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法法律责任
『壹』 水法中对不得拒绝或作与事实不符的虚假陈述,违者视情节追究其法律责任是如何规定
所谓情节,前提是性质分类。
因为拒接陈述和虚假陈述的结果当然不一样,现专在分别说明属。
拒绝陈述,至少不存在误导和阻碍作用,所以其情节应归属于违反了行政法,应追究的责任就是行政处罚了。包括拘留、罚款等;
虚假陈述,这个就不一样,程度轻的,就违反行政法规定,如上。
程度重的,可能会有如“妨碍公务罪”、“伪证罪”、“窝藏、包庇罪”等等。量刑的话就看法官了。
『贰』 为什么《水法》要规定-规划』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新《水法》十月一日起施行 市农林局就贯彻落实进行座谈
嘉峪关日报讯 (记者黄碧霞)9月30日下午,市农林局召集市属、酒钢、驻嘉用水、管水单位负责人学习新《水法》,并就如何贯彻落实进行座谈。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于今年10月1日施行,内容由原来的53条增加到82条。与原《水法》相比,新《水法》在水资源管理体制、水资源权属、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节约和保护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所有规定都适应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修订后的《水法》,强化了水资源统一管理,注重水资源合理配置;重视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协调,加强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把节约用水放在突出位置;加强水资源宏观管理;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法律责任。
座谈中,与会人员结合我市实际,就我市用水、管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新《水法》。
看这资料,也许你能明白一些,国家出一部法律,只要出了,都必须严格执行,没有什么是为什么的,哪有你这种问题的,,真是的
『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属于哪个分类,比如是民法,还是行政法还有环保法属于哪个分类
按七大部门法划分的标准,水法应该属于经济法部门下面环境保护法的范畴。经济法的特征就是杂,难以归类的法律都在经济法里……
『肆』 水事纠纷法律责任包括哪些
水事纠纷是指水事主体间因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发生分歧而产生的争议,包括单位之间内、个人之间容、单位与个人之间发生的争议。
我国《水法》规定,地区之间发生的水事纠纷,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团结协作的精神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发生的水事纠纷,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请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或者其授权的主管部门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主管部门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侵权的主管部门在处理水事纠纷时,有权采取临时处置措施。在水事纠纷解决之前,当事人不得单方面改变水的现状。
『伍』 单位偷采地下水的法律责任
偷抽地下水使用是违法的,会使城市地面下䧟,甚至能使建筑物倒塌,因此分管水利的领导应及时检查企业用水,发现有抽地下水的,必须填井禁止使用。
『陆』 水法的依据 主要内容 执行情况 水法立法有权部门有哪些
一水法立法有权部门
根据法律制定的部门不同,水法体系中的各种法律规范按照法律的效力等级可以被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中,有关于水法的内容,那是水法制定的纲领性文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水事法律;
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水行政法规;水行政管理部门(水利部)在行使水管理职能过程中,有权制定相应的部门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水事法律、水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水法规和地方性水行政规章。
二水法的组成
水法是国家根据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预期制定的,旨在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我国,狭义的水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简称《水法》),这是调整我国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管理的基本法律。广义的水法是指调整相关各种水事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涉及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各个方面,除《水法》外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国家资源的相关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它们与《水法》一起组成我国的水法体系。
三水法的立法依据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一切法律制定的依据。宪法中关于自然资源所有权制度的规定,是水法关于水权制度的依据;关于国家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权的规定、关于公民的权利义务的规定,是水法关于水事主体权利义务的制定依据。水法及水法规的制定,必须符合宪法精神,不得与其相抵触。
四水法的执行情况
现在社会上水法执行情况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表现:
(1)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重开源、轻节流和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许多地方水源枯竭、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
(2)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在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和水资源保护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致使水资源浪费严重,水源遭到污染和破坏,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3)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体制,且对流域管理未作规定,造成了水资源管理体制混乱,多龙管水,城乡分割,地表水、地下水分割,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效益的发挥;
(4)对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规定不够明确,影响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5)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过于原则,难以操作,对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不够,给执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五水法的主要内容
水法的主要内容有:
(1)调整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必须遵守水法。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2)明确水资源所有权,即水资源属于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
(3)通过征收水费和水资源费等经济手段加强对水资源利用的管理;
(4)加强政府对防汛抗洪工作的领导,规定了防汛指挥机构在紧急情况下可采取的措施。
『柒』 水法关系窃水处罚的法律法规
《违反水法规行政处罚暂行规定》第九条 违反水法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回,县级以上地答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 管部门除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限期清除障碍或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警告 和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已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围垦湖泊、河流的;
(二)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河床、滩地修建建筑物的;
(三)擅自修建水工程或整治河道、航道的;
(四)占用堤防、护堤地、渠道建房和修建其它建筑物的;
(五)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随意取水、截水、阻水、排水的;
(六)在下游地区设障阻水缩小河道现有过水能力的;在上游地区擅自增大下泄流量的。
『捌』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的第六章 法律责任
四十二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以及水工程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部门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执行水资源规划的;
(二)不按已批准的规划兴建水工程的;
(三)不依法核发许可证,签署审查意见的;
(四)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故意刁难、拖延,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核发许可证、签署审查意见的;
(五)对法定的水规费擅自减免或者违反规定收、缴的;
(六)贪污、截留、挪用水规费的;
(七)拒不执行水量分配方案、水量调度预案和调度命令的;
(八)其他不履行水行政管理职责的行为。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不符合水功能区划,妨碍河道行洪、影响河势稳定和水工程运行安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可处以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补办未被批准的,责令限期拆除相关设施;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擅自在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或未经批准擅自在地下水限制开采区内取水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补办未被批准的,责令限期拆除相关设施;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建设项目、清除障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逾期不拆除、不清障的,强行拆除、清障,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取水许可证;其中有(一)、(三)、(四)项行为之一的,可以处警告或者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不按照规定安装取水计量设施的;
(二)拒不向提出要求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有关资料或者提供假资料的;
(三)不执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取水核减或者限制决定的;
(四)使用伪造、出租、涂改的取水许可证取水的。
第四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置的水工程管理单位,对其管理的河道或者水工程,可以行使本办法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关职权,具体范围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玖』 水法69条规定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未到期能不能下达处罚决定
必须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否则,就是水务执法部门不作为。
本条规定了两种违法行为,即未经批准擅自取水和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只要当事人违反了两种违法行为之一,就构成违法,应当承担本条规定的法律责任。依照本条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对违法行为人给予行政处罚,处罚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2.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即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责令违法行为人在一定的期限内采取补救措施,如补办取水许可证或者修改取水许可规定条件等。违法行为人在接到限期采取补救措施的行政处罚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采取补救措施。
3.罚款。
4.吊销取水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