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猶豫權
Ⅰ 司法罷免權是什麼意思百度一下
通俗講司法罷免權就是:公民依法定罷免程序解除不稱職的民意代表或公職人員職務專的權利。
公民對民意代表的屬罷免最早出現在社會主義國家的憲法中。1954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對公民罷免人民代表的權利作了充分肯定。1978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29條重申了1954年憲法的上述規定。1982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則明確了選民對人民代表的罷免權,即全國人大代表受原選舉單位的監督,原選舉單位有權依照國家憲法規定的程序罷免本單位選出的代表。供參考。
Ⅱ 司法機關有獨立的行使司法權的權力,該權力受司法部干涉嗎如果是,獨立如何解釋
司法獨立一詞通常在兩種意義上使用:
一是結構意義上,是指司法內機關獨立於其他機關團體和容個人,因此司法獨立是一種「國家權力的結構原則」;
二是程序意義上,司法獨立的意旨是在司法過程中保障法官司法以維護程序正當性和結果正確性,因此也被稱為「技術性的司法規則。」
由此,可以用一個較為概括的概念——司法獨立是指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不受任何其他機關、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依據法律事實,依照法律的規定對案件作出公正的判決。
司法部不幹涉司法活動,僅僅作為一個行政機關予以行政上的部署和指導,也就是不能幹涉案件的辦理。
Ⅲ 什麼是司法權和司法行政權
司法權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通過開展依其法定職權和一定程序,由審判的專形式將相關屬法律適用於具體案件的專門化活動而享有的權力。它從廣義上看是包括檢察院在內的,但目前通說認為,人們提到的「司法權」多指狹義司法權,即雖包括檢察權在內、但卻明顯偏重於審判權,或僅僅指審判權(即以法院為相應機關)而言。
行政司法權是指行政主體作為某項糾紛的第三人,對當事人雙方的糾紛進行調解、仲裁、裁決和復議的權力。
Ⅳ 司法權性質中的裁判性、中立性和被動性各指什麼呢
依相關法理簡析如下:
裁判性指司法機關對行為、事項的裁判權。版即有權作出裁判。
中立性指司法權機關獨立、中立、公正的行使裁判權。即不依附、偏向任何—方當事人。
被動性指在民事、行政和部分刑事〈刑事自訴〉紛爭中,司法機關不主動介入,即"民不告、官不究。"
Ⅳ 哪一年確立了聯邦法院的司法審查權
從歷史淵源上看,美國司法審查制是繼承英國普通法司法理念和司法傳統的必然結果。英國普通法的司法理念是,法院的法官可以依照正確的理性和知識去發現、創造和適用普通法。在普通法面前,任何人都要守法,即使是國王也不例外。此理念是在英國普通法發展過程中逐漸完善的。
與上述司法理念相適應,英國形成了獨特的司法傳統、實行判例法、遵循先例原則和司法審查制。英國判例法指的是法官在審理案件中,可以根據自己對法律、慣例的理解,推導出新的法律規則,解釋制定法的精神,這種規則或精神一經形成判決,便具有約束力和說服力。遵循先例原則是判例法的基礎。英國司法審查也獨具特色:由於英國奉行「議會主權」原則,沒有實行嚴格的三權分立,掌握最高司法審查權的上議院本身屬於立法機關,因此,英國對立法的司法審查是相對的。但對行政機關的行為,普通法院可以依據議會制定的法律進真正的審查,對於違法的行政行為和命令,可宣布其為非法或加以撤銷。英國在對各殖民地進行統治時,確立了英國樞密院對殖民地立法機關所頒布的法律,可以進行審查的制度,凡是被認為違反英國法律和政策的立法均被宣布為無效。「據統計,英國樞密院審查北美殖民地的法律多達8563件,並廢除了其中469件。」北美各殖民地對此也紛紛仿效,獨立前,各殖民地制定了「根本法」或「憲章」,承認殖民地法院可對殖民地議會制訂的法律進行審查,並可宣布違憲的法律為無效。
美國獨立後,雖然在繼承英國普通法問題上有過猶豫和爭吵,但美國最終保留並繼承了普通法,並將普通法確立為美國「法制基礎」。一些州先於聯邦政府採用司法審查制,他們在州憲法中承認各州法院有「裁定國會立法是否符合憲法和判定違憲的制定法無效的權力。在1780年到1787年間,至少有8個州的判例直接涉及到維護司法審查權的問題。」 1789年,美國聯邦國會制定的《司法條例》授權聯邦法院有廢止違反聯邦憲法和法律的州憲法和州法律的權力。這表明,英國普通法的司法理念和司法傳統已成為美國人在創建本國法制體系時,無法迴避並可直接借鑒的一筆法制歷史遺產。
Ⅵ 如何正確行使信訪權和司法救濟權
群眾信訪應當是公民司法救濟的權利吧,依法行使唄
Ⅶ 司法權、檢察權和審判權之間的不同點
司法權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通過開展依其法定職權和一定程序,由審判的形式將相關法律專適用於具體案件的屬專門化活動而享有的權力。它從廣義上看是包括檢察院在內的,但目前通說認為,人們提到的「司法權」多指狹義司法權,即雖包括檢察權在內、但卻明顯偏重於審判權,或僅僅指審判權(即以法院為相應機關)而言。
Ⅷ 司法權和審判權有什麼區別
司法權包括檢察權和審判權,以審判權為主。
Ⅸ 人民法院的 司法建議權 是依據哪條法律規定
有關司法建議的條文散落分布在《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法律規范中,更多的司法建議規定顯見於各種政策性文件中。
《民事訴訟法》第103條規定對拒不履行協助義務的單位,對其主要責任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可以予以拘留,並可以向監察機關或者有關機關提出予以紀律處分的司法建議。
《行政訴訟法》第65條規定,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法院可以向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人事機關提出司法建議。
有學者認為《人民法院組織法》也是法院開展司法建議工作的法律依據。該法第三條規定,「人民法院用它的全部活動教育公民忠於社會主義祖國,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其中「全部活動」包括司法建議工作。
Ⅹ 司法權與執法權的區別
我國司法機關包括法院和檢察院,應此司法權也應當包括審判權和檢察權,而執法權一般是指行政機關的行政執法權,司法與行政獨立,兩者有本質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