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判后答疑制度条例

判后答疑制度条例

发布时间: 2021-03-12 13:00:00

① 陕西高院对判后答疑的规定有期现吗

这要看所犯案件大小,证据链搜索的情况,一般来说是一周(不含节假日),假如证据链充足那也不会有答疑这个说法,之所以答疑就是证据链不足。明白?

② 民诉法及其解释有无判后答疑的规定

没有,你如果认为判决有问题,可以咨询律师

③ 什么是判后释明判后释明的范围判后答疑根据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一)至(五)项规定,要求人民法院在五种情形下,要履行依法“告知”当事人有关法律规定的义务,其中包括提起行政诉讼、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向主管机关申请解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申请再审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交的证据及其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

④ 判后答疑是法官的权利还是义务

是义务也是权利。判后答疑是人民法院为帮助当事人正确理解判决、裁定内容版以及从法律上正权确把握和对待裁判结果,针对当事人就认定证据、适用法律等方面提出的疑问,采取由原承办法官进行答疑(要形成书面的答疑意见以提交给上一级法院,详见“广东省法院关于加强判后答疑工作的若干意见”)的一种司法便民措施。

⑤ 浙江法院有判后答疑制度,可是法官说判决是合议庭做出的,而合议庭是咋做出的判决是保密的,可以答疑什么

合议庭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基本审判组织,其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临时组成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审判长。院长或庭长参加审判案件的时候则自己担任审判长。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如果意见分歧,应当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少数人的意见应当记入评议笔录,由合议庭的组成人员签名。
意见分歧是少数服从多数,即使是答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呀!你如果对法院判决不服,可以上诉。
关于合议庭评议过程
对合议庭的评议过程,诸如合议庭成员陈述意见的先后顺序;是否展示对证据力大小作出判断、认定案件事实的心证形成过程和心证的强弱程度等,我国法律未作任何具体的规定,造成法官在评议案件时无法律规范的约束。在审判实践中,普遍的做法是,承办法官就案件的事实先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提出自己对案件的处理意见,最后由其他法官对该处理意见进行表态。在这个过程中,其他法官往往不展示其对案件事实认定的心证过程,也不详细陈述作出判断的法律理由,仅仅简单地表达出结果性意见。由于承办法官以外的其他合议庭法官通常没有认真参与案件的审理,也没有认真审核诉讼材料,对案件未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20因而有不少的评议意见只有“同意”两个字。这种表态形式的评议,完全是无“理”的意见,但却不能认为这是违法的。

⑥ 判后答疑制度

判后抄答疑并非诉讼法所要求的必经程序,而是部分法院推出的旨在解答当事人疑惑从而减少上诉、申请再审,达到服判息诉的目的。
一般来说,二审终结超过半年的,应是向二审法院申请判后答疑(多数法院规定一审判后答疑应在上诉期内即15天内提出,二审判后答疑需在申请再审期内即原为二年现为半年内提出),实行判后答疑的法院会尽快安排原经办法官对当事人进行答疑的。

⑦ 河北省人民法院判后答疑相关规定

判决生效后6个月内向法院申请再审,从判决生效开始计算六个月,你看一下2014年8月6日收到的判决是一审判决还是二审判决

⑧ 哪里有关于法官判后答疑制度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将改革群众初次来访接待处理办法,推行法官判后答疑制度,即案件宣判后,当事人对裁判有异议、疑问来访的,由原承办法官对裁判有关程序适用、证据认定、裁判理由等向当事人解释、说明;当事人申诉、申请再审的,由原承办法官与立案法官共同进行接访。
长期以来,人民法院涉诉信访实践表明,涉诉信访中,确有错误的属极少数,当事人无理取闹的也属极少数,绝大部分属于案件存在难以改判的审理瑕疵。而审判法官只管判案,不问息访。立案庭的接访法官在完全不了解案件事实和审理过程的情况下接待,听取当事人对案件的申诉,初访接待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成功率比较低,并因此导致重复访、缠诉缠访。因此,单靠立案法官进行信访接待处理,只是治标之策,必须强化案件审判法官的信访意识,将判后答疑工作与处理初访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才能从源头上减少、预防涉诉信访。推行法官判后答疑制度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提高信访的初访接待成功率,防止产生重复访、越级访、老户访,防止矛盾激化,更好地落实司法为民,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目前,法官判后答疑制度已经在一些法院实行,并取得了一定经验。贵州省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从2004年起实行法官判后答疑制度,对当事人的初次来访由原审法官和立案法官共同接待,对答疑主体、内容、时间和案件范围等方面进行规范,并将判后答疑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同审判人员的审判业绩挂钩进行考核,确实取得了“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效果。湖北三级法院也采取了类似做法。这些法院的实践证明,法官判后答疑制度既可以增强审判法官对涉诉信访的预防意识,又可以大大提高初访的接谈息诉率,且为立案法官接待当事人的续访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从源头上治理涉诉信访的有效方法。

在这次全国法院立案审判工作座谈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今后各级人民法院要大力推行这一制度。

⑨ “最高法院在2005年11月提出推广法官判后答疑制度”原文出处

在网上搜一下,既可以知道。

热点内容
人民法院审理一案件 发布:2025-09-15 13:58:08 浏览:302
耿宝建律师 发布:2025-09-15 13:51:45 浏览: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发布:2025-09-15 13:17:46 浏览:742
2013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下载 发布:2025-09-15 13:06:06 浏览: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发布:2025-09-15 12:45:50 浏览:396
劳动法十年员工 发布:2025-09-15 12:45:47 浏览:907
法官黑纱蒙面 发布:2025-09-15 12:28:20 浏览:56
民法基础题目答案 发布:2025-09-15 11:55:34 浏览:582
最高法院案子 发布:2025-09-15 11:51:42 浏览:791
刑法257条 发布:2025-09-15 11:29:52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