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典種類
① 什麼是刑法我國刑法有哪些種類
刑法的本質定義,即刑法是「掌握政權的階級(即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其階級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和應負刑事責任,並給予犯罪人何種刑罰的法律。我國刑法是指為了維護國家與人民利益,根據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以國家名義頒布的,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及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7]趙秉志:刑法總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P.24;王作富:刑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P.7。刑法的含義刑法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刑法,又稱形式意義的刑法,即刑法典,一般包括刑法典修正案在內。廣義的刑法,又稱實質意義的刑法,是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包括刑法典及其修正案、單行刑法、附屬刑法以及刑法解釋等所有刑法規范。二者的關系為:狹義刑法是廣義刑法的主體和基礎,廣義刑法中的其他刑法規范是刑法典的補充和修正。對於廣義的刑法,換一個角度來看,又是刑法的淵源問題。法律的淵源一般有兩層含義:法的內容(效力)來源和法的表現形式。[8]就我國當前而言,刑法的內容來源和表現形式有以下幾個方面:1.最高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刑法典。現行刑法典是指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2次會議通過,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5次會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9]於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2.最高立法機關的常設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刑法修正案。目前共有7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3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2001年8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5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31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五)(2005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4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2006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2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3.最高立法機關的常設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單行刑法。這是指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個別或者一定范圍的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問題所作的補充規定或者特別規定,有時又稱特別刑法或者刑事特別法。從現行刑法典的兩個附件可知,單行刑法至少曾經有過23個,其中的刑法規范現均已廢止。[10]現行有效的單行刑法主要是《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6次會議通過)。此外,《關於取締邪教組織、防範和懲治邪教活動的決定》(1999年10月30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2次會議通過)、《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9次會議通過)也可以視為單行刑法。在此,順便說明的是,出於對刑法典穩定性的充分考慮和立法技術的進步,在修改刑法的方法上,我國立法者已經逐漸放棄了制定單行刑法的方法,而選擇制定刑法修正案的做法。4.有權機關對刑法的解釋。簡稱刑法解釋,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解釋和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立法解釋目前已有9個,司法解釋則數量眾多,將在本章第三節「刑法的解釋」中予以簡要介紹。5.最高立法機關及其常設機構通過的附屬刑法。它是指非刑事法律中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規范。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11]第八十二條規定:「違反本法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逃避海關監管,偷逃應納稅款、逃避國家有關進出境的禁止性或者限制性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是走私行為:(一)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或者限制進出境貨物、物品或者依法應當繳納稅款的貨物、物品進出境的;(二)未經海關許可並且未繳納應納稅款、交驗有關許可證件,擅自將保稅貨物、特定減免稅貨物以及其他海關監管貨物、物品、進境的境外運輸工具,在境內銷售的;(三)有逃避海關監管,構成走私的其他行為的。有前款所列的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海關沒收走私貨物、物品及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專門或者多次用於掩護走私的貨物、物品,專門或者多次用於走私的運輸工具,予以沒收,藏匿走私貨物、物品的特製設備,責令拆毀或者沒收。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又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12]第七十九條規定:「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工作的機構,出具虛假證明,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但是,由於附屬刑法規範本身一般沒有具體罪名、罪行和法定刑的規定,即使過去個別條文曾有具體罪刑規定的(如1987年海關法),也已被吸收到刑法典中。因此,它一般對只刑事立法和把握罪與非罪的界限有一定的意義,對刑事司法的作用不大;它作為刑法的淵源,一般只有在「刑法的內容(效力)來源」這一層含義上才有意義。
② 什麼是刑法,我國的刑法有哪些種類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極為了維護本階級版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權的利益,根據其階級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刑法有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包括刑法典、單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責任條款。狹義刑法是指刑法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③ 刑法中的主要刑法有哪幾種請分別描述。
刑罰抄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種。襲
1:所謂主刑,是指只能獨立適用的主要刑罰方法,主刑的特點是只能獨立適用,不能附加適用。對於個體犯罪,只能適用一種主刑,不能適用兩種以上的主刑。主刑具體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五種。
2:附加刑所謂附加刑,是指補充主刑適用的刑罰方法,也稱從刑。附加刑的特點是:可以附加主刑適用,也可以單獨適用。在附加適用時,可以同時適用兩個以上的附加刑。附加刑具體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三種。
3:我國刑法的種類,根據理論劃分方法來分可以分為刑法典,單行刑法,附屬刑法,刑法立法解釋,刑法司法解釋,刑法典就是我們常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單行刑法目前有一個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回,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附屬刑法就是附屬在其他部門法裡面的有關刑事責任的規定,立法解釋主要是指刑法修正案,司法解釋是指由兩高院下發的有關解釋。
4: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各階級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 ,並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④ 刑法有哪些基本的分類
1主 刑抄
2管制
▪管制的意義
▪管制刑的內襲容
▪管制期間的行為規則
▪管制的期限和計算
▪管制的執行機關
▪管制期間的待遇和解除
3拘役
▪拘役的期限
▪拘役的執行機關和待遇
4有期徒刑
▪有期徒刑的期限和計算。
▪執行機關和場所
▪執行內容
5無期徒刑
▪執行機關和場所
▪執行內容
6死刑
▪死刑的適用
▪適用程序
▪死刑緩期執行制度
▪死刑立即執行
⑤ 刑法種類有哪些
刑事處罰是指違反刑法,應當受到的刑法制裁,簡稱刑罰。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回定,刑事處罰包答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還有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
⑥ 我國刑法有哪些種類
刑事處罰是指違反刑法,應當受到的刑法制裁,簡稱刑罰。根據我國《內刑法》的容規定,刑事處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還有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
⑦ 從刑法淵源看刑法的分類
不能。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規定,對於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
1997年刑法第3條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這一原則的價值內涵和內在要求,在刑法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規定,不允許法官隨意擅斷。
(2)實定化,即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和犯罪所產生的法律後果,都必須作出實體性的規定。
(3)明確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確切,不得含糊其詞或模稜兩可。
罪刑法定原則從產生之日起發展演變到今天,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在這期間,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必然反映在立法上,要求罪刑法定原則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罪刑法定原則發生了從絕對罪刑法定原則到相對罪刑法定原則的重大轉變。絕對的罪刑法定原則是一種嚴格的、不容變通的原則,它要求犯罪和刑罰的法律規定必須是絕對確定的。法官沒有任何自由裁量的權力。這一立法思想反映在刑法立法上就形成了絕對的罪刑法定原則,其基本內容是:
(1)絕對禁止適用類推,但是不禁止擴大解釋,把刑
罪刑法定原則相關圖書
法的明文規定作為定罪的唯一根據。對於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能通過類推或者類推解釋以犯罪論處。
(2)絕對禁止適用習慣法,把成文法作為刑法的唯一淵源。對於刑法上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允許通過適用習慣法定罪。
(3)絕對禁止刑法溯及既往,把從舊原則作為解決刑法溯及力問題的唯一原則。對於行為的定罪量刑,只能以行為當時有效的法律為依據,行為後頒行的新法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4)絕對禁止法外刑和不定期刑,刑罰的名稱、種類和幅度,都必須由法律加以確定,並且刑期必須是絕對確定的,既不允許存在絕對的不定期刑,也不允許規定相對的不定期刑。
相對的罪刑法定原則是對傳統的絕對罪刑法定原則的修正,其基本內容是:
(1)在定罪的根據上,允許有條件地適用類推和嚴格限制的擴大解釋,即適用類推必須以法律明確規定類推制度為前提,以有利於被告人為原則,不允許不利於被告人的類推;進行擴大解釋必須以不超越解釋許可權為前提,以符合立法精神為原則,不允許越權解釋或違背立法本意作任意解釋。
(2)在刑法的淵源上,允許習慣法成為刑法的間接淵源,但必須以確有必要或不得已而用之為前提。只有當構成犯罪的要件確定後,必須藉助習慣法加以說明時,習慣法才能成為對個案定性處理的依據。
(3)在刑法的溯及力上,允許採用從舊兼從輕的原則,作為禁止刑法溯及既往的例外。新法對其頒布施行前的行為,原則上沒有追溯的效力。但是,當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處罰較輕時,則可以適用新法。
(4)在刑罰的種類上,允許採用相對的不定期刑,即刑法在對刑罰種類作出明文規定的前提下,可以規定出具有最高刑和最低刑的量刑幅度,法官有權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在法定的量刑幅度內選擇確定適當的刑種和刑度。
從當今世界各國的刑法立法和司法現狀來看,早期的絕對罪刑法定原則已受到嚴峻的挑戰,代之而起的相對罪刑法定原則,成為各國刑法改革的發展方向。
⑧ 刑法的分類
如果你指的是刑法學抄這門學科的話。首先,按研究范圍,可以分為廣義刑法學和狹義刑法學;其次,按照研究方法,可以分為沿革刑法學、比較刑法學和注釋刑法學;按地域范圍,可以分為國內刑法學、外國刑法學和國際刑法學
如果你是指對刑法這個概念的分類的話,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狹義的指刑法典。
如果你是指《刑法》的話,它分為總則分則和附則,附則僅一個條文。這又叫做狹義的刑法體系。
⑨ 中國刑法是哪些
我國的刑法淵源抄包括三大類:
第一,刑法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單行刑法,單行刑法是最高權力機關以決定、規定、補充規定以及條例等名稱頒布的、規定某種或某類犯罪及其後果或刑罰的某一事項的法律。現行有效的單行刑法是1998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的《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第三,附屬刑法。即最高權力機關在制定經濟、行政等非刑事法律中附加制定的對特定社會關系加以特別調整的罪刑規范。在附屬刑法中,刑事規范不是主體部分,而是具有附屬性。
此外,民族自治區人民帶包大會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和刑法典的基本原則制定的變通或補充規定,也屬於刑法的淵源,當然,這種規定只在特定地域適用(即該民族自治地方),而沒有普遍適用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