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劳动合同法逐条解析

劳动合同法逐条解析

发布时间: 2022-01-20 19:51:26

①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详解

是的,两者满足一种,但是都还必须加上“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这个条件。另外“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和“劳动合同约定工资”都是包含但不仅限于基本工资,是正式期的正常工资。

② 新劳动合同法 第十五条如何解读

1、首先没有这条规定。怎么我手中的合同法和你的合同法不同?!应该你那内是草案的规定吧。呵容呵。

2、专项培训在劳动合同法第22条中体现,并没有对培训时间有什么法定要求。当然,如果你的第15条是你目前和单位新签署的劳动合同,我个人认为,这种单位愿意扩大其义务的做法并不会受到什么法律限制的。

③ 劳动合同法83条解读

仅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即为劳动合同期限,也就意味着没有试用期,也就只有正式工资!要求单位补足没发的工资!没有赔偿金,赔偿金适用在用人单位违法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待续,因为忘了你的问题了。

④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逐条完全解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一般来说,法律的抄正式解释,又称袭法定解释、有权解释或官方解释,指被授权的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对法律文本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例如说最高院关于某某法的司法解释,或是某条的司法解释,这是有法律效力的。
立法解释,是立法机关根据立法原意,对法律规范具体条文的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所作的说明。作出法律解释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
学理解释是指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学者、专家、法律工作者等非官方主体对法律规范所作的阐明与解释。对应英文翻译为academic interpretation. 相对于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学理解释因缺乏法律上的授权,故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因此又称“无权解释”,前两种解释称“有权解释”。

⑤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的解读

这样的仲裁结论还是比较片面的。你们应该查一下你们当地在2008年1月1日前关于经济回补偿的相答关规定,如果有相关规定,那么,从1996年至2008年1月1日这个时间段也是要有相关的补偿的。你可以参考以下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的最后一句。 第九十七条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⑥ 关于《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的解读

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可以按有劳动合同处理。

⑦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相关解释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的解析:

第一款的详细解释在《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得到了圆满补充说明。

第六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第二款实际指的是《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一)到(三)约定的情况,也就是应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单位却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所以需要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举例:

若你2017年1月1日进公司,公司如果不和你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从2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止的11个月内,公司应该支付双倍工资。自2015年1月1日起视为建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目前基本认为自此之后就无需再付双倍工资了,但还是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其它情况下,法律规定应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不订立的,应支付双倍工资。

(7)劳动合同法逐条解析扩展阅读:

劳动者依法维权的一般方法

首先、应积极及时的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劳动法法规及政策,依法维权。

第二、与用人单位先行协商,摆事实,讲道理。

第三、通过正规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处理。

第四、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者在这些维权方法中需要依靠组织如工会组织、法律援助机构的帮助,所以劳动者还应该了解法律援助的资格审核知识。

在维权实践中,劳动者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

在维权实践中,劳动者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劳动仲裁申请时效。在实践中许多劳动者由于各种原因超过劳动仲裁时效。因此,劳动者在遇到劳动争议时,要特别注意不要错过一年的劳动仲裁时效,切忌轻易地放弃申请劳动仲裁的权利。

2、 在劳动仲裁程序中也有调解程序,要抓住调解机会。

3、 注意保留相关证据材料,如工资条、工作证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之规定,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4、 由于诉权只可行使一次,在提出仲裁请求时一定要准确无误。

⑧ 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内容及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内容及解读是关于支付经济补偿的依据,劳动者以此向公司申请经济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1、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4、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5、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6、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⑨ 劳动合同法第38条1款的详细解读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属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热点内容
物权法规定的质权的有 发布:2025-08-15 15:29:20 浏览:559
关于辞退违纪员工的劳动法 发布:2025-08-15 15:22:30 浏览:236
法律硕士论文摘要 发布:2025-08-15 15:15:31 浏览:650
幼儿道德案例 发布:2025-08-15 14:51:54 浏览:13
刑法的案例评析 发布:2025-08-15 14:50:29 浏览:526
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 发布:2025-08-15 14:46:44 浏览:719
法院警车高速 发布:2025-08-15 14:44:58 浏览:544
平定法院 发布:2025-08-15 14:34:57 浏览:982
美国最高立法机关 发布:2025-08-15 14:27:48 浏览:734
机关职业道德 发布:2025-08-15 14:26:46 浏览: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