准根據勞動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資水平確定。
3、補償標准
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補償金;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按上述標准雙倍補償。
4、支付方式
經濟補償金以現金支付,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時,與應支付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等同時支付,支付期限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後15天內支付。
5、注意事項
對於連續工作滿一年但不足一年的情況,應根據勞動者實際工作時間按月計算;在計算工資水平時,應以勞動者最後一個月的實際工資為准;對於因公司經濟、技術等變故不能繼續工作的勞動者,經濟補償金由公司支付。
勞動法第46條規定經濟補償細則的補償流程如下:
1、確定補償情形
需要確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是否符合《勞動合同法》的規定。這些情形包括但不限於:勞動者因用人單位違法行為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用人單位因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不能從事原工作解除勞動合同等。
2、計算補償金額
經濟補償的計算標準是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如果勞動者的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3、支付補償金
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支付期限通常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後15天內。
4、注意事項
在計算經濟補償時,應考慮勞動者的實際工作年限和工資水平。對於因公司經濟、技術等變故不能繼續工作的勞動者,經濟補償金由公司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