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委会委员要负法律责任吗
1. 业主委员会不作为,业主能起诉业主委员会吗
业主委员会不作为,不能起诉业主委员会。但可以召开业主大会,直接罢免业主委员会的成员,重新选举业主委员会。
根据《业主大会规程》第二十九条经业主委员会或者20%以上业主提议,认为有必要变更业主委员会委员的,由业主大会会议作出决定,并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
第三十一条业主委员会委员资格终止的,应当自终止之日起3日内将其保管的档案资料、印章及其他属于业主大会所有的财物移交给业主委员会。
(1)业委会委员要负法律责任吗扩展阅读:
《业主大会规程》第二十一条业主委员会委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本物业管理区域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业主;
(二)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三)遵守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业主公约,模范履行业主义务;
(四)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公正廉洁,具有社会公信力;
(五)具有一定组织能力;
(六)具备必要的工作时间。
第二十二条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将业主大会的成立情况、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业主公约及业主委员会委员名单等材料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 发生电梯事故,业主委员会要负什么责任
业委会无责,物业公司和电梯维保单位承担责任
电梯维保单位承担全部责任,物业公司承担监理和管理责任
3. 业主公众之下抵毁业主委员会主任贪污要负法律责任吗
如果仅仅是质疑不用负责任但是如果是捏造事实或者用不实的言论诋毁污蔑那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4. 业主委员会的具有什么样的法律地位
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没有明确规定。
业主委员会,是指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一个民间组织。
2007年《物业管理条例》修改之后取消了业委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的限制,把“业主委员会”规范为“业主委员会执行业主大会”。
社会组织要成为民事主体,要么具备法人资格,要么属于其他组织,否则其行为无法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业主委员会不是法人代表,没有法人资格,难以作为民事主体资格提起诉讼,需要通过召开业主大会,达到专有面积和业主人数双过半才能获得授权进行诉讼。
由于法律没有赋予业主委员会应有的民事法律地位,所以即使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受委托的物业公司的地位仍然强势于作为委托人的业主和业主委员会。
(4)业委会委员要负法律责任吗扩展阅读
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的争议
中国法律规定的能参与民事活动的主体有三类: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社会组织要成为民事主体,要么具备法人资格,要么属于其他组织,否则其行为无法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所谓法人是指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必须符合下列四个条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其他组织又成为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组织。
中国《民法通则》没有关于其他组织的规定,但是《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对其他组织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其中第四十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
由此可见,其他组织是受中国法律认可和保护的民事主体之一,主要包括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独资企业、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其他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和公益团体等。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差别主要表现为能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法人能够自己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与其成员的责任是严格分离的,如公司的责任与股东的责任相互独立;
其他组织则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责任与成员的责任虽然在一定限度范围内分离,但是成员必须承担最终责任,如合伙企业超出合伙财产范围的责任由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小区共有物业被占用 业委会法律地位不明确难维权 人民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 业主委员会
5. 业委会主任侵害业主利益,他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6. 义务的业主委员成员要负法律责任吗
因自己的过失造成全体业主或部分业主的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和担任业主委员会委员有没有报酬没有关系。
7. 业委会主任侵害业主利益,他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没有对业主委员会作出明确的规定。民事诉讼法规定具备诉讼主体回资格的三类主体即自然人、法答人、其他组织,业主委员会显然不属于自然人、法人,那它是否属于“其他组织”呢?有学者认为,业主委员会也不属于“其他组织”,因为按照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其他组织”应当是“合法成立、有一定组织机构和财产,但不具法人资格的组织”。业主委员会只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是一个内设机构,没有法律地位,不能独立承担诉讼结果。而《物业管理条例》作为第一部全国性的物业管理法规,力求规范物业管理活动,以从根本上解决相关主体之间的法律责任不清的问题,但其仅从业主、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之间的内部关系的角度对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职能作了简单的规定,未明确规定其法律地位,缺乏对外主体资格的规定。所以说,在我国现有规定中没有业主委员会的空间。然而,没有存在的制度空间,一旦出现业主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受损的权利应该得到救济,因为“无救济则无权利”。
8. 业主委员会该由谁来管
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
《物业管理条例》:
第十六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业主委员会委员应当由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业主担任。
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在业主委员会成员中推选产生。
(8)业委会委员要负法律责任吗扩展阅读
《物业管理条例》:
第十条
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应当在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业主大会,并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
但是,只有一个业主的,或者业主人数较少且经全体业主一致同意,决定不成立业主大会的,由业主共同履行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职责。
第十五条
业主委员会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事项,履行下列职责:
(一)召集业主大会会议,报告物业管理的实施情况;
(二)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三)及时了解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四)监督管理规约的实施;
(五)业主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9. 业主委员会违规违法了怎么办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应当依法履行其相关职责,不可以作出与物业管理没有关系的决定,不可以从事与物业管理没有关系的活动。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所作出的决定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话,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的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的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责令对方限期改正或撤销相关决定并且通告全体业主。
法律分析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当中规定的内容可以得知,业主如果以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的相关名义,从事了违反法律法规的活动并且触犯了刑律的话,依法追究其相关的刑事责任;如还没有够成刑事处罚的话,依法追究其治安管理处罚的责任。业委会本身是由业主选出来的,其作用是向社会反映业主的意愿以及要求,并且监督物业公司的服务和管理,要是业委会做出了违法的事情,业主的利益很有可能会受到侵害,业主是可以状告业主委员会没有履行的职责的,可以依据法律法规向人民法院提起相应的诉讼。如果出现业主委员会不作为的情况,业主首先可以凭借相关证据材料向当地所在的街道、社区或者房管进行反映,要求督促监督对方进行履职;还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小区的议事规则来发动对其罢免,要求召开临时的业主大会罢免相关的业委会成员。
法律依据
《物业管理条例》第十九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作出与物业管理无关的决定,不得从事与物业管理无关的活动。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违反法律、法规的,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决定,并通告全体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