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比作
Ⅰ 有關民法的比喻句或者描繪民法特徵概念的名言
自由,平等,誠信!
Ⅱ 在線求助!!!試述誠實信用原則與反不正當競爭的關系
王先林:試論誠實信用原則與反不正當競爭法
時間: 05-13 14:05 作者:王先林 新聞來源:中國民商法律網
王先林 (安徽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
一、問題的提出
自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頒布以來,有不少論著對該法進行了宣傳、介紹。其中一本很權威的著作在論述該法總則與分則的關系時寫道:有的同志說,總則很重要,分則中沒有規定的需要依照總則辦,比如,分則中各條款對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構成要件的表述,並不都是完整的。所以,對一些具體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認定,往往需要將分則中的具體規定與總則中相應的原則結合起來才能進行。由於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是極其復雜多樣的,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不可能將所有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一詳細列舉無遺。因此,在執法中遇到分則中沒有規定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需要根據總則的規定去認定。該書認為這種講法與立法的本意不一致。並認為: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總則與分則的關系不是這樣的一個關系。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所列明的各項不正當競爭行為就是本法所承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也就是說不正當競爭行為需要依法制裁的只限於第二章列明的各項,除非法律另有規定,是不允許執法機關隨意認定的。[1]
由於該書的編寫人員大部分參加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起草,他們對立法意圖的這種解釋應是權威的;而且該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本法所稱的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本法的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這種立法技術也說明該書的解釋是正確的。然而,《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經營者應當遵守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該書也承認這是該法的基本原則,是統領後面各章的原則。[2]
那麼,這款規定的基本原則尤其是其中的誠實信用原則的作用究竟體現在哪裡。是可有可無的裝飾性條款還是有其內在的功能?現行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這種規定是否存在缺陷?進一步看,如果存在缺陷,它是純粹立法技術的還是立法指導思想上的?在反不正當競爭的行政執法和司法中如何充分而有效地體現這一原則?因此,對誠實信用原則與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探討是有必要的。
二、誠實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本道德准則和法律原則,是認定不正當競爭行為最具實質性的要件
誠實信用原則在域內外的民法學界已得到較為深入的研究。誠實信用是市場經濟活動中形成的道德准則。它要求人們在市場活動中講究信用,恪守諾言,誠實不欺,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誠實信用原則為一切市場參加者樹立了一個「誠實商人」的道德標准,隱約地反映了市場經濟客觀規律的要求。[3]
誠實信用原則的宗旨在於實現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和當事人與社會間的利益關系這兩個利益關系的平衡。在當事人間的利益關系中。誠實信用原則要求尊重他人利益,以對待自己事務的注意對待他人事務,保證法律關系的當事人都能得到自己應得的利益,不得損人利己。當發生特殊情況使當事人間的利益關系失去平衡時,應進行調整,使利益平衡得以恢復,由此維持一定的社會經濟秩序。在當事人與社會的利益關系中,誠實信用原則要求當事人不得通過自己的民事活動損害第三人和社會的利益,必須在權利的法律范圍內以符合其社會經濟目的的方式行使自己的權利。[4]
誠實信用原則作為市場經濟的基本道德准則,一旦被法律吸收就同時具有了法律的意義,成為一項基本的法律原則。因此,誠實信用原則是道德准則的法律化,是將道德規則和法律規則合為一體,兼有法律調節和道德調節的雙重功能。這種結合最早可追溯到古羅馬裁判官採用的一項司法原則,即在審理民事糾紛時考慮當事人的主觀狀態和社會所要求的公平正義。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民法最初將其作為債務履行的原則,後來逐漸擴展適用於債權行使乃至於一切民事權利的行使和民事義務的履行,從而成為超越於債法的基本原則。其性質亦由補充當事人意思的任意性規范,轉變為當事人不能以約定排除其適用,甚至不待當事人援引法院可直接適用的強行性規定。因此。誠實信用原則被奉為現代民法的最高指導原則,被稱為「帝王條款」。[5]
有的學者以效力須貫徹於民法始終這一標准,把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概括為只有誠實信用原則和公序良俗原則兩個,並且認為公序良俗原則在內容上與誠實信用原則完全一致,在實踐中主要適用於國際私法關系,進而主張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基本上只有誠實信用原則一個。[6]
公法學者拉邦德甚至指出:誠實信用原則不僅是民法的基本原則,而且是適用於其他法律部門的原則。[7]
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了誠實信用原則,同時又另立了公平原則和權利不得濫用原則等。但實際上,這兩個原則都可以看作誠實信用原則的具體化。公平原則是誠實信用原則維持當事人之間利益平衡的要求,權利不得濫用原則是誠實信用原則維持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平衡的要求,或者可以看成誠實信用原則的反面規范。[8]
可見,誠實信用原則在我國民法基本原則中也是具有根本的地位。由於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直接源於最一般的社會生活,民法是商品經濟社會最基本的法律規范,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適用最廣泛的行為准則,因而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范圍也是非常廣泛的。
由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構成的現代競爭法是國家干預市場經濟的產物,因而一般認為是經濟法的重要內容。但其中的反不正當競爭法與民法卻有著非常直接的淵源關系,因為市場競爭關系也是平等主體之間在市場交易中產生的,也是一種商品經濟關系。實際上,早期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律規范就是體現在民法的侵權行為法之中的。直到現在,有些國家對不正當競爭的制止仍然主要依據民法典中的有關規定。[9]
就是制定專門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國家,也是在民法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進行的。可以說反不正當競爭法是在民法基礎上尤其是在其誠實信用原則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可以從各國法律中關於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實質性規定中得到證明。
各國有關法律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界定在表述方式和側重上並不完全一致,但其實質要件則是基本一致的,即都是與誠實信用和其他公認的商業道德相悖的行為。1909年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l條認為不正當競爭是「在營業中為競爭目的採取違反善良風俗的行為。」1940年葡萄牙工業產權法第212條規定:「凡競爭行為違反任一部門內之經濟法規或誠實習慣者,均構成不正當競爭」。1957年土耳其商法第56條也規定:「凡以任何方式實現欺騙或違反善意原則且構成濫用經濟競爭之行為者,均視為不正當競爭。」1986年修訂的瑞士不正當競爭法規定:「不正當競爭是指任何欺騙性商業行為,或以其他手段,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任何商業行為。」1988年的西班牙《商標法》第87條規定:「任何違反工業或商業誠實交易慣例的競爭均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具有重要意義的是,1883年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在其1925年的海牙修訂本中規定了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定義,即第十條之二:「凡在工商業活動中違反誠實經營的競爭行為即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10]這已成為公認的關於不正當競爭的經典性定義。
在我國學術界對不正當競爭含義的探討中也都包含有對誠實信用原則違反的這一實質含義。[11]
我國現行《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第二款對不正當競爭的規定顯然不是一個完整的定義,而其第一款規定了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應遵循包括誠實信用在內的基本原則,該法第二章規定的具體不正當競爭行為都是違反這一原則的典型表現。因此,違反誠實信用應成為認定不正當競爭行為最具實質性的要件。事實上,在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制定、實施之前,人民法院就主要依據《民法通則》規定的誠實信用原則對我國首例以「不正當競爭」為案由的案件進行判決。[12]
由此可見,不正當競爭行為違法性的實質正在於它直接違反了體現法律精神的誠實信用原則和其他公認的商業道德。誠實信用由一般的道德規范上升到市場經濟的法律原則,尤其是成為反不正當競爭的基本原則從而成為確定競爭行為正當與否的最具實質性的要件,這體現了市場經濟對某些基本道德規范內在的、更大的需求,是道德規范法律化的結果。美國法律哲學家博登海默在論述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時,認為存在一個具有實質性的法律規范制度,其目的是保證和加強道德規則的遵守,而這些道德規則乃是一個社會的健全所必不可少的。他還特別指出,在不公平競爭法中,由法院和立法機構所進行的一些變革,必須歸因於道德感的加強和精煉,同時伴隨這些變革的還有一種信念,即商業社會必須依靠比道德譴責更為有效的保護手段,才能抵制某些應受指責的毫無道德的商業行為。[13]
三、誠實信用原則是克服我國現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封閉性、補充其漏洞的工具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第二款的規定表明了立法本意是將應依法制裁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嚴格限定在該法第二章所列明的十一種情況,不允許執法機關在此之外進行認定。這就表明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具有明顯的封閉性。究其原因,是「考慮到我國執法機關實際水平狀況,不能給予這種權力。讓一個基層的執法部門對需要根據經濟形勢進行判斷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認定是無法想像的事情。」「如果允許判斷,將導致一種危險:將很多正當行為當作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制裁……」[14]
受徐國棟先生的啟示,這種封閉性的嚴格規則立法模式可以被解釋為立法機關對司法機關和行政執法機關的不信任。[15]
從我國的現實情況看,上面這種考慮是有客觀依據的。我國目前確實面臨著行政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人員素質不高的問題。法律賦予其過大的自由裁量權會增加執法和司法的主觀隨意性,導致許多混亂,與法治的要求背道而馳。但另一方面,完全封閉性的嚴格規則也會帶來另一種弊端,它會帶來法律的僵化,使法律從通過之日起就開始滯後於社會生活的實際。因此,法律也不是越確定越好。特別是反不正當競爭法所要確定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本身的一個很大特點正在於其不確定性,不易判斷,域外學者將其比作外形於變萬化的海神或模糊而變換不定之「雲彩」[16],人的想像力是難以預測的,競爭者在競爭過程中採取的手段也是復雜多樣、不斷翻新的,並從中產生出種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因此,立法時對這些行為是無法窮盡的,因而許多國家立法在規定不正當競爭行為時並沒有將其封閉起來,而是通過體現誠實信用原則的一般性條款使被具體列舉之外的可能產生的其他不正當競爭行為也在法律調整的范圍之內。這樣,誠實信用原則就可起到防止不正當競爭法封閉性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存在著明顯的封閉性的缺陷,而且這種缺陷不是純粹立法技術上的,而是立法指導思想上的,或者說是由立法指導思想引起的立法技術上的缺陷。為了克服由於法律的封閉性帶來的僵化、遲滯的弊端,必須充分發揮誠實信用原則的靈活性強、包容量大的功能,從完善立法的角度講,在調整立法指導思想的基礎上,可以去掉第二條第二款「違反本法的規定」幾個字,或者在第二章增加規定「其他不正當競爭行為」條款。這樣,行政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就可以依據第二條第一款的誠實信用等原則在被具體列舉的十一項不正當競爭行為之外去認定其他不正競爭行為,從而大大增強該法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該法的穩定性。因為該法的列舉規定是很不全面、不嚴密的,在所列舉的典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之外還存在大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如果因為新出現一種或幾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就去修改法律,勢必損害其應有的穩定性。在這里,誠實信用原則由於其內容非常抽象,包容量大,內涵和外延均不確定,因而其在實質上是對法官自由裁量權的授予。正如徐國棟先生所指出的,「誠實信用」這樣的語詞從規范意義上看極為模糊,在法律意義上沒有確定的內涵和外延,其適用范圍幾乎沒有限制。這種「模糊規定」或不確定規定導源於這樣的事實:立法機關考慮到法律不能包容諸多難以預料的情況,不得不把補充和發展法律的部分權力授予司法者,以「模糊規定」或不確定規定的方式把相當大的自由裁量權交給了法官。因此,誠實信用原則意味著承認司法活動的創造性與能動性。[17]
可見,承認法律適用時的一定程度的靈活性是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誠實信用原則的題中應有之義。
誠實信用原則還可在一定程度上補充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在具體規定上的漏洞。該法既有封閉性的一面,又有具體規定可操作性不強的一面,對具體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規定過於簡單、原則,不易確認,這也需要根據以誠實信用原則為核心的一般條款加以具體的判斷、確認。事實上,現代立法的特點正在於原則與具體規定在確定性程度上的兩極分化,即原則規定越來越不確定,以使法官遇到疑難案件時有充分的自由裁量餘地,實現個別調整和法律的衡平性,使案件得到公正的處理;另一方面是具體規定越來越詳盡細致,甚至出現了表格式立法,詳列行為的各種要件及相應的法律後果。一個案件的發生,司法者對案件的各種情況對號入座,立即可作出結論,以提高辦案效率。不確定的原則與具體縝密的規定各有其用處,並行不悖,各表現法律的嚴格規則的一面和自由裁量的一面。[18]
立法者和法學家的藝術之一就在於在以下這兩個方面之間謀求平衡:一方面使法律規則不能過分抽象和概括,以致無法成為司法實踐的指引;另一方面又必須使法律規則抽象化、概括化到適用於一系列同類案件中而不致於成為僅能適用於少數以至個別案件。[19]
以此來衡量,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尚未反映出現代立法技術的這一特點,即不確定性的和確定性的要求都沒有完全達到。而誠實信用原則在這里可以發揮其獨特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加其不確定性,克服其封閉性,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確定性,補充其漏洞,使對具體不正當競爭行為灼判斷有一個基本的標准。
四、誠實信用原則是防止行政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濫用自由裁量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手段誠實信用原則內涵和外延的不確定性使行政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有了較大的自由裁量權。這固然可以增強法律的靈活性,彌補立法的不足,有利於准確而合理地適用法律,擔任何自由裁量權都意味著一定的主觀隨意性,都存在被濫用的可能,因而也構成對法治的威脅。這表明誠實信用原則也是一把「雙刃劍」。為了使這把劍的運用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法治的要求,就需要對行政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在運用誠實信用原則行使自由裁量權時進行制約,防止其濫用這一原則。這除了有體制上和立法技術上的外在監督制約之外,誠實信用原則本身也是一種內在的約束。因為,誠實信用既然是界定競爭行為正當與否的標准,那麼它也必然應成為行政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認定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最根本的標准。特別是在法律的具體規定之外去認定其他不正當競爭行為時,更應嚴格遵循這一基本原則,而不允許偏離這一原則任意認定。這正是前述法律確定性一面的要求。因此,誠實信用作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基本原則,不僅約束著市場競爭主體的競爭行為,而且也約束著適用該法的行政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的自由裁量行為,以使法律的安全價值得到保障,法治的目標得以實現。其實質是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誠實信用原則本身就要求並代表著社會公平正義。
這樣,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誠實信用原則既應實現該法的開放性、靈活性,又要保證其確定性、安全性。而這要以其不被濫用為前提。這就必然涉及到在法律實施中人的因素所起作用的問題。我們主張法治,反對人治,但也不忽視人的作用。為此,大力提高人的素質,特別是行政執法者和司法者的素質,使其在適用法律時具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意識和分析判斷能力,這是保證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誠實信用原則有效發揮作用乃至實現整個國家法治的一個十分關鍵的環節。基於此,考慮到我國目前行政執法人員和司法人員的素質隨行政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級別高低而依次遞減的狀況,前面所主張依誠實信用原則而授予行政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在現有法律具體規定之外認定其他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權力就不應是普遍的,而是有級別限制的,最好限定在中央一級,最多也只能放到省一級。
【注釋】
[1] 孫琬鍾主編:《反不正當競爭法實用全書》,中國法律年鑒社1993年12月版,第26頁。
[2] 同[1]。
[3] 梁慧星:《誠實信用原則與漏洞補充》,載《法學研究》1994年第2期,第22頁。
[4] 徐國棟:《民法基本原則解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78頁。
[5]參見梁慧星:《誠實信用原則與漏洞補充》;佟柔主編:《中國民法學?民法總則》,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19頁。
[6]徐國棟:《民法基本原則解釋》一書第48—49頁。在這個問題上,梁慧星先生主張誠實信用原則為市場交易的道德准則,而善良風俗則限定於性道德和家庭道德。參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3年第6期。
[7] 參見史尚寬:《債法總論》,榮泰印書館1978年版,第321頁。
[8] 參見徐國棟:《民法基本原則解釋》第88頁。
[9] 參見《法國民法典》第1382條和1383條;《義大利民法典》第2598條至2601條。
[10] 謝次昌主編:《消費者保護法通論》,中國法制出版社1994年第483—484頁。
[11] 參見拙作:《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幾個問題》,載《安徽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
[12]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90年第3期「莒縣酒廠訴文登釀酒廠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13] 參見[美]E?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華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62、73、74節。
[14] 孫琬鍾主編:《反不正當競爭法實用全書》,中國法律年鑒社1993年版,第26頁。
[15] 參見徐國棟:《民法基本原則解釋》第356、361頁。
[16] 參見曾陳明妝:《專利商標法選論》第161頁。
[17] 徐國棟:《民法基本原則解釋》第79頁。
[18] 參見潘大松:《論現代西方法律形式的變化和法治原則》,載《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88年第2期。
[19] 沈宗靈:《比較法總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152頁。
Ⅲ "我讀經典"為題,寫一篇隨筆,600字(必須文學作品)
我讀經典
這篇文字,很早就該寫了。可是,因為懶惰,以為生命很漫長,時間也有許多許多,它就惴惴地放在那裡,象個永不能兌現的諾言。一個冬夜凌晨兩點,靜靜坐著冥想的我突然想起它,現覺著過的每一天都是僥幸,趁還來得及,我決定完成它。否則,會對幾百年前的那個人愧疚。
若你讀過《紅樓夢》,又稍稍有點喜歡。那麼,在秋涼的午後,正巧沒有風,請你坐在露台的躺椅里,手邊放杯茶,慢慢地、慢慢地聽我給你講《紅樓夢》的事情。
紅樓對我從不是晦澀難懂的,我亦從不看脂批考證之類的東西,因他已將整個的心,全部的熱情放在這部書里,我只享受這書便罷了,別人如何理解它,與我何干?
我和作者,有知己之感。正因如此,覺著有義務代他說話。我的談論,只與前八十回有關。作者是性情中人,這本書最大的好處,在於對人性的展示,而高鶚的部分與人性無關,高鶚不懂《紅樓夢》,所以只能從情節下手,結果給人的感覺如同「寶匣里裝上了大糞」那般別扭,我是無法讀下去,因為怕氣死。所幸我從未看完後四十回,所以對《紅樓夢》保留著美好的印象,兼真摯的感動。
他說這本書是「一把辛酸淚」,一點不過分。他的痛苦,我想更深於此吧。
七八年前看《紅樓夢》,盡管已經很著迷,卻仍然希圖個書中情節人物的熱鬧,讀至《葬花吟》時也是淺嘗轍止,以為僅只詞艷而已,卻不知道其中用情之深深至泣血。兩年前於同學處再讀至此,先高聲朗誦,到「獨倚花鋤」處則不由得降下聲調,而後以至默誦了。
每個男人的心裡都有一女子,或為真實或為虛假,即便是一女子的概念。讀《葬花吟》,宛若親見黛玉以柔弱之身泣於香階,而之後則掩身而去,想雪芹書中的黛玉原型也定當是令雪芹柔情滿腹的女子。
雪芹說寶玉有「情極之毒」,「情極之毒」是用情至深,深到可自傷,可自殘,可棄世,而事實上黛玉同樣如此,這樣的情緒可以在《葬花吟》中看到。寶玉可「懸崖撒手」,這樣的「懸崖撒手」對黛玉同樣起效,其實在悲劇釀成之前,如若有今天我們常見的「分手」一說,寶玉對黛玉同樣會「懸崖撒手」,只不過這樣的撒手必然也是對自己的撒手。黛玉視寶玉為知己,主要因為兩人有著共同的性格,共同的情緒,而黛玉所面臨的處境比之寶玉則更為惡劣,在《葬花吟》中於是就有自傷自殘以至棄世的情緒,全詩找不到代表詩句,通篇都在自傷自殘以及棄世的情緒之中。
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黛玉沒有機關算盡,但她身子太弱,全在自傷自殘上面,「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多情的人常常自惹煩惱,而染上「情極之毒」,則可能悲至泣血了——「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有「情極之毒」人更可看《紅樓夢》,更應讀《葬花吟》,小彭的情極之毒似也不輕,雖怯於與寶黛二人相比,然而即便東施也要捧心效顰,此自傷自殘之狀,可見情極之毒自古有之,情極之心人皆有之,只深淺不同,而小彭則常常心痛不已,自怨自哀,想來為情所傷不輕,明義《題紅樓夢》詩曰:「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待咱尋一縷返魂香罷!
不敢說這些故事情節是真實的,但情是真,恨是真的,想作者寫此書的過程是顛狂悲感的罷?有時竟恍惚覺得,作者莫非一女子?世間男子皆庸俗蠢笨之輩,而他何以,何以如此了解女人,如此懂得愛呢?
看寶玉《芙蓉女兒誄》,悲從中來,若得此男子之愛,終生何憾?
噫吁!真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
Ⅳ 如果把女人比作一本書,你覺得應該是哪一本
女人是本無字天書!!!
Ⅳ 羅馬私法包括哪些內容體現了哪些法律原則
羅馬法的基本內容:
(一)人法
人法是對在法律上作為權利和義務的主體的人的規定。
1.自然人。包括兩種:
(1)生物學上的人(包括奴隸在內);
(2)法律上的人,指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的主體(奴隸不具有法律人格,被視為權利客體)。羅馬法上的人格由自由權、市民權和家庭權三種身份權構成。三種身份權全部或部分喪失叫「人格減等」。羅馬法規定,只有年滿25歲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完全的行為能力。
2.法人。雖然沒有明確的法人概念和術語,但有初步的法人制度。
(1)法人的種類:
①社團法人,即以自然人的集合為成立的基礎,如宗教團體。
②財團法人,即以財產為其成立的基礎,如慈善基金。
(2)法人設立的條件:
①物質基礎;
②最低法定人數(3人以上),一定數額的財產(多少沒有嚴格規定);
③須經過元老院的批准或皇帝的特許。
3.家庭法
(1)實行一夫一妻的家長制家庭制度;
(2)家或家族是指在家父權下支配的一切人和物的總和(家父、妻、子女、奴隸、土地)。家的特點是以家父權為基礎(共和國後期,家父的權力逐漸受到限制);
(3)婚姻有兩種:「有夫權婚姻」、「無夫權婚姻」。
(二)物法
物法是羅馬法的主體和核心,由物權、繼承和債三部分構成。
1.物權
(1)物:除自由人以外存在於自然界的、對人有用的一切東西。它包括:
①有形物體和具有金錢價值的東西;
②無形體的法律關系和權利。
(2)物的分類:要式轉移物,略式轉移物;有體物,無體物;動產,不動產;主物,從物;特定物,非特定物;有主物,無主物;原物,孳息等。
(3)物權:權利人可以直接行使於物上的權利(其范圍和種類皆由法律規定,而不能由當事人自由創設),其中所有權為自物權,其他的為他物權。
(4)物權的種類:所有權;役權(地役權、人役權);地上權;永佃權;擔保物權(質權、抵押權)。
2.繼承
(1)分類:遺囑繼承和法定繼承,遺囑繼承優於法定繼承。
(2)原則:早期:「概括繼承」;後來:「限定繼承」。
(3)關於法定繼承人的順序以及遺囑繼承的方式等問題,羅馬法上均有較完備的規定。
3.債
(1)債的發生原因包括:
①合法原因,即由雙方當事人因訂立行為而引起的債;
②違法原因,即由侵權行為而引起的債,稱之為私犯;
③准契約和准私犯。
(2)債的分類(根據債的標的和標的物的不同):特定債和種類債;可分債和不可分債;單一債和選擇債;法定債和自然債。
(3)羅馬法還對債的履行、債的擔保、債的轉移、債的消滅作了詳細規定。
(三)訴訟法
1.公訴:對直接損害國家利益案件的審理。
2.私訴:根據個人的申訴,對有關私人利益案件的審理,它是保護私權的法律手段,相當於後世的民事訴訟。
3.訴訟程序:先後呈現法定訴訟、程式訴訟、特別訴訟三種形態。
羅馬法對後世法律的影響,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羅馬私法體系。
羅馬法的有關私法體系,被西歐大陸資產階級民事立法成功地借鑒與發展。《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就是對羅馬法的繼承和發展。如1804年制定的《法國民法典》,就繼承了《法學階梯》的人法、物法、訴訟法的體例;而1900年實施的《德國民法典》則是以《學說匯纂》為藍本的,形成了總則、債法、物法、親屬法、繼承法。法、德兩國的民法體系,又為瑞士、義大利、丹麥、日本等眾多國家直接或間接的加以仿效。
●2.羅馬法中許多原則和制度,也被近代以來的法制所採用,如公民在私法范圍內權利平等原則、契約自由原則、遺囑自由原則、「不告不理」、一審終審原則等,權利主體中的法人制度、物權制度、契約制度、陪審制度、律師制度等。
●3.羅馬法的立法技術已具有相當的水平。
它所確定的概念、術語,措詞確切,結構嚴謹,立論清晰,言簡意賅,學理精深。
Ⅵ 法律達人請進:高分求我國民法對羅馬法的借鑒
請仔細閱讀周楠編寫的《羅馬法原論》,商務印書館出版
這是每一個版法學人士應讀的一本書,
還有權建議不要隨便相信網上的,剪切粘貼完事,
好好看看相關書籍資料,認真品讀,
這樣最後才是自己的東西,並形成自己獨到的觀點
如果你是讀法學專業的我想這種素質的培養對你以後寫N篇論文會有更大的幫助
對不起,也許我說了一大堆廢話,但作為一個過來人,我覺得有義務善意提醒一下,最近我也在忙著敢趕學年論文,這是我的一點感觸,希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