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歌
『壹』 看《道德经》适合用什么音乐
如果让我用的话,我会用一些舒缓动听的古典乐器演奏的。
比如说就用简简单单的,古筝生、流水声、清风生、越简单越好、啸声等等。
希望能够帮到你!
『贰』 道德经.老子唱的歌词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天地无为,凭道而生存,顺道永生。天地所名,是道之玄,又玄,无道之玄,无天长,无地久。倘若,天地自身有为,就是逆道而行,生存不会永恒长久。道作用下的生存,是天长地久的生存。道有生命吗?天地有生命吗?道如果有生命,就不能称其为道了。天地是道所出之的玄,是依据道所运行的,道无生命,天地也无生命。因为无生命,就无所谓死,无所谓消亡。天地为无,无生才能无灭,无生无灭的天地。也就无所谓有为了。依天道而无为无灭,才可以天长地久。“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争于郊”。
“天下”是指地上,地上就是指生物。那么这里老子主要指人类。
“天下有道”就是天下有了人道。
“天下无道”就是天下没有人道。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是说天下有了人道,却将马约束起来,安人道去行走,致使马连撒粪都不得自由,撒在人道上。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是说天下没有人道,战马就不需要在战场上驰骋,可以到荒郊野外自然生存。
老子的社会观,是十分理想的社会观,不是以某种特殊为特殊,也不赞成某种特殊就可以为特殊。物物平等,也就是“无为”的社会体制。这种社会体制,在人与自然万物是平等的,人不可以特殊。
应当遵循自然的“无为”的法则去发展。
『叁』 道德经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十八 缺啥补啥
《道德经》第十八章 :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说道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之争。当然,这与老子没关系,但是他的信徒们却拾起了老子留下的思想武器,与儒家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的唇枪舌剑。战斗意志最顽强的应该是庄子。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以此作为治世之策。庄子不仅不要这一套,还在《胠箧》借盗跖的口对此大加讽刺——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因为老子也说过: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什么意思呢?仁义是道德堕落的结果,大道废弛不用之后,才提出的;智谋权术出现之后,才会产生严重的虚伪狡诈行为;家人出现不和,亲情淡漠出现之后,才有了孝子慈父的典型的涌现;国家动荡不安,内忧外患,才会有忠臣的产生。
我们怎么看待这一则呢?是不是真如有些人所说的老子所宣扬的是“反仁义、反智慧、反忠臣、反孝子”的愚民政策呢?
我们先谈“仁义”。老子生活的周朝主张以“礼乐”治国,人们都自觉地遵守着无形的价值规范,尽管不是老子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但百姓们还可以过着一定意义上的“我自然”的生活。但到了后期,礼崩乐坏,“陪臣执国命”,诸侯荒淫暴虐、尔虞我诈,“春秋无义战”,这是中国历史上病态最严重的一段时期。所以,孔夫子出来了,他倡“仁”,用“仁”来去其贪,来拯救人心,涤清世道,说“克己复礼为仁”。倡导人们回到那种循“礼”而治的状态中去,实现一种大同,使人民幸福。这一点,老子孔子是一致的。
再看“智慧”。《庄子》也曾记载过这么一个故事。大意是子贡(庄子编了许多儒家人物的故事)看见一个老头,用水瓮装水去浇菜,一趟又一趟。子贡劝他,你老怎么不用水车啊?多方便!老者脸顿时严肃起来,冷冷一笑“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羞而不为也”。这就是“慧智出有大伪”。一个人的知识越多,他的智巧、谋略、权术也就越厉害,这样的掩饰的更深,作奸犯科起来更厉害。所以说,小人并不可怕,最怕的是有智慧的小人。
其实,老子的主张与儒家是并不矛盾的。孔子也说:“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人去其仁。”“仁”也罢,“智”也罢,“勇”也罢,用的过了都会走向反面,不如“绝”之。“无”的反面还是“无”,既然都是“无”,没有“有”的羁绊和困扰,百姓便会安然自乐、逍遥自得了。
插到“孝”前面,谈谈“忠”。要是让老子戴着“愚民”的帽子来看,那可不得了。比干、岳飞、袁崇焕这些忠臣义士大约没有什么可讴歌的了。但大家走进历史看一看,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忠心耿耿,临危受任,甚至牺牲了个人宝贵的生命。然而,这些可歌可泣的忠臣事迹无不发生在那个腐朽昏庸、生灵涂炭的黑暗时代。一个朝代,忠臣越多,哪里的历史越混乱,百姓苦难越严重,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宁愿“忠臣”们能少些。
再谈“孝慈”。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倡导以“孝”治国。《二十四孝经》记述了许多精彩的慈孝故事。可是,有时静心细一琢磨。却又发现这里面又有不少问题。先看排位居首的舜的孝。忽舜之所以成为第一孝子,关键还应该得益于那两位很不像话的亲父继母,他们为夺财产无所不用其极,土埋火烧都没能杀死舜,而舜又待之如一,这才成就了舜的美名;曾参也有一位不咋地的父亲,尽管也是孔子的弟子,为了几棵小瓜秧就把曾参往死里打。也正是曾参对这种不像话的责罚不逃不避,重重地给他在孝道里加了一笔……可细一想,又多少不是滋味:一个人的好,关键是有坏的存在。孝的倡导,主要是因为大量的“不孝”的存在,如果社会、家庭一团和气,大家和睦相处,个个看起来都是孝子贤孙,根本用不着标榜谁孝谁不孝。
俗话说,“缺嘛补嘛”,只有社会出现问题了,比如说天下大乱、背情绝义了,才会有忠臣良将、孝子贤孙的出现,人们也才需要他们来做榜样,矫砭时弊。今天,我们呼唤公平正义,提倡和谐,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不公平、不正义、不和谐”的事太多了些……
李零先生说:“满嘴礼义廉耻、仁义道德的人,一般都很缺德。”的确,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自我把道德装得满满的,何必让我们再去特别提倡呢?“愿人常做好事,愿天下常生好人”。
『肆』 有关老子的歌
http://mp3..com/m?f=ms&tn=mp3&ct=134217728&lf=&rn=&word=%C0%CF%D7%D3&lm=-1
上网络MP3搜索查回查答
『伍』 歌词节一句是一部道德经是什么歌 - 百度
甜言蜜语要说给左耳听。
『陆』 《道德经》四十七章改编的歌曲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章白话文:
道是所有事物的运行规律,这个运行规律人类是可以探索并按照它去生活的;这个运行规律非常重要。事物的本质德性用名字表现出来,这个本质德性人类是可以根据他的不同性质分别认识的,名字表示的本质德性才是最重要的。这个大道的运行规律是:事物在没有产生以前称“空无 没有”阶段,这个“无”的本质其实是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内部已经开始运作了。也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孕育新生事物的过程。一旦条件成熟,孕育完成就产生延续性新生事物,就是我们认为的“有”,这个“有”的本质其实是:所有事物都是由他们的母体产生以后的结果。因为这个运行规律,我们就应该经常保持没有太多的欲望,把人体能量节省下来,让能量在体内部转化,这样我们可以观察、感觉人体能量在体内转化的奇妙反应;如果经常有“这样那样”的欲望,能量都转化成劳动、工作、学习以及娱乐了,我们观察到的就是平常的人的“生老病死”的表象变化。(徼:jiao意:边沿,边界)“常无欲”和“常有欲”这两个意识行为同时出现在人的大脑意识之中,只是他们的本质德性完全相反(无欲是养生;有欲是消耗)。我们同时称他们为玄妙的生命科学,生命科学的玄妙是伴随人类整个过程的玄妙科学,也是最玄妙的科学,也是符合所有事物运行规律的科学。因此称玄之又玄。这个事物共同遵循的运行规律是所有玄妙的总门径,不管是物理、化学、“事”和“物”以及是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或者是已知世界、未知世界,宏观的有形世界、微观的无形世界,都遵循这个“万能”的运行规律。因此,自然界所有事物的玄妙问题都可以运用道的这个运行规律加以解释的,因此都在道的这个“众妙之门”中。
『柒』 找一首唱的是道德经的歌曲。
暂时还没发现有这样的歌,因为道德经共5000多字,读一遍都要50分钟,不太可能唱成歌曲,我也喜欢读道德经,呵呵呵
『捌』 如何用一首歌读懂《道德经》
自己编
『玖』 求庄子《道德经》以及和歌徘句的句子!!!有内容要求,请帮帮忙啊!好了追加分数!
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