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律師參與調解

律師參與調解

發布時間: 2020-12-24 08:28:49

法院調解可以帶律師

民事賠償是可以和解的,即使有生效判決,在執行時一樣可以和解。

Ⅱ 如何發揮律師在民事案件調解中的作用

法院調解在民事訴訟中具有什麼作用: 1、有利於迅速徹底解決糾紛,提高辦案效率版。以調解方式解決民權事糾紛,使當事人在自願基礎上達成調解協議,因而有助於當事人自動履行協議規定的義務,徹底解決糾紛;減少了訴訟程序,節省了人力、物力和時間,提高了人民法院的辦案效率。
2、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團結、社會和諧,同時也促進了經濟建設。民事糾紛屬於人民內部矛盾,當事人之間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但是,如果糾紛發生後不及時加以解決,也可能使當事人之間的矛盾激化,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和社會和諧,經濟建設就無法發展。通過法院調解,擺事實,講道理,促使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消除隔閡,化解矛盾。從而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團結,社會和諧,使人們能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生產和工作中去,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
3、有利於加強法制宣傳教育,預防和減少糾紛。調解的過程,也是向當事人和人民群眾宣傳國家法律、政策的過程,使廣大群眾知法、守法,樹立法制觀念,增強法制意識,從而做到調解一案,教育一片,達到預防糾紛,減少訴訟的目的。

Ⅲ 法院引入第三方律師調解有什麼弊端

律師調解涉及到律師的工作經驗和立場等問題,是否真正做到客觀調解是弊端。

最高法、司法部聯合出台《關於開展律師調解試點工作的意見》,決定在北京、上海、廣東等11省市開展律師調解試點工作。律師調解是由律師、依法成立的律師調解工作室或者律師調解中心作為中立第三方主持調解,協助糾紛各方當事人通過自願協商達成協議、解決爭議。經調解達成協議當事人可向法院申請確認效力。
《意見》規定了律師調解的四種工作模式:一是在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訴調對接中心或具備條件的法庭設立律師調解工作室,配備必要的工作設施和工作場所;二是在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鄉鎮公共法律服務站設立專門的律師調解工作室,由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指派律師調解員提供公益性調解服務;三是在律師協會設立律師調解中心,在律師協會的指導下,組織律師作為調解員,接受當事人申請或法院移送,參與矛盾化解和糾紛調解;四是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律師事務所設立調解工作室,可以將接受當事人申請調解作為一項律師業務開展,同時可以承接法院、行政機關移送的調解案件。
按照規定,律師調解可以受理各類民商事糾紛,包括刑事附帶民事糾紛的民事部分,但是婚姻關系、身份關系確認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質不能進行調解的除外。對於調節和訴訟如何對接的問題,《意見》提到,調解協議中具有金錢或者有價證券給付內容的,債權人可以依法申請法院簽發支付令。經律師調解工作室或律師調解中心調解達成的具有民事合同性質的協議,當事人可向律師調解工作室或律師調解中心所在地基層法院或者法庭申請確認其效力,法院應當依法確認。

Ⅳ 民事糾紛,可以請律師來調解嗎

可以。律師可以接收當事人委託,處理爭議和糾紛,與對方當事人進行調節,必要時也可以通過法律程序解決。

Ⅳ 律師參與當事人事先調解可否能出庭代理

只要當事人委託,律師可以代為出庭。

Ⅵ 律師組織調解有什麼技巧

一般民事調解的技巧
民事訴訟調解的各種方法都離不開語言的運用。「言為心聲」,莊重、嚴謹、熱情、幽默的言語能夠使當事人產生尊敬和信賴,拉近與當事人的心理距離。使當事人願意接受其觀點和建議,從而達到案件最佳的調解效果。因此語言的運用技巧在調解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1、法官的語言應體現對當事人的尊重。法官在語言態度上要平等對待當事人,不歧視任何當事人,交談時平易近人,讓當事人感到溫暖和親切。同時做到沉著冷靜,不與當事人爭高低,避免或減少自己的情緒波動,營造相互接納的關系,從而博得他們的理解和配合。
2、法官的語言應通俗易懂,觀點明確。基層法院大多解決的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發生的各種矛盾,這就要求法官在調解類似的案件時,應當考慮當事人本身的生活環境,並結合其文化水平、宗教信仰,使用通俗語言,將法律術語轉化為生活語言,避免使用脫離老百姓生活實際的理論化的、空洞的、華而不實的書面用語。同時,調解法官應尊重當事人的愛好和習慣,適當時可以運用當事人熟知的比喻和民間俗語、諺語,使當事人容易理解和接受法官所講的道理。另外法官的語言應力求簡短、明確,突出重點,使當事人一聽就懂,避免產生誤解。
3、法官的語言應靈活多變。法官所面對的當事人形形色色,各行各業、各個社會階層的當事人因文化素養、認知水平、社會經歷的不同,對問題往往有著不同的觀點和見解。根據調解對象和糾紛內容的特點,法官調解語言要適合各類當事人不同的心理特點。例如在調解活動中有時為了打破某些僵持的局面,緩和當事人之間的心理沖突,可以適當使用一些幽默性的用語。對於胡攪蠻纏、拒不履行民事義務的當事人,有時要使用一些較嚴厲的、具有震懾性的用語,給予一定的心理壓力,使其在趨利避害心理的支配下履行民事義務。對某些表示出後悔、自責的當事人可以予以安慰、鼓勵,表示期待其能改正錯誤,與對方當事人主動化解矛盾,往往收到較好的調解效果。
4、法官的語言應結合「副語言」的運用。在語言表達過程中,使用不同的音量、速度、節奏、語調這些「副語言」,不僅能輔助語言交往,有助於傳遞交往的內容,同時在表達感情方面往往超過語言本身的內容。所以在語言運用的技巧中,「副語言」的運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在運用明確性、含蓄性、幽默性、震懾性和期待、鼓勵性語言中,所使用的音量、速度、節奏和語調都有所不同,起到了強化運用這些技巧效果的作用。
5、法官的語言應輔以「非語言技巧」。在法官與當事人的交往中,除了語言技巧的運用外,伴隨著語言溝通時的目光、面部表情、身體動作等非語言技巧的運用,在交往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在運用各種語言技巧對當事人進行調解時,伴隨著法官的不同目光、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可以起到強化交流信息的內容,表達法官的情感,有助於對當事人施加積極的心理影響。比如在運用期待、鼓勵性語言時,法官以語重心長的語調、期待的目光與和藹的面部表情來表達,當事人就容易受到感化而接受法官的規勸,努力表現出法官所期待的行為;在運用震懾性語言時,法官應輔以嚴肅的面容,果斷的手勢更容易達到預期效果。

Ⅶ 離婚訴訟必須調解嗎,律師如何參與離婚調解

婚姻法》第32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專據此,調解是審理離屬婚案件的必經程序。即使起訴前已經婚姻登記機關、街道組織調解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仍應進行調解。在進行調解時,審判人員必須根據查明的事實,依法對雙方進行說服教育工作,宣傳法律、政策和社會主義倫理道德,對有過錯的一方進行批評,對無過錯的一方進行疏導。調解開始後,應首先做好調和工作。感情尚未破裂,但雙方不能達成調解協議的,應及時判決不準離婚;雙方感情確己破裂,沒有和好可能的,則應做好調解離婚的工作,當事人不能達成調解協議的,應及時判決准予離婚。調解是審理離婚案件的必經程序,並不是指當事人非接受調解不可。對離婚當事人進行調解,也必須堅持自願和合法的原則。一方面,必須雙方當事人自願接受調解,而不能強迫當事人接受調解;另一方面,所達成的協議內容必須是經說服教育並由當事人民主協商的結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二條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應當進行調解。

Ⅷ 法院開庭調解,調解書對方律師簽字有效嗎

被告律師是被告代理人,關鍵看是否特別授權(即全權委託),如果是特別授權則被專告律師簽屬字就代表被告簽字了,調解書有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規定:

第一百四十七條人民法院調解案件時,當事人不能出庭的,經其特別授權,可由其委託代理人參加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可由委託代理人簽名。

離婚案件當事人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參加調解的,除本人不能表達意志的以外,應當出具書面意見。

(8)律師參與調解擴展閱讀:

調解書內容,主要由下列三部分組成:

一、首部,依次寫明下列事項:

(一)標題和編號,標題寫明「調解書」,並在其右下方寫明文書的編號。

(二)申請人欄內寫明申請人的名稱、姓名和地址;有代理人的寫明代理人的姓名、單位和地址等。

(三)在被申請人欄內,寫明被申請人名稱、姓名和地址;有代理人的,寫明代理人的姓名、單位和地址等。

Ⅸ 律師如何參與調解以及具體工作

一、充分了解案抄情,掌握事實真相;
二、掌握法律政策規定,以便有針對性地適用法律;
三、選擇好調解的時間:訴訟前、訴訟中、開庭後。
四、選擇合適的調解地點;
可以在法院、律師事務所,也可以在當事人所在地或者糾紛發生地。
五、抓住當事人的主要目的,幫助當事人剔除由於情緒造成的不明目的;
正確分析當事人的心理,掌握爭議的焦點,矯正當事人過高的期待。
六、確立調解思路,制定調解方案。

Ⅹ 律師調解需要怎麼落地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律師調解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決定在北京、黑龍江、上海等11個省市開展律師調解試點工作。公眾普遍認為,這是我國訴訟制度和律師制度的一項重要改革,有利於降低司法負荷、化解社會矛盾、提升律師作用。

當然了,律師主持和參與調解工作要想真正發揮實效,還需要更深入的機制改革和更有力的制度配套。

首先,要賦予和強化律師的調查取證權。打官司就是打證據,主持調解同樣離不開最基本的證據支持和事實判斷。目前我國律師的調查取證能力幾乎為零,收集證據幾乎全部依靠公檢法或者行政部門。

民事訴訟中,法官常常因為工作強度太大而不願再去調取證據,當事人又常常因為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和提供相關證據,導致很多案件因為證據問題偏離實體公正。甚至某些情況下,釀成重大的極端事件。律師在調查取證方面的現狀不改變,律師調解工作很可能無法行穩致遠,矛盾最終還是會繞過調解湧向法院。

其次,律師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力量,對律師的角色定位要摒棄工具主義思維。律師在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方面具有獨特的專業優勢、職業優勢和實踐優勢。但律師必須保持民間力量的屬性,避免在調解過程中失去主體性,甚至成為司法或者行政機關的替身。只有信任律師群體的職能作用,真正保障律師的執業權利,提高律師的社會地位,才能夯實律師主持和參與民事調解活動的社會基礎。

律師調解還是非常有必要實施落地的。

熱點內容
河南高級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5-22 08:29:10 瀏覽:134
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目錄 發布:2025-05-22 08:27:43 瀏覽:980
經濟法中的懲罰性措施 發布:2025-05-22 08:26:43 瀏覽:354
夜色鎮執法官厲害 發布:2025-05-22 08:21:45 瀏覽:301
合同法沒有支付對價 發布:2025-05-22 08:18:44 瀏覽:263
民法本質是什麼 發布:2025-05-22 08:17:33 瀏覽:963
昆明五華法院官網 發布:2025-05-22 08:11:34 瀏覽:884
2020江西勞動法底薪 發布:2025-05-22 08:11:18 瀏覽:730
行政法概論單選題 發布:2025-05-22 08:11:14 瀏覽:204
浙江省最新工傷保險條例 發布:2025-05-22 08:09:53 瀏覽: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