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宋朝主要立法活动

宋朝主要立法活动

发布时间: 2021-01-17 02:26:51

1. 宋朝的时代特征

1、宋朝文化 · 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

宋代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等等,另外有专业性很强的武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宋仁宗以后,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至宋徽宗时期,全国由官府负担食宿的州县学生人数达到十五、六万人,这种情况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除了官办学校而外,私人讲学授徒亦蔚然成风,其中以书院的兴盛最为引人注目,闻名全国的有所谓四大书院,即石鼓、岳麓、白鹿洞、应天书院。

据史书记载,至南宋时期,很多州都建有书院,如绍兴、徽州、苏州、桂州、合州, 等等。教育的普及既是宋代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宋代文化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宋代文化成果不胜枚举,其中有两项重要成就有必要单独提一下:其一,宋代的绘画艺术。赵佶虽然做皇帝不行,但他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巨大贡献却不可否认。首先,他是一位天赋极深的绘画爱好者,又是造诣很深的画家。其次,他又是宋代绘画领域的组织者和主要资助者。

由于这一渊源,在宋代宫庭之内,集中了一大批杰出的画家。黄筌的花卉,李公麟的人物,米芾及子友仁的山水,徽宗本人的花鸟,皆卓绝于世。即使以现在的眼光审视他们的艺术水平,也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二,宋代还有一最辉煌的美术工艺,为历朝所不及者,就是磁器。功底深厚的宋代文化,统治者的自身的文化素养及价值取向,使凝聚在宋瓷上的文化艺术更是空前绝后的。以宋官窑代表典型的供御用瓷,其釉色平淡含蓄,素雅之中表现着内心的意蕴。

从美学角度,它的艺术格调是高雅的,特别受到西方人的倾赖。细密的冰片,隐约间闪烁着钻石的光芒,仿佛是宋代艺人无意间冰镐敲击的严冰穿过时空来到了我们面前、温润而细腻。后世把宋代五大明窑称为“千古绝唱”。

2、宋朝科技 · 自然科学的黄金年代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过,宋代是中国自然科学的黄金时代。宋代科学技术无疑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两宋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之大、之高,在中国历史上是罕有的。震惊世界的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除此之外,宋朝科技在许多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兴修水利,实施水稻的双季栽植;茶叶种植面积扩大;棉花成为普及性农作物;算盘开始应用,从此成为东亚商人的主要计算工具......

在天文领域,宋代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北宋中期,杨忠辅制定《统天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这个数字与西方1582年颁布公历时的数据完全相同,比现代天文学所测数值只差26秒。由此可见,宋代天文学发展水平之高。

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宋代也是成就卓著。在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宋朝政府十分重视与广大民众卫生健康息息相关的医学事业,不仅政府出面编辑刻印了很多医学典籍,而且要求各州县加以推广应用。

其中《太平圣惠方》100卷,收录中药处方16834个,《圣济录》200卷,是医学上的一部网络全书,收集了诊断、处方、审脉、用药、针灸等各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政和本草》共介绍各种药材1558种,其中新增加628种新药,可以说是一部完备的药物学著作。

南宋时期的宋慈收录并总结了前人的法医知识,创作出《洗冤集录》一书,其中涉及验伤、验尸、血型鉴定、死伤鉴别、检骨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同时对毒药和医治服毒的方法也进行了总结,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医学著作。

上述仅仅是介绍了宋代医学领域很小部分的成就而已,于此亦可以看出两宋时期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之一斑了。

(1)宋朝主要立法活动扩展阅读

外交

宋朝外敌频繁,外交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针对不同的外交对象,给予不同的馆待礼遇,并使之专门化。北方的辽金两朝都对宋朝构成巨大威胁,其外交事务主要由枢密院的礼院负责,包括文书往来、使节派遣和一切接待事宜等。

元丰年间,枢密院改置北面房,掌北界国信,南宋沿袭之。此外,宋朝专门设置主管往来国信所,作为负责与辽、金交往的具体事务机构。而西夏、高丽、越南(宋朝先称之为“交趾”,后改称“安南”。

宋时越南历经丁、前黎、李、陈等王朝统治)等国,由于宋朝视他们为藩属国,所以发出的外交文书和礼物等皆称“制诏”或“赐”,对其国家的外交承认被称为“册封”。

宋朝在京城设置许多外交接待馆驿,作为国家接待各国使节的地方。辽在都亭驿,西夏在都亭西驿,高丽在梁门外安州巷同文馆,回鹘、于阗在礼宾院,三佛齐、真腊、大理、大食等国家在瞻云馆或怀远驿。

2. 宋太祖赵匡胤做哪些立法活动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巩固统一,维护封建秩序,开始了一系列立法活动?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防止割据分裂为立法指导思想,崇文抑武,儒道兼用,大度兼容,强调慎法,实施轻刑?同时,宋朝调整经济的法律法规,在我国经济立法史上形成了较完备的经济法律体系,使宋朝成为我国古代民商事及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朝代,对商人给予了较往常更多的尊重,对后来的经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建立北宋政权?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秩序,宋太祖在即位后不久,就命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窦仪等人修订法律?

窦仪是前朝元老,懂得如何修订法律?

他和苏晓?奚屿?张希逊?陈光父?冯叔向等人,在总结唐朝和后周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宋朝第一部刑法典《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共30卷?

《宋刑统》修成后,宋太祖于963年下诏刻版印刷颁行全国,成为我国法制史上第一部刻版发行的封建法典?

《宋刑统》颁布后,中经宋神宗?宋哲宗?宋高宗几朝数次修改?但由于它是宋朝开国以来第一部法典,继承皇位的几代君主都不敢轻易修改,所以,每次改动都很小?

从法律形式上看,宋朝的敕书应用极为广泛,经常使用敕书来处断案件,从而使敕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法律规范?

敕发布多了,时间一长,前后敕有抵触,必须进行汇编整理,删去过时的,保留现有用的,这就是“编敕”?把散敕中一事一例的判例,经过汇编整理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通行于全国的法律条文?可见,编敕是宋朝立法活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形式?

宋朝编敕极其频繁,每逢新皇帝即位,同一皇帝改变年号,都要重新编敕?宋朝皇帝改元多,编敕也就多,以至于到底有多少部编敕,实难统计?

编敕实质上是对《宋刑统》的重大修改?而且,与刑统相比,编敕可以随时发布,运用起来灵活得多,统治者随心所欲地经常编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律敕并行,即在保持《宋刑统》的应有法律效力的情况下,提高敕的地位,在审断案件时加以引用?这是宋朝立法的特点?

宋朝在刑事法方面有盗贼重法?折杖法,以及刺配和凌迟?

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宋统治者开始对一些重要地区盗贼犯罪论以重法,以严惩窝藏盗贼的行为?

随后,出于京畿地区安全的考虑,将京城开封及诸县划为“重法地”,规定凡在“重法地”内犯贼盗罪者,适用比《宋刑统》重的处罚?后来重法地的范围扩大到一些非重法地?

宋朝首创折杖法?折杖法就是将笞?杖?徒?流等四种刑罚折抵为一定数量的杖刑的刑罚制度,其总体趋向是使刑罚减轻?

赵匡胤

3. 宋朝最初用的天文立法是沿用自后周的历法,这部历法的名字叫什么

现在抄网络上都能找到各朝《律袭历志》的电子版。
“显德《钦天历》亦朴所制也,宋初用之。建隆二年,以推验稍疏,诏王处讷等别造新历。四年,历成,赐名《应天》,未几,气候渐差。太平兴国四年,行《乾元历》,未几,气候又差。继作者曰《仪天》,曰《崇天》,曰《明天》,曰《奉元》,曰《观天》,曰《纪元》,迨靖康丙午,百六十馀年,而八改历。南渡之後,曰《统元》,曰《乾道》,曰《淳熙》,曰《会元》,曰《统天》,曰《开禧》,曰《会天》,曰《成天》,至德祐丙子,又百五十年,复八改历。使其初而立法吻合天道,则千岁日至可坐而致,奚必数数更法,以求幸合玄象哉!盖必有任其责者矣。”
这里就是楼主的答案了,宋初继承了后周的《钦天历》,此后在北宋经过八次改历颁布,南宋经过了八次改历(很多是以年号命名,例如乾道、淳熙都是宋孝宗的年号)。
至于原文地址,恕我不放上来了,可能被封。如何检索?网络输入“宋史 律历志”即可。

4. 比较唐朝与宋朝立法原则的区别

一觉唐朝与宋朝立法原则的区别的话,还是要专业的角度去分析。

5. 简述宋朝主要立法活动

我国古代刑书,自秦商勒“改法为律”后均称为律,至唐末出现刑律附载有关格敕回的(大中刑律统类),答刑书的名称和体例发生了一定变化。《宋刑统》的体例,即仿自唐末的《大中刑律统类》、后唐的《同光刑律统类》和后周的《显德刑律统类》。这种始于唐末完备于后周的综合性刑事法律,就是宋朝主要法典——《宋刑统》的历史渊源。由传统的律到刑统,是法典编制体例上的一个变化。所谓“刑律统类”或“刑统”,一般以刑律为主,而将其他刑事性质的敕、令、格、式分载在律文各类之后。依律目分门别类地加以汇编。《宋刑统》的编纂,正是这种法律形式和立法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6. 比较唐朝与宋朝立法原则的区别

一个立法比较宽松,一个立法比较严谨,尤其是对农民增收税务方面的

7. 宋朝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宋代是中国古代发展历史上值得永远铭记的时代。宋代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比前朝有长足的发展和显著的变化。河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杨高凡认为,宋代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得到发展,法制建设也表现出与其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时代特色。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维护私有权益的经济立法和民事立法更加详密完备,具有无与伦比的时代特征。

宋代是一个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王朝。这一时期,不仅让人们的义利观念和私有权观念发生变化,也促进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发展,使以维护私有权为主要内容的民事法律规范更加完备。因而,民法成为宋代法律内容中最丰富,最能反映宋代法律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是民事权利主体的变化。在租佃制、雇佣制盛行的宋代,不仅官户、地主、平民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就是唐代的“贱民”,即宋代的客户、工匠、机户乃至私家雇佣的人力和女使等,在宋代亦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依法享有权利主体的资格,这些“贱民”法律地位的提高,是宋代民事法律体系、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另外,宋代出现的义庄、祭田、学田及寺院等都有独立的财产、完备的管理制度,是受到法律保护的社会团体。在法律上,它们具有财团法人和综合法人的性质。

第二是物权法的详备。宋代是一个私有制高度发展,所有权观念深化的朝代,所以调整物权关系、维护私有权利益的法律也相当详备。尽管宋代没有现代概念上的动产与不动产的明显区别,但在内容上已有财物与产业之分,无论是私财还是官物,私产还是公业,都是法律积极维护的对象。宋代法律对动产物权的原始取得(先占、遗失物、漂流物的拣获、埋藏物的发现等)和继承取得(买卖、赠与、继承等)及添附物的处理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对以动产物权作为借贷担保的质、当、典押等亦有明确的立法。凡私自移走支配他人所有财物,在刑法上则构成了盗窃罪,并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此外,宋代法律对以田宅为主要内容的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使用、收益和处分的规定更加详密。

由于宋代统治者对土地的占用、开垦、典卖采取了自由放任的政策,为土地所有权的取得带来了新的特点。在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冲击下,土地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使土地所有权的转移相当频繁,买卖成为取得土地所有权的主要途径。宋代租佃制、典卖制的盛行,又使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开始分离,宋代法律不仅承认这种分离的合法性,亦允许占有权、使用权独立有偿转移,并受到法律的保护。永佃权在宋代土地所有权中是一种强有力的物产权,既可以世代相承,亦可以典押转让使用权和收益权。宋代物权法的内容十分丰富,对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起了积极作用。

第三是债权法的发展和契约关系的发达。债是指特定当事人之间请求特定行为的民事法律关系。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商品交换关系复杂化,在买卖、借贷、典当、租佃等契约关系中,因侵权行为、不当得利 、无因管理等法律事实,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为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宋代在法律中对债的发生、债的履行、债的担保、债的免责、债的强制效力及债权人的权利、债务人的义务都作了详细规定,以至于出现了“违契不偿,官为理索”的说法,以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在契约关系方面,宋代的契约作为商品交换关系的法律形式,是为适应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是维护所有权利益的重要法定依据。宋代的契约种类繁多,主要有买卖契约、借贷契约、典押契约、租佃契约,但无论哪类契约,凡经官府印押,交纳契税的,官府都承认其法律效力。为了维护所有权人的利益,宋代法律对契约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担保责任、时效、损害赔偿等都作了严格规定,明确了立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是妇女在婚姻家庭关系中权利的扩大。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妇女的社会性劳动进一步增强。妇女经济地位的变化带动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变化。在婚姻关系中,宋代妇女的法定离婚权冲破了“七出”“义绝”的范围,离婚的主动权有了明显增大。随着人们对妇女贞节观认识的变化,社会各阶层对妇女的再嫁表现出积极的支持态度。在法律上表现为维护妇女再婚自由权的立法相应增多。宋代规定,寡妻既可以另适,也可以招来接脚夫,妇女再嫁在宋代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家庭关系中,特别是夫亡妻在的家庭中,法律确定了寡妻的户主权,在户绝家庭中,寡妇依法享有立继权和代位继承的权利。因此,宋代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变化,也是宋代法律变化的重要表现。同时,宋代在财产继承法等方面的制度也非常完备,这反映了宋代对私有权维护的深化程度和法制特色。

宋代在完善法律制度的同时,重视程序建设也成为其诉讼法的时代特色。诉讼法是保证实体法正确实现的程序法,依据案件的性质,诉讼法又分为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宋代的法典和前代一样不仅实体法和程序法不分,刑诉法和民诉法也不分。其司法机构设置、诉讼活动原则、诉讼程序、审理方式、判决方法等虽多借鉴唐代的制度,但以程序制约司法权的滥用是其突出的特征。在宋代,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君权的强化,表现在司法上是皇帝越来越广泛行使审判权,当时的审刑院就成为皇帝审断案件的顾问机关。宋代中央的中书、枢密、三司等行政机关直接干预司法审判活动。在地方,强调州县行政长官必须亲自审问案件,既加重了他们的司法责任,也扩大了他们的司法权力。这都是皇帝加强对司法权控制的表现,也是宋代司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制度正义是宋代刑事审判最突出的亮点。为了保证实体法的有效实施,宋代构建了完备的审判、复核、监督检查机构体系,规定了详细的起诉形式,建立了收集、辨别、运用证据的制度。为防止司法官吏在审判活动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造成刑狱冤滥,从制度层面对审判权进行了限制。首先是确定了“鞫谳分司”体制,使审理权与判决权分离;其次是规定了“长官躬亲”制,以防司法审判中的吏奸之弊;其三是推行“亲嫌回避”制,以保证审判的公正;其四是确立了“据状勘鞫”制,以防状外别生奸狱;其五是限制滥施刑讯,防止冤案滋生。在司法制度中,审判程序规定的尤为严密。从刑案现场勘验、取证、审讯到结案,都规定了严格的程序和标准,防止官吏在各个环节中借机生奸。在审理结案之后,检法议刑之前,创立了必须的录问程序,即对徒刑以上大案,另外安排官员提审录问案犯,进一步核查犯罪事实,以防审理中的差误,这是其他朝代审判中没有的程序。录问无枉错之后,由检法官根据案情检出适用法条,这就将定罪量刑限制在法律范围之内。其后则由幕职官根据案情和法条草拟初判意见,交由通判及幕职官集体审核签押后,呈知州定判。如此严密的审理和判决程序,在中国法律史上独树一帜。试图通过制度正义实现法律正义,也是宋代法律建设趋向文明的突出表现。

在宋代,随着民事权利主体的扩大,有关民事诉讼的法律也更加完备和具体。宋代不仅明确规定了受理民诉的“务限”,案件“结绝”的时限,审结后官府给予当事人“断由”,而且对民事诉讼审理不当的案件准许当事人上诉。更值得一提的是,南宋初为了宽恤民力、恢复生产、钳制官吏违法害民,广开越诉法,这不仅丰富了宋代民事诉讼法的内容,扩大了民事诉讼权,也彰显了宋代民事诉讼法的发达。

中国古代的司法中,既没有律师也没有辩护制度,百姓的诉讼全凭官吏决断,被冤之民无法得到法律帮助。至宋代,由于人们私有权观念的深化,人身权利相对扩大,要求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愿望日渐强烈。基于社会的需要,在江南民间产生了“教引讼理”“教授辞讼文书”的讼学。同时也出现了专门指教词讼、替人辩理为业的讼师和以佣笔为业的写状代书人。讼学的产生,讼师和佣笔代书人的出现,是中国封建诉讼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也反映出宋代诉讼活动十分活跃。

同时,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宋代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但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中央集权制度加强,调整经济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法律内容相当丰富:如商事法、专利法、矿冶法、财政法、税收法、钱法、钞法等,宋代经济立法尽管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但也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总观宋代的法制建设,不仅规范详备,内容丰富,亦表现了突出的时代特点。民事法规和经济法规完善表现出宋代私有权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达;从诉讼法的完备和民间讼学的产生表现出宋人对程序法的重视。可以说,宋代法制在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两方面表现十分突出。宋代法制虽有因袭旧制的方面,但也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点,在中国封建法律史上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8. 中国法制史试题 宋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

1.夏朝的法制观是
A.奉"天"罚罪 B.威侮五行 C.禹刑 D."昏、墨、贼、杀"

2.商朝思想政治范畴的罪名是
A.腹非罪 B."乱政"、"疑众" C."好党" D.妄言罪

3.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4.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典的国家是
A.郑 B.晋 C.齐 D.楚

5.战国时期,提出"刑无等级"法治主张的是
A.韩非 B.商秧 C.李俚 D.吴起

6.秦时主张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的是
A.李斯 B.韩非 C.商鞅 D.李俚

7.《盐铁论》称之为"论心定罪"的司法审判方式指
A.文字狱 B.春秋决狱 C.秋审 D.三司推事

8.中国古代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是
A.《九章律》 B.《傍章》 C.《泰始律》 D.《唐律疏议》

9.科举制首创于
A.隋 B.唐 C.元 D.清

10.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官史选任采取
A.任子 B.察举 C.九品中正制 D.征召

11.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活跃的时期是
A.秦 B.唐 C.宋 D.元

12.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
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

13.汉朝提出一套唯心主义"君权神授"理论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班固 C.蔡邕 D.叔孙通

14.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A.不孝 B.恶逆 C.大不敬 D.不义

15.首创以程朱理学为程式的经义取士制度的朝代是
A.唐 B.宋 C.元 D.清

16.元朝地方官吏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A.《元典章》 B.《大元通制》 C.《经世大典》 D.《至元新格》

17.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
A.理藩院 B.宣政院 C.大宗正府 D.中书省

18.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A.宋朝 B.明朝 C.清朝 D.元朝

19.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
A.大理寺 B.都察院 C.刑部 D.御史台

20.首创市舶制度的朝代是
A.唐 B.宋 C.明 D.清

21.清朝特别创立的刑罚有
A.发遣 B.充军 C.枷号 D.刺字

22.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典是
A.《大清律集解附例》 B.《大清律例》 C.《大清新刑律》 D.《大清会典》

23.清朝在广州设立的对外垄断代理商行称
A.申明亭 B.十三行 C.官本船 D.市舶司

24.清末立法中带有商法总则性质的是
A.《商人通例》 B.《公司律》 C.《奖励华商公司章程》 D.《大清商律草案》

25.首次规定废除帝制、确立共和制的立法是
A.《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C."天坛宪草" D."贿选宪法"

26.《临时约法》规定的立法机关是
A.立法院 B.参议院 C.参政院 D.国会

27.南京国民政府普通法院的审级制度为
A.二级二审制 B.三级三审级制 C.四级三审制 D.四级四审制

28.南京国民政府实施时间最长的宪法性文件是
A.《中华民国宪法》 B."五·五宪草" C.《训政纲领》 D.《训政时期约法》

29.抗日民主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党中央 B.参议会 C.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 D.人民代表会议

30.新民主主义时期,规定少数民族自治权的立法是
A.《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B.《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抗战施政纲领

二、多项选择题
1.《九章律》在《法经》六篇基础上增加了
A.《傍章》 B.《户律》 C.《兴律》 D.《厩律》 E.《张杜律》

2.唐律规定的赃罪有
A.受财枉法 B.受所监临 C.强盗 D.窃盗 E.坐赃

3.元代科举包括的级别是
A.乡试 B.差遣 C.会试 D.殿试 E.致仕

4.明初"刑乱国用重典"的内容包括
A."重典治史" B.镇压"犯上作乱" C.德主刑辅 D.治乱世用重典 E.推行法治

5.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法篇目包括
A.总则 B.债 C.物权 D.亲属 E.继承

三、名词解释

1.宗法制
2.编敕
3.朝贡贸易
4.地丁合一
5.三三制

四、简答题

1."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是什么?
2.简述清末修律的指导思想。
3.简述《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

1.试论唐初法制的指导思想。
2.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A 5.B 6.A 7.B 8.C 9.A 10.C 11.C 12.D
13.A 14.B 15.C 16.A 17.D 13.B 19.C 20.A 21.A
22.B 23.B 24.A 25.B 26.B 27.B 28.D 29.B 30.C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DE 3.ACD 4.ABD 5.ABCDE

三、名词解释
1.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周初系统地确立了宗法制。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而受封的诸侯对天于是为小宗,但在本诸侯国则为大宗,以下的卿大夫同理。对于异姓贵族,通过联姻也纳入宗法关系。全国上下以周天子为核心,由血缘亲疏不同形成了竞相拱卫的等级体制。

2.编敕--是宋代编纂历年所颁敕文的立法活动,由此所产生的敕文集也称编敕。编敕属于一般法,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

3.朝贡贸易--明朝官方允许的一种对外贸易,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政治性贸易。通商国家要受明朝的册封、经明廷发给朝贡"勘合"方可来华朝贡,同时允许附带与中国商人贸易,这一阻碍海外贸易的落后制度一直被明坚持。

4.地丁合一--雍正年间,在全国推行"摊丁入地"的赋役改革,即以省为单位,将已固定的丁银数额平摊至田赋银之上,使丁银成为田赋银的附加税。丁银的征收与田赋银的征收完全合一,总称"地丁银",也被称作为"地下合一"。地丁合一制完成了唐两税法以来赋役合并的演变,是中国赋役制度的重大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意义。
5.三三制--为团结各阶层人民参加抗战,抗日根据地的施政纲领规定,在政权建设中贯彻"三三制"的原则,即在抗日政权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四、简答题
1.《晋律》第一次将之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封建礼制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的远近关系,共有五等,即"五服"制。按五眼制的标准,愈亲近者,卑犯尊,处罚越重;尊犯卑,处罚越轻。愈疏远者,卑犯尊,处罚较亲近者为轻;尊犯卑,处罚较近者为重。这一原则使法律成为"峻礼教之防"的工具,从而确立了后世法定亲等制度。

2.1902年,清廷命沉家本等为修律大臣,并下达下谕,规定修律的指导思想是:"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此后又陆续发布上谕,反复强调其指导思想,表示绝不能动摇"三纲五常"这一"数千年相传之国粹,立国之大本。"

3.宣布废除封建性、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确定以乡村为单位、按人口平分一切土地的土地分配方法;确认农民对所分得土地的所有权;确定土地改革的合法执行机关为乡村农民大会、贫民团大会、区县省级农民代表大会;确定保护工商业原则。

五、论述题
1.(1)唐大宗继位前夕,确定了"安人理国"的总方针,初唐法制的指导思想,便是这一总方针在立法、执法上的体现。(2)唐初的法制指导思想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德主要是指君主要以"宽仁治天下";礼,主要是指以封建纲常对臣民进行教化。强调治国必须兼有德礼和刑罚,二者的关系是"本"和"用"的关系,德是根本的、主导的,刑是辅助的、派生的。其二,立法要宽简、划一、稳定。宽,是宽大,主要指立法内容方面,其基本点是轻刑,尽可能使人不致陷于犯罪,或犯罪后得到较轻的处理;简,是简约,主要指立法形式方面,其基本点是简明,使百姓通俗易懂,使官吏便于掌握。立法划一是保证断罪量刑准确的必要前提,不但要将律文统一,还要将律条的解释统一,还要求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其三,执法要求审慎。强调办案必须严肃、慎重,审断应有证据;对于死刑的执行尤其慎重。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是,试图从各个方面限制和防范袁世凯的复辟,巩固

辛亥革命的成果。其中包括:第一,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以"防总统之独裁";其二,进一步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加强国会对总统的监督;其三,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以防袁世凯随意撕毁约法。(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文献,其主流是好的,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有局限性,其旨在约束反革命力量,却又拱手交出政权,没有涉及土地问题,没有充分地发动群众,因而最终被袁世凯所背弃。

育路考研

更多信息请访问:育路考研频道
一、立法指导思想
1、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
2、崇文抑武,儒道兼用
3、强调慎法,法贵力行
4、义利并和,通商惠工
二、立法概况
1、刑统:《宋刑统》,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2、编敕:将皇帝若干年内所颁的针对一时、一事、一地的无普遍适用效力的“散敕”进行整理,删除重复、矛盾及无普遍指导意义者,分类汇编,经皇帝批准后颁布。
3、编例:由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编集的判例汇编。
4、条法事类:《淳熙条法事类》、《庆元条法事类》、《淳佑条法事类》
三、法学成就
宋慈:《洗冤集录》,是中国乃对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完善的法医学专著。
四、宋朝法制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宋朝刑事法律
一、定罪量刑的原则
重法地与《盗贼重法》:对一些重要地区的盗贼犯罪论以重法。
二、刑罚制度
刑罚的变化:①折杖法;②刺配;③凌迟。
三、罪名
新设“天地坛非执事辄临”与“盗剥桑柘之禁”罪名
第四节 宋朝民事法律
一、民事法律关系
二、物权:义庄
三、债权
四、婚姻家庭与继承权
第五节 宋朝行政法
一、行政组织
二、监察制度
三、官吏管理制度
第六节 宋朝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新设审刑院
二、诉讼审判制度
1、大案奏裁制
2、鞫谳分司制
3、翻异别推制
4、务限制度
5、理雪制度
三、监狱制度

9. 宋朝法律制度有哪些重大发展

一、宋朝法律制度的重大发展:

1、在立法上的体现:

①在《宋刑统》这部国家 大法中,增加了皇帝个人敕令,反映出皇权对立法的控制。

②制定编敕。

③制定《盗贼重法》

2、在法律内容上的体现:

①规定了刺配刑。

②规定了最为残酷的生命刑——凌迟刑。

3、在司法制度上的体现:

①在中央司法机制之上,设置审刑院。

② 在地方州县之上设立提刑司。

二、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法律原则和规则的总称。法律制度从宏观角度来说,与法系的概念比较接近。

1、一国的立法制度与司法制度的总称,即通常所称的“法制”。

2、法律制度是指运用法律规范来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时所形成的的各种制度。

3、法律制度是指运用法律规范来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时所形成的各种制度。

它调整了多少社会关系就包含有多少种具体的法律制度如行政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婚姻家庭法律制度、诉讼法律制度、教育文化法律制度及狭义的法律制度等。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构成法律部门。一国的立法制度与司法制度的总称,即通常所称的“法制”。法律制度从宏观角度来说,与法系的概念比较接近,我们不能把制度等同于法律条文。

10. 唐朝与宋朝立法原则的区别

既然说宋朝的科举制度在唐朝的基础上发展得十分完备了,那么它与回唐朝的科举制度相比较答,主要有哪些方面的进步呢?

宋朝的科举考试主要包括贡举、武举、制举、词举、童子举等。其中“贡举”又分为进士、明经、诸科等科目。而又以进士、诸科两科中录取的士人最多;持续的时间也最长;影响也最大。

热点内容
校办企业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9 15:02:53 浏览:397
刑法开题报告 发布:2025-05-19 15:02:51 浏览:103
劳动法对孕期员工的规定 发布:2025-05-19 14:46:47 浏览:553
打印的欠条没有签名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19 14:27:33 浏览:234
刑法中打人 发布:2025-05-19 14:27:21 浏览:930
道德结构解释 发布:2025-05-19 14:26:16 浏览:994
快递新条例 发布:2025-05-19 14:23:27 浏览:574
荥阳法院班子 发布:2025-05-19 13:43:54 浏览:142
以下属于法律效力的范围的是 发布:2025-05-18 04:24:18 浏览:767
执行法律知识包括什么 发布:2025-05-18 04:21:33 浏览: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