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学中的故意

法学中的故意

发布时间: 2021-01-16 23:58:57

㈠ 求助刑法学中无罪过事件的案例包括直接故意,间接故意;疏忽大意过失,过于自信过失四个方面各一个例子

直接故意:某人要杀他老婆
间接故意:使用投毒的方法杀他老婆,因专为目的是为了杀他属老婆,但他明知这种行为可能对他们的孩子造成伤害,并放任这种危害的发生,当他孩子死了,就属于间接故意了
疏忽大意过失:夫妻2人吵架,男方拿刀乱挥吓吓女方,不小心把邻居家的孩子砍到了
过于自信过失:夫妻2人吵架,男方把女方砍了,但男方认为砍的并不重,就自己帮她包扎了一吓,最后导致死亡

法学,刑法,关于犯罪的主观方面的问题

法学,刑法,关于犯罪的主观方面的问题

叶赫那拉闻多解答;

一、正规大不老师,不会以这样的案例分析案情,只有司法考试的才师这帮骗子用这样的案例欺骗学员;

二、从法学案例分析角度,朝代不一样,适用的法律不一样,所以,不能以古代的行为,适用今天(中国)法律,这是法律人起码的水准。

三、关于你所说,‘拳打镇关西“的历史背景;

1、水浒第三回
鲁智深与史进李忠喝酒遇到卖唱两父女:金老汉和女儿金翠莲。金翠莲被迫嫁与郑屠为妾,后来被其妻赶出门,到酒楼卖唱还钱给郑屠。鲁智深打抱不平,先帮忙两人脱身,然后到集市找到正在卖肉的郑屠,故意挑唆并一切肉为名耗其体力,最后郑屠不堪忍受与鲁智深冲突,鲁智深边骂边打三拳将其打死,急中生智称其诈死,扬长而去,恐此地不宜久留,后出城,最终投奔五台山。

2、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提辖听了金翠父女的遭遇,非常生气。第2天把金翠父女送走.然后就去找镇关西算账.一开始鲁提辖慢慢叫他做臊子,打他弄的生气让他先动手.鲁提辖见郑屠一刀过来就朝郑屠小腹一脚,郑屠倒在地上.鲁提辖冲过去往一拳比一拳厉害,先是打在眼睛,郑屠直叫好,鲁提辖又一拳打在鼻子上使鼻子外道一边,郑屠哭着求饶,鲁提辖又一拳过去打在太阳穴上,郑屠躺在地上,鲁提辖看了郑屠死了就借郑屠假死的理由,然后就逃之夭夭 .

就以上案例而言,如果说是当今法律适用,也属于故意伤害。根本谈不上过失。

四、故意与过失;

(一)故意;

1、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包括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

2、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3、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二)过失;

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

综上所述,笔者愿与任何司法考试所谓的老师PK法学。

㈢ 法学专业者如果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还能从事什么职业

不能从事了。法律工作人员有了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要吊销职业证,如果重新找相关的工作也要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不能从事这种职业。

㈣ 法律上的故意是什么意思

法律上的故意一般是指刑法中的。刑法理论中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内意,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容己的行为会给他人造成损害去为之,也即行为人为达成损害目的而去故意事实行为,对损害后果是期望的;间接故意是指明知会给他人造成伤害而仍然为之,对损害后果不期望也不反对,是一种放任损害后果发生的心态。

㈤ 刑法学中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是什么

间接故意是,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对结果的发生专持放任的态度。属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相似之处,二者都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但二者却是有区别的。从本质上说,间接故意所反映的是对社会关系的积极蔑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所反映的是对社会关系消极不保护的态度。这种本质上的差别,又是通过各自的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体现出来的。首先,间接故意是“明知”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过于自信的过失是“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明知”比“预见”要具体、要全面。其次,间接故意是为了实现其他犯罪意图或非犯罪意图而实施行为,而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之所以实施该行为,是因为考虑到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最后,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的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并不希望也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

㈥ 张明楷教授《刑法学》一书第280页提到的“构成要件的故意”的内涵是什么与“责任的故意”有什么区别

我不太理解你想问的是什么,但是我看了张明楷教授这部分内容之后,我对这段的理解是,如果行为人以为自己实施的是正当行为(如正当防卫),但是实际上其实是假想防卫,那他对于行为的违法性是不存在故意的,因此不能认为是故意。
若甲明知乙出现了假想防卫而利用乙,比如乙一直以为丙要杀他,丙其实也一直威胁乙说要杀乙,一天丙拿着锄头出现在乙的门前(丙可能只是刚从地里回来,当时并没有要杀乙的意思),乙觉得自己生命受到了威胁,就想在丙“动手”之前把丙杀掉,而甲刚好有一直与丙有过节,甲也知道丙此行并不是来杀乙的,因此,甲就利用这次机会,帮助乙实施了乙所认为的“正当防卫”,对于这个行为,根据法律效果的限制责任论,乙为故意,甲构成帮助犯,根据张明楷观点,乙为过失,甲为故意利用他人过失行为的间接正犯,即使甲不构成间接正犯,也能成立故意的帮助犯,这是因为张明楷教授认为对于正犯的假想防卫行为并不以故意为前提,而是以不法行为为前提。也就是是说,只要乙的行为构成假想防卫,甲的行为就可构成犯罪。

㈦ 《刑法学》概念中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二者如何区分,最好有例证

间接故意就是应该做且能做二没有去做。过于自信的过失就是通过一些客观判断后认为不会发生,因而没有做。

㈧ 刑法学书上说:不存在对基本犯罪持过失,而对加重结果持故意的结果加

就像楼上说的一样。
后面的已经不是结果加重犯,而是故意杀人了。如果前面的行为构成犯罪,就是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了。

㈨ 请教各位法学院高手和法律界高手,本人司考生,请教各位一个问题,即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竞合

个人认为你分析的对,只是故意杀人这个环节,如果其知道下面挂了人,因害专怕而继承开属车,最后致死,此才为故意杀人,如果是不知道的话,更像是交通肇事!

从上面的信息看,前后是两个行为,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数罪并罚;

㈩ 刑法总论问题 法学问题 为什么案例中,若丙为死,则乙是故意伤害而不是故意杀人未遂

虽然看不抄清,但还是回答一下。死亡有可能造成四种结果:意外事故,过失致人死亡,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故意杀人罪。
区别就在于主观,主观上没有故意也没有过失,意外事件,主观过失,过失致人死亡,然后重点来了,主观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虽然都是故意,但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要求只有伤害故意,带着伤害故意过失致人死亡才属于故意伤害罪,如果带有故意杀人的故意致人死亡才属于故意杀人。

热点内容
打印的欠条没有签名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19 14:27:33 浏览:234
刑法中打人 发布:2025-05-19 14:27:21 浏览:930
道德结构解释 发布:2025-05-19 14:26:16 浏览:994
快递新条例 发布:2025-05-19 14:23:27 浏览:574
荥阳法院班子 发布:2025-05-19 13:43:54 浏览:142
以下属于法律效力的范围的是 发布:2025-05-18 04:24:18 浏览:767
执行法律知识包括什么 发布:2025-05-18 04:21:33 浏览:135
山东计划生育条例罚款 发布:2025-05-18 04:14:57 浏览:877
法律服务采购河南 发布:2025-05-18 04:10:37 浏览:956
富宁县律师 发布:2025-05-18 03:56:57 浏览: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