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责任构成因果关系

法律责任构成因果关系

发布时间: 2022-02-26 18:32:52

㈠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构成

一,

因果联系是说前一行为是后一结果的直接原因。几点需要注意的1:顺序性。2:直接原因。有些是间接导致,存在因果联系,但是不是法律上具有效力的因果联系。3:主要原因。又是一个结果可能是多个原因导致,找出主要原因。4:前一行为和后一结果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偶然因素导致发生的结果不是法律上承认的因果联系。

二,

再来看你的问题。

车辆受损的原因是由于人为或者天灾两种可能。

(一)先看前者,由于他人故意或过失导致你的车辆受损,他人的行为是导致这种结果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存在必然联系。所以依据法律规定,应该由损害行为人赔偿。至于违法出租土地和停放车辆被损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二)再看后者,由于天灾,也就是所谓的意外事件导致你车辆受损的,要看对车辆负有保管照看义务的责任人有没有尽到相应的责任,避免受损情况的发生。假如你将车停在一个免费的公共(无论该停车场是否违法出租所建)停车场里,照看义务人是你,受损责任由你负责。假如停在一个收费的停车场里,由于停车场的防护设施不完善或者管理不健全,没有尽到相应的保护责任,在刮狂风的夜晚,你的车由于停车的树枝没有及时剪除而被吹落砸坏你的车辆,停车场的人负责任。因为由于他们的过失导致你的车受损的直接、主要的原因,存在必然联系。至于违法承租的土地上建停车场这个因素,和你车辆受损没关系。

法律责任的构成

1、法律责任系扩展负责的概念至法律领域。法律是一个政治系统的特性,其中,存在一个法律体,允许个人挽回由其他人、系统和组织造成的损失。
2、根据违法行为的一般特点,我们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五个方面。
3、根据追究责任的目的分为补偿性责任和惩罚性责任
惩罚,即法律制裁,是国家以法律的道义性为基础,通过强制对责任主体的人身和精神实施制裁的责任方式。
补偿,是国家以功利性为基础,通过强制力或当事人要求责任主体以作为或不作为形式弥补或赔偿所造成损失的责任方式。

㈢ 法律责任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法律责任的构成条件概括为: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五个方面:

1、主体。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者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

2、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超越权利的界限行使权利以及侵权行为的总称,一般认为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

3、损害事实。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对人身、对财产、对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损失和伤害。

4、主观过错。过错即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者过失。

5、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因果关系的特殊形式。

㈣ 法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是什么

法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是:1、主体: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应注意的是,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2、过错:主观故意或过失。在刑法上故意或过失是判定行为人主观恶性的重要依据;民法上故意和过失统称为过错,是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素;在行政法领域,实施过错推定的方法。3、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的关系是既联系又区别的,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而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违法的构成为条件。4、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人身、财产、精神三方面。损害应当具有确定性,即是业已发生的而不是即将发生的,损害必须根据社会的一般观念和公众意识予以认定;有此责任的承担不以实际损害存在为条件。5、因果关系: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有一因一果的关系。

㈤ 法律责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法律责任根据不同种情,分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责任行为违反的法律性质,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违宪责任;

2、根据主观过错在法律责任中的地位,分为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

3、按照行为主体的名义,分为职务责任、个人责任。

法律责任的特征为:

1、法律责任是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包括违约等)而形成的法律后果,以法律义务存在为前提;

2、法律责任即承担不利的后果;

3、法律责任的认定和追究,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定程序进行;

4、法律责任的实现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

(5)法律责任构成因果关系扩展阅读: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法律责任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或必须符合的标准,它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

根据违法行为的一般特点,我们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五个方面。

1、主体。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者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

2、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超越权利的界限行使权利以及侵权行为的总称,一般认为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

3、损害事实。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对人身、对财产、对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损失和伤害。

4、主观过错。过错即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者过失。

5、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因果关系的特殊形式。

参考资料:网络—法律责任

㈥ 简述法律责任的构成要素

主体抄

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应注意的是,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

过错

主观故意或过失。

在刑法上故意或过失是判定行为人主观恶性的重要依据;民法上故意和过失统称为过错,是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素;在行政法领域,实施过错推定的方法。

违法行为

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的关系是既联系又区别的,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而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违法的构成为条件

损害事实

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人身、财产、精神三方面。

损害应当具有 确定性,即是业已发生的而不是即将发生的,

损害必须根据社会的一般观念和公众意识予以认定;有此责任的承担不以实际损害存在为条件

因果关系: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有一因一果的关系

㈦ 一般来说,法律责任的构成要素包括( ) A.行为 B.疏忽大意C.心理状态 D.损害事实E.因果关系

A行为
D损害事实

㈧ 法律责任构成要件

法律分析: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承担法律责任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或必须符合的标准,它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根据违法行为的一般特点,我们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五个方面。

责任主体是指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超越权利的界限行使权利以及侵权行为的总称。损害结果是指由于违法行为所导致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人身、财产和精神方面的损失和伤害。因果关系即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因果关系的特殊形式。主观过错指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在主观上存在的故意或者过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二百二十五条 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的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㈨ 刑法中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是什么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要件回中危害行为与危害答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当危害结果发生时,要确定某人应否对该结果负责任,就必须查明他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与该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刑事责任,是依据国家刑事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不同之处:一是追究的违法行为不同:追究行政责任的是一般违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是犯罪行为;二是追究责任的机关不同:追究行政责任由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决定,追究刑事责任只能由司法机关依照《刑法》的规定决定;三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不同:追究刑事责任是最严厉的制裁,可以判处死刑,比追究行政责任严厉得多。刑事责任包括两类问题:一是犯罪;二是刑罚。

热点内容
民诉法学日语 发布:2025-05-23 01:03:10 浏览:352
刘维律师 发布:2025-05-23 00:52:44 浏览:325
立法者枪 发布:2025-05-23 00:46:32 浏览:702
无法避免责任法律术语 发布:2025-05-23 00:35:27 浏览:379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 发布:2025-05-23 00:20:26 浏览:264
怎么理解合同法403 发布:2025-05-23 00:11:45 浏览:383
冤假错案法院最新规定 发布:2025-05-23 00:10:19 浏览:387
民商法专业词汇 发布:2025-05-23 00:03:10 浏览:533
航空安全条例 发布:2025-05-22 23:47:21 浏览:672
蓟县律师 发布:2025-05-22 23:46:43 浏览: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