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打赏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A. 未成年人打赏可退还,这样的规定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吗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支付技术和网络娱乐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未成年人因为网络游戏或网络直播平台支付较大金额用于充值、“打赏”导致的纠纷时有发生。最高法作出“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可退还”的明确规定,为人们处置此类纠纷厘清是非边界、提供法律支撑。由此透视出的诸多警示值得关注。
首先,“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可退还”是对孩子弱势地位的有力保护。这种“保护”不是对其沉湎网络的认可与纵容,而是对其随意花钱的无意识过错的必要纠偏。我国民法总则规定,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民事无行为能力人,民事无行为能力人进行的民事行为通通都是无效的;8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进行与其能力、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需得到其监护人的追认,否则将认定无效。家长请求网络公司退还未成年人已经支付出去的打赏费用,于法有据,法院支持理所当然。
退还未成年人网络打赏款毕竟是事后纠错,力避此类纠纷发生还需在网络认真把关、家长务实监管和提升孩子自控力等多方面相向而行与综合施策。
B. 未成年人在网络进行游戏或者进行打赏时,其行为是否有效
对于未成年人在网络上面进行游戏支付或者是直播打赏,其行为根据法律规定是无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 里面说明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未经过监护人同意就参与网络游戏支付或者是直播平台上打赏主播等方式支付跟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可以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打款金额;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未成年人在网络上进行高额支付,其监护人有权利找到支付平台,进行金额返还,并且平台必须返还。
所以家长就应该从小就对孩子进行金钱这方面的教育,让孩子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虽然现在法律规定了对于未成年在网络上面的花销只有经过监护人同意才会有效,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想要解决根本问题就应该让家长对于孩子金钱管理,还有就是一些金钱管理的密码尽量不要告诉孩子,避免孩子对于家长自己金钱进行乱花销。
C. 最高法确定: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可退还,那未成年人的打赏有效吗
最高法确定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可退还的,只要他的父母没有追究,那他的钱就是可以正常花的,因为父母把钱给了他,这钱理论上就算是他的了,只要父母没有去说,他这个花销是违背父母的意愿的,没有人举报那就不会有受理。
网络娱乐适可而止,你喜欢看某些主播的直播,你可以看毕竞看是免费的,但是打赏就尽量不要做了,自己是个成年人,但自己从来不打赏这种行为,除非是某个主播操作确实很溜,自己兜里也有钱,送点小礼物也无可厚非,但自己不会送超过200块钱的礼物,因为自己觉得那个钱自己去买点什么都好,没有必要把钱花在这方面,主播不认识我,只是我认识他而已,我花不花这个钱对他来说都没有影响。
D. 11岁打赏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不具备,11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打赏金额巨大,是无效的。
然而打官司时有一个实际的问题,你怎么证明当时打赏的是这个未成年人单独行为,而不是父母所为或经父母同意。
因为这种平台,注册可能是要身份证的,未成年人根本注册不起来,他只能用父母的身份证注册,而这就存在一个证明问题,你凭什么说注册和使用者不是身份证本人。如果你说是就是,那么任何一个有子女的成年人在打赏完之后,后悔了,都可以耍赖说,当时操作的人不是我,而是我未成年的子女。
E. 最高法规定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可以退还,这样做会带来哪些好处
为此,“指导意见二”第9条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法解释称,这一规定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适用对象方面。本条规定虽然以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但“举重以明轻”,对于不满八周岁的孩子们来说,因为他们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游戏所花费的支出,一律应该退还,这是依法所能得出的当然结论,所以指导意见没有专门规定。
二是在支出款项的数额方面。本条规定没有采用“一刀切”的做法,而是将应予返还的款项限定在与未成年人的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这一点在具体案件中可以由法官根据孩子所参与的游戏类型、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判定。
F. 未成年人打赏是否属于电子商务法律关系的主体
个人认为属于电子商务法律关系的主体,电子商务法律关系也是法律调整的范畴, 我们常见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未成年人,他是属于自然人,即使他没有达到法定的可以承担完全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其中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以自己的收入作为生活的主要来源的他也可以作为一个可以承担完全民事责任能力的人。所以未成年人他做出的行为是否有效都有法律调整。
G. 法院认定未成年人直播打赏无效,这种制度的设立有何好处
随着直播行业的发展,还有直播打赏平台的逐渐完善,这就造成了直播打赏平台可以直接很方便的,从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充值,有很多未成年人,可能不知道直播打赏是什么,就盲目的拿着自己父母的银行卡给主播打赏。
法院认定未成年人直播打赏无效,这是很好的一个政策和方法,在疫情期间就有很多例未成年人拿着自己父母的手机上网课的时候,在自己的游戏里面,用父母手机的钱充游戏,其中充值的金额在2000到上万元不等,未成年人并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除了家长要做好教育之外,法律也应该给予一定的保护,保证大人们的血汗钱能够被追回,这个政策是非常好的。同时也应该设定一个网红直播的行规,不能引导未成年人直播打赏。
H. 小男孩打赏行为案中电子商务的法律关系是怎样的
这是个人行为,于法无关。
但这也是自愿,没有强迫,法律默许。
I. 小学生打赏女主播的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吗
小额的具有,大额的不具有。这个可以参考民法通则的民事行为能力,小孩子的部分民事行为能力受到监护人的管控的,超出了,没有获得监护人同意,就是不合法,比如小孩子买铅笔行为合法,小孩子买房子就不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