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修行
㈠ 《道德经》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1)道德经讲修行扩展阅读: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
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㈡ 《道德经》讲的是什么内容想要人们明白什么道理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专个体修行即修属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㈢ 怎么样根据 道德经 来进行修炼
要体会道德经的真正内涵,首先要理解合理的解释意,推荐先看 曾仕强的道德经回视频答。不理解的可以与我商量。其次,具体修行要找明师指导,否则很难理解真意,容易按自己的意思理解走偏。最后,要身体力行。道的繁体字“导”用首(心)把握度去行走。
道德经是描述道(宇宙万物规律),以及如何修道的一本人生经历的书。也就是老子本人的修道的感悟经历,描述下来传给后世,指导人们的书。
㈣ 《道德经》讲的什么内容
其中既有“道法自然”以维护宇宙和谐、促进人类持续发展的行为原则,又有“尊道贵德”的道德规范;既有“常道与可道”的真理学说,又有“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思想;既有“上善若水”的高尚情怀,又有“柔弱不争”的修养准绳;
既有“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气骨”的生活箴言,又有“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处世之道;既有“归根复命,深根固蒂”的养生之道,又有“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的价值取向;既有“爱民治国”的韬略,又有“功成弗居”的胸襟。
全文系统地阐述了道教的修道积德、处世哲理、洞察自然以及从宇宙观的角度高度考察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问题。
(4)道德经讲修行扩展阅读:
《道德经》不仅是道教思想的宝典,而且是人类文化历史上的一部伟大的经典著作。以恢宏的气势,深邃的智慧,富有诗意语言,发天人宇宙精微之学,阐修身治国之理,倡人生真谛之奥,给人以无穷的思想启迪。
《道德经》就像是一个智慧宝库,其历史与现实的重大价值是难于尽言的,只有靠读者去细细品味,才能开启自己心灵的窗户,体悟到其中之奥妙,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指引自身的生活航向。所以说,《道德经》不仅是道教的盛典,而且是人类生活的指南,有着利于社会、指导人生的功效。
㈤ 道德经有没有讲述具体的修道方法
当然有 ------清静无为
(老子的哲学思想)
《道德经》的哲学理念,清醒冷静。谓之一人正而化天下正。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不做无效的工作。不该干的不能干,该干的必须干,不能反着来;不然就是违背了道啊。《说苑·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明道篇》有诗云:“自然之道本无为,若执无为便有为。得意忘言方了彻,泥形执象转昏迷。身心静定包天地,神气冲和会坎离。料想这些真妙诀,几人会得几人知。”
㈥ 你说道德经是修炼功法,那你知道怎么修炼吗
貌似说道德经是修炼功法的只在小说中看过,如果非要说可以修炼的话,那我的理解是:修身养性
㈦ 如何用道德经修行
首先要理解《道德经》的真意。最好参看南怀瑾先生的《老子他说》深回入浅出,说理透答彻,是上乘佳作。
第二,把握修持的要点。参看原文。
第三,在生活实际中去体会,一点一滴的在德业上的进步,加深信心。
补充二点:
第四:本人不是不重视原文,但原文深奥,没有深厚的古文基础是看不懂的。但有了古文基础(比如一些学者)没有修行的实践只从字面解释,也会误解老子的本意。只有真悟了道的人,才能讲对讲通讲透。
第五:对于黄元吉原著《道德经讲义》不敢妄加评论。提问者可以与南怀瑾的《老子他说》相比较,必能受益。
㈧ 道德经里面讲述的内容大概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道德经》中还论述了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㈨ 《道德经》讲了什么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版仅是宇宙之权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㈩ 修行修行,道德经中的修行有没有体
道与德的矛盾和关系,是天人合一的境界,领悟“德”大之无情无爱即是道德。道与德就像两仪的太极,黑白偏执的太极,黑白分明,才有了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出世人。如果有女人懂道德经,那我愿意伏地膜拜,百年好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