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材料分析題及答案
Ⅰ 鍙告硶鑰冭瘯妗堜緥鍒嗘瀽棰橈紙4錛
鍐緋誨吇楦′笓涓氭埛錛屼負鏀瑰緩楦¤垗鍜屽紩榪涜壇縐嶉渶璧勯噾20涓囧厓銆傚啹鍚戦檲鍊熸10涓囧厓錛屼互鑷宸辯殑涓濂椾環鍊10涓囧厓鐨勯煶鍝嶈懼囨姷鎶礆紝鍙屾柟絝嬫湁鎶墊娂瀛楁嵁錛屼絾鏈鍔炵悊鐧昏般傚啹鍙堝悜鏈卞熸10涓囧厓錛屽張浠ヨヨ懼囪川鎶礆紝鍙屾柟絝嬫湁璐ㄦ娂瀛楁嵁錛屽苟灝嗚懼囦氦浠樻湵鍗犳湁銆傚啹寰楁懼悗錛屾敼閫犱簡楦¤垗錛屼笖涓庡幙鑹縐嶇珯絳捐浜嗚壇縐嶉浮寮曡繘鍚堝悓銆傚悎鍚岀害瀹氳壇縐嶉浮嬈懼叡璁2涓囧厓錛屽啹棰勪粯瀹氶噾4鍗冨厓錛岃繚綰﹂噾鎸夊悎鍚屾婚濈殑10%璁$畻錛屽啹浠ラ攢鍞鑲夐浮鐨勬鵑」鍋胯繕鑹縐嶇珯鐨勮揣嬈俱傚悎鍚屾病鏈夋槑紜綰﹀畾鍚堝悓鐨勫飽琛屽湴鐐廣傚悗鍘胯壇縐嶇珯灝嗚壇縐嶉浮閫佷氦鍐錛岃佹眰鏀浠樿繍璐癸紝鍐鎷掔粷銆傚洜鍙戠敓涓嶅彲鎶楀姏浜嬩歡錛屽啹棰勮$殑鏀跺叆钀界┖錛屽啹鍥犱笉鑳藉強鏃跺伩榪樺熸懼拰鏀浠樿揣嬈捐屼笌闄堛佹湵鍙婂幙鑹縐嶇珯鍙戠敓綰犵悍銆傝瘔鑷蟲硶闄㈠悗錛屾硶闄㈡煡璇佷笂榪頒簨瀹炲悗鍙堟煡鏄庯細鏈卞湪鍗犳湁璇ヨ懼囨湡闂達紝涓嶆厧灝嗚ヨ懼囨崯鍧忥紝閫佽拫淇鐞嗐傛湵鏃犲姏浜や粯淇鐞嗚垂1涓囧厓錛岃ヨ懼囩幇宸茶钂嬬暀緗銆
銆銆[闂棰榏
銆銆錛1錛夊啹涓庨檲涔嬮棿鐨勬姷鎶煎叧緋繪槸鍚︽湁鏁堬紵涓轟粈涔堬紵
銆銆錛2錛夊啹涓庢湵涔嬮棿鐨勮川鎶煎叧緋繪槸鍚︽湁鏁堬紵涓轟粈涔堬紵
銆銆錛3錛夋湵涓庤拫涔嬮棿鏄浣曠嶆硶寰嬪叧緋伙紵
銆銆錛4錛夊硅ラ煶鍝嶈懼囬檲瑕佹眰琛屼嬌鎶墊娂鏉冿紝钂嬭佹眰琛屼嬌鐣欑疆鏉冿紝搴旂敱璋佷紭鍏堣屼嬌鍏舵潈鍒╋紵涓轟粈涔堬紵
銆銆錛5錛夊啹鏃犲姏鏀浠樺幙鑹縐嶇珯鐨勮揣嬈撅紝鍚堝悓涓瑙勫畾鐨勫畾閲戞潯嬈懼拰榪濈害閲戞潯嬈懼彲鍚﹀悓鏃墮傜敤錛熶負浠涔堬紵
銆銆錛6錛夊幙鑹縐嶇珯瑕佹眰鍐鏀浠橀侀浮榪愯垂錛岃ヨ鋒眰搴斿惁鏀鎸侊紵涓轟粈涔堬紵
銆銆錛7錛夊啹瀵瑰幙鑹縐嶇珯鎻愬嚭涓嶅彲鎶楀姏鐨勫厤璐f姉杈╋紝鑳藉惁鎴愮珛錛熶負浠涔堬紵
銆銆[姝g『絳旀圿
銆銆錛1錛夊啹銆侀檲涔嬮棿鐨勬姷鎶煎叧緋繪湁鏁堛傚啹銆侀檲鍙屾柟絝嬫湁鎶墊娂瀛楁嵁錛屼笖鏍規嵁銆婃皯娉曢氬垯銆嬪拰銆婃媴淇濇硶銆嬬殑鏈夊叧瑙勫畾錛岃ユ姷鎶肩墿騫墮潪蹇呴』鍔炵悊鐧昏扮殑鍦熷湴浣跨敤鏉冦佹埧鍦頒駭銆佹灄鏈ㄧ瓑錛屾晠璇ュ瓧鎹鏈夋晥錛屽湪鍐銆侀檲涔嬮棿褰㈡垚鍚堟硶鐨勬姷鎶煎叧緋匯
銆銆錛2錛夊啹銆佹湵涔嬮棿鐨勮川鎶煎叧緋繪湁鏁堛傚洜涓哄弻鏂圭珛鏈夎川鎶煎瓧鎹錛屼笖璐ㄧ墿宸茬Щ浜よ川鏉冧漢鍗犳湁銆
銆銆錛3錛夋湵涓庤拫涔嬮棿鏄鎵挎徑鍚堝悓鍏崇郴銆佺暀緗鍏崇郴銆傛湵涓嶆厧灝嗚懼囨崯鍧忚岄佽拫淇鐞嗭紝鍦ㄦ湵涓庤拫涔嬮棿褰㈡垚鎵挎徑鍚堝悓鍏崇郴銆傚悗鏈辨棤鍔涗氦浠樹慨鐞嗚垂錛岃ヨ懼囪钂嬬暀緗錛屽湪浜屼漢涔嬮棿鍙堝艦鎴愪簡鐣欑疆鍏崇郴銆
銆銆錛4錛夊簲鐢辮拫浼樺厛琛屼嬌鐣欑疆鏉冦傚洜鎶墊娂鐗╂湭鍔炵悊鐧昏幫紝涓嶅緱瀵規姉絎涓変漢錛屾晠鏈變笉鑳戒紭鍏堣屼嬌鍏舵潈鍒┿傛湵涓庤拫涔嬮棿錛岃拫鐨勭暀緗鏉冩湁浼樺厛鏉冦
銆銆錛5錛変笉鍙浠ャ傚洜涓鴻繚綰﹂噾涓庡畾閲戞ц川鏄涓嶅悓鐨勩傚畾閲戜富瑕佽搗鎷呬繚浣滅敤錛岃岃繚綰﹂噾鏄榪濆弽鍚堝悓鐨勮矗浠誨艦寮忥紝浜岃呬笉鑳界浉浜掍唬鏇褲傛牴鎹銆婂悎鍚屾硶銆嬬116鏉$殑瑙勫畾錛屽綋浜嬩漢鏃㈢害瀹氳繚綰﹂噾錛屽張綰﹀畾瀹氶噾鐨勶紝涓鏂硅繚綰︽椂錛屽規柟鍙浠ラ夋嫨閫傜敤榪濈害閲戞垨鑰呭畾閲戞潯嬈撅紝鑰屼笉鑳藉悓鏃墮傜敤銆
銆銆錛6錛変笉搴旀敮鎸侊紝鍚堝悓鐨勫飽琛岃垂鐢ㄧ殑璐熸媴涓嶆槑紜鐨勶紝鐢卞飽琛屼箟鍔′竴鏂硅礋鎷呫
銆銆錛7錛変笉鑳芥垚絝嬨傚叾緇忚惀椋庨櫓搴旂敱鑷宸辨壙鎷咃紝涓嶈兘浣滀負鍏嶈矗浜嬬敱銆
銆銆[鑰冪偣闆嗘垚]
銆銆鎶墊娂銆佽川鎶煎拰鐣欑疆鏄涓夌嶄富瑕佺殑鎷呬繚褰㈠紡錛屾寚浠ョ『淇濆烘潈灞ヨ屼負鐩鐨勶紝鍦ㄥ烘潈浜烘垨絎涓変漢鎵鏈夋垨緇忚惀綆$悊鐨勭壒瀹氳儲浜т笂璁懼畾鐨勪竴縐嶅彲浠ヤ紭鍏堝彈鍋跨殑鐗╂潈銆傛姷鎶肩殑瀵硅薄涓昏佹槸涓嶅姩浜у拰鍏朵粬璐浜э紝蹇呴』鍔炵悊鐧昏扮殑鏈夛細鏃犲湴涓婂畾鐫鐗╃殑鍦熷湴浣跨敤鏉冿紱鍩庡競鎴誇駭鎴栦埂銆佹潙浼佷笟鐨勫巶鎴跨瓑寤虹瓚鐗╋紱鑸絀哄櫒銆佽埞鑸躲佽濺杈嗭紱浼佷笟鐨勮懼囧拰鍏朵粬璐浜с傞櫎姝や箣澶栵紝褰撲簨浜哄彲浠ヨ嚜鎰垮姙鐞嗙櫥璁幫紝浣嗘姷鎶肩墿鏈鍔炵悊鐧昏扮殑錛屼笉浜х敓瀵規姉絎涓変漢鐨勬晥鍔涖
璐ㄦ娂鐨勫硅薄涓昏佹槸鍔ㄤ駭鍜屾潈鍒╋紝璐ㄦ娂蹇呴』杞縐誨崰鏈夛紝鍗寵川鐗╃Щ浜や簬璐ㄦ潈浜哄崰鏈夋椂鎵嶇敓鏁堛
鐣欑疆鐨勫硅薄鏄鍔ㄤ駭錛屼富瑕佸彂鐢熷湪鍊烘潈浜哄崰鏈夌墿鐨勬儏鍐典笅銆傛壙鎻藉悎鍚屼腑錛屽畾浣滀漢鏈鍚戞壙鎻戒漢鏀浠樻姤閰鎴栬呮潗鏂欒垂鐨勶紝鎵挎徑浜哄瑰畬鎴愮殑鎴愭灉浜鏈夌暀緗鏉冦
Ⅱ 1下列哪種情形成立民事法律關系
(2006 年) 1.下列哪種情形成立民事法律關系? A.甲與乙約定某日商談合作開發房地產事宜 B.甲對乙說: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給你 C.甲不知乙不勝酒力而極力勸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療 D.甲應同事乙之邀前往某水庫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 答案及解析:C. 解析: 《民法通則》第2 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民法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可總稱為民事關系,民事關系是一種社會生活關系,但並非所有的社會生活關系都是民法調整的對象,只有民法所規定的才受民法所調整,其他的社會生活關系受道德、習慣等的調整.其中C 項因甲的勸酒而導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療所產生的侵權損害賠償關系受民法所調整,故 C 項正確.A 項雖然與合同相關,但只是商談,並沒有進入締約階段;BD 項屬於愛情、友情等領域,都不受民法所調整. 2.甲被法院宣告死亡,甲父乙、甲妻丙、甲子丁分割了其遺產.後乙病故,丁代位繼承了乙的部分遺產.丙與戊再婚後因車禍遇難,丁、戊又分割了丙的遺產.現甲重新出現,法院撤銷死亡宣告.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丁應將其從甲、乙、丙處繼承的全部財產返還給甲 B.丁只應將其從甲、乙處繼承的全部財產返還給甲 C.戊從丙處繼承的全部財產都應返還給甲 D.丁、戊應將從丙處繼承的而丙從甲處繼承的財產返還給甲 答案及解析:D 《民法通則》第25 條規定,被撤銷死亡宣告的人有權請求返還財產.依照繼承法取得他的財產的公民或者組織,應當返還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給予適當補償.因此本題中,丁繼承的甲的財產應當返還,丁、戊從丙處繼承的財產因為是丙從甲處繼承的,所以返還給甲.另外,丁從乙處代位繼承取得的財產,由於代位繼承實際上是繼承了甲應當繼承的份額,所以在甲被撤銷死亡宣告後應返還給甲,故A、B、C 項錯誤,D 項正確. 3.關於企業法人對其法定代表人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確的? A.僅對其合法的經營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B.僅對其符合法人章程的經營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C.僅對其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D.僅對其符合法人登記經營范圍的經營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答案及解析:C 《民法通則》第43 條規定,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合同法》第50 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因此,只要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經營活動,即使超越法人章程的規定,只要第三人是善意的,也應認定企業法人對其法定代表人的越權行為承擔責任.所以C 是正確的.A 項中,企業法人對他的法定代表人不合法的經營行為也應當承擔責任.B 項中由於法人章程是內部規定,不足以對抗不了解其章程規定的第三人,所以對於法定代表人超出章程規定范圍的經營行為,如果不能證明第三人是明知的,仍然要承擔民事責任.D 項是錯誤的,超出法人登記經營范圍的經營行為只有不是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是有效的. 4.甲欠丙800 元到期無力償還,乙替甲還款,並對甲說:「這800 元就算給你了.」甲稱將來一定奉還.事後甲還了乙500 元.後二人交惡,乙要求甲償還餘款300 元,甲則以乙已送自己800 元為由要求乙退回500 元.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甲應再還300 元 B.乙應退回500 元 C.乙不必退回甲500 元,甲也不必再還乙300 元 D.乙應退還甲500 元及銀行存款同期利息 考點:本題涉及贈與合同的問題 答案及解析:A 乙替甲還款後,丙對甲的債權轉移給乙,而乙所說的「這 800 元就算給你了」屬於贈與的意思表示,但贈與是合同行為,需要取得受贈人的同意才能發生法律效力.甲說將來「一定奉還」,實際是對乙贈與的意思表示的否定.所以贈與合同沒有成立.乙代甲清償錢款後成為借款合同當事人,因此甲償還500 元的行為有效,乙無需返還,甲還需再還300 元.另外依《合同法》211 條,未約定利息視為不支付利息.所以乙不必退還銀行同期存款利率,所以A 項是正確的. 5.A 公司經銷健身器材,規定每台售價為2000 元,業務員按合同價5%提取獎金.業務員王某在與B 公司洽談時提出,合同定價按公司規定辦,但自己按每台50 元補貼B 公司. B 公司表示同意,遂與王某簽訂了訂貨合同,並將獲得的補貼款入賬.對王某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A.屬於無權代理 B.屬於濫用代理權 C.屬於不正當競爭 D.屬於合法行為 答案及解析:D.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 8 條規定,經營者不得採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在帳外暗中給予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回扣的,以行賄論處;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在帳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賄論處.經營者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可以以明示的方式給對方折扣,可以給中間人傭金.經營者給對方折扣、給中間人傭金的,必須如實入賬.接受折扣、傭金的經營者必須如實入賬.本題中王某是按照公司規定的合同價與對方簽訂的訂貨合同,且其補貼的金額沒有超過其可獲得的獎金提成,補貼款已入賬,故不構成不正當競爭.所以選D 是正確的. 6.2001 年4 月1 日,范某從曹某處借款2 萬元,雙方沒有約定還款期.2003 年3 月22 日,曹某通知范某還款,並留給其10 天准備時間.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若曹某於2003 年4 月2 日或其之後起訴,法院應裁定不予受理 B.若曹某於2005 年3 月22 日或其之後起訴,法院應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 C.若曹某於2005 年4 月2 日或其之後起訴,法院應裁定駁回其起訴 D.若曹某於2005 年4 月2 日或其之後起訴,法院應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 答案及解析: D 根據《合同法》第 206 條、《民通意見》第 121 條的規定,借款合同的當事人沒有約定還款期限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也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本題中,曹某通知范某還款,且指定10 天為還款期限.如果到2003 年4 月2 日范某沒有還款,則訴訟時效開始起算,也就是若曹某於2005 年4 月2 日或其後起訴,就超過了訴訟時效.《民訴意見》第153 條規定,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期間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受理後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因此選D 是正確的. 7.甲、乙共同繼承平房兩間,一直由甲居住.甲未經乙同意,接該房右牆加蓋一間房,並將三間房屋登記於自己名下,不久又將其一並賣給了丙.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甲、乙是繼承房屋的按份共有人 B.加蓋的房屋應歸甲所有 C.加蓋的房屋應歸甲、乙共有 D.乙有權請求丙返還所購三間房屋 答案:B 解析: 甲、乙共同繼承的房屋在遺產分割之前屬於其共同共有,所以A 項是錯誤的.甲加蓋的房屋是接在該房屋右牆以外的,與甲乙共同共有的房屋相互獨立,甲原始取得其加蓋房屋的所有權,所以B 項是正確、C 項是錯誤的.《民通意見》第89 條規定,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共同的權利,承擔共同的義務.在共同共有關系存續期間,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一般認定無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對其他共有人的損失,由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人賠償.甲對其加蓋的房屋有處分權,對其與乙共同共有的房屋無處分權,但由於甲為三間房屋的登記所有人,且丙又為善意,所以根據公示公信原則,丙取得三間房屋的所有權,乙無權要求返還,所以D 項是錯誤的. 8.方某向孫某借款 1 萬元,孫某要求其提供擔保,方某說:「我有一部手提電腦被劉某租去用了,就以它作質押吧,但租金不作質押.」孫同意,遂付款.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孫某實際佔有電腦時質押合同才生效 B.如劉某書面同意,則質押合同生效 C.如劉某收到關於質押的書面通知,則質押合同生效 D.如質押合同生效,則孫某有權收取電腦租金 答案:C (本題目在《物權法》頒布以後沒有合適的答案) 解析:本題顯然是在《物權法》還沒有頒布時考察相關法律對質押合同效力的規范問題.很據《擔保法》第64 條的規定:「出質人和質權人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質押合同.」《擔保法解釋》第88 條的規定:「出質人以間接佔有的財產出質的,質押合同自書面通知送達佔有人時視為移交.佔有人收到出質通知書後,仍接受出質人的指示處分出質財產的,該行為無效.」由於當劉某收到關於支援的書面通知時,表示方某完成了對質物的交付,此交付形式為指示交付.據此,選項C 項是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 但是,我國《物權法》在質押合同生效問題上對《擔保法》進行了重要的修改.《擔保法》以及《擔保法解釋》混淆了物權行為和債權行為的生效要件,質物的轉移佔有本來應當作為質權的生效要件,而不是質押合同的生效要件.而合同的生效要件則根據《物權法》15 條的規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可見,質權的生效要件和質押合同的生效要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在此題中,質押合同自成立時就生效.C 選項的條件「劉某收到關於質押的書面通知」應該是質押權的成立要件,而非合同的生效要件.由於質押合同約定了租金不作為質押,所以如果合同生效,孫某也無權抽取電腦租金.因此D 項是錯誤的.可見,《物權法》頒布後,本題就沒有了合適的答案. 9.5 月10 日,甲以自有房屋1 套為債權人乙設定抵押並辦理抵押登記.6 月10 日,甲又以該房屋為債權人丙設定抵押,但一直拒絕辦理抵押登記.9 月 10 日,甲擅自將該房屋轉讓給丁並辦理了過戶登記.下列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A.乙可對該房屋行使抵押權 B.甲與丙之間的抵押合同已生效 C.甲與丁之間轉讓房屋的合同無效 D.丙可以要求甲賠償自己所遭受的損失 答案:C(根據《物權法》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C) 解析:本題中我們首先要強調《物權法》對《擔保法》的一個重大的修改.《擔保法》第41 條規定:「當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財產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這個規定混淆了物權行為和債權行為的生效要件,特定財產辦理抵押物登記本來應當作為抵押權的生效要件,而不是抵押合同的生效要件.而合同的生效要件則根據《物權法》15 條的規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和他能夠,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和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可見,抵押權的生效要件和抵押合同的生效要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物權法》第187 條規定: 「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築物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登記.抵押權自登記時設立.」《物權法》第188 條規定:「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四項、第六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物權法》第189 條規定:「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以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的動產抵押的,應當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的,不得對抗善意的第三人.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抵押的,不得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已支付合理價款並取得抵押財產的買受人.」對於特殊財產,即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建設用地使用權,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以及正在建造的建築物設立抵押的,辦理抵押物登記是抵押權成立的要件,而非抵押合同成立的要件.對於一般財產,即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交通運輸工具設立抵押權,以及企業、個人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可以將現有的以及將有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抵押的,辦理抵押物登記既不是抵押合同的生效要件,也不是抵押權的生效要件,僅僅是產生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此時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是設立. 當時根據《擔保法》第41 條的規定,辦理抵押物登記是抵押合同生效的要件,因為甲和丙並沒有辦理抵押登記,所以兩人之間的抵押合同沒有生效,因此B 選項是錯誤的,成為當時官方發布的標准答案.現在我們根據《物權法》的相關理論再來審視這道題目.在本題中,房屋顯然屬於我們上面分析的特殊財產,辦理抵押物登記是其抵押權生效的要件,而不是合同生效的要件.所以乙對該房屋享有抵押權,而丙對該房屋不享有抵押權,但是甲與丙之間的抵押合同卻已經成立生效.所以A 項正確,B 項也是正確的.甲與丙的合同已經生效,但是由於甲拒不進行抵押登記而使丙沒有取得抵押權,所以丙可以依照合同向甲要求損害賠償,所以 D 項是正確的.《物權法》第 191 條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權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可見,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財產並不當然導致轉讓行為無效,故選項C 是錯誤的 10.甲、乙簽訂貨物買賣合同,約定由甲代辦托運.甲遂與丙簽訂運輸合同,合同中載明乙為收貨人.運輸途中,因丙的駕駛員丁的重大過失發生交通事故,致貨物受損,無法向乙按約交貨.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乙有權請求甲承擔違約責任 B.乙應當向丙要求賠償損失 C.乙尚未取得貨物所有權 D.丁應對甲承擔責任 答案及解析:A 《合同法》第 121 條規定,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甲不能向乙按約履行義務是由於丙的原因,但是甲仍應承擔違約責任.乙和丙之間沒有直接的法律關系,基於合同的相對性,乙不能要求丙承擔賠償責任.甲在向乙承擔違約責任後,可向丙要求賠償,由於丁是丙的工作人員,因此丁不對甲承擔責任,而應由甲直接向丙主張.此外,標的物所有權自交付時轉移,在代辦托運的情況下,貨物交承運人即為交付,所以乙已經取得貨物所有權.綜上所述,本題的正確選項是A. 11.甲忘帶家門鑰匙,鄰居乙建議甲從自家陽台攀爬到甲家,並提供繩索以備不測,丙、丁在場協助固定繩索.甲在攀越時繩索斷裂,從三樓墜地致重傷.各方當事人就賠償事宜未達成一致,甲訴至法院.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法院可以酌情讓乙承擔部分賠償責任 B.損害後果應由甲自行承擔 C.應由乙承擔主要責任,丙、丁承擔補充責任 D.應由乙、丙、丁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答案及解析:A 《民法通則》第 132 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本題中,乙、丙、丁對於甲的損害都沒有過錯,而甲是聽從乙的建議行動,並且所用的繩索也是乙提供的,因此可酌情讓乙承擔部分賠償責任. 12.陳某外出期間家中失火,鄰居家10 歲的女兒劉某呼叫鄰居救火,並取自家衣物參與撲火.在救火過程中,劉某手部燒傷,花去醫療費200 元,衣物損失100 元.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陳某應償付劉某100 元 B.陳某應償付劉某200 元 C.陳某應償付劉某300 元 D.陳某無須補償劉某 答案及解析:C 《民法通則》第93 條規定,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費用.即沒有法定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構成無因管理.無因管理屬於事實行為,並不要求管理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只要管理人具有認識能力即可.因此題中劉某的行為構成無因管理,其有權要求受益人陳某償付其因管理行為而支付的必要費用.《民通意見》第132 條規定,民法通則第九十三條規定的管理人或者服務人可以要求受益人償付的必要費用,包括在管理或者服務活動中直接支出的費用,以及在該活動中受到的實際損失.劉某因救火燒傷手部花去的醫療費200 元和衣物損失100司在生產過程中擅自將零部件出售給丙公司的行為違反其應負的保密義務,構成違約,故 A 項是正確的.丙公司未經甲公司同意將其專利投入生產,同樣侵犯了甲公司的專利權,故B 項正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2 條規定,專利糾紛第一審案件,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所以 D 項是正確的.而對於 C 項,如果甲公司對丙公司提起專利侵權訴訟,乙不能作為第三人,因為乙公司和丙公司存在共同侵權行為,應列為共同被告.故選項C 是錯誤的. 20.甲公司於2000 年3 月為其生產的酸奶注冊了「樂樂」商標,該商標經過長期使用,在公眾中享有較高聲譽.2004 年 8 月,同一地域銷售牛奶的乙公司將「樂樂」登記為商號並突出宣傳使用,容易使公眾產生誤認.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乙公司的行為必須實際造成消費者誤認,才侵犯甲公司的商標權 B.即使「樂樂」不屬於馳名商標,乙公司的行為也侵犯了甲公司的商標權 C.甲公司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要求撤銷該商號登記 D.乙公司的商號已經合法登記,應受法律保護 答案及解析:B 根據《商標法》第52 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一)未經商標
Ⅲ 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拿破崙是《拿破崙法典》的熱忱宣傳者;這部法典是一隻船,它把法國革命
(1)依法行政;(分)倡導人民主權和自由平等。(2分)拿破崙後期的對外戰爭具有侵略性質,(2分)激發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民族意識。(2分) (2)《拿破崙法典》繼承發揚了羅馬法;(2分)鞏固了大革命的成果,(2分)廢除了封建特權,為發展資本主義奠定了法律基礎;(2分)成為近代以來許多國家制定民法的藍本。(2分) Ⅳ 2020司法考試主觀模擬題《民法》-案例分析題【12.25】 一、案情分析題(本題30分) 案情: 2015年3月1日14時許,齊格飛駕駛渝BAXX41紅岩牌重型自卸貨車由北向南行駛至K縣東二道街路口北側人行橫道處等待紅燈,當紅燈變為綠燈車輛起步時,將行人孫曼(男,62歲)撞傷。事故發生後,齊格飛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並送孫曼去醫院搶教,後孫曼經搶救無效死亡。齊格飛在K縣交警到達事故現場後趕回事故現場接受調查。交警在現場首先查驗並扣押了齊格飛的駕駛證和行駛證,又分別對齊格飛以及目睹了事故發生過程的證人鮑羅進行了詢問,製作了詢間筆錄。隨後對現場進行了勘驗,並製作了勘驗筆錄。3月22日,K縣交通警察大隊出具了《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齊格飛負本起事故的全部責任,孫曼無責任。3月25日,在K縣公安機關的主持下,齊格飛與孫曼家屬達成和解協議,齊格飛當場賠償死者家屬人民幣20萬元,並取得了死者家屬的諒解。3月30日,K縣公安機關將某涉嫌交通肇事罪一案送至K縣人民檢察院。K縣人民檢察院在審查了案卷材料後,於4月25日對齊格飛作出了酌定不起訴的決定。 問題: 1.公安機關在移送案件時,應當將哪些材料作為證據移送?為什麼? 2.(交通事故認定書)展於何種證據?人民檢察院可否直接將其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理由是什麼? 3.齊格飛的行為是否成立自首?為什麼? 4.請結合本案,談讀刑事訴訟法中定“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的價值。 請作答: 1.公安機關在移送案件時,應當將哪些材料作為證據移送?為什麼? 2.(交通事故認定書)展於何種證據?人民檢察院可否直接將其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理由是什麼? 3.齊格飛的行為是否成立自首?為什麼? 4.請結合本案,談讀刑事訴訟法中定“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的價值。 【參考答案】 1.應當將駕駛證、行駛證,勘驗筆錄、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證據移送。交通警察作為行政執法機關,其在執法過程中收集、製作的書證(駕駛證、行駛證以及(交通事故認定書)以及勘驗筆錄可以在刑事訴訟中作為證據使用。 交警在現場對齊格飛和證人鮑羅進行詢問,製作的詢問筆錄,屬於言詞證據,(2分)不能在刑事訴訟中作為證據使用,必須經過轉化,即由偵查人員在立案後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重新訊問和詢問後才能在刑事訴訟中作為證據使用。 2.《交通事故認定書》屬於書證。檢察院在審查《交通事故認定書》時,不能直接將其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仍然需要結合其他證據對其進行審查,當《交通事故認定書》中反映的事實與其他證據證明的事實彼此印證,沒有無法排除的矛盾時方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3.齊格飛的行為成立自首。成立自首,要求具備自動投案和如實陳述犯罪事實兩個要件,齊格飛肇事後積極將傷者送醫,並在交警處理事故時主動到現場接受處理的行為完全符合這兩個條件,理應認定為自首。 4.本案中,犯罪嫌疑人齊格飛駕車致一人死亡,並承擔事故全部責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屬於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可以適用“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作訴訟程序”的案件范圍。在公安機關的主持下,齊格飛與死者家屬達成了諒解協議,並按協議要求履行了賠償,取得了死者家屬的諒解。這符合《刑事訴訟法》第288條所規定的條件,因此,齊格飛具備了從寬處罰的情形,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其作出酌定不起訴的決定。 “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目的在於允許部分情節輕微、主觀惡性不大的犯罪嫌疑人通過真誠悔罪、賠償被害人的損失,取得被害人的諒解,進而獲得從寬處理。其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利於保障被害人的權益:二是有利於犯罪嫌疑人的嬌正;三是有利於節約司法資源。 【評分標准】 1.應當將駕駛證、行駛證,勘驗筆錄、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證據移送。(2分)交通警察作為行政執法機關,其在執法過程中收集、製作的書證(駕駛證、行駛證以及(交通事故認定書)以及勘驗筆錄可以在刑事訴訟中作為證據使用。(2分) 交警在現場對齊格飛和證人鮑羅進行詢問,製作的詢問筆錄,屬於言詞證據,(2分)不能在刑事訴訟中作為證據使用,必須經過轉化,即由偵查人員在立案後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重新訊問和詢問後才能在刑事訴訟中作為證據使用。(2分) 2.《交通事故認定書》屬於書證。(2分)檢察院在審查《交通事故認定書》時,不能直接將其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仍然需要結合其他證據對其進行審查,當《交通事故認定書》中反映的事實與其他證據證明的事實彼此印證,沒有無法排除的矛盾時方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2分) 3.齊格飛的行為成立自首。(2分)成立自首,要求具備自動投案和如實陳述犯罪事實兩個要件,(2分)齊格飛肇事後積極將傷者送醫,並在交警處理事故時主動到現場接受處理的行為完全符合這兩個條件,理應認定為自首。(2分) 4.本案中,犯罪嫌疑人齊格飛駕車致一人死亡,並承擔事故全部責任,(2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屬於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可以適用“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作訴訟程序”的案件范圍。(2分)在公安機關的主持下,齊格飛與死者家屬達成了諒解協議,並按協議要求履行了賠償,取得了死者家屬的諒解。(2分)這符合《刑事訴訟法》第288條所規定的條件,因此,齊格飛具備了從寬處罰的情形,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其作出酌定不起訴的決定。(2分) “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目的在於允許部分情節輕微、主觀惡性不大的犯罪嫌疑人通過真誠悔罪、賠償被害人的損失,取得被害人的諒解,進而獲得從寬處理。(2分)其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利於保障被害人的權益:二是有利於犯罪嫌疑人的嬌正;三是有利於節約司法資源。(2分) 更多 法律職業資格考試Ⅳ 請結合材料,分析《民法典》出台的重大意義。
重大意義包括: Ⅵ 法學案例分析
第一 屬於無權處分行為 也可以說是侵權行為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