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與司法
Ⅰ 法律--方言也可以提供翻譯嗎可以自帶翻譯嗎
刑事訴訟法第九條第一款: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於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
【解讀】
(1)由於被告人聽不懂普通話,如果沒有懂廣東話的「翻譯」幫助自己聽懂普通話,那麼該被告人的「辯護權」等合法權益就會受到妨害。
根據刑訴法第九條第一款,公安司法機關應當為「不懂方言(但懂普通話)」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費用由國家支付),那麼也應當為「不懂普通話(但懂方言)」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司法公平公正。
「翻譯」一詞,由動詞「翻譯」和名詞「翻譯」(翻譯人員)兩種含義。只要懂兩種語言的人就可以當「翻譯」(人員)。有很多人懂方言和普通話「兩種語言」,所以,方言也可以提供翻譯。
(2)作為法庭翻譯,需要經過「迴避」審查,才能決定是否可以擔任翻譯。自帶翻譯,如果沒有「迴避」情形,應該可以。不過這一點還有值得探討之處。如果翻譯是法庭「公用的」,答案選D沒問題。而「自帶翻譯」供大家公用,有特殊關系的嫌疑,對其他訴訟參與人來說可能會要求迴避。如果被告人一個人使用,與辯護人、代理人的地位作用差不多,那應當自費,答案選C——這是本題的難點。這種題目可議。
(3)被告人如果是外國人,當然翻譯費用也要公費。
Ⅱ 關於普通話的知識
漢語是我國的主要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並且是世界上最發展的語言之一。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也是社會斗爭和發展的工具。目前,漢語正在為我國人民所進行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學好漢語,對於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由於歷史的原因,漢語的發展現在還沒有達到完全統一的地步。許多嚴重分歧的方言妨礙了不同地區的人們的交談,造成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許多不便。語言中的某些不統一和不合乎語法的現象不但存在在口頭上,也存在在書面上。在書面語言中,甚至在出版物中,詞彙上和語法上的混亂還相當嚴重。為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國防的進一步發展的利益,必須有效地消除這些現象。
漢語統一的基礎已經存在了,這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普通話。在文化教育系統中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推廣這種普通話,是促進漢語達到完全統一的主要方法。為此,國務院指示如下:
(一)從1956年秋季起,除少數民族地區外,在全國小學和中等學校的語文課內一律開始教學普通話。到1960年,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學生、中學和師范學校的學生都應該基本上會說普通話,小學和師范學校的各科教師都應該用普通話教學,中學和中等專業學校的教師也都應該基本上用普通話教學。各高等學校的語文教學中也應該增加普通話的內容。中等學校、高等學校的就要畢業的學生和高等學校的青年教師、助教,如果還不會說普通話,應該進行短期的補習,以便於工作。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應該分別定出大力加強各級學校漢語教學、促進漢語規范化的專門計劃,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二)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文化教育中的語文課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所屬各級學校的語文課,都應該用普通話教學。戰士入伍一年之內,各級軍事學校學員入學一年之內,都應該學會使用普通話。各機關業余學校中的語文教學,也都應該以普通話為標准。
(三)青年團的各地支部和工會的各地組織,都應該採用適當的和有效的方式,在青年中和工人中大力推廣普通話。青年團員在學習和推廣普通話方面應該起帶頭作用。工廠(首先是大工廠)中的文化補習學校、文化補習班和農村中的常年民校的高級班,都應該盡可能地、逐步地推廣普通話的教學。
(四)全國各地廣播電台應該同各地的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合作,舉辦普通話講座。各個方言區域的廣播站,在它們的日常播音節目中,必須適當地包括用普通話播音的節目,以便幫助當地的聽眾逐步地聽懂普通話和學習說普通話。全國播音人員、全國電影演員、職業性的話劇演員和聲樂(歌唱)演員,都必須受普通話的訓練。在京戲和其他戲曲演員中,也應該逐步地推廣普通話。
(五)全國各報社、通訊社、雜志社和出版社的編輯人員,應該學習普通話和語法修辭常識,加強對稿件的文字編輯工作。文化部應該監督中央一級的和地方各級的出版機關指定專人負責,建立制度,訓練幹部,訂出計劃,分別在2年到5年內基本上消滅出版物上用詞和造句方面的不應有的混亂現象。
(六)全國鐵路、交通、郵電事業中的服務人員,大城市和工礦區的商業企業中的服務人員,大城市和工礦區的衛生事業中的工作人員,大城市和工礦區的警察,司法機關中的工作人員,報社和通訊社的記者,文化館站的工作人員,縣級以上的機關、團體的工作人員,都應該學習普通話。上述各有關機關應該分別情況,訂出關於所屬工作人員學習普通話的具體計劃,井負責加以執行,使它們所屬的一切經常接近各方面群眾的工作人員在一定時期內都學會普通話。
(七)一切對外交際的翻譯人員,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應該一律用普通話進行翻譯。
(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應該在1956年上半年完成漢語拼音方案,以便於普通話的教學和漢字的注音。
(九)為了幫助普通話的教學,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應該在1956年編好以確定語音規范為目的的普通話正音詞典,在1958年編好以確定詞彙規范為目的的中型的現代漢語詞典,並且會同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組織各地師范學院和大學語文系的力量,在1956年和1957年完成全國每一個縣的方言的初步調查工作。各省教育廳應該在1956年內,根據各省方言的特點,編出指導本省人學習普通話的小冊子。教育部和廣播事業局應該大量灌制教學普通話的留音片。文化部應該在1956年內攝制宣傳普通話和教學普通話的電影片。
(十)為了培養推廣普通話工作的幹部,教育部應該經常舉辦普通話語音研究班,訓練各地中學和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師和教育行政幹部,各機關、團體、部隊也應該派適當的幹部參加受訓。同樣,各省、市和縣的教育行政機關也應該普遍地舉辦普通話語音短期訓練班,訓練各地中、小學和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師,當地機關、團體、部隊也應該派適當的幹部參加學習。
(十一)國務院設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統一領導全國的推廣普通話工作。它的日常工作,由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教育部、高等教育部、文化部、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分工進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負責整個工作的計劃、指導和檢查;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負責全國各級學校和業余學校的普通話教學的領導,普通話師資的訓練和普通話教材的供應;文化部負責出版物上的語言規范化工作,有關普通話書刊的出版和留音片、電影片的生產;語言研究所負責普通話語音、詞彙、語法的規范的研究和宣傳。各省、市人民委員會都應該設立同樣的委員會,並以各省、市的教育廳、局為日常工作機關。
(十二)各少數民族地區,應該在各地區的漢族人民中大力推廣普通話。各少數民族學校中的漢語教學,應該以漢語音通話為標准。少數民族地區廣播電台的漢語廣播應該盡量使用普通話。各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可以根據需要設立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以便統一領導在各自治區的說漢語的人民中推廣普通話的工作。
國務院總理周恩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規匯編》(1956年1月-6月)刊印
參考資料: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2/30/content_2394629.htm
Ⅲ 司法口才的表達方式
對於司法口才這種東西想要表達好,一定要對司法這種東西對一些關鍵詞和一些有用的名詞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只有你對這些東西有一個了解,那麼你才能夠表達出來,更加朗朗上口,讓大家都很認同。
Ⅳ 普通話考試是機考嗎,流程是怎麼樣的啊
普通話考試是機考,流程如下:
一、佩戴耳機
1、應試人就座後戴上耳機(麥克風應在臉頰左側),並將麥克風置於距離嘴巴2-3厘米的位置。
2、戴好耳機後點擊「下一步」按鈕。
二、應試人登錄
1、屏幕出現登錄界面後,考生填入自己的准考證號。准考證號的前幾位系統會自動顯示,考生只需填寫最後四位數字。輸入後,點擊「進入」按鈕登錄。
2、如果輸入有誤,單擊「修改」按鈕重新輸入。
三、核對信息
1、考生登錄成功後,考試機屏幕上會顯示考生個人信息,應試人請仔細核對所顯示信息是否與自己相符。
2、核對無誤後,請單擊「確認」按鈕繼續。
3、核對時若發現錯誤,請點擊「返回」按鈕重新登錄。
四、應試人試音
1、進入試音頁面後,考生會聽到系統的提示語,提示語結束後,請以適中的音量和語速朗讀頁面呈現的句子,進行試音。
2、如試音順利,系統會出現「試音結束」的對話框。請點擊「確認」按鈕,進入下一程序。
3、若試音失敗,請提高朗讀音量並根據系統提示重新進行試音。
五、開始測試
特別提示:
1、普通話水平測試共有4個測試項,每個測試項開始時都有一段語言提示,語言提示結束會發出「嘟」的結束提示音,這時,應試人才可以開始測試。
2、測試過程中,應試人應做到吐字清晰,語速適中,音量與試音時保持一致。
3、測試過程中,應試人應根據屏幕下方時間提示條的提示,注意掌握時間。
4、如某項測試結束,應試人可單擊屏幕右下方「下一題」按鈕,進入下一項測試。如某項測試規定的時間用完,系統會自動進入下一項試題。
5、測試過程中,應試人不能說該測試項之外的其他內容,以免影響評分。
6、測試過程中,如有問題,應試人應舉手示意,請工作人員予以解決。
第一項 讀單音節字詞
1、請應試人橫向依次朗讀單字。
2、100個單字以黑色字體和藍色字體隔行顯示,以便於應試人識別,應試人應逐行朗讀,避免漏字、漏行。
3、該項測試結束,應試人可單擊屏幕右下方「下一題」按鈕,進入下一項測試。
第二項 讀多音節詞語
1、請應試人橫向依次朗讀詞語,避免漏讀。
2、該項測試結束,應試人可單擊屏幕右下方「下一題」按鈕,進入下一項測試。
第三項 朗讀短文
1、請應試人注意語音清晰、語義連貫,防止添字、漏字、改字。
2、該項測試結束,應試人可單擊屏幕右下方「下一題」按鈕,進入下一項測試。
第四項 命題說話
1、該項測試開始後,應試人應先說所選的話題。如:我說的話題是「我喜歡的節日」。應試人的說話內容不得同時包括試卷提供的兩個話題。
2.命題說話必須說滿3分鍾,應試人應根據屏幕下方的時間提示條把握時間。
3、命題說話部分滿三分鍾後,該項測試自動結束,不需要點擊「提交試卷」按鈕,系統會自動提交試卷。
Ⅳ 監獄探監說普通話什麼有什麼規定法律嗎 哪一條 有什麼規定法律法規嗎 求法律律師大神回答謝謝
【1】監獄法第四十八條
罪犯在監獄服刑期間,按照規定,可以會見親屬、監護人。
【2】沒有要求會見罪犯必須說普通話。但是獄警必然在場。
獄警一定要聽懂雙方談話,該說什麼,說話時間等,獄警都會給與提示和指導。
還有監控錄像錄制當場會見情景,還要錄制談話信息。
Ⅵ 法學普通話水平達到二乙可以嗎
法律專業不要求普通話的呀,包括律師,公務員什麼的都不要求普通話的呀
Ⅶ 普通話證書會被拉黑三年內不能考嗎
如果有違規情況,抓到後會三年內不能考試。
因教育考試機構管理混亂、考試工作人員玩忽職守,造成考點或者考場紀律混亂,作弊現象嚴重;或者同一考點同一時間的考試有五分之一(含五分之一)以上考場存在雷同卷的,由教育行政部門取消該考點當年及下一年度承辦國家教育考試的資格。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考區內一個或者一個以上專業考試紀律混亂,作弊現象嚴重,由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管理機構給予該考區警告或者停考該考區相應專業一至三年的處理。
對出現大規模作弊情況的考場、考點的相關責任人、負責人及所屬考區的負責人,有關部門應當分別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相關規定
普通話是現代漢語的標准語。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國家教育委員會、廣播電影電視部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准(試行)》。省、市級測試中心、測試站只能授予一級乙等以下(含一級乙等)的資格證書。
考一級甲等,需要去國家語委測試中心考試,或者省級測試站報送國家語委測試站進行復審通過,方能授予一級甲等。
(國語[1997]64號)把普通話水平分為三個級別(一級可稱為標準的普通話,二級可稱為比較標準的普通話,三級可稱為一般水平的普通話),每個級別內劃分甲、乙兩個等次。三級六等是普通話水平測試中評定應試人普通話水平等級的依據。
Ⅷ 電話錄音要普通話才能作為證據嗎
法律沒有要求作為證據的錄音需要對方同意,但不能非法取得、侵犯他人隱私。
一、錄音、攝像等要盡量保留原始載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 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第22條規定:「調查人員調查收集計算機數據或者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的,應當要求被調查人提供有關資料的原始載體。提供原始載體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復製件。
二、錄音、攝像等不得侵犯他人隱私:
《若干規定》第68條關於非法證據的排除范圍,限於「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前者包括以拘禁、脅迫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取得的證據,後者包括一切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由於婚姻案件所具有的特殊性,對這樣的獲取證據的方式就不能以非法證據對待,只要不是以拘禁、脅迫等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取得的證據或者違反程序法、實體法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就應當認定該證據具有證據能力。
三、錄音、攝像等證據盡量不要單獨使用:
錄音、攝像等視聽資料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只有在有其他證據以佐證而補強的情況下,才能作為案件的定案證據。我國民訴法和司法解釋都有規定,如民訴法第69條規定,「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應當辯別真偽,並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而《若干規定》第69條則進一步明確規定,「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Ⅸ 台灣律師和大陸律師有什麼不同台灣普通話和大陸普通話說得為什麼不一樣這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你這不屬於法律問題的范疇
台灣地區和大陸都屬於大陸法系 所以從這點說本質上律師和司法機關的地位是差不多的(至少不像港澳地區)
都是普通話 一個叫普通話 一個叫國語 實際都一樣
Ⅹ 在縣級的人民法院開庭時是用普通話還是當地方言呢
縣級人民法院開庭時用的是普通話。
摘錄<<憲法>>內容: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第一百二十一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職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規定,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者幾種語言文字。
第一百三十四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對於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理;起訴書、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書應當根據實際需要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者幾種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