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司寇
❶ 秦朝 戮刑是什麼刑法
戮刑,是既剝奪犯罪人生命又加以侮辱的刑罰。古時秦朝戮刑可以分為兩種,生戮和死戮。生戮是先戮後殺,死戮是先殺後戮。 戮刑是對要受刑的人的一種羞辱,所以,到近代以後,都注重人的尊嚴和榮譽,處死犯人時一般要秘密處死。
在秦朝,人們將戮刑視為奇恥大辱,所以,在這里戮又有了羞辱和恥辱的含義。戮可以分為兩種,即生戮和死戮。 生戮即先將犯人示眾,然後再殺死。死戮是先將人殺死,然後再陳屍示眾,如果沒有被殺就已經死的,就陳屍示眾,有時為了泄憤,還要鞭屍。
或者將屍骨故意弄得到處都是,叫做鞭屍揚灰,這不但是對死者的侮辱,還是對他在世的親屬的羞辱。
(1)刑法司寇擴展閱讀:
秦朝其他刑罰的種類:
1、死刑:秦朝沿用戰國以來執行死刑的方法,種類很多,其常用者如下:
①具五刑,這是一種以極端殘忍的肉刑與死刑並用的刑罰;
②族誅,即因一人犯罪而誅滅其親族的刑罰;
③梟首,即將犯人的頭砍下,懸於木桿上示眾的刑罰;
④棄市,即在人眾集聚的鬧市,對犯人執行死刑,以示為大眾所棄的刑罰。
2、肉刑:秦朝除沿用過去的墨(黥)、劓、剕、(分為斬左右趾)、宮以外,還廣泛使用肉刑與勞役刑並用的刑名。
3、作刑(勞役刑):作刑是對犯罪者施以強制勞作(役)的刑罰。包括:
①城旦、舂。《漢書·惠帝紀》注引應劭曰: 「城旦者,旦起行治城 」 。即早起服築城的苦役。舂,即婦人犯罪應處城旦者,根據生理條件,不去築城,而服舂米的勞役。
②鬼薪、白粲。 「 鬼薪 」是強制男犯去山林砍柴,白粲是強制女犯擇米使正白,兩者皆用以供宗廟祭祀。
③司寇、作如司寇。司寇,指伺察寇賊,即強制男犯到邊遠地區服勞役,並以防外寇;女犯作如司寇,指服相當於司寇的勞役。
④罰作、復作。罰作與復作是作刑中最輕者,強制男犯到邊遠地區戍守,女犯到官府服勞役,刑期皆三個月至一年。
4、遷:遷是把犯罪者遷到邊遠地區的刑罰。
5、貲:所謂貲刑,就是強制犯人繳納一定財物或服一定徭役的刑罰。
6、誶:誶,就是訓誡。從秦簡看,多用於輕微犯罪的官吏。
此外,秦朝還廣泛沿用過去 「 籍沒 」 、 「 贖 」 等刑罰。
❷ 秦朝所有死刑刑法
秦代的刑罰種類極為繁多,大致而言,主要包括以下8大類: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經濟刑、株連刑;其中前5類相當於現代的主刑,後3類相當於現代的附加刑。
(1)笞刑。笞刑是以竹、木板責打犯人背部的輕刑,是秦代經常使用的一種刑罰方法。
(2)徒刑。徒刑即剝奪罪犯人身自由,強制其服勞役的刑罰。在秦代主要包括以下幾種:①城旦舂,男犯築城,女犯舂米,但實際從事的勞役並不限於築城舂米;②鬼薪、白粲,男犯為祠祀鬼神伐薪,女犯為祠祀擇米,但實際勞役也決不止於為宗廟取薪擇米;③隸臣妾,即將罪犯及其家屬罰為官奴婢,男為隸臣,女為隸妾,其刑輕於鬼薪、白粲;④司寇,即伺寇。意為伺察寇盜,其刑輕於隸臣妾;⑤候,即發往邊地充當斥候,是秦代徒刑的最輕等級。
(3)流放刑。包括遷刑和謫刑,都是將犯人遷往邊遠地區的刑罰,其中謫刑適用於犯罪的官吏,但兩者都比後世的流刑要輕。
(4)肉刑。即黥(或墨)、劓、刖(或斬趾)。宮等四種殘害肢體的刑罰。
(5)死刑。①棄市,即所謂殺之於市,與眾棄之;②戮,即先對犯人使用痛苦難堪的羞辱刑,然後斬殺;③磔,即裂其肢體而殺之;④腰斬;⑤車裂;⑥坑,又作坑,即活埋;⑦定殺,即將患疾疫的罪人拋入水中或生埋處死;⑧梟首,即處死後懸其首級於木上;⑨族刑,通常稱為夷三族或滅三族;⑩具五刑,即《漢書·刑法志》所說:「當夷三族者,皆先黥、劓、斬左右趾,笞殺之,梟其首,落其骨肉於市。其誹謗署詛者,又先斷舌,故謂之具五刑。」
(6)羞辱刑。秦時經常使用「髡」、「耐」、「完」等恥辱刑作為徒刑的附加刑。「髡」是指剃光犯人的頭發和胡須。鬢毛;「耐」與「完」是一刑二稱,指僅剃去胡須和鬢毛,而保留犯人的頭發。此外,死刑中的「戮」刑也含有羞辱之意。
(7)經濟刑。秦律中對輕微罪適用的強制繳納一定財物的刑罰主要是「貲」;同時,贖刑也可歸入這一范疇。「貲」是用經濟制裁來懲治官吏的一般失職和普通百姓的一般違法行為的獨立刑種,它包括三種:一是純屬罰金性質的「貲甲」、「貲盾」二是「貲戍」,即發往邊地作戍卒;三是「貲徭」,即罰服勞役。贖刑不是獨立刑種,而是一種允許已被判刑的犯人用繳納一定金錢或服一定勞役來贖免刑罰的辦法。從雲夢秦簡來看,秦代的贖刑范圍非常廣泛,從「贖耐」、「贖黥」、「贖遷」,到「贖宮」、「贖死」,均可贖免。
(8)株連刑。主要是族刑(見死刑條)和收」。收,亦稱收孥、籍家,就是在對犯人判處某種刑罰時,還同時將其妻子。兒女等家屬沒收為官奴婢。
❸ 古代秦始皇設定的六種刑法分別是什麼
秦的刑罰——
一、刑、耐、黥、完、罪
二、刑罪——肉刑
三、勞役刑
四、貲刑——財產刑
五、贖刑——另一種財產刑
六、死罪——死刑
刑罰體系
秦政權在沿襲先秦刑罰體系的基礎上,又有一些新的發展和改進。其最突出的特點,是身體刑的適用范圍開始縮小,勞役刑和財產刑的使用有所增多。 生命刑即剝奪罪犯生命的死刑。其執行方式還很不規范,約有一二十種之多,且相當殘酷,較典型的如:
(1)具五刑,即先施加黥面、劓鼻、斬左右趾等肉刑,再用笞杖活活打死,然後梟首示眾,並將屍骨剁成肉醬;有誹謗謾罵行為者,還要割去舌頭。
(2)車裂,即用五匹馬將頭顱、四肢與身體撕裂。
(3)鑿顛,即鑿擊頭頂的處決方式。
(4)抽脅,即抽取肋骨的處決方式。
(5)鑊烹,即用大鍋將人煮死。 身體刑即殘害犯罪者肢體器官的肉刑,是僅次於死刑的酷刑。
秦政權基本保留了先秦時期的黥、劓、斬左右趾、宮等肉刑,並常與勞役刑復合使用,如黥劓以為城旦、斬左趾又黥為城旦等。 勞役刑即限制罪犯自由並強制從事勞役的徒刑。秦朝勞役刑的使用相當廣泛,在修築長城、建造宮殿和陵墓等許多土木工程建設中,都有大批勞役刑徒。當時的勞役刑名目繁多,基本形成了一套由重到輕的勞役刑體系:
(1)城旦、舂。男犯為城旦,主要服築城等苦役;女犯為舂,主要服舂米等雜役。《漢書》卷二《惠帝紀》注引應劭曰:「城旦者,旦起行治城;舂者,婦人不豫外徭,但舂作米。」
(2)鬼薪、白粲。男犯為鬼薪,主要為宗廟砍柴供祭祀等使用;女犯為白粲,主要為宗廟擇米供祭祀等使用。《漢書·惠帝紀》注引應劭曰:「取薪給宗廟為鬼薪,坐擇米使正白為白粲。」
(3)隸臣、隸妾,即罰作官府奴婢。「男子為隸臣,女子為隸妾。」
(4)司寇、候,即強制犯人在邊地伺察寇盜,警戒敵情。
秦政權的恥辱刑主要有:
(1)髡刑,即強制剃除鬢發胡須。《說文解字·髟部》:「髡,剃發也。」
(2)耐刑,即強制剃除鬢毛胡須而保留頭發,故輕於髡刑。耐字本作耏。《說文解字·而部》:「耏,罪不至髡也。」
身份刑即剝奪違法者官職爵位等身份地位的刑罰,主要刑名有:
(1)廢刑,即廢除官籍,開除公職,終身不得重新敘用。
(2)奪爵,即削奪爵位,剝奪其特權地位。
財產刑即罰沒財產之類的處罰,主要刑名有:
(1)貲刑,是繳納財物或以勞役抵償的刑罰。說文解字·貝部》稱:「貲,小罰以財自贖也。」貲刑種類很多,分為貲布、貲盾、貲甲、貲徭、貲戍等。布是一種貨幣,盾是盾牌,甲是鎧甲,徭指徭役,戍指戍邊,故貲刑有罰金、罰物、罰役之別。
(2)贖刑,即以銅、盾、甲等財物或力役贖抵原定刑罰,包括贖耐、贖遷、贖黥、贖宮、贖死等多種名目。
(3)沒刑,即沒收財產充入官府。 流放刑是強制被流放者遷徙到指定地區,不準擅自遷返原處的刑罰,包括遷、徙、謫等不同刑名。
按流放原因和被流放者的性質,可分為三種情況:
(1)有罪流放,即對罪犯直接處以流放刑。如當時有「秦法,有罪遷徙之於蜀漢」 的規定。
(2)赦罪流放,即對死刑犯減死後的處置。如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赦罪人遷之穰」;二十七年,「赦罪人遷之南陽」等,即屬此類。
(3)無罪流放,即對威脅統治或危害社會者實施的處罰。如「秦既滅韓,徙天下不軌之民於南陽」.
❹ 古代大司徒、大司空、司寇各是什麼官職
1、大司徒
大司徒是西周時主管國家財賦收入機構地官系統的最高官職。其主要職務,《周禮·地官司徒上》:「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職,以令地貢,以斂財賦。」即總掌均平土地;區別各地物產,劃分土地等級,制定賦稅的徵收與管理。
司徒由《周禮》地方官司徒演變而來。漢朝置尚書郎4人,其一人主財帛委輸。西漢末至東漢初,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
三國時期: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魏文帝時,置度支尚書寺,專掌軍國支計。隋唐時期置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正一品。宋、元、明、清沿而未改。
2、大司空
"司空"這個官職,是從堯帝以來就設有的,但歷代的職務有所不同。如堯、舜、禹時代的司空,主管治理水土;西周時代的司空,主管建築工程,製造車服器械,監督手工業奴隸,為六卿之一;漢綏和元年(前8年)由御史大夫改置,為三公之一。
後去"大"字,稱司空,主管囚徒。 建平二年(前5年)復舊稱。元壽二年(前1年)仍改稱大司空。東漢建武二十七年(51)'發放改稱司空。《周禮》冬官之篇佚,北周依《周禮》制六官,據儒者相傳之說,以大司空為冬官府之長,以卿任其職。明、清習慣上常稱工部尚書為大司空。
清代的「大司空」一職說的是工部尚書,品級為從一品。
古代官職大詞典中:
【大司空卿】官名。北周仿《周禮》置一人,掌營城郭都邑,立社稷宗廟,造宮宅器械,監百工,職似後世工部尚書。正七命,統領冬官府。下有小司空上大夫、冬官府都上士等。
3.司寇
司寇是中國古代司法官吏名稱。商即有之,為最高司法官;周有大司寇、小司寇之分。《周禮·秋官》:「大司寇掌建邦三典,以佐王刑邦國詰四方」,小司寇「以五刑聽萬民之獄訟」。秦漢以廷尉代之。後世以大司寇為刑部尚書別稱,侍郎則稱少司寇。
(4)刑法司寇擴展閱讀
清代官員好用古稱,因而又稱吏部尚書為太宰,侍郎為少宰;戶部尚書為大司農、大司徒、計相,侍郎為少司農、少司徒;禮部尚書為大宗伯,侍郎為少宗伯;刑部尚書為大司寇,侍郎為少司寇;兵部尚書為大司馬,侍郎為少司馬;工部尚書為大司空,侍郎為少司空。
❺ 周禮大司寇中表達了怎樣的中國古代刑法思想
大司寇的職復責,負責建立和頒行制治理天下的三法,以輔佐王懲罰(違法的]諸侯國,禁止四方各國(的叛逆]:一是懲罰[違法的]新建立之國用輕法,二是懲罰(違法的]舊國用中法,三是懲罰亂國用重法。用五種刑法糾察民眾:一是針對野地之民的刑法,以鼓勵務農而糾察是否勤勞;二是針對軍隊的刑法,以鼓勵服從軍令而糾察是否有離隊的;三是針對六鄉之民的刑法,以鼓勵德行而糾察是否有不孝的;四是針對官府的刑法,以鼓勵賢能而糾察是否失職;五是針對國都之民的刑法,以鼓勵謹慎而糾察是否恭敬~
❻ 司寇是什麼官職
司寇是一個源於夏、商的掌管治安刑獄的官職。據典籍《禮記》的記載,夏內、商時期就已有司寇這容一官職,職能相當於秦、漢、魏、晉時期的司隸校尉,宋、明、清時期的刑部尚書,以及今天的司法部部長,掌管建國之三典,輔佐君王全面處理法律、司法事務,具體管理司律、刑法、監獄、糾察、治安等,是直接掌有生殺大權的重臣。
❼ 秦朝的刑法有幾種!
死刑來,肉刑,苔刑,徒自刑,遷刑,髡刑,罰金,贖刑,剝奪政治權利,或流放出境 剝奪政治權利的刑罰有奪爵、廢、削籍幾種。
❽ 西周穆王時期命令司寇呂侯所制定的有關刑法和贖刑的規定是:呂刑還是贖刑
應該是贖刑。可以允許繳納罰金贖刑期的。
❾ 秦朝時的刑法有哪些,分別是什麼
秦朝形成了一套包括生命刑、身體刑、勞役刑、流放刑、恥辱刑、身份刑在內的刑罰體系。專秦以刑屬罰種類繁多,手段殘酷而著稱,對後世刑制產生了較大影響。具體而言,秦之刑名有:
(1)死刑,是剝奪罪犯生命的極刑。秦朝死刑又分為戮刑、磔刑、棄市、腰斬、梟首、具五刑、族刑等多種,執行方式極為殘酷。
(2)肉刑,又稱體刑,是殘人肢體的刑罰。既包括傳統的奴隸制肉刑黥、劓、斬左止、宮,還包括以竹木棍捶擊人身體的笞刑。
(3)徒刑,是限制罪犯人身自由並強制服勞役的刑罰。秦朝的徒刑有城旦舂、鬼薪白粲、隸臣妾、司寇、候。
(4)恥辱刑,剃去罪犯的鬢毛、胡須或頭發,以異於常人。秦朝的恥辱刑有髡刑、耐刑或完刑,恥辱刑常作為徒刑的附加刑適用。
(5)類似於後世流刑的遷與謫,強迫罪犯遷徙到邊遠地區或新開闢地區從事苦役。
(6)身份刑,包括收刑和廢刑。收刑是將一般平民籍沒為官奴婢,廢刑是剝奪為官吏資格的刑罰。
(7)財產刑,主要是貲刑,強令犯罪人交納財物、金錢或無償服勞役。贖刑是通過交納一定財物或服勞役,而贖免其他刑罰的一種刑罰執行方式,它不是一種獨立的刑罰,卻具有財產懲罰的性質。
❿ 大司寇相當於什麼官 孔子曾任最高官職大司寇相當於
西周時期的復司寇。周天子是最高裁製判者。中央設大司寇,負責實踐法律法令,輔佐周王行使司法權,大司寇下設小司寇,輔佐大司寇審理具體案件。大、小司寇下設專門的司法屬吏。此外,基層設有士師、鄉士、遂士等負責處理具體司法事宜。
大司寇,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