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省新闻管理条例
① 西藏新闻早晚报的取消方法
西藏新闻早晚报发送“CXTD0001”到10655111,或拨打10010客服热线取消立即生效。
② 新闻法律法规有哪些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抄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这些是核心的,《宪法》《刑法》里面也有相关规定,还有其他的例如《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等,可以到中国法律法规库里面找一下。
具体的新闻法律目前还没有。对于新闻工作者主要以新闻出版署指定的规章为主。如《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出版管理条例》《报纸管理暂行规定》等。
③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人民政府在促进西藏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条例
从字面上看,好像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中没有提到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问题。但只要我们善于在“无字处读书”,细心体悟,本质论是蕴含着上层建筑内容的,包含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整个社会关系。因为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保证的,正如邓小平自己说的,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哪个人像他那样始终一贯地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且在邓小平的大量论述中,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就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实现发展目标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有这些,都昭示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有机统一关系的深邃思考。因此,我们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理解,不仅要注意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社会主义特征的联系与区别,还要在社会基本矛盾亦即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结构上全面、准确地领会其内容。
④ 西藏新闻早晚报的开通方法
西藏新闻早晚报发送“1”到10655111;接收到提示短信后回复短信Y到10655111,或拨打10010客服热线开通,立即生效。
⑤ 西藏公务员探亲假条例
您好,复中公教育为您服务。制
探亲假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国发[1981]36号)规定,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享受探亲假待遇;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探亲待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行规定。关于以上用人单位职工享受探亲假的条件和探亲假工资、路费待遇等问题,国发〔1981〕36号文件和1981年4月8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职工探亲路费的规定》等文件作了具体规定。另外,国家对归侨、侨眷职工和台胞、台属职工出境探亲,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探亲,国际职员配偶出国探亲,也都作了规定。
《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职工“享受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公休假日、探亲假、婚丧假、女职工产假等假期。”不过,目前国家还没有对外商投资企业及其他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探亲假作出具体规定。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⑥ 什么是西藏新闻早晚报业务
西藏新闻早晚报是一项咨询类业务,指于媒体机构合作,通过手机为您提供各类咨询类信息的服务。具体形式是以报刊为承载内容的一种增值业务,包括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等各种多媒体格式,通过中国联通网络进行传输。
⑦ 颁布《新闻管理条例》是属于国家的什么职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
⑧ 新闻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中涉及的“一法四条例”包含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为核心的“一法四条例”。
⑨ 什么是新闻管制
金羊网 2006-07-17 09:02:15
江平
近日,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一个重要立法。不过,目前看到的草案中有个别条款同新闻自由发生了冲突,不能不令人担忧。
尽管法理上我们承认,特殊状态下的新闻权利与日常相比是可以进行限制,这也在联合国公约以及一些发达国家立法中有所表述。比如战争时期,新闻的发布就有其特殊性;但是,即便战争时期,新闻也不是随便限制的,其约束要根据新闻的特性有专门新闻方面的法律来约束。而那些法律,立法原则首先都是把维护言论、出版自由,保障新闻权放在第一位的。目前,中国并没有这方面的立法,却在这个法律草案中限制新闻自由,无疑是缺少前提的。这非常不妥,它只会导致政府权力过大。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突发事件还不等同于战争那样的极端状态。如果突发事件状态下就限制媒体报道自由,那社会进入战争等紧急状态时,还会进一步剥夺哪些基本权利呢?草案设计者的立法逻辑,显然值得商榷。
在这个法律草案第57条中,规定媒体被处罚的情形是“新闻媒体违反规定擅自发布有关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情况和事态发展的信息或者报道虚假情况的”。这里面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所谓“违规擅自发布”,二是“虚假报道”。事实上,这两种情形是必须加以区分的。
在任何情况下,媒体都不能做虚假报道,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对虚假报道进行处罚肯定不会引起争议。但问题就是,什么叫做“违规擅自发布”?这不是一个可以客观衡量的标准,完全是政府自己的主观判断。草案第57条把这两个问题混为一谈,显然是立法者缺乏基本的常识———至少没有进行严谨的考虑。
还有,在对媒体的限制的条文表述中,对“人民政府”并没有一个级别限制,而且政府实施有关处罚也没有程序上的规定,这些也都是存在问题的。这个草案赋予了政府以管理职权,却没有相应配以程序约束。法律是强调平衡的,有权必有责,有权利就应该有义务,但现在看不到政府公开信息的义务,却只有对媒体的限制;权力没有监督,行为没有程序制约,这些只会纵容政府封锁消息,隐瞒真相,其危害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屡见不鲜。
总的来说,这样的条款是严重违宪的。对于这样的条款,人大就应该发挥立法机关的作用,予以删除而不要抱有修改、完善的幻想。立法作为走向法治的第一步,责任重大,立法者当慎之又慎。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原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来源:新快报
什么是“新闻自由”?我一直都搞不明白,但我目前只知道,在中国,在全世界,新闻只有相对的自由,没有绝对的自由,有的只是自由度的大小而已。在我们中国,由于特殊的“中国国情”,是不可能给予新闻最大限度的自由的,否则,你是听政府的话呢,不是听新闻记者的话?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如果不是如此,中国的新闻立法早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