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英國刑法典

英國刑法典

發布時間: 2022-03-18 19:09:46

『壹』 英國真的沒有憲法

到今天為止,英國都沒有一部成文的憲法,它是700年來習慣法的總和,最早就追溯到《自由大憲章》。《自由大憲章》是英國封建專制時期憲法性文件之一。習稱《大憲章》。1215年6月15日,英國貴族脅迫約翰王在蘭尼米德草原簽署的文件。文件共63條,用拉丁文寫成。多數條款維護貴族和教士的權利。主要內容有:保障教會選舉教職人員的自由;保護貴族和騎士的領地繼承權,國王不得違例徵收領地繼承稅;未經由貴族、教士和騎士組成的「王國大會議」的同意,國王不得向直屬附庸征派補助金和盾牌錢;取消國王干涉封建主法庭從事司法審判的權利;未經同級貴族的判決,國王不得任意逮捕或監禁任何自由人或沒收他們的財產。此外,少數條款涉及城市,如確認城市已享有的權利、保護商業自由、統一度量衡等。自由大憲章是對王權的限定,國王如違背之,由25名貴族組成委員會有權對國王使用武力。自由大憲章後來成為近代資產階級建立法治的重要依據之一。
請採納

『貳』 外國刑法強奸罪相關規定

《義大利刑法典》 第十二章侵犯人身罪第609-2 性暴力中規定,「採用暴力或威脅手段或者通過濫用權力,強迫他人實施或者接受性行為的,處5年至10年有期徒刑。」

法國刑法典》 [20] 第一卷第二編第三節第一目第222-23條規定,「以暴力強制威脅或趁人不備,對他人施以任何性進入行為,無論其為何種性質,均為強奸罪。強奸罪,處15年徒刑。」

1997年生效的俄羅斯聯邦刑法 [21] 分則第十八章侵害性不受侵犯權和個人性自由的犯罪中規定有:強奸①即對受害人或其他人使用暴力或使用暴力相威脅,或利用受害人孤立無援的狀態與之實行性交的,處3年以上6年以下的剝奪自由;②……。」

英國刑法《1956年性犯罪法》 [22] 只是簡單地規定,「男子強奸婦女的犯罪行為。」《1976年性犯罪法》以制定法的形式確認了上議院在檢察長訴摩根一案中作出的關於強奸的普通法上的定義,現在的《1956年性犯罪法》 [23] 第一條第一款規定,男子強奸婦女或其他男子即構成犯罪。

綜上有關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國家立法所述,對強奸罪的直接主體限制為男子和對象為女子的國家有日本、美國、加拿大、原西德等;對強奸罪的直接主體和對象均無限制的國家有德國、義大利、法國、俄羅斯等;對強奸罪的直接主體限制為男子而後把對象從單一的婦女增加為「婦女或其他男子」的國家有英國。同時亦可說明,從國外的刑法立法例來看,強奸罪的直接主體未必是男子,亦可是女子;強奸罪的對象未必一定是女子,照樣可以是男子,包括男子強奸男子;另外,強奸罪的直接主體和對象將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呈現增加的趨勢。

『叄』 英國刑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刑法
大部分內容沿襲自封建專制時期,原來的特點是沒有統一法典,主要依據判例;缺乏總則規定,沒有統一的罪名與刑罰;實體法與程序法不分;罪名龐雜,刑罰殘酷。19世紀以後,逐漸有所變化,但並未作根本改革。100多年來,刑法方面出現了大量制定法,已成為定罪判刑的主要依據;但大多是判例法的匯編,比較枝節零碎,類似於1861年《侵犯人身法》和1968年《盜竊法》那樣比較集中地規定某類罪行的單行法,為數不多,而且大都不是單純的刑事法令,而兼屬或主要屬於行政管理和訴訟程序方面的規定,內容也幾乎都只限於分則。最近數十年來,有些總則性問題,如犯罪構成、故意罪發展階段和刑事責任原則等,在理論上已逐漸有所概括,有的已在法令中作了明文規定。
犯罪
除制定法所規定的罪名外,還有以判例為依據的普通法罪名。罪行的分類除依犯罪客體不同劃分為叛逆罪、妨害公共秩序罪、侵犯財產罪和侵犯人身罪等以外,最重要的分類是依罪行的輕重和適用的訴訟程序的不同劃分為可訴罪和簡易罪。前者大致相當於大陸法系中的刑事罪,後者大致相當於違警罪。過去所作的叛逆罪、重罪和輕罪的劃分已經取消,除小部分輕罪外,一律歸入可訴罪。
刑罰
英國歷史上長期存在的一些殘酷刑罰,如火刑、肢解、苦役流放、鞭笞等已經先後取消;現行刑罰的特點是:①法定刑多樣,有規定絕對確定刑的,有隻規定法定最高刑的,也有隻規定刑種而不規定幅度的;②刑種繁多,以監禁和罰金為主要的刑罰,特別是明定罰金可以代替監禁;③近年大量適用不剝奪自由的刑罰方式,如緩刑、緩期監禁、附條件釋放、社會監督勞動等,把對犯人的懲罰和矯正工作轉移給社會。

『肆』 薩利克法典的主要內容及它的歷史意義

1、主要內容:薩利克法典主要是一部刑法典和程序法典,極其詳細規定了列舉了各種違法犯罪應科處的賠償金,其中對於人身傷害、財產損害、偷盜和侮辱的賠償規定尤為詳細,並規定受害者所得到的賠償金的三分之一應交給王室。薩利克法典也包括一些民法的法令,其中包括女性後裔不得繼承土地的條款。但是6世紀下半葉,法蘭克國王希爾伯利克曾經頒布過一道修改薩利克法典的敕令,規定死者如無子嗣,土地由其女兒繼承,而不再交還公社。

2、影響:

(1)女性繼承權

薩利克法典中有關女性繼承權的規定隨著法蘭克帝國的分裂和聯姻擴散到大多數歐洲的天主教國家中,女性無權繼承土地的規定逐漸演變為對女性繼承權的剝奪,並對中世紀和近代歐洲歷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和西班牙的卡洛斯戰爭,其起源都是旁系男性繼承人對直系女性繼承人權利的爭議.

(2)戰爭誘因英法百年戰爭誘因之一,就是法國卡佩王朝查理四世死後沒有男性繼承人,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因是查理四世妹妹伊莎貝拉的兒子要求得到法國的王位,法國方面則認定薩利克法典不支持女性系後裔的繼承權,查理四世的堂兄腓力六世隨之加冕,開創法國的瓦盧瓦王朝,愛德華三世雖然妥協,但沖突的火種已然埋下。

『伍』 英美法的正當防衛成立條件與中國的有什麼不同

英美法的正當防衛成立條件與中國規定正當防衛不同如下:

一、正當防衛的法律地位不同

我國在法律上對正當防衛做出了肯定評價,正當防衛是公民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的一項法定權利,而在英美法系雙層控辯模式下,防衛行為首先被作為犯罪成立的積極條件,具有違法性,然後再把正當防衛作為一種辯護理由從而排除犯罪。

二、正當防衛的類型不同

我國正當防衛分為一般正當防衛和特殊正當防衛。後者是針對正在進行的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進行的防衛,不存在防衛過當問題;前者是針對正在進行的其他不法侵害所進行的防衛,具有防衛限度因而存在防衛過當的問題。

而英美法系刑法中的正當防衛分類較為具體,如在英國刑法中,正當防衛可以分為私人防衛和制止犯罪、逮捕犯人過程中的正當防衛兩大類。

私人防衛又可以分為保衛人身權利的防衛和保衛財產權利的防衛。美國刑法中的正當防衛分為四種具體類型,即防衛自身、防衛第三 人、防衛財產和執法防衛。

三、不法侵害行為的客體和范圍對象不同

我國能進行正當防衛的不法行為侵害的對象包括國家、公共的利益和公民個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和其他權利。

而英美刑法中防衛對象一般限 定在個人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國家利益、公共利益不具有可防衛性,當遭到非法侵害時,個人不能進行正當防衛,只能由國家公權機關行使,體現了濃厚 的個人主義的色彩。

四、防衛時間不同

我國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是「不法侵害必須正在 進行」,指的是不法侵害已經開始且尚未結束。不法侵害的開始時間應該指合法權益已經直接面臨不法侵害的侵害危險。

英美法系國家和地區的刑法大多將針對人身的不法侵害正在實施作為人身防衛的一個成立條件。防衛不適時不能成立正當防衛,不過各國和地區的刑法上對防衛的時間起點和終點沒有一致的規定。如美國刑法中人身防衛的時間條件為侵害即將開始至侵害結束。

(5)英國刑法典擴展閱讀:

英美刑法中的自身防衛:

當一個人受到攻擊,又沒有辦法尋求援助時,他可以採取合理的防衛措施,使自己免受身體上的傷害。這些防衛措施,主要針對謀殺、非預謀殺人、企圖謀殺、企圖傷害、毆擊,或者加重的企圖傷害和毆擊。只要防衛人的自衛行為是適度的,即使給對方造成傷害,也不是一種犯罪行為。

1、武力的程度(amount of force)

在自衛中可以使用何等程度的武力呢?法律認為,行為人使用的武力應當與其試圖避免所受到威脅的損害之間具有合理聯系,才能認為是正當地使用了武力。

2、合理地相信對於使用武力的必要性

英美關於自衛的判例法和成文法都要求被告人相信,他使用武力防止自己免受不法侵害是一種合理的選擇。因此,當一個人誠實地但卻不合理地認為,自己的防衛行為具有必要性,就不構成為自衛的辯護理由。

3、攻擊的緊迫性

美國的判例法和國會制定的法律,都要求被告人合理地相信,對方的非法暴力是緊迫的和直接的。假如威脅使用的暴力尚處在比較遙遠的將來,被告人可以採取其他預防措施,就不必殺死或者傷害這個預期的攻擊者。

模範刑法典規定,只要攻擊是現實存在的,就可以使用武力制止這種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直接的」范圍。

4、侵略者的自衛權

總的來說,侵略者沒有自衛權。但是,兩種情況下,侵略者也許擁有自衛權。

侵略者使用非致命的武力,例如拳頭或者其他非致命武器,而防衛者使用了致命的武器,此時侵略者有權防衛。這是因為侵略者的受害人,使用致命武力對付非致命的武力,這種武力就成了違法的行為。

侵略者為了防止與他的受害人的沖突進一步擴大,主動從沖突中撤出(必須通知受害人或者至少採用合理的步驟通知受害人),而被害人變為主動攻擊者,此時恢復侵略者的自衛權。

5、退避的必要性

實行防衛之前是否要求行為人先行退避,對於這個問題一直存在著爭議。一種觀點認為,為了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害,能退避就盡量退避;另一種觀點認為,退避就意味著向犯罪分子示弱,是一種恥辱的行為。

6、反抗非法逮捕

在正當防衛中,行為人能不能對非法逮捕實行自衛呢?在這種情況下,對於自衛人來說,他面臨的威脅不是死亡或者嚴重傷害,而是逮捕過程中受到的羞辱和騷擾。

在美國的大多數州,被非法逮捕的人可以使用非致命的武力,但不能使用致命武力。假如他使用了致命武力,故意殺死進行非法逮捕的人,行為人可以從謀殺罪減為過失殺人罪,因為這種非法逮捕是一種挑釁行為,他會造成一個有理智的人失去自我控制。

『陸』 中國英國的刑法與不同

首先,法系不同,中國是大陸法系國家,就是有成文法典的國家,英國是英美法系,是判例法國家,沒有成文法典,英國法院的審判都是依據以前的審判例子做為參考對象的.
其此比較兩者不同就是,關於你<刑法>問題的理解也只能到這個地方了,畢竟英國真的沒有刑法法典,可以說這個問題不具有可比較性,只能大致的做個比較了.
大陸法系:規則明確、系統。規則之間的邏輯關系構成一個概念體系、制度體系,運用容易,但缺點是僵化。當社會生活發展產生新的問題、新的案件時,法律上沒有規定則難以應對。法律表現為缺乏彈性,不夠靈活。
英美法系:沒有制定成文法典,沒有嚴格的概念體系,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對法律的運用要求較高,其優點為靈活。法律規則不是立法機關或議會制定的。而是法官創設的。當社會生活出現新的問題,新型的案件時,法官就可以創設一些規則以適應社會的變化。

『柒』 knowledge在英美刑法中是什麼意思

根據美國《模範刑法典》的規定,犯罪心理有四種形式,故意(intention,也有內學者翻譯為蓄意)、明容知(knowledge)、輕率(recklessness)和過失(negligence,也有學者翻譯為疏忽),在英國,犯罪心理一般為三種形式:故意(intention)、輕率(recklessness,包容間接故意與有認識的過失)和過失(negligence,僅限於無認識的過失),也有英國刑法著作將明知(knowledge)單列為一類。

『捌』 英國法律

憲法的外延來,從廣義和狹義上源來說,包括兩種:
狹義上的憲法是指成文的憲法典,從這個意義上講,英國顯然是沒有憲法的;
廣義上的憲法則包括:成文憲法典、憲法性法律、帶有憲法內容的行政規章制度、習慣法,這樣看,英國的憲法精神體現在除成文憲法典外的廣義憲法中。

由於英國是最早實行資產階級革命的國家,憲法所主張的自由、民主、平等等基本精神在公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所以,英國不需要一個成文憲法典的約束,而憲法精神就能夠得以很好地實施。

英國的法律體制:法律、行政規章、習慣法為主

『玖』 中國刑法和英國刑法的異同

應該不會一樣的,

『拾』 英國刑法文化的特徵

一、民族國家精神對法律特性的影響

我國刑法學界普及的外語是英語,而刑法比較研究則多局限於非英語的歐陸國家之間。所謂「日本抄德國、台灣抄日本、大陸抄台灣」,言下之意是:英美刑法與我國刑法體系實在兩不相及,差異之大不言而明:制定法與判例法之別; 法典與單行法之別; 罪行法定與自由心證原則之別; 審問與對抗程序之別等。筆者在此姑且不論以法系之別代替部門法比較的邏輯是否合宜,就以同一法系所歸納的諸多「特徵」而言,其方法及意義都值得懷疑,這種比較方法(因比較單位太大) 用大而化之的幾對抽象名詞掩蓋了各國法律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一面。其實德國刑法不同於義大利、法國刑法; 英國刑法不同於美國、澳洲刑法。沒有任何國家的刑法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絕對精神,但當前的現狀卻是留學或出訪某國的學者往往將此國作為刑事法治的範本,不遺餘力乃至於飢不擇食地改造中國「落後」的刑法。難怪,真正深刻批判「文化帝國主義」的,不是受「侵略」的發展中國家,而是「侵略國」中的少數學者[1].結果對某一具體的刑法問題就是依各自所熟悉的某國刑法規定來引證,各執一詞,只能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些分析難以令人信服,筆者認為原因在於比較研究局限在法律規范上,而沒有深入到各國民族精神的層面。

現實問題與刑法規范都只是相對表面化的影響因素,猶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而潛在水面下的則是最為有力、最穩定的民族精神。它平時不可見,但卻是無法忽視其存在的由歷史沉澱下來的精神潛流。如果忽視其存在,它將會以其深層的力量擊毀漂移過來的「鐵達尼克號」法律神話——無論它在邏輯上,理智中構造得多麼完美、堅固。黑格爾指出:「只有這種民族精神的具體精神,推動那個民族一切行動和方向。它專事實現自己,滿足自己,因為它要的是自身的生產。」[2]75著名歷史法學學者薩維尼指出:法律不是立法者專斷刻意製造出的東西,法律的真正源泉乃是普遍的信念、習慣和「民族的共同意識」。法律就像一個民族的語言、舉止一樣是由一個民族的特性,亦即「民族精神」決定的[3].法律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民族精神力量的發散,是整個民族生活中的一種功能。

二、英吉利民族國家精神的特徵

薩特曾稱馬克思主義是我們「不可超越的時代哲學」。在筆者看來其原因就在於其吸收了三大民族精神的精華:英國(政治經濟學) 的功利、實踐精神; 德國(哲學) 的深刻的思辨精神;法國(空想社會主義) 的理想、激進精神。分析三國民族特性,德國居中,英法兩國居於兩個極端。從種族而言,英德近血(日爾曼民族) ,然而從地緣上看,德法近緣,因此文化上更為趨同,當德、法等國的文化台風相互影響,刮遍歐陸,再越過英吉利海峽的時候,剩下來的不過是一陣無定向的和風[4].為了突出英國的民族精神特性,我們不妨將英法兩個極端相比。

英國人具有一種強烈的實踐精神,就像其俗稱——約翰牛(JOHN BULL) 一樣[5] ,約翰牛一旦行動起來,就具有超出所有邏輯表達的實踐精神,是個不折不扣地講實際的實幹家,在英國人心中一個二流將軍抵得上十個莎翁。英國人的自由之根在於行動與實踐,而法國人的自由在於學問與理論。正如英國歷史學家卡萊爾所說:英國是一匹沉默的戰馬,他的史詩寫在足跡中,而法國則是有學問的狗自由的狂吠,他們談論不休; 盡管法國人有無數理論上的陳詞濫調,但是在英國人那裡只有深刻的實踐[6].

實踐精神使英國人崇尚經驗,關於理性與經驗,英國經濟學家哈耶克說:理性是有限的,唯理主義者的漂亮計劃只是「籠而統之的幻想」[7]18.世紀英國哲學家貝克萊說:「存在就是被感知」,英國人將理性派視作蜘蛛,閉目塞聽,從自身理智的玄想中抽出種種教條和學說,法國哲學家笛卡爾則說:「我思故我在。」法國人則將經驗推上理性的法庭受審,用懷疑這把利劍刺破經驗的罪惡和欺騙性。法國人將阿波羅神廟的格言「認識你自己」當作福音。英國人則說,最好是先「認識你能夠做些什麼」。13 世紀的英國神學家羅吉爾·培根說:「經驗和實踐是知識之源」。16 世紀的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則將實踐與經驗上升為認識論的基本原則。[8]

這種實踐精神與經驗主義使得英國人尤為關注實效與利益。正如丘吉爾所言:沒有永恆的敵人,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英國人相信「小的是美好的」,其關心的是特殊的利益而不是普遍的理智,「當他的行動或意向愈是違背'理智'——就是說,違背了普遍決定的時候,他愈覺得他自己的自由」[2]433.對英國人而言,有用的就是真理,哪怕它是被別人批判為封建的、保守的、等級的、醜陋的、零亂的、瑣碎的,因此英國產生不了像法國、義大利一流繪畫藝術家:為形式而愛形式,為色彩而愛色彩。對英國人而言,藝術主要不是為了欣賞,而是實用。音樂在於可移風易俗,減少星期天的酗酒,繪畫則可以替紡織業和首飾業訓練優秀的技工。[9]法國人則追求宏大的事物,理性的規劃。

經驗主義也造就英國人的保守性,相信:「一切都是舊的好」,相信所有偉大的民族都是保守的。對法國人而言,歷史、習俗都是垃圾,保守主義者只是穿著騎士鎧甲,戴著腳鐐跳舞的奴隸; 英國人盡管以混亂與混雜開頭,但他們確信若干年或世紀後,這一切終會以最低的、穩固的重心結束。他們認為像法國那樣的迅捷民族,盡管一開始就不雜亂的做,或許將避免最壞的錯誤,然而將重心安在最高處,就像陀螺或倒立的金字塔,隨時會倒下。正如英國哲學家羅素所言:「經驗性的金字塔立在它的底面上,即使從某個地方搬走一塊東西,它也不會倒下來。先驗性的金字塔立在它的頂點之上,只要你瞟它一眼,它就會倒下來。」[10]

重實踐輕理論、講實效斥原則、尚經驗貶邏輯使得英國人的特性本身也呈現出難以捉摸、模稜兩可、中庸之道的色彩。猶如英倫島上的天氣讓人捉摸不定,難怪英國人一見面就談天氣。說其彬彬有禮,卻產生著臭名昭著的足球流氓和醉鬼。一直稱自己老實幹事,反對法國式的思潮,主義左一轉、右一轉,但在行為中又體現出耍兩面派的非凡能力,猶如海上的帆船,見風使舵,信奉「船小好調頭」。說其保守,然而這個朝後看的民族在世界文明的諸多方面卻是領頭羊。說其信仰自由,卻仍保留君主、冊封貴族。英格蘭人民在堅持穩妥的保守原則和承襲原則而又絲毫不排斥革新原則。他們相信: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不存在絕對不可調和的矛盾,保守主義希望能保存自由,但又不致於讓自由成為禍害[11].的確,英國人將這些矛盾的精神特性處理得十分不錯。他們相信,中庸是一種只有有智慧之人才擁有的美德。

三、民族精神對英國刑法特點的影響

馬克思有一句讓法學者不快的名言:法是沒有自己的歷史的[12].法史不應當寫成「法律的歷史」,而應當寫成「歷史中的法」。對英國法而言,就表現得很典型。和大陸法系相比,英國法是一種緩慢生長的法律,它沒有經歷歐陸的激烈革命、沒有系統的法典編纂,借用英國學者哈耶克的說法,這是一種自生自發的秩序,而大陸法系國家總是有一種用人為構建的秩序來取代自生自發的秩序的沖動。英國刑法就像英國的歷史一樣,具有「原生性」,對它的研究需要探究其歷史源流中潛流的民族精神的動因。英國在地緣政治上雖然同屬於歐洲,但這一民族國傢具有十分鮮明的民族精神特色,在這種民族精神的深刻影響下,形成了不同於歐陸刑法的獨特刑法體系。

1. 英國刑法的實踐性。對英國刑法的發展,貢獻最大的是法官或律師而不是理論家。這是因為法官與律師是法律適用的行為者而非理論的建構者。英國判例制度不是單純的學者的產物,而是從現實的法律糾紛中產生的規范[13].判例制度(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靈活的類推) 往往被批評為有違罪刑法定原則,或者被批評為保守落後、封建主義。當德、法高舉「自然法」編撰刑法典時,英國法學家梅因卻說:「自然法無非是習慣的萬民法」,法典只是幻想。從而動搖著罪刑法定原則。在判例制度中,法似乎既存在於先前的判例,又存在於當前的法官心中,法既是先存在的,又是後繼的。使得英國人發展了獨具特色的判例主義,就像詩人丁尼生贊揚的一樣:「這國土有公正、古老之名?有個穩定的政府在治理?憑著一個又一個判例?自由慢慢地擴展到地層。」[14]而且對於具體的犯罪而言也體現出對具體事實與條件的關注。在列舉了成立某種犯罪的各種具體事實與情況之後,還不夠,常常使用「除非……」的法律用語給出一些具體的法定辯護理由。

在刑事責任問題上,英國普通法歷史上曾經規定7 歲以上就可能承擔刑事責任,現在提高到10 歲,仍然比較低,英國人認為「惡意可以補足年齡」。大陸法系國家認為英國的這種補足方法「會導致認定上的隨意性,從而有損法的安定性,與法治國的理念不相符合」[15].而對於英國刑法中的嚴格責任(指對某些犯罪行為的一個或多個行為要件不要求故意、輕率甚至疏忽,也要負刑事責任) ,也被批評為是封建刑法中結果責任的殘余。英國人的重行動與實踐,輕理論與學說的精神使得他們相信刑法的力量來自它對具體爭議的解決,而不是概念的邏輯發展。英國人才懶得理會這些歐陸刑法的「法治理念」,他們自有其解決現實問題的辦法,而且用得很暢。正是由於在刑法的歷史發展中英國人的重實踐的精神,使得無論多麼久遠古老的刑法制度,即使遭到其它大陸國家的批評與蔑視,它也仍然具有現實意義而在革新中生存下來並自成一家,獨具特色。英國刑法總是沉默中漸漸發展,並將幾百上千年前的案例用各種法律技術靈活處理,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特徵。

2. 英國刑法的功利性。英國學者認為「犯罪源自當時的政府政策」[16]4.因此英國刑法中犯罪化與非犯罪化往往就依社會、政治、經濟利益的變化而反復交叉。在刑罰的根據上,英國功利主義者邊沁提出:刑罰的嚴厲程度應該只為實現其目標而絕對必需。這種目的刑與貝卡尼亞的以公平正義觀指導的報應刑形成鮮明對比。另外,法官最常提出的適用嚴格責任的論據也是:為保護公共利益所必須。在支持代理刑事責任(因他人的犯罪而產生的責任) 原則時,法官的理由也十分功利:如果不如此,法律將無法實施,國會的意志也將不能得到貫徹[17]197.恐怕許多人也會批判這是封建「株連」刑事責任的殘余。英國人講實用、功利,信奉「有用的就是真理」,而很少關注抽象的公平、正義、文明的概念。對英國人而言,各種抽象的和普遍的原則對英國人毫無興趣,向他們說起來等於馬耳東風[18].當刑法理論或原則與現實的需要發生沖突時,英國人寧可棄原則而不顧,或對原則進行變通以適宜社會需要。這種功利精神也是英國法官具有極大的自由裁量權的內在原因。

3. 英國刑法的保守性。英國刑法制度的主要因素和許多獨具一格的學說都是封建關系的類推,具有諸多封建因素。例如不作為犯中注意義務問題,普通法法官趨向於在當事人之間的關系中找出某種責任。再如英國代理刑事責任的產生也是由僱主與雇員的關系而決定的(如在公共妨害和刑事誹謗犯罪中,盡管僱主本人是完全清白的也要對雇員的犯罪行為負責)。這是封建社會中的「身份」關系在刑法中的體現。英國刑法的保守性在「婚內強奸問題」可得到生動的體現。婚內無強奸一直是英國刑法的傳統。隨著西方女權主義的崛起,德、法、意、美等國家開始在刑法條文上作出修訂,否定「丈夫赦免」論。許多學者對此拍手稱快,標榜為人類文明的偉大勝利。在此背景下,甚至於我國的一些學者認為英國的一個判例(1991年R案) 作出的廢除丈夫赦免原則是「歷史性裁決」。[19]但英國刑法學者對此卻有不同看法。最新版教材《英國刑法》指出:該判例的「認定是違背議會的意願的」。丈夫不能被判定強奸他的妻子是法律的規則,除非有一些例外情形出現[17]513.英國刑法學者特納也指出:丈夫不能構成對妻子的強奸罪是眾所周知的法律的一般原則,除非法院裁決終止了夫妻的同居關系[16]214.可見英國的立法者、政府以及法學者對此問題都是持謹慎保守態度的。英國人相信「一切都是舊的好」,他們緩慢地相信新鮮事物,在實際當中對錯誤極具耐心,確信一度建立起來的法則與習俗是偉大的。在英國人眼中「封建」、「保守」是偉大的、崇高的,可與民主、自由並行不悖。這使得封建法成為英國刑法得以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們所熟悉的所謂「西方法治」理念中的「從身份到契約」的進步以及「權利本位」並不能涵蓋英國法。美國法學家龐德指出:我們將回到法律為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關系而設定、而附加權利義務這一真正的普遍法概念上來[20].

4. 英國刑法的模糊性。英國刑法不追求邏輯的嚴格劃分與體系的完善。英國刑法中有一種程序與實體的雜糅,民法與刑法的交叉現象。如關於犯罪的本質問題,英國學者將法律程序列為三大特徵之一。再如關於民法與刑法的關系問題,許多英國刑法學者認為,許多刑事與民事的違法行為之間並無明顯的區別,這被稱之為「粘合物」。即使是英國法中的訴訟規則,也未提供可以把侵權行為與犯罪絕對分開的界限[18].實際上,英國刑法中的嚴格責任問題是這種「粘合物」的典型表現。因此「一概而論地說犯罪行為比民事錯誤更嚴重也是不對的」[21].英國人尚經驗貶邏輯、講實效輕理性。因此不像歐陸刑法,特別強調民事與刑事的嚴格劃分,以及強調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犯罪學體系之間的獨立。這種學科的嚴格的分門劃類是18 世紀歐陸理性主義、邏輯主義泛濫的產物[22].但對英國人而言,知識不在於是否合乎邏輯、理性,不在於思維是否清晰,而在於能否被直覺、經驗證實其對解決問題有用。

5. 英國刑法的矛盾性、靈活性。英國人既指出「無犯意則無犯人」,但又堅持嚴格責任與代理責任。同時又認為「責任是嚴格的,但不是'絕對'的」(即仍有其他辯護理由) [19]131.在判例上既堅持「判例拘束原則」,然而又不斷地用各種變通方法予以修正、推翻前判例,乃至創造新的判例與法律。丹尼勛爵法官曾說過:「不可以改變法律編織物的編織材料,但是可以、也應當把皺折熨平。」英國人最大的特性是模稜兩可,難以捉摸,崇尚中庸主義,觀念與行為充滿矛盾,這使得英國的刑法,在歐陸刑法學者看來,充滿了邏輯上的混亂和矛盾,是一個不好把握的東西,英國人也不否認這一點,英國法史學者謝爾登將其比喻成大法官的腳:法官的腳有多寬,它就有多寬,腳有多窄,衡平法就有多窄。英國人尋求著各種原則,但又從不讓這些原則主宰他,而是為相反的原則留存空間,以適應不同條件,使刑法具有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的靈活性。如果仔細比較英國刑法的諸判例,就會發現法官往往只是以「判例拘束原則」類推確定案件所適用的判例,然後又以「分析事實」或者對前判例中的一些「法律用語」進行解析[23] ,幾乎達到鑽牛角尖的地步,而作出與前例不同的判決。而且英國判例法中的「法律用語」多是一些內涵外延都缺乏確定性的「日常用語」。

四、民族國家精神的研究視角對我國刑法發展的啟示

英國民族精神對英國刑法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響,這給我國的刑法研究也提供了幾點啟示。首先,由上文可看出,英國刑法之所以毫不遜色於其長期的對手,成為獨具特色的刑法模式,影響全球,就在於英國刑法生長於其民族精神之上。因此要建立中國特色的刑法,移植、借鑒外國刑法固然必不可少,然而研究、挖掘本國的民族精神也尤為重要。這一點又恰恰最為薄弱。盡管法史學者作出了一些「中西法律文化的比較研究」,但多是籠統地、甚至於在主流上對我國的民族精神持一種否定的、自卑的情緒。而在借鑒上往往是把羅馬法系(大陸法) 的制度與觀念視為唯一絕對的「西方法治文化」。

其次,在筆者看來,英國的諸多民族精神與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也具有極大的相似性。保守,尊重歷史傳統、習慣、禮俗,注重政治實踐和人際關系,講究實用功利,重經驗,崇尚折衷主義、中庸之道等。所以英國刑法的許多制度值得我們借鑒。

最後,在我國刑法的發展過程中,應當注重研究中華民族精神與法律的關系。盡管我們的實定法是移植大陸法系的,然而在現實中運行的「活法」卻時時可見某些民族精神頑強的影子,只不過是大多數學者對其持漠視、否定、批判的心態而已。當然這也造成了制定法與「活法」脫節的兩張皮現象。盡管自新文化運動以來,我們高舉馬克思主義大旗,然而似乎英國更善於使用「辯證法」和實踐精神。因此才有人戲稱:之所以中國走了許多彎路,不是馬克思主義錯了,而是我們從馬克思的《資本論》、《矛盾論》中只拿來了《論》,而將其實體精髓《資本》、《矛盾》留在了英國。我國在刑事法治的道路上過於浮躁,沒有立足於中國特殊的問題,沒有從中華民族的精神特性出發,一廂情願的以為只要將發達國家的法制體系移植過來就解決了根本問題。其實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地方性知識」(吉爾茲語) ,是民族精神的外現。有法不一定有法治,要更注重實踐精神,要不然就會造成兩張皮的現象,這也是一個由理論建構或者繼受出的書本上的法、文字的法與由民族精神決定的實踐中的法、活法之間的耦合關系。

熱點內容
民法總則高考 發布:2024-05-18 19:09:03 瀏覽:547
齊心律師 發布:2024-05-18 17:59:20 瀏覽:199
刑法中篡改公文法條 發布:2024-05-18 12:55:17 瀏覽:856
ISO體系文件屬於公司規章制度嗎 發布:2024-05-18 12:43:30 瀏覽:992
朱廣新合同法 發布:2024-05-18 12:43:17 瀏覽:496
柳州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4-05-18 12:31:07 瀏覽:452
孟獻貴民法講的怎麼樣 發布:2024-05-18 11:54:14 瀏覽:35
湖北省人民醫院法醫司法鑒定所 發布:2024-05-18 11:51:51 瀏覽:963
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會 發布:2024-05-18 11:45:02 瀏覽:621
合同法約定的所有權轉移 發布:2024-05-18 11:28:26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