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楼道杂物堆放立法

楼道杂物堆放立法

发布时间: 2021-12-15 09:20:34

⑴ 楼梯间放杂物,违反哪些规定

楼梯是建筑物的公共空间,你拥有楼梯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对楼梯的使用应当征得业主的共同合意,而不能有一人独自使用。且这种使用已经损害了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依据《物权法》第七十、七十一、七十三、八十三条。
物权法:第七十条 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第七十一条 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业主行使权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
第七十三条 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
第八十三条 业主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对任意弃置垃圾、排放污染物或者噪声、违反规定饲养动物、违章搭建、侵占通道、拒付物业费等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依照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险、排除妨害、赔偿损失。业主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物业,建议你仔细看一下所签订的物业管理合同。向业主大会申请物业介入。两方都是物业的老板,他也很为难。由业主大会要求比较好。
望采纳

⑵ 法律问题:楼道里堆放的物品我有权力给扔掉吗

楼道里的物品,尽管是私堆乱放,但是它也也私人的合法财产。要清理楼道里私堆乱放的物品,必须由物业发出通知,逾期没有搬走的,当着无主物品予以销毁。

⑶ 居民小区一楼业主堆放易燃物杂物违不违法

住户随意在楼道堆放物品会埋下火灾隐患,由于楼道内堆放的大部分物品均属于易燃物,极易引发火灾事故,一旦发生火灾后,楼道被乱堆乱放的杂物挤满,不仅会封锁居民疏散、逃生路线,还会影响消防员灭火和救援工作的开展。那么在楼道堆放杂物会被处罚吗?

在楼道堆放杂物会被处罚吗

《物权法》第八十三条业主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对任意弃置垃圾、排放污染物或者噪声、违反规定饲养动物、违章搭建、侵占通道、拒付物业费等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依照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险、排除妨害、赔偿损失。业主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擅自占用消防通道,消防部门还可以对占用者处以警告或罚款的行政处罚。如果经消防部门通知仍拒不改正,并因擅自占用消防通道导致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还有可能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⑷ 对楼道乱放杂物的有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可以约束

对楼来道乱放杂物的有明确的法自律法规可以约束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第二十八条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

公共区域不能私人占用。楼道乱摆放杂物,秩序变得混乱,阻碍居民上下楼行走,同时使楼道卫生状况不佳,藏匿或滋生蚊虫、蟑螂、老鼠。最严重是引起火灾,对公众的通行甚至是逃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4)楼道杂物堆放立法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第二十九条规定:负责公共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单位,应当保持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在修建道路以及停电、停水、截断通信线路时有可能影响消防队灭火救援的,有关单位必须事先通知当地消防救援机构。

第三十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采取措施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组织建立和督促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⑸ 楼道堆放杂物触犯什么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八条明文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单位和个人“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属于违法行为。

如果真的出现火灾,引发疏散和救援困难,那就不仅是罚款了,按照法律规定,还得担刑责。

在以往的管理中,解决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由物业公司进行协调,但是基于物业公司的服务地位来说,收效甚微,因为物业无执法权往往陷入尴尬。

第二由相邻的业主或者业主委员会提起诉讼。然而,由于诉讼时间之长、成本之高等,往往也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第三依靠政府监管,但由于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没有特别明确的处罚措施,所以政府监管也很难落实到位。

⑹ 楼道里堆放杂物违反了

堆放杂物现象普遍,老旧小区居多
近日,记者走访了多个小区,发现在公共楼道堆放杂物的现象非常普遍。在育才街上某一旧小区,楼道里堆放着自行车、包装箱、旧家具等物品,使原本就不宽敞的过道堵得只能微侧身而过。记者往上走,发现在每一层的楼道转角处多多少少都放着旧自行车、皮鞋、花盆、砖块等杂物,而且有的自行车已成为“僵尸车”。此外还有的住户将鞋架子摆放在门左侧,而右侧则放一些冬储白菜、大葱、酒瓶子。

我家小区物业和宅猫找房合作,有问题都去物业咨询,不知道是不是所以的小区都有合作,你可以去物业问问。

⑺ 小区楼道乱堆杂物或将受罚

对个人不文明行为的曝光是否“暴力”?拟重点治理的七类不文明行为又能否满足社会大众的迫切期待?在昨日的《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上,来自不同界别的15名代表为此展开激烈讨论。
历经多年调研的《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定于今年底由市政府向市人大提案,将填补全面、系统规范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地方立法空白。违反“重点治理清单”上的不文明行为者,未来将要承担法律责任,接受相应惩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穗文明
立法:年底前将向市人大提案
《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由广州市文明办委托广州大学起草,经征求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专家学者意见并作多次修改完善后形成。
现场听证会上,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创建处负责人、市司法局立法一处负责人作为听证人对听证事项作说明,15名立法听证代表展开即席辩论。市人大法工委、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以及10家新闻媒体记者列席会议。
“立法听证会是程序最严谨、影响最广泛、效果最显著的开门立法方式。”市司法局副巡视员李毅表示,通过立法听证会这种程序性的形式,能够赋予利益相关人表达自身利益的权利和机会,使各方利益在立法过程中得到公正平等的反映,让立法更好地集中民智、体现民意、符合民心。这也是举办此次听证会的重要意义。
市司法局立法一处处长龙晓林介绍,《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属广州市2019年立法项目,现处于起草阶段,起草单位为市文明办。《草案》出台前历经多年调研。此次立法听证会后,市文明办和市司法局将根据各方意见对《草案》进行认真研究和修改完善,再按立法程序报市政府审议,年底前向市人大提案。
意义:“道德法律化”引导行为规范
“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草案》主要是为了填补广州全面、系统规范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地方立法空白,强化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执行力度,增强权威性。通过制定法律法规鼓励善行义举、惩戒失德行为,通过法的形式将部分道德规范变为法律规范,对不文明行为加以约束,通过良法善策为社会文明建设保驾护航,“这正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具体化。”
市文明办表示,本次《草案》的制定在条文中规定提倡与鼓励的行为,同时也规定需重点治理的不文明行为,将其划定在不道德的行为之列从而进行整治。
“曝光和处罚只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手段之一。我们更希望通过这次立法,引导行为规范,鼓励市民及单位共同参与城市文明建设。”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强调说。
七类不文明行为入动态“重点治理清单”
《草案》第四章第二十四条列出了广州市对不文明行为实行的“重点治理清单制度”。《草案》指出,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应当定期对本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现状进行评估(可以委托第三方开展),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重点治理清单内容,并向社会公布。
拟重点治理的七类不文明行为:
(一)公共场所乱扔垃圾、随地吐痰; (二)驾驶机动车不按规定礼让行人、随意穿插变道、违法停车; (三)行人、非机动车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不按照规定通行; (四)在严格管理区携带犬只出户未用犬绳牵领犬只、未即时清理犬只粪便; (五)随意张贴、喷涂小广告; (六)在住宅小区楼道、绿地等公共区域乱堆杂物; (七)制造生活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五类不文明行为新增明确法律规范
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其采取补救措施,处以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清除,处以五十元罚款;
行人、电动自行车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不按照规定通行。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警告或者十元罚款;
随意张贴、喷涂广告。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有碍城市容貌的,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
在住宅小区楼道、绿地等公共区域乱堆杂物。由街道办事处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责令清除;拒不清除的,强制清除,费用由违法责任人承担;
制造生活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多处罚手段增违法成本
《草案》对上位法未规定或未明确罚则,而群众又反响强烈的不文明行为,例如行人、非机动车通过路口或横穿道路不按规定通行,随意张贴、喷涂小广告,公共区域乱堆杂物,制造生活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等,进行了明确规范。
此外,《草案》除了依法设定相应法律责任外,还设定了“记录”和“曝光”等举措,以增加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以不利的法律后果作为威慑,最终确保《草案》内容得以有效执行。
观点交锋
建议曝光现象而不曝光个人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的专家代表梁国雄对曝光持反对态度:首先,曝光的程度、曝光的主体、曝光的具体行为等标准都较难拿捏,界线的模糊容易造成不平;其次,社会需要厘清一个基本概念,即到底要曝光行为抑或现象?对不文明现象曝光是应该的,但曝光事实,便必然牵涉到个人。
他建议将“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改成“对不文明现象进行曝光”,同时处罚违规违法个人。
生活习惯难根除 辅助手段有必要
“没有罚出来的文明法治理念,各种不文明行为、积淀已久的生活习惯恐怕很难根除。”人大代表赵广军首先为草案和曝光手段投下赞成票。
广东正平天成律师事务所的专家代表陈敏表示,《立法法》规定《草案》为地方性法规,可针对地方的管理事务,在上位法规定的范围内做出规定。立法具有法律依据。同时,现有法律对于不文明行为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或者是尚不能控制。因此,在现有的法律框架范围内,再补充一些符合立法原则的规定和辅助手段,她认为“很有必要”。她说,曝光也是一种行政管理行为,同样要纳入法律系统去进行评价和审核。

热点内容
劳动合同法休假期间参与值班 发布:2025-05-16 05:18:40 浏览:188
新婚姻法对事实婚姻是如何解释的 发布:2025-05-16 05:18:05 浏览:763
劳动法简史 发布:2025-05-16 05:13:44 浏览:41
德阳法院网 发布:2025-05-16 04:51:23 浏览:385
劳动法里男生的护理假有多少天 发布:2025-05-16 04:46:31 浏览:69
司法局介绍 发布:2025-05-16 04:37:41 浏览:120
集团巡视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6 04:32:50 浏览:520
劳动合同法旷工怎么扣钱 发布:2025-05-16 04:31:21 浏览:27
民事诉讼法证据的若干规定释义 发布:2025-05-16 04:26:47 浏览:762
涉外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16 04:26:09 浏览: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