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住改商
A. 違反《民法典》第279條強行住改商,要如何懲罰
《民法典》是2021年1月1日才生效的。
違法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要罰回款,並要求恢復原狀。
《民法典答》第二百七十九條 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一致同意。
B. 《物權法》第77條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要遵守哪些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
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規等沒有具體條款,意思為內原則上不容能與相關法律法規相抵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七十七條 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規定
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
(2)民法住改商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七十六條 業主決定建築區劃內重大事項及表決權
下列事項由業主共同決定:
(一)制定和修改業主大會議事規則;
(二)制定和修改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管理規約;
(三)選舉業主委員會或者更換業主委員會成員;
(四)選聘和解聘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
(五)籌集和使用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
(六)改建、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
(七)有關共有和共同管理權利的其他重大事項。 決定前款第五項和第六項規定的事項,應當經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決定前款其他事項,應當經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過半數的業主且占總人數過半數的業主同意。
C. 自甲方完全撤出,業主入住或商戶進駐從法律上來講這句話是滿足兩個條件還是一
D. 居住房屋轉成商用需要辦理什麼手續,如果不辦會有什麼後果
將住房改成商用房,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是在宅基地上直接將住房改成商業用房;
二是沒有宅基證,直接建造商業用房。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業管理法》第五十條「物業管理區域內按照規劃建設的公共建築和共用設施,不得改變用途。
業主依法確需改變公共建築和共用設施用途的,應當在依法辦理有關手續後告知物業管理企業;物業管理企業確需改變公共建築和共用設施途的,應當提請業主大會討論決定同意後,由業主依法辦理有關手續」。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七十七條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
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
3、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未按照物權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有利害關系的業主請求排除妨害、消除危險、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業主以多數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其行為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一條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本棟建築物內的其他業主,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七十七條所稱「有利害關系的業主」。
4、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令第110號《住宅室內裝飾裝修管理辦法》第六條
裝修人從事住宅室內裝飾裝修活動,未經批准,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搭建建築物、構築物;
(二)改變住宅外立面,在非承重外牆上開門、窗;
(三)拆改供暖管道和設施;
(四)拆改燃氣管道和設施。
本條所列第(一)項、第(二)項行為,應當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第(三)項行為,應當經供暖管理單位批准;第(四)項行為應當經燃氣管理單位批准。
5、根據《國家工商總局關於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一、企業(公司)、個體工商戶在設立(開業)或住所(經營場所)變更登記時,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提交住所使用證明外,還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住所(經營場所)登記表》;
(二)住所(經營場所)所在地居民委員會或業主委員會出具的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證明文件。
二、企業(公司)、個體工商戶在設立(開業)或住所(經營場所)變更登記時,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股東(出資人)或企業(公司)、個體工商戶應當在《住所(經營場所)登記表》上承諾,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的規定,並已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
三、企業(公司)、個體工商戶在設立(開業)登記時,股東(出資人)應當在《住所(經營場所)登記表》上蓋章(法人股東)或簽字(自然人股東、個體i商戶);住所(經營場所)變更登記時,企業(公司)應當在《住所(經營場所)登記表》上蓋章、個體工商戶應當在《住所(經營場所)登記表》上蓋章或簽字。
四、企業(公司)、個體工商戶已向登記機關承諾遵守有關房屋管理的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的規定和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而實際上並未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的規定和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的,屬於提交虛假材料的行為。
居住房屋改商用不辦手續的後果:
目前城鄉結合部沒有房產證或者宅基地證就會變成「住改商」的建築,如果經有關部門同意不需清拆、給予合法身份的,一般情況需要辦理為期一年的臨時場地使用證明,再進行相關備案、重新合法證件等。
(4)民法住改商擴展閱讀
居住房屋轉成商用辦理流程:
1、改變為商業用途的,必須符合城市總體規劃,並需經過規劃部門批准。
2、如符合城市規劃可以改變為商業用途的,按照現行土地出讓辦法的規定,其出讓應當通過招標、拍賣或掛牌等方式公開進行,民用地原使用人和買受人不得自行進行買賣。
3、由民用地使用人與所在區縣的土地管理部門聯系,由土地的收購儲備機構根據年度收購儲備計劃安排收儲。
E. 住宅樓商用違法嗎
擅自「住改商」是違法的,但是經過相關的程序批准後的「住改商」不違法。法律嚴格規定,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想要「住改商」的首先要經過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還需要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一致同意。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一條
業主對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
第二百七十九條
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一致同意。
F. 法律問題:樓下居民樓住改商,且已經取得了營業執照,這時候應該怎麼辦
如果改成商用的房子跟自己為同一棟樓,可以起訴。如果不是同一棟樓,能證明自己受到影響的話可以起訴。也可以向相關部門舉報。
根據《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條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未按照物權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有利害關系的業主請求排除妨害、消除危險、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業主以多數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其行為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一條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本棟建築物內的其他業主,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七十七條所稱「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建築區劃內,本棟建築物之外的業主,主張與自己有利害關系的,應證明其房屋價值、生活質量受到或者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物權法》
第七十七條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
(6)民法住改商擴展閱讀
案例:
多名業主「住改商」,工商人員逐一上門勸阻要求自行整改
104是做幼教培訓、102是做門窗零售的、301做健身房。近日,多名網民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反映,洪山區和平街金地自在城K2區,是純住宅小區,9號樓更是小區的「樓王」,卻有多名業主「住改商」,存在擾民行為,物業苦勸不聽,希望監管部門介入。
網民朱女士是該小區9棟業主。據她介紹,小區去年6月交房,目前,業主們已陸續完成裝修入住。約1個月前,有健身房在小區里發傳單,業主收到傳單後卻發現,這家健身房的地址竟然是9號樓3樓的一套房間。隨後,業主們陸續發現,除了健身房,1樓還有一家幼教中心已經裝修好、一家窗外掛出銷售門窗的廣告。
「居民樓要改商圈嗎?」朱女士說,這一發現,引起了業主不滿。9號樓位於小區正中心,視野開闊,遠離馬路,安靜舒適,被稱為「樓王」,價格比其他樓棟高。如今,剛開始入住,卻有這么多家把住宅改做商用,嚴重影響入住舒適度。
業主們擔憂,健身房和幼教中心的開辦,勢必會有大量外來人員頻繁進出樓棟,帶來安全隱患。同時,培訓和健身都會產生噪音,干擾業主正常生活。還有業主反映,小區其他樓棟也有美容院、汗蒸房等。
9月7日上午10時,長江日報記者來到該小區,敲開9棟104房門後,一名男子聽聞記者來意表示,因為業主反映太多,已決定不辦幼教中心,改為自住。在9棟301室,記者遇到了正在進行清查行動的和平街工商所工作人員。
記者看到,該房完全以健身房風格裝修,內部設置有多個大型健身器械、一個啞鈴架上堆滿了啞鈴。該房內一名男子稱,他是附近一家健身房的工作人員,他的老闆租下這里,用作內部訓練場所,並不對外開放。
小區物業負責人介紹,根據《物權法》規定,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但這些業主「住改商」沒有履行這一程序。針對小區內改做經營的住宅,物業工作人員曾多次逐一上門做工作,下發勸阻通知書,但沒有取得好的效果。
和平工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網民反映,他們調查發現,在9號樓,102室是住家,未進行經營活動,房內存放有少量鋁合金門窗,已要求其自行拆除窗外宣傳廣告;
104室辦理的咨詢服務類營業執照,尚未進行經營行為,如經營幼兒培訓則屬違規,向其下發了行政意見指導書;301室無證照,內部人員稱不做經營用,向其下發了責令改正通知書。
9月7日,在該小區物業配合下,和平工商所工作人員對該小區進行了全面清查,對住宅改做經營的房屋逐一上門進行勸阻,要求其自行整改,恢復住宅用途。同時,工作人員還要求小區物業在日常進行監督,發現有經營和噪音擾民行為,可立即向工商所和街道綜治辦反映,工作人員會上門執法。
G. 違反物權法71條處罰
《物權法》第七十七條規定:「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 從物權法的立法本意看,本條是尊重業主對住宅改為商業用房(即俗稱的「住改商」)的自主選擇權,是尊重民法的自由、平等之理念。但是該條同時規定須經利害關系業主同意,這樣在《物權法》實施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業主在「住改商」時,為了不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必須先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營業執照,才能合法經營。但是有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以是否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作為審批條件之一;二是業主「住改商」時並沒有妨礙相鄰業主,相鄰業主卻以此規定濫用其權利時,也侵害了「住改商」業主對房屋的使用權,也就是說,該條應明確界定何為「利害關系人」。為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物權法》第七十七條規定,並提出一點建議。
一、該條實施是保護其他業主正常生活秩序
目前,有的業主「住改商」後經營歌廳、餐廳等,給居住小區帶來諸多弊端,危害性大。首先是此類經營時間不固定,直接影響到小區居民的生活休息;其次,由於出入的人員多且復雜,將直接影響到小區的治安環境;三是經營場所產生的垃圾、油煙等影響了小區的衛生環境;四是住宅樓內從事商業活動造成住宅配套資源的緊缺,如車位緊張、電梯擁堵、超負荷用電等,擾亂了樓內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降低了住宅硬體配套設施的使用壽命。此外,一些行業管理部門也反映,除了對衛生環境和公共秩序等方面的影響,許多「住改商」店鋪普遍存在經營證照不全、貨品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由於店鋪一般位於住宅小區內,給執法部門的監管帶來了困難。由「住改商」引發的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多,許多業主怨聲載道,對此業主們也無可奈何。《物權法》第七十七條規定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這樣就對業主的「住改商」行為進行了必要的限制,維護其他業主的正常生活秩序。
二、該條在保護其他業主正常生活秩序的同時,也尊重業主「住改商」的自主選擇權。
《物權法》第七十七條是尊重業主「住改商」的自主選擇權,體現以人為本,有利於社會發展。
首先,「住改商」豐富了服務市場經濟,「住改商」的商業活動多是為本區的居民提供生活便利服務,比如理發、裁剪衣服、小畫班、律師咨詢、小商品店、副食店等,真正得實惠的是當地居民。以上的商用經營行為大多是為本地區的居民服務的小本生意,受到了居民的歡迎。居民購買他們的商品和接受他們的服務,就是對這些商戶的最大肯定和支持,否則這些商戶不會呈現出如此繁盛。
其次,從社會權利角度上看,「勞動生存權」是第一位的權利,多數這類從業人員是社會勞動創業者,他們不僅向社會提供了服務,而且自力更生解決了就業問題,我們應該給予鼓勵,為之營造更好的工作和服務條件,這才是以人為本,服務社會的現代文明社會的科學管理理念。禁止或限制「住改商」是剝奪公民的勞動生存權利。保障勞動者在家勞動謀生的權利,是對勞動者最基本的公平與正義,是最樸素的社會道義與良知。另外「住改商」還緩解了緊張的交通資源,節約了能源,是利國利民,綠色環保的工作方式。
三、該條沒有真正體現出,保護業主「住改商」的合法權益
合法的私有權益是法律規定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民權,屬於私域。而「私域」不能以沒有利害關系的其他人意見作為其前置條件。合法私有權益的行使過程中,如有被認為侵害了他人權益的情況,利害關系人應該依據相關法律,通過司法等途徑來調整各方利益,這才是法治社會對合法私有權益的態度。憑借壟斷的話語權,利害關系人濫用其權利,否定法律賦予公民的合法權益,是剝奪沒收私人的財產權利。
《物權法》第七十七條既保護其他業主正常生活秩序,同時也是尊重業主「住改商」的自主選擇權。但是該條沒有真正體現出保護業主「住改商」的合法權益,而是在業主「住改商」時規定了兩個前置條件:一是必須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的規定;二是同時必須徵得有利害關系業主的同意,這兩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才能將住宅改為經營性用房。前者容易理解掌握和操作,後者是從立法上設定前置條件使「住改商」與《物權法》中的有關規定相違背。
首先,房屋是業主的私有財產,擁有對其的合法處置權、使用權、收益權等,別人無權干涉,不能以有無相關利害的其他人意見作為前置條件。《物權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本法所稱的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同時《物權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既然《物權法》賦予公民的財產所有權,就不能剝奪他人的合法私有權益。
其次,城市居民的住房如同農民的土地一樣,是他們唯一的可以利用的基本生產資料。剝奪城市居民利用住宅為經營場所從事勞動的權利,就等於剝奪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以維持生活的權利一樣。剝奪他們自主使用房屋獲取生活經濟來源,就是剝奪貧困弱勢居民分享市場經濟帶來的好處,是對基本民權的嚴重侵犯。
第三,房屋的所有人有權依法根據需要使用自己的房屋,從事經營活動,並享受從中獲取的經濟收益的行為,依法受到法律保護。如果「住改商」業主戶侵害了鄰居的某項具體權益,可以依據相關的法律,要求其排除妨礙。如民法通則及物權法均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能以此條,來限制「住改商」業主的登記
某業主在「住改商」申請中只要符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同時具備相關辦理登記手續,工商行政管理部應該給予及時辦理,而不能以利害關系人是否同意作為條件之一,來限制「住改商」業主的正當經營活動。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如果以「住改商」業主需經利害關系人是否同意作為條件,而拒工商局登記注冊門外,就侵害了從事勞動經營謀生「住改商」業主合法權利。例如:某業主老張下崗在家,為了再就業,將自家底層一套三居室房屋的客廳作為便利店。老張的開店計劃得到了鄰居們的普遍支持,一方面處於對老張下崗的同情,另一方面是以後買油鹽醬醋可以少跑點路,但是住在六樓的業主老王堅決反對,理由是:「如果店裡的燈光24小時開著無法睡覺。」老張認為我房間的燈光連二樓都不影響,是不會妨礙六樓的老王睡覺,而向當地工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可是老王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拿著物權法,說自己是利害關系人,未經我同意不能給老張辦理營業執照,導致老張便利店主至今未能實現。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以物權法中的,關於利害關系是否同意作為條件之一,來限制業主的活動。同樣也是損害 「住改商」業主的合法權益。老王濫用「利害關系」,打著「擾民」的借口,剝奪「住改商」的業主在家勞動經營維生的天賦人權。如果「住改商」業主在經營活動中侵犯了相對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筆者認為,利害關系人可以相鄰關系糾紛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住改商」業主停止侵害、消除危險、恢復原狀或索取相應的損失賠償。
綜上,筆者認為:《物權法》第七十七條在保護其他業主正常生活秩序的同時,也尊重業主對住宅改為商業用房的自主選擇權,但是本條沒有真正體現保護業主「住改商」的合法權益。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建議最高人民法院應盡快對該條中的「利害關系的業主」 和「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給予正確合理的法律界定和解釋。防止和警惕別有用心之人濫用《物權法》第七十七條,剝奪公民合法利用私宅從事家庭合法勞動經營謀生活動的權利,或設置種種無理障礙使得公民無法實現在家勞動經營謀生的權利。
H. 的住改商有什麼要求
住改商手續是:到工商所領取《住宅改經營性用房證明》;填寫《保證書》,經利害關系業主簽字同意;攜帶相關資料至小區所屬居委會蓋章;到工商所進行注冊,辦理營業執照。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二條
業主對其建築物專有部分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業主行使權利不得危及建築物的安全,不得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
第二百七十九條
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一致同意。
I. 房管局擅自開辦住改商的房子怎樣維權
擅自「住改商」,業主維權可以按照平等互利、協商一致的原則協調和解,要求物業服務企業發出整改通知予以制止;業主將居住用房改非居住用房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一致同意,當事人不願和解、調解或者和解、調解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物業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
對物業管理區域內違反有關治安、環保、物業裝飾裝修和使用等方面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制止,並及時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在接到物業服務企業的報告後,應當依法對違法行為予以制止或者依法處理。
《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九條
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一致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