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萬民法以公民法為

萬民法以公民法為

發布時間: 2021-02-28 18:00:27

1. 把羅馬法分為公民法和萬民法的標準是什麼

羅馬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適用於羅馬共和國早期的公民(公元前5世紀中期),是平民反對貴族斗爭取得的成果。
公民法適用於羅馬共和國中期的公民(前5世紀中期~前3世紀中期)。
公元前3世紀中葉以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居住在羅馬的異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護,被稱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內容主要是有關羅馬共和國的行政管理、國家機關及一部分訴訟程序的問題。
為統治龐大的國家,處理羅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區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糾紛,羅馬帝國最早形成的法律是萬民法。
萬民法的調整范圍最初只限於羅馬司法管轄范圍內的羅馬公民與異邦人之間的關系以及異邦人本身間的關系,後來逐漸成為調整各國公民之間關系的法律。
萬民法是「市民法」的對稱,又稱「各族人民的法」。羅馬法中調整非羅馬人之間相互關系的法律。
體系較市民法更加完備,程序上較為簡便靈活,更適用於維護羅馬奴隸制和社會經濟關系的要求,具有某種國際法和自然法的性質。
現代國際法的語源就直接來自萬民法,產生於公元前242年。
公元前3世紀後,萬民法的原則移用到市民法中去,羅馬非公民取得市民權後,與市民法在內容上逐漸接近、融合。
查士丁尼民法典頒布後,兩者最終統一起來。

2. 萬民法與公民法是互相補充的對不對萬民法與公民法的主要區別是內容不同這句話對不對羅馬法的根本目的

准確的說,萬抄民法是公民襲法的發展和延伸。簡單說的話,公民法共和國時代是用來解決人民內部矛盾,而萬民法是帝國時代用來解決宗主國和行省蠻夷之間矛盾的。
當初共和國初期,國家還小,主要解決的是平民和貴族之間矛盾的。這時候主要就是公民法。
等到了帝國時期,在外部行省擁有大量的蠻族,你既不能簡單地把這些人都劃歸為奴隸,又不可能給所有人公民權,那就在公民法的基礎上擴展出來了萬民法。
你要說內容有所不同當然是的,階級主題不同,生產方式不同,法律也不盡相同。但是設置法律的精神主題是一致的。
最後一個問題嘛,所有的法律都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權益的,只不過不同時代,不同階級手裡擁有的資源不同,所以博弈時候發揮的實力不同,最終的結果當然也會大相徑庭。這個問題就太大了,具體什麼意思你自己慢慢考慮吧。

3. 簡述公民法與萬民法形成的歷史意義`````

羅馬法的發展演變過程

1、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公元前5世紀中期,由貴族組成的十人委員會制定的法律,鐫刻於十二塊銅表上發表,稱為《十二銅表法》,它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特權,保護了平民利益。

2、從公民法到萬民法:公元前3世紀中期以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被稱為公民法。它具有明顯的狹隘性,隨著羅馬的對外擴張,演變成為適用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稱為「萬民法」 。

3、從零散到形成完整體系: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時成立專門的委員會編纂羅馬法,形成了法律匯編,統稱為《民法大全》。它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①、什麼是羅馬法?

指公元前6世紀末至公元7世紀羅馬制定和實施的全部法律。

②、羅馬法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羅馬法的起源及發展階段

起源: 習慣法――成文法

發展: 公民法——萬民法

完成: 《民法大全》

1、起源: 習慣法――成文法

③、什麼是習慣法?

習慣法 含義:未經政府明確承認而被一般人接受並默認的社會法則。

局限:伸縮性和不確定性

⊙該文章轉自[歷史風雲網]:http://www.lsfyw.net/Article/HTML/12741.html

首先,羅馬的公民法特別注重形式,如法庭上必須用固定的語言、還要祭神、還有特別的手勢等等,誰錯一點就算敗訴。外邦人無法接受。第二,它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可以不認可外邦人。而高盧人、西班牙、義大利人也有自己的公民法。羅馬政府設置了外事裁判官來處理外邦人之間以及羅馬人與外邦人之間的訴訟案件。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萬民法體系。它普遍適用於羅馬帝國統治范圍內的一切自由民,把外邦人歸入,使他們也成為法律主體。萬民法內容很多,是把各種法統為萬民法。針對行省地區還有各行省的法,但是要服從中央。

盡管萬民法還不是非常的完整統一,但萬民法取代公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適用范圍。它協調羅馬人和外邦人之間的關系及外邦人相互之間的關系,羅馬和外邦之間的政治、軍事、經濟關系。它可被看作是准國際法的最早形態,對於在龐大帝國內維系、協調各地區的民族關系也起有重要作用。成為鞏固羅馬統治的重要工具。http://hist.cersp.com/jxsj/jxll/200701/5190_3.html

古羅馬的法律對當今社會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

(1) 歐洲國家大多數以羅馬法為基礎制定本國法律.
(2) 現在許多國家的陪審制度,律師制度等直接來
源於羅馬法.
(3) "不告不理","一事不再理"等原則被繼承.
古羅馬法的地位及影響:
地位:
是世界歷史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 對後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體系

4. 公民法和萬民法的主要區別是什麼它們各自包括哪些內容

羅馬法分為公民法和萬民法。
公民法這種法律制度由公元前450年開始公布的回"十二銅表法"逐漸演變而來,適答用於共和國時期的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公民法是保護羅馬公民的,較寬松。)
萬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繼公民法之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羅馬司法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用來調整羅馬公民和異邦人之間以及異邦人和異邦人之間民事法律關系的羅馬法律。在羅馬法司法體系中,萬民法是比較成熟和發達的部分,也是後期羅馬法的基本內容。(萬民法是來規制除羅馬人以外的羅馬帝國的人,比較嚴厲。)
但他們本質上都是維護奴隸主的利益的手段。

5. 求羅馬公民法和萬民法的區別

二者有以下幾方面區別:
1、對象不同:

()公民法的對象是羅馬公民 ;

(2)萬民法的對象是羅馬公民與非羅馬公民,非羅馬公民之間;

2、內容不同:

(1)公民法的內容是公法較多;

(2)萬民法的內容是所有權與債法;

3、來源不同:

(1)公民法的來源是民眾大會、元老院決議,習慣法規范;

(2)萬民法的來源是清除了形式主義的羅馬固有的「私法」規范;同羅馬人發生聯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規范;以及地中海商人通用的商業習慣與法規等;

4、程序不同:

(1)公民法的程序形式主義;

(2)萬民法的程序更為靈活。

(5)萬民法以公民法為擴展閱讀

早期的「古羅馬平民」與「古羅馬公民」是兩個相對的概念,不過兩者都是自由民,至於奴隸的地位則沒有任何差別。

王政時代後期,古羅馬平民大都是外來的移民以及脫離古羅馬血緣群體的社會成員,被排除在古羅馬公民的血緣組織之外,因而具有政治和經濟上的無權性(比如公有地的使用權),經濟上的私有性和對羅馬貴族和氏族部落的依附性。從法律上看,《公民法》適用於古羅馬公民,而《萬民法》適用於古羅馬平民。

任何在羅馬出生的男人都是羅馬公民,奴隸除外。公民有權投票,婦女除外。公民有權立約,有權具備合法的婚姻。公民不能夠被判處死刑,除非他們被控訴叛國罪。

馬的自由民指居住在羅馬境內但不具備羅馬公民的身份,自由民的根本特徵是享有財產權。自由民可區分為上層和下層,即貴族和平民兩部分。前者不僅擁有大量地產和其他財產,而且享受各種政治特權。

6. 歷史:公民法習慣法萬民法成文法自然法的含義分別是什麼

公民法這種法律制度由公元前450年開始公布的"十二銅表法"逐漸演變而來,適用於共和國時期的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公民法是保護羅馬公民的,較寬松。)
萬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繼公民法之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羅馬司法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用來調整羅馬公民和異邦人之間以及異邦人和異邦人之間民事法律關系的羅馬法律。在羅馬法司法體系中,萬民法是比較成熟和發達的部分,也是後期羅馬法的基本內容。(萬民法是來規制除羅馬人以外的羅馬帝國的人,比較嚴厲。
公元前8至6世紀的王政時期,古羅馬法律的表現形式是原始習慣法。公元前6世紀末奴隸制國家形成以後,羅馬法律從不成文的習慣法向成文法演進,公元前451一前450年,羅馬制定著名的《十二銅表法》,這是羅馬法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此前的習慣法是口耳相偉,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習慣法時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銅表法的出現,使刑事訴訟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訴訟中的裁決有了確定和公開的法律條文作為准繩,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的司法專斷。十二銅表法是當時羅馬社會政治斗爭,特別是平民與氏族貴族斗爭的產物。它集中了過去的習慣法,並結合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編纂而成。它是羅馬習慣法向成文法轉變的重要標志,是羅馬法發展的基礎

貴族享有了太多特權,他們有任意解釋和曲解習慣法的權利,所謂習慣法就是不成文的規條,這導致平民和貴族之間的矛盾日益劇烈。兩個階級經過長久的斗爭,才有了羅馬成文法,這部成文法最早也稱「十二銅表法」。

關於自然法的含義,在人類認識史上出現過多種不同的認識。但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為一切制定法制基礎的關於正義的基本和終極的原則的集合。它萌發於古希臘哲學,其中智者學派將「自然」和「法」區分開來,認為「自然」是明智的,永恆的,而法則是專斷的,僅出於權宜之計。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

7. 從公民法到萬民法的原因是什麼

你好,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疆域的不斷擴大,各種文化和民族的碰撞,使原來的法律不能適應社會的變化與發展。所以為了統治的需要。才從公民法到萬民法

8. 公民法演變為萬民法的根本原因是

因為羅馬的對外擴張,領土地域擴大,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得商人們的糾紛更復雜,需要能靈活操作的法律和程序。而且運用萬民法有助於緩解不同民族之間的矛盾。

9. 羅馬公民法發展為萬民法的原因是什麼與公民法相比,它有哪些突破

一、羅馬公民法發展為萬民法的原因是什麼?

從公元前146年布匿戰爭的結束到公元前30年前後的這段時期,是羅馬歷史上極為重要的社會轉型期。由於受到對外擴張的一系列影響,羅馬的共和體制逐漸瓦解,帝制確立已是大勢所趨。在這一時期,各種社會矛盾突顯。要穩定整個帝國的統治,需要部分承認被征服地區的其他民族的利益,給那些沒有羅馬公民權的外邦人以必要的法律保護。而原有的公民法已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在羅馬司法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萬民法體系。

簡言之,公元前3世紀,羅馬人不斷對外擴張,版圖擴展,國際交往增多,商品經濟和貿易發展,各種社會矛盾凸顯,廣大被征服者無法享受羅馬公民權,不受公民法保護,引起社會動盪,公民法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勢,為繼續維護羅馬統治階級的利益,公民法發展為萬民法就成為了歷史的必然。

二、與公民法相比,萬民法有哪些突破突破?

1、在適用范圍上,打破了羅馬公民與非羅馬公民的差別,對帝國境內的各民族自由民一視同仁;

2、在靈活性上,突破原有公民法過於程式化的限制,變得簡潔靈活且實用有效;

3、在法律條文的某些具體內容上,萬民法注重調節涉及個人關系和財產關系的私法方面,這樣就突破了原有公民法只注重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等公法范疇的法律適用局限。

10. 萬民法與市民法的區別

1、對象不同:

公民法的對象是羅馬公民 ,萬民法的對象是羅馬公民與非羅馬公民,非羅馬公民之間,

2、內容不同:

公民法的內容是公法較多,萬民法的內容是所有權與債法。

3、來源不同:

公民法的來源是民眾大會、元老院決議,習慣法規范,萬民法的來源是清除了形式主義的羅馬固有的「私法」規范;同羅馬人發生聯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規范,以及地中海商人通用的商業習慣與法規等。

4、程序不同:

公民法的程序形式主義,萬民法的程序更為靈活。

(10)萬民法以公民法為擴展閱讀

萬民法的由來:

公元前3世紀中葉以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居住在羅馬的異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護,被稱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內容主要是有關羅馬共和國的行政管理、國家機關及一部分訴訟程序的問題。

公民法存在明顯的缺陷,主要表現為:法律的主體范圍狹小,內容保守、形式主義色彩濃厚、保留大量氏族殘余等。

隨著羅馬對外征服地區的擴大,羅馬的社會政治和經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公民法不足以解決帝國疆域內出現的各種復雜的問題。在羅馬逐漸形成了普遍適用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這就是有名的萬民法。

熱點內容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內涵意義 發布:2025-09-14 16:07:31 瀏覽:664
法會司法鑒定 發布:2025-09-14 16:07:30 瀏覽:961
新婚姻法2020反對 發布:2025-09-14 16:05:49 瀏覽:855
法治建設體會 發布:2025-09-14 16:05:47 瀏覽:152
法律責任與義務的相同的 發布:2025-09-14 15:58:11 瀏覽:716
勞動法病假案例 發布:2025-09-14 15:48:15 瀏覽:28
圍場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4 15:45:58 瀏覽:445
種種法規 發布:2025-09-14 15:45:56 瀏覽:271
道德經竹簡版 發布:2025-09-14 15:44:08 瀏覽:17
葯品包裝法規 發布:2025-09-14 15:35:07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