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运用法律知识谈谈山东

运用法律知识谈谈山东

发布时间: 2022-02-26 18:02:14

Ⅰ 2020山东三支一扶公基备考法律知识:谈谈继承

一、继承权的概述
(一)遗产
遗产是指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二)遗产的范围
1.公民的收入;
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主要包括自然人的其他合法财产。其他合法财产主要是指各种票据、证券以及履行标的物为财产的债权等。
(三)继承权接受的行使
《继承法》第25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四)继承权的丧失
1.继承权丧失的概念
继承权的丧失,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在发生法定事由时取消继承人继承遗产的权利。
2.继承权丧失的法定事由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继承人不但应当受到刑罚处罚,而且应剥夺其继承权。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只有继承人杀害的动机是争夺遗产,杀害的对象是其他继承人时,才能确定其丧失继承权。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继承人以后确有悔改表现而且被遗弃人、被虐待人又在生前表示宽恕的,可以不剥夺其继承权。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情节严重”是指伪造、篡改或销毁遗嘱的行为侵害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利益,并造成其生活困难的。

Ⅱ 谈谈如何将法律常识,法治思维,法治风尚等在教育教学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管理者还应身体力行,把法治思维方式运用到管理工作中。高校管理者制定决策、办事情的过程、步骤、方式、时限等也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在关系学生重要利益的事项上,尤其在学生违纪处理、宿舍使用、学籍事务等方面,切忌利用手中权力资源,轻视甚至漠视大学生权利保障。要做到信息公开,使学生在正式程序中获得表达民主愿望的机会,消除学生对规章制度的抵抗情绪,进而树立大学生对法治的信心。
高校领导干部必须发挥遵法守法示范作用,领导干部带头模范守法是建设法治校园的关键。高校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自觉接受监督。高校要加强依法治校,坚持校务公开,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提供条件。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法治状况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法治的信念,进而影响大学生法治思维。高校管理者要秉承依法治校,努力实现高校管理的法治化,营造校园法治氛围。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在大学学习中,不仅要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更要加强法律素质培养。法律素质指人们学法、遵法、守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法律理念,才能养成法治思维方式。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将以往重视法律知识讲授转变为使学生增强法律意识,领会法律精神,以及法治思维方式的培养。对在校大学生来说,即使有再多的学时分配,也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法律条文具体内容,因此,要求授课教师努力改革和探索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由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方式等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和枯燥,采用传统讲授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必然会成为空洞简单的说教,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法律培养法治理念的兴趣。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应把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而不能完全界限分明地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讲道德和讲法律。
法治思维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只是靠学习、记忆法律知识,脱离具体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不可能养成法治思维方式。只有通过参与各种法律活动,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才能养成自觉的法律思维习惯。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不断推进,大学生参与法律实践的机会和途径越来越多。如可以通过网络参与法律征集意见讨论,可以申请参加法律听证会,可以参加法院公开审判的旁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合法行使监督的权利,等等。

Ⅲ 运用所学法律知识,结合实际谈谈你如何做一个守法公民

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那就是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
首先、要学法,因为学法是懂法、守法和用法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果说一个人连法律都不去学,怎么能谈上懂法、守法和用法呢?
其次、要懂法。懂法就是要求我们在学法的时候要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是违法,那样做是犯罪”,通过思考我们就会慢慢地懂得法律。
第三、要守法。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对别人、对社会,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第四、要用法。在现实的生活中,当我们的同学突然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就要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忍气吞声或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予以报复。

Ⅳ 2020山东三支一扶公基备考法律知识:如何做到法的适用

一、概念
法的适用又称为司法,是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将法运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
二、法的适用的主体
司法的主体具有特定性,仅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三、法的适用的原则
(1)司法公正原则;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3)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例题再现】以()为标准,法的实施分为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
A.法的实施对象
B.法的实施主体
C.法的内容
D.实施法的主体和内容
【答案】D。解析: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律实施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法律的遵守、法律的执行和法律的适用。故本题答案选D。

Ⅳ 山东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备考:浅析事业单位考试中的法的渊源

2021山东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备考:浅析事业单位考试中的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是法理学中的知识点,我们主要应该掌握法的渊源的含义及分类。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此知识点通常会以客观题(单选、多选、判断)形式出现。其中,最常见的考察方式是正式的法的渊源包括哪些以及制定主体是谁。
一、法的渊源的概念
法的渊源就是指法的表现形式。法会以一定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这就是法的渊源。这部分通常会以概念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例如:问法的表现形式是指什么?考生应在混淆选项中选出法的渊源。
二、法的渊源的分类
法的渊源在理论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非正式的法的渊源,主要指具有法的意义的观念和其他有关准则,如正义和公平等观念,政策、道德和习惯等准则,还有权威性学者学说等。二是正式的法的渊源,主要体现为制定法的形式,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经济特区的法规、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等。此处通常以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形式出现。例如:问下列属于法的渊源的有哪些?考生答题时法的正式渊源、非正式渊源包括的那些形式均应选择。再例如:问正式渊源包括哪些?非正式渊源包括哪些?考生需要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三、正式的法的渊源的制定主体
不同的制定主体,制定出的法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正式的法的渊源,主要体现为制定法的形式,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经济特区的法规、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等。它们的制定主体分别是谁?是需要考生重点记忆的知识点。此部分通常会以单选题或者判断题的形式出现。例如:问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谁?应当知道是国务院。
事业单位考试中较常出现的是前六个。宪法的制宪主体是人民,制宪机关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非基本法律;行政法规是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主体包括: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二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三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自治法规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其中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的部门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主体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设区的市的政府、自治州的政府。
更多信息请搜索:日照中公教育官网

Ⅵ 如何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法律修养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一篇小论文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使我们更进一步懂得了法律的意义,真正领会了法律的精神,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以维护一方平安为目标,真正做到把矛盾控制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促进经济发展,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Ⅶ 运用的法律知识

公司下一步会采取措施,建议等到公司采取措施之后再说,如果公司通知解除,可以拿着解除通知申请恢复劳动关系,并要求赔偿劳动关系解除至恢复的工资损失。不用自己这么费精力的去处理这些事情

Ⅷ 2020山东三支一扶公基备考法律知识:谈行政法之行政处罚

(一)概念
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构成行政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的行政法上的制裁。
(二)行政处罚的种类
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有:(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1.警告
警告是一种轻微的行政处罚。警告也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是有书面的警告处罚决定书,
2.罚款
罚款即是罚钱,做题时中经常以罚金来混淆,罚金是属于刑罚中的附加刑。
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没收违法所得指的是因被处罚人从事违法行为而获得的财产性利益,没收非法财物指的是被处罚人直接作用于违法行为,且属于本人所有的财物。没收财产和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非常相似但是不属于行政处罚,也是属于刑罚中的附加刑。
4.责令停产停业
行政机关要求从事违反生产经营活动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停止生产经营的一种处罚。
5.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营业执照
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营业执照指的是暂时或者永久性的禁止老百姓从事一些行为
6.行政拘留
行政拘留指的是对其人身自由进行一定时间的限制。行政拘留不等于拘役,拘役属于刑罚中的主刑。
7.其他
行政处罚的种类除了上种法定分类,还有行政处罚学理分类,主要有:自由罚:如行政拘留;行为罚,如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财产罚,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声誉罚(也称申诫罚,不会对行为人产生实质影响,只是对行为人的名声,声誉造成损害),如警告;其他处罚,如限期出境、驱逐出境(针对外国人的处罚)。

Ⅸ 运用法律知识谈谈为什么狠狠揍她一顿解决不了问题

打人属于违法行为,将要承担被打人的医药费、误工费等;致他人轻伤的构成犯罪,将要受到刑罚处罚;所以,打人只是图自己一时之快,解心中一时之恨,但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将是痛苦和悔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至于她做错了什么,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或道德的谴责,当然,有些事情不是通过揍一顿就能解决问题的,因为她思想没有对这个事情得到正确的认识,如果揍一顿,有时反而让她思想离你更远。现在司法机关还提倡“说理式执法”呢,所以,遇事应当以理服人,以德治人。

Ⅹ 运用法律知识

机动车道上骑行自行车,且时常闯红灯,是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

其中第三十专六条规定机动属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分道通行。没有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非机动车和行人在道路两侧通行。
第三十八条规定了"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

如果被交警发现可能被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你拒绝交罚款,交警就可以扣留你的车。

其实可能被罚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交通安全法保障的生命价值,你就这一条命,把它时常放到危险的车轮底下值的吗?

热点内容
芜湖市律师排名 发布:2025-05-23 01:19:02 浏览:380
劳动法有没有企业必须同工同酬 发布:2025-05-23 01:18:24 浏览:81
民诉法学日语 发布:2025-05-23 01:03:10 浏览:352
刘维律师 发布:2025-05-23 00:52:44 浏览:325
立法者枪 发布:2025-05-23 00:46:32 浏览:702
无法避免责任法律术语 发布:2025-05-23 00:35:27 浏览:379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 发布:2025-05-23 00:20:26 浏览:264
怎么理解合同法403 发布:2025-05-23 00:11:45 浏览:383
冤假错案法院最新规定 发布:2025-05-23 00:10:19 浏览:387
民商法专业词汇 发布:2025-05-23 00:03:10 浏览: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