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解釋變造
1. 這種變造公章法律如何定性
根據被偽造的公章復是否是制國家機關,還是事業單位,還是企業。 分別定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罪,偽造企事業單位印章罪。
他們定罪,是公訴。你不可以去法院直接以這個罪來要求法院處理。
不過,如果是人身和財產受損,此罪刑罰因在3年之下,屬於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所以理論上是可以直接上法院起訴的。
但是,法院一般還是將案卷移交公安機關或檢察院進行偵查,然後審查起訴。
關於醫務室的定性,從你索賠的角度來看。你得提起民事訴訟,對方這一系列行為可以作為對方有過錯的直接證據,根據10年新賠償法,直接認定醫療機關有過錯。 有過錯的前提是,他們的醫療行為和你父親植物人的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而這個是交給他們自證的。
簡單說來:就是,你要提起民事訴訟。然後自己承擔舉證他偽造印章,不具備醫療資格。
他們自己證明,不是他們把你爸醫治成植物人的。如果他們不能證明,就認定是他們醫療過失了。
不知你是否明白,但法律問題比你想像的要復雜。隔行如隔山,最好是找個律師。尤其是醫療責任,牽扯到舉證責任倒置以及10年新的侵權責任法的出台。更為尤甚。 遂,請律師吧。穩妥方便起見。
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偽造貨幣等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偽造貨幣等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0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10次會議通過法釋(2000)26號)
為依法懲治偽造貨幣,出售、購買、運輸假幣等犯罪活動,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現就審理這類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偽造貨幣的總面額在2000元以上不滿30000元,或者幣量在200張(枚)以上不足3000張(枚)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條的規定,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金。
偽造貨幣的總面額在30000元以上的,屬於「偽造貨幣數額特別巨大」。
第二條 行為人購買假幣後使用,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的規定,以購買假幣罪定罪,從重處罰。
行為人出售、運輸假幣構成犯罪,同時有使用假幣行為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一百七十二條的規定,實行數罪並罰。
第三條 出售、購買假幣或者明知是假幣而運輸,總面額在4000元以上不滿50000元的, 屬於「數額較大」;總面額在50000元以上不滿200000元的,屬於「數額巨大」; 總面額在200000元以上的,屬於「數額特別巨大」,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四條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購買假幣或者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以假幣換取貨幣,總面額在4000元以上不滿50000元或者幣量在400張(枚)以上不足5000張(枚)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20000元以上200000萬元以下罰金;總面額在50000元以上或者幣量在5000張(枚)以上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20000元以上200000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總面額不滿人民幣4000元或者幣量不足400張(枚)或者具有其他情節較輕情形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金。
第五條 明知是假幣而持有、使用,總面額在4000元以上不滿50000元的,屬於「數額較大」;總面額在50000元以上不滿200000元的,屬於「數額巨大」;總面額在200000元以上的,屬於「數額特別巨大」,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六條 變造貨幣的總面額在2000元以上不滿30000元的,屬於「數額較大」;總面額在30000元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七條 本解釋所稱「貨幣」是指可在國內市場流通或者兌換的人民幣和境外貨幣。
貨幣面額應當以人民幣計算,其他幣種以案發時國家外匯管理機關公布的外匯牌價折算成人民幣。
3. 刑法修正案九司法解釋為什麼還沒出來
刑法修正案九司法解釋己岀來,可以參考以下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司法解釋(全文)
一、減少適用死刑罪名,再減少9個適用死刑的罪名,取消後適用死刑的罪名有46個
刑法修正案九較少的9個死刑罪名分別是:走私武器、彈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幣罪、偽造貨幣罪、集資詐騙罪、組織賣淫罪、強迫賣淫罪、阻礙執行軍事職務罪、戰時造謠惑眾罪等。我國現有的死刑共55個,取消這9個後,有46個。
二、嚴懲恐怖主義犯罪,恐怖組織犯罪增加規定財產刑,將多種行為規定為犯罪形式
新刑法做的補充:
1、對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增加規定財產刑。
2、增加規定資助恐怖活動組織、實施恐怖活動的個人的、或者自主恐怖活動培訓的,以及為恐怖活動組織、實施恐怖活動或者恐怖活動培訓招募、運送人員的構成犯罪。
3、將為實施恐怖活動而准備凶器或危險品,組織或者積極參加恐怖活動培訓,與境外恐怖活動組織、人員聯系,以及為實施恐怖活動進行策劃或者其他准備等行為明確規定為犯罪;
4、增加規定以製作資料、散發資料、發布信息、當面講授等方式或者通過音頻視頻、信息網路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或者煽動實施恐怖暴力活動的犯罪。
5、增加規定利用極端主義煽動、脅迫群眾破壞國家法律確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會管理等制度實施的犯罪。
6、增加規定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物品、圖書、音頻視頻資料的犯罪。
7、增加規定拒不提供恐怖、極端主義犯罪證據的是犯罪。
8、增加規定以暴力、脅迫等方式強制他人在公共場所穿著、佩戴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服飾、標志的是犯罪。
三、加強人身權利保護,擴大強制猥褻婦女罪使用范圍,收買婦女兒童一律作犯罪評價
1、修改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猥褻兒童罪,擴大適用范圍,同時加大對情節惡劣情形的懲處力度。具體規定為: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他人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眾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科罪的,或者有其他惡劣情節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褻兒童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從中處罰。
2、修改收買被拐的婦女、兒童罪,對於收買的婦女、兒童的行為一律作出犯罪評價。收買被拐婦女的、兒童,對被收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從輕處罰。按照被收買婦女的意願,不阻礙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從輕處罰或減輕處罰。刪去原來規定的免罰。
3、增加規定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四、維護信息網路安全,進一步加強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增加編造和傳播虛假信息犯罪
1、為進一步加強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修改出售、非法提供因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而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規定,擴大犯罪主體的范圍,同時,增加規定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是犯罪。
2、針對一些網路服務提供者不履行網路安全管理義務,造成嚴重後果的情況,增加規定:網路服務提供者不履行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的,致使用戶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後果的,或者致使刑事犯罪證據滅失的,嚴重妨害司法機關追究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
3、對實施詐騙、銷售違禁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網站、通訊群組、發布信息的行為,進一步明確規定如何追究刑事責任;針對在網路空間傳授犯罪方法、幫助他人犯罪的行為多發的情況,增加規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路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伺服器託管、網路存儲、通訊傳媒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追究刑事責任。
4、針對開設「偽基站」等嚴重擾亂無線電秩序,侵犯公民權益的情況,修改擾亂無線電通訊管理秩序罪,降低構成犯罪門檻,增強可操作性。
5、針對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惡意編造、傳播虛假信息,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情況,增加規定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的是犯罪。
6、對單位實施侵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規定了刑事責任。
五、加大懲戒腐敗力度,重大貪污犯罪規定「終身監禁」,嚴格規定行賄罪從寬處罰條件
1、修改貪污受賄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
(1)不再規定具體數額。現行刑法對貪污受賄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規定了具體數額,這樣規定是198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當時懲治貪污受賄犯罪的實際需要和司法機關的要求作出的。從實踐的情況看,規定數額雖然具體明確,但是此類犯罪情節差別很大,情況復雜,單純考慮數額,難以全面反映具體各罪的社會危害性。同時,數額規定過死,有時難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做到罪刑相適應,量刑不統一。
(2)根據各方意見,刪除對貪污受賄犯罪規定的具體數額,原則規定數額較大,或者情節嚴重、數額巨大或者情節特別嚴重三種情況,相應規定三擋刑罰,並對數額特別巨大,並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保留適用死刑。具體定罪量刑標准可由司法機關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掌握,或者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通過制定司法解釋予以確定。同時,考慮到反腐斗爭的實際需要,對犯貪污受賄罪,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真誠悔罪、積極退贓,避免,減少損害結果發生的,規定可以從寬處理。
2、加大對行賄罪的處罰力度
(1)完善行賄犯罪財產刑的規定,使犯罪分子在受到人身處罰的同時,在經濟上也得不到好處。
(2)進一步嚴格對行賄罪從寬處罰的條件。將「行賄人在被追述前主動交代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的規定修改為「行賄人在被追述前主動交代行賄行為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對偵破重大案件起到關鍵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刑罰。
3、嚴格懲治行賄犯罪的法網,增加規定:利用國家工作人員的影響力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其近親屬等關系密切人員行賄的是犯罪。
具體規定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其他親屬以及其他與其關系密切的個人行賄的,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兩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此外,完善了預防性措施規定:對因利用職業便利實施犯罪的,或者違背職業要求的特定義務的犯罪被判處刑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和預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假釋之日起五年內從事相關職業。
六、懲治失信背信行為,增加規定組織考試作弊等犯罪,虛假訴訟嚴重妨害司法的是犯罪
1、修改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犯罪規定,將證件的范圍擴大到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證件;同時將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等證件的行為以及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護照等證件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2、增加規定組織考試作弊等犯罪。將在國家規定的考試中,組織考生作弊的,為他人提供作弊器材的,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試題、答案的,以及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考試等破壞考試秩序行為規定為犯罪。
3、增加規定虛假訴訟犯罪。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以捏造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嚴重妨害司法秩序的行為是犯罪。
七、切實加強社會治理,危險駕駛應追究刑責,危險物品肇事需嚴懲
1、進一步完善懲治擾亂社會秩序犯罪的規定
主要內容有:
(1)修改危險駕駛罪,增加危險駕駛應當追究刑責的情形。具體是,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並處罰金: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醉酒駕駛機動車的;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駕駛速度的;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處罰:
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對前款第三項、第四項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2)修改搶奪罪,將多次搶奪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3)將生產、銷售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4)將多次擾亂國家機關工作秩序,經處罰後仍不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和多次組織、資助他人非法聚集,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5)修改完善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罪,加大對情節特別嚴重行為的懲治力度,同時對情節較輕的規定相應的刑罰。
2、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完善刑法相關規定
具體是:
(1)將司法工作人員、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泄露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中不應當公開的信息,造成信息公開傳播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2)修改擾亂法庭秩序罪,在原規定的聚眾哄鬧、沖擊法庭、毆打司法工作人員等行為的基礎上,將毆打訴訟參與人以及侮辱、誹謗、威脅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不聽法庭制止等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3)進一步完善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規定,增加一檔刑罰,並增加單位犯罪的規定。
3、針對當前毒品犯罪形勢嚴峻的實際情況和懲治犯罪的需要,對生產、運輸易制毒化學品的行為作出規定。
4. 新刑法司法解釋的內容有哪些
新刑法司法解釋
(一)第一條
第一條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本條是關於制定刑法的目的和根據的規定。
刑法和其他法律一樣,是建立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的一部分,是社會經濟基礎的反映。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我國是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性質決定了我國的刑法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刑法有著本質的不同。在制定刑法的目的和立法根據的規定中明確地體現了我國刑法的本質特徵。
本條主要規定了以下兩方面內容:
1、制定刑法的目的
根據本條的規定,制定我國刑法的目的就是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我國《憲法》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因此,它決定了我國的刑法與其他一切剝削階級的刑法是根本不同的,它是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是保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政治制度和社會秩序的有力工具,是掌握在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手中的法律武器,因而也就決定了制定我國刑法的目的只能是「懲罰犯罪,保護人民」。其中「懲罰犯罪」,就是通過刑法,規定什麼是犯罪,哪些行為是犯罪,犯什麼罪應受到什麼樣的懲罰的方式,對任何觸犯刑法規定的犯罪分子,依照刑法的規定追究其刑事責任。為懲罰犯罪提供法律武器,這是制定刑法的目的之一。「保護人民」是制定刑法的根本目的,這里所說的「保護人民」,不僅是指保護人民個人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財產權利等合法權利不受侵犯,也包括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國家安全、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不遭到破壞。
2、制定刑法的依據根據本條的規定,制定我國刑法的依據有兩個:一是憲法;二是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憲法關於國家維護社會秩序、鎮壓叛國和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制裁危害社會治安、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的犯罪活動,懲辦和改造犯罪分子的規定,關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的基本制度的規定,關於保護公共財產、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的規定,關於保護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的規定等等,都是制定刑法的依據。憲法序言中所確定的指引中國革命走向勝利並取得社會主義事業成就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仍是制定我國刑法的指導思想和根據。建國以來,我國在同各種刑事犯罪的斗爭中,曾制定了懲治反革命條例、懲治貪污條例等單行刑事法規,特別是1979年制定了我國第一部刑法典以及隨著實際情況的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又通過了一系列的「決定」和「補充規定」,對刑法加以修改和補充。這些法律的實施,對加強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政權,保障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進行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並積累了同犯罪作斗爭的大量經驗。同時,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進行。國內外敵對勢力對我國的滲透、顛覆活動也從未停止,出現了一些新的犯罪形式。因此,不斷總結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針對實踐中出現的新的犯罪,調整我國的刑事政策,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有效地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都是我國制定刑法的依據
(二)第二條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本條是關於刑法任務的規定
我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進行。其具體任務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是刑法的首要任務。我國的國家安全、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人民經過長期革命斗爭取得的,是我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經濟制度,是我國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因此,用刑罰方法同一切組織、策劃、實施武裝叛亂、武裝暴亂、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以及勾結外國危害我國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組織、策劃、實施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等犯罪作斗爭,是刑法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刑法的打擊鋒芒,就是指向這類危害最嚴重的犯罪,這是符合國家和人民最根本利益的。
2、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國家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是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是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是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保證。根據憲法關於公共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規定,刑法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是公民生產、工作、生活所必需的物質條件,同樣受國家法律保護。因此,刑法對於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的行為規定為犯罪,並規定了相應的處罰。
3、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的各項基本權利。其人身權利是指公民的生命、健康、人身自由等方面的權利;民主權利是指公民依照法律參加國家管理和政治生活的各項權利;其他權利是指勞動、婚姻自由、老人、兒童不受虐待、遺棄等權利。刑法同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作斗爭,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是刑法的重要任務。
4、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我國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穩定的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尤其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需要一個良好的經濟秩序,否則,什麼事情也辦不成。因此,維護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成為刑法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於擾亂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的犯罪,依照刑法予以打擊。
(三)第三條
第三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解釋】本條是關於罪刑法定原則的規定。
1、79年的刑法基本是按照罪刑法定原則制定的,如對於什麼是犯罪,以及對各種犯罪和處刑都作了具體規定,但是考慮到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的第一部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比較少,只有103條,而且犯罪情況很復雜,可能出現一些犯罪行為需要追究,而法律又沒有規定,因此,為了有利於同犯罪作斗爭,不得已原刑法保留了有嚴格控制的類推制度,因為保留了類推制度,所以1979年刑法未明確規定罪刑法定原則。刑法實施17年來,各種新的犯罪已充分暴露出來,在認真總結同犯罪作斗爭的經驗基礎上,這次修訂刑法,分則由143條增至350條,對各種犯罪作了大量的補充,並對罪狀和處刑作了進一步明確、具體的規定。
(四)第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是我國《刑法》的又一項基本原則。
2、《刑法》規定,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這具體體現了《憲法》規定的人人平等原則。這一《刑法》原則有兩層含義:
1、要做到刑事司法公正,即定罪公正、量刑公正、行刑公正。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對犯罪的任何人,不分民族、種族、職業、出身、性別、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情況、職位高低和功勞大小,都應予以刑事追究,公正、平等地適用法律。在司法實踐中,只有遵守這個原則,嚴格依法辦案,才能維護和實現《刑法》的權威性。
2、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由於封建殘餘思想、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影響,特權思想在一些人中仍有一定市場,以言代法、以權代法的現象仍然存在。因此,本條這一規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於在刑法全文司法解釋內容的介紹中,需要明確的是,刑法是為了保護人民且根據憲法來制定的,而且,制定刑法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財產以及安全,在出現事故時及時的保障人民群眾的權益,而且,刑法與其他的法律一樣,對待任何犯罪行為,絕不姑息。
5. 變造貨幣罪的相關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抄審理偽造襲貨幣等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0.9.8 法釋[2000]26號)
第七條 本解釋所稱「貨幣」是指可在國內市場流通或者兌換的人民幣和境外貨幣。
貨幣面額應當以人民幣計算,其他幣種以案發時國家外匯管理機關公布的外匯牌價折算成人民幣。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2001.5:
二十、變造貨幣案(刑法第173條) 變造貨幣,總面額在二千元以上的,應予追訴。
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偽造印章罪的司法解釋是怎麼規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依照《刑法》的規定,分別以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和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定罪處罰。
對於2015年10月31日以前提起的民事訴訟,根據《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對於2015年10月31日以後提起的訴訟,《刑法》第三百零七條【妨害作證罪;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6)司法解釋變造擴展閱讀
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的司法解釋
關於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犯罪的處刑規定。根據本款規定,對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犯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關於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犯罪的處刑規定。這里的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包括偽造虛假的居民身份證和對真的居民身份證進行塗改,改變姓名、年齡等。
根據犯罪情節輕重,本款對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犯罪規定了兩檔處刑:1.情節一般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2.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這里的「情節嚴重的」,主要是指偽造、變造的次數多、數量大的;非法牟利數量大的;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等等。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這條法律是什麼時候修訂的
該條沒有被修訂過,但最高法和最高檢出過一個相應的司法解釋版:
最高人民法院、最權高人民檢察院法釋[2001]22號《關於辦理偽造、販賣偽造的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明刑事案件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告
法釋[2001]22號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偽造、販賣偽造的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明刑事案件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已分別於2001年6月21日、2001年7月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81次會議,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屆檢察委員會第91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1年7月5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二○○一年七月三日
為依法懲處偽造、販賣偽造的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明的犯罪活動,現就辦理這類案件適用法律的有關問題解釋如下:
對於偽造高等院校印章製作學歷、學位證明的行為,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定罪處罰。
明知是偽造高等院校印章製作的學歷、學位證明而販賣的,以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的共犯論處。
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變造,倒賣變造郵票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對變造或者倒賣變造的郵票數額較大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9. 交管法中,偽造、變造機動車號牌中的變造具體指的是什麼什麼樣的號牌屬於偽造,什麼樣的號牌屬於變造
變造機動車號牌是指在真的車牌上做改動,改變一個字母或者數字;偽造機動車號牌是指製造一個不存在的假車牌。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十六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有下列行為:
(1)拼裝機動車或者擅自改變機動車已登記的結構、構造或者特徵;
(2)改變機動車型號、發動機號、車架號或者車輛識別代號;
(3)偽造、變造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檢驗合格標志、保險標志;
(4)使用其他機動車的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檢驗合格標志、保險標志。
第九十六條偽造、變造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駕駛證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予以收繳,扣留該機動車,處15日以下拘留,並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偽造、變造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檢驗合格標志、保險標志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予以收繳,扣留該機動車,處10日以下拘留,並處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9)司法解釋變造擴展閱讀
機動車駕駛人有下列違法行為之一,一次記12分:
(一)駕駛與准駕車型不符的機動車的;
(二)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
(三)駕駛營運客車(不包括公共汽車)、校車載人超過核定人數20%以上的;
(四)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
(五)上道路行駛的機動車未懸掛機動車號牌的,或者故意遮擋、污損、不按規定安裝機動車號牌的;
(六)使用偽造、變造的機動車號牌、行駛證、駕駛證、校車標牌或者使用其他機動車號牌、行駛證的;
(七)駕駛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倒車、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帶掉頭的;
(八)駕駛營運客車在高速公路車道內停車的;
(九)駕駛中型以上載客載貨汽車、校車、危險物品運輸車輛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駛超過規定時速20%以上或者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駛超過規定時速50%以上,以及駕駛其他機動車行駛超過規定時速50%以上的;
(十)連續駕駛中型以上載客汽車、危險物品運輸車輛超過4小時未停車休息或者停車休息時間少於20分鍾的;
(十一)未取得校車駕駛資格駕駛校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