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法律效力
❶ 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作用
行政裁量权是现代行政权的重要特性和核心内容。行政裁量权的行驶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利于保证必要的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也为防止权力的滥用提供了可能,因此,必须对行政裁量权加以有效规制。
行政裁量基准制度与其他控制行政裁量权制度不同,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是行政机关内部规范行政行为的重要技术手段,包括实体标准和程序标准。深入学习行政裁量基准制度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完善举措,对依法行政、合理行政等行政法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条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❷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有哪些
法律分析: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处罚法定的原则;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程序正当原则,严格遵守行政处罚的法定程序;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十一条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第十二条 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款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规定行政处罚。
❸ 行政处罚中的自由裁量权试行能作为法律依据吗
看哪个部门的发的文件,是否和上位法抵触
❹ 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一般情况下,应当遵循依法、合法、合理、公平公正等法律原则。
❺ 行政机关怎么样依法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行政处罚裁量
摘要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第三十四条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向社会公布。第三十五条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行政机关尚未给予当事人罚款的,不再给予罚款。第三十六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❻ 行政处罚时可否不参照“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基准”进行
行政处罚过程中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然后是参照自由裁量权的指导进行幅度的处罚,自由裁量权这个出台的意义在于更规范的处罚,一般都要求在处罚决定书上面明确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幅度和标准或单独列出一张,自由裁量权适用情况说明。如果不参照自由裁量权的指导进行处罚的话,你的整个文书格式不标准,如果上级部门抽查过程发现没有使用自由裁量权会被通报。
❼ 处罚法定原则依然赋予了行政处罚机关裁量权是否正确
法律分析:针对这件事是需要分情况处理的,参考回答可以查看以下的法律内容,一般来说处罚法定原则依然赋予了行政处罚机关裁量权是正确的行为,但是您还可以继续加以思考,若遇到问题可以查看相关法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三十三条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第三十四条 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五条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行政机关尚未给予当事人罚款的,不再给予罚款。
❽ 行政处罚的裁量基准是什么什么叫做裁量基准
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裁量范围内,对具体违法行为的情节进行细化、量化以确定是否进行处罚、给予何种处罚以及给予何种幅度处罚的依据。
资料扩展:
《裁量基准》共分为适用规定、处罚裁量表和可启动按日连续处罚的情形三部分内容,对11部法律、11部行政法规、14部山东省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中的268种环境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裁量权进行了细化量化。
(一)适用规定。适用规定共13条,对裁量基准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裁量方式、金额计算、从重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情形、裁量规则和基准使用、备案管理等裁量基准适用的有关内容进行了概括性规定。
(二)处罚裁量表。分专项行政处罚裁量表和通用处罚裁量表两种,对268种特定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裁量,适用专项处罚裁量表;对除特定环境违法行为以外的其他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裁量,适用通用处罚裁量表。
(三)可启动按日连续处罚的情形。对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中25种可以启动按日连续处罚的情形进行了梳理总结,方便执法人员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❾ 什么是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就是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某种违法现象进行行政处罚,安装规定分不同程度给予处罚,或者在规定的一定范围内给予处罚。
❿ 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行政处罚的量裁基准有几点,第一点是可以免于行政处罚的标准,主要是看其是否初犯,是否在两年内没有被追责以及其他法定情节;第二点是从轻或是减轻的标准,主要是看对方是否积极配合,是否有效弥补,是否是受他人胁迫以及其他法定情节。最后是从重标准,主要是看其是否造成严重后果或其他法定情节。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自由裁量权,是指城管执法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在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处罚种类、处罚幅度范围内,综合考虑违法情节、违法手段、违法后果、改正措施等因素,合理确定处罚种类、处罚幅度或作出不予处罚的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