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大队宣传法律知识
㈠ 急求城管执法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简称城管执法)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执法依据是1996年颁布的《行政处罚法》、以及各城市颁布的地方性法规。职责:对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无证违法建设处罚)、道路交通秩序(例如处罚摊贩违法占路)、工商行政管理(无照经营处罚)、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城市节水管理、停车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含拆迁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黑车、黑导游等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综合行政执法,其中的城市市容市貌、占道摆摊、乱搭乱建等影响市容的现象整顿治理由于经常引发社会矛盾而引起媒体关注和热点报道。
因为城管执法涉及许多领域,因此相关法律法规也较多,另外各省市城管管理职能也有一些不同,各地出台了一些《条例》、《规定》、《实施细则》,这些往往是城管执法主要依据。
主要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 、《国家赔偿法》 以及各地涉及环境卫生、市容、市政等与城管职责相关《条例》。
㈡ 什么组织向人们宣传法律知识
依据法律规定,宣传法律的职能部门是各地司法局,当然,法院、检察院、其他政府行政部门也都有宣传法律的义务。
㈢ 涉及城市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知识有哪些
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回民答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 。国务院行政法规: ·《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修改〈物业管理条例〉的决定》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省市地方性法规(各个地方法规有些区别,下面列举武汉市相关规定): ·武汉市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信息发布与传播办法(试行) ·湖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及传播管理办法 ·武汉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武汉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武汉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2004年)》 行政规章:·武汉市景观灯光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 ·武汉市道路桥梁融雪防冻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试行) ·《武汉市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办法》 ·《武汉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燃气管理办法》
㈣ 城管知识进校园手抄报
日前,梧桐街道园区城管分队与中山路小学新居民班级,开展了一次城管法律知识进校园活动。
城管队员通过向学生发放宣传小册子、播放城管宣传片、城管法律知识讲解、有奖知识竞答、现场提问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城市管理中的各项法律法规。学生们踊跃举手发言,讨论如何从自身做起,为城市管理出一份力。例如,不吃无证摊贩上的烧烤小吃,不利用公共设施晒挂衣物,不占用城市道路等。
通过该活动,学生们树立起城市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为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争做城市管理的小主人。同时,因为该班级同学大多居住在梧桐街道农民小区内,居住环境较差,通过该活动,让学生向家人、亲戚宣传城管法律知识,自动纠正违法违章行为,改变农民新村“脏乱差”现象,共同营造美好家园。
㈤ 急求城管执法大队所考的法律专业知识,请高手发到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只知道城管有条例·你去查下你所在的城市·的有关条例···我在石家庄 我们这的叫做《石家庄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 因为不是法所以每个城市的都不大一样·不过也不会差到哪去
㈥ 如何做好城管工作
浅谈怎样做好城管工作
一座城市,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笔者认为要抓好城市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文明执法,程序执法。文明,是人类的进步标签,也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必备的素质要求。执法过程中如果不文明,缺乏人性化考虑,忽视被管理者的需求,仅强调流动商贩对城市秩序的破坏,而不关心他们的生存就业的迫切性,就很容易导致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只有文明执法,以理服人,教育为主,处罚为辅,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才能让被管理者真心的接受你的建议,服从你的管理。
二要加强城管执法舆论宣传。基于城市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广泛性,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用,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可想而知,如果仅靠一支人数有限的城管队伍来完成好,显然是不够的。我们一定要搞好城市管理的舆论宣传工作,以此提高人民对城管工作的认知度,让更多的人来理解、支持和参与城管工作。
三要疏堵结合,打造和谐城管。一般说来,从事流动商贩的人,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一技之长,缺少资金的弱势人群。如果我们在执法过程中一律对他们进行“堵”与“罚”,少数人就很容易走极端,暴力抗法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说比起“堵”来,执法过程中的“疏”,就显得更为重要。这一点上,韩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把城管执法区域划分为三块:绝对禁止区域,限定经营范围区域和引导区域。这样就把打击、没收转化为监督为主,打击为辅,变“堵”为“疏”,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矛盾。
㈦ 城管执法局要学什么法律知识
㈧ 城管法律知识宣传月的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
这个需要您自己实际经验而的出来的,没有现成的。
㈨ 市容城管法律法规知识
城管是“市容城管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等政府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的简称。城管全称是城市管理监察部门,是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它将过去由多个行政部门行使的城市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力,集中于一个机构行使。其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16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其行政法规依据是: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工作,结合本地方实际提出调整行政处罚权的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常用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行政处罚法》,《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等等,以及庞杂的地方法律法规,如:《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北京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北京市张挂标语张贴宣传品管理规定》,《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等。
㈩ 城管能对发传单的人进行怎样的处罚
未经允许发传单违反了城市管理的相关条例,城管有权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警告、罚款。具体处罚标准因地而异。
如果对于人民政府所做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罚部门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除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警告、罚款:
(一)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和烟头等废弃物的;
(二)在城市建筑物、设施以及树木上涂写、刻画或者未经批准张挂、张贴宣传品等的;
(三)在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街道的临街建筑物的阳台和窗外,堆放、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的;
(四)不按规定的时间、地点、方式,倾倒垃圾、粪便的;
(五)不履行卫生责任区清扫保洁义务或者不按规定清运、处理垃圾和粪便的;
(六)运输液体、散装货物不作密封、包扎、覆盖,造成泄漏、遗撒的;
(七)临街工地不设置护栏或者不作遮挡、停工场地不及时整理并作必要覆盖或者竣工后不及时清理和平整场地,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的。
(10)城管大队宣传法律知识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聚众实施前款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二)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
(三)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八)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九)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十)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
(十一)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第十三条
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