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法与社会科学

法与社会科学

发布时间: 2022-01-23 16:46:14

㈠ 法律是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法律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法律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回具。由享有立法答权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总称。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法律部门,包括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宪法是高于其它法律部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最基本的原则,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活动的原则等.法律是从属于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可划分为基本法律,如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商法、国际法等。普通法律,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规范的总称。

㈡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是一回事么

一般讲是一回事,社会科学方法就是指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不过社会科学方法常常还包括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只是研究的方法。

法学和社会学,法学和哲学的关系

(一)法学与社会学

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具有综合意义的社会科学,主要研究回社会结构、社会活答动及其进程的宏观问题。法学与社会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交错的关系。一方面法学是要研究社会中的法,把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另一方面,社会学要通过法律来研究社会,因此两者有着极其广泛的共同论题。
(二)法学与哲学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哲学与法学的关系十分密切,19世纪之前,法学一直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随着人们对法学认识的发展,法学逐渐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但法学始终受到哲学的巨大影响。法学与哲学的关系在法理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法理学是对法的基本问题的哲学思考。

㈣ 法律与社会科学年会投稿容易中吗

法律与社会科学年会投稿,容易中的。
只要努力正能量,格式规范,按关摘要、键词、正文附注等等,字数不低于2000左右。

㈤ 法律与社会的关系

法律与社会

怎样才能超越“法庭与律师的社会学”呢?德国社会学家卢曼在30年前提出的这个问题,在今天,大概仍然是研究“法律与社会”的学者所不得不深思的。
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和历史学进入法律领域,固然增加了我们对法律的社会“面目”的认识,但同样也导致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危险:各种法律关系中的法本身趋于剩余化和边缘化。从法律现实主义到批判法学运动,以及法律社会学、法律人类学、法和经济学等研究,都试图将法律研究纳入一个“开放的社会科学”之中,或至少使法学具有鲜明的社会科学色彩。但在法学援引社会学经济学道德哲学以及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研究传统(无论是概念理论还是学科特有的方法,定量统计或历史学或民族志的叙事)时,当法学重新进入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时,法学本身是否会丧失其独特的研究传统呢?毕竟,法学的研究传统并非仅仅意味着盲点,它同样具有洞察力。跨学科的研究往往能够提醒我们注意到法律对各种社会领域造成的意外的后果,注意到法律现象往往于各种政治文化于社会的关系交织在一起,甚至把法律看作是根植于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系统环境的子系统,但在强调法律的社会性政治系和文化性的同时我们仍然欠缺真正的法律社会的理论来帮助我们理解法律的法律性而这恰恰是法律最重要的社会特征和政治特征。法律与社会的研究,并不仅仅要关注在历史的不同阶段或者在不同文化中法律的种种面目,还要关注化身在这些千变万化面目中法律的本身;不仅要要理解,法律过程同时也是社会过程、经济过程、政治过程或文化历史过程,更要理解,在现代社会中,法律过程为什么没有变成上述这些过程的“附庸”或者所谓“附属现象”,正如卢曼、哈贝马斯等许多当代社会理论家所指出的,是理解复杂分化的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此,关注“法律与社会”这一研究传统的学者,不仅要棉队法学内部的排斥,对法学传统中法律的核心性、中立化和理性的想当然假设重新加以反思;同时,也要警惕来自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的“引诱”,对以这些研究传统为基础的任何还原论做法,对任何有意或者无意的忽视法律理性中应然与超越性因素的分析,都同样要持有反思的态度。因为,跨学科或多学科的研究,往往并不能实现一种开放的社会科学,尔只不过是用另一种受到专业分工的纪律束缚的研究传统,取代了现在这种研究传统,用另一种封闭性取代了这种封闭性。所以,“法律与社会”所要克服的就不仅仅是来自现代法学内部的“朴素”态度,也要克服来自那些促请法律学者关注所谓法律的“社会”、“文化”或“历史”因素的学科自身内部的“朴素”态度。探讨法律的社会性,并只是探究法律如何影响法律之外的其他社会领域,或者反过来社会中的所谓“外在”因素又是如何影响法律;“法律与社会”需要承担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

自80年代以来,法律社会学、法律人类学,以及整个批判法律运动,已经不在是“前卫”的法律思想,而有沦为成词滥调的危险。所谓“内生变量”与所谓各种社会“法律与社会研究的危机”,其表现就是简单地将法律地“性的”“外生变量”联系起来,这种简单套用各种社会科学理论的结果,是遗弃了法学这门所谓“最古老的社会科学”与社会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使“法律与社会”的研究即处于法学理论,也处于社会理论的边缘地位,将法学变成了一门社会理论的应用学科,无力推动法学理论和社会理论的发展。在《北大法律评论》的这期专号中,我们选择的文章,尽管不够全面,但关注的问题却有共同之处,就是如何思考所谓“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法律作为社会理论的核心理论提供“理论的想象力”和“经验的感受性”。

当然,这种“法律与社会研究的危机”,还有某些更深刻的背景。今天,我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强调“法律与社会”的研究视角,并不等于法律的实质化,并非只有哈贝马斯所谓“社会福利”范式的法律才具有社会性,“自由派——市民范式”的法律和程序取向的法律同样展现了法律与社会的关联,只是关联的形式更复杂、更微妙。因此,法律的自主性,并不象有的“法律与社会”的研究者认为的那样,表明法律缺乏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关联,换言之,是指法律的非社会性,而是卢曼所言,代表了功能分化社会的历史进化结果。就中国的现实处境和具体问题而言,“分化”并非一个尚待理解的事实,而是一个尚待实现,甚至在某些时候被认为是不应实现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与社会”的研究视角就更容易带有浓厚的“实质化”色彩,甚至“去法律化”的色彩,隐含了危险的政治意涵。因此,这种研究就尤其要重视法律与社会的深刻/复杂,而非简单直接的关联;要重视法律的规范努力和建构作用,而不仅仅是法律的经验处境。

当然,从学科背景来看,也许法学出身的学者,更愿意借助“法律与社会”的研究,拓展或校正法律研究中常见的技术偏颇与过度规范化的取向;而所谓“社会科学”背景的学者更愿意借助这种研究,来重新理解现代社会的规范性与各种程序技术,弥补70年代以来社会理论的“规范化不足”和丧失理解应然问题的社会性能力等诸多欠缺。套用英国著名法律史学者milsom的一句话,“社会理论家看到的法律现象,太大了,以致于正在思考的律师根本就看不见”。所以,如果说“法律与社会”的研究是要给理论和实践中的“律师”提供一个更宽广的视野的话,他同时也意味着为法的思想传统于实践技术找到一个更宽广的活动空间;而接纳法学的社会科学或社会理论,并不只是一味的向这个回家的战士讲述自己的故事,也同样需要倾听正义女神子孙们的声音,它们从中得到的,或许比法学所得到的更多。

㈥ 学习实践研究法对从事社会科学有什么意义

学习实践研究法对从事社会科学能让科学研究的结果更加的严谨。因为在实践中得出的数据总比在。教材里面学习的知识得来得更快。

因为有一句话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学习实践研究法是对从事社会科学有很大的帮助,帮助社会科学更快的研究出新的成果。

实践研究法在社会科学里面就是把纸上的理论转化为真正的实践,在实践中可以验证书上是正确的,也有可能可以研究出新的结果。

所以实践研究法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是很重要的。同时意义也是很重大的,有可能长期以往下来新的研究就可以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

㈦ 法学为什么不属于社会科学

在人类的科学体系中,自然科学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是人类通过探索自然规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而社会科学,是以人和社会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学科。一般认为,社会科学包括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和社会学,但不包括法学。对于社会科学者而言,法学过于规范化,缺乏经验研究的根基,其各种法则不是科学的法则,其背景过于个别化。而对于法学本身而言,法学与法律职业联系密切,尽管法学教育也是在法律院校中进行,但是法学教育中与其说是在进行理论的研究,不如说是进行法律思维和法律技巧的培养。因此,法学研究者和法学者最后的目标总是模糊不清的,总是在法律实践与法学理论研究之间摇摆。
我国的法学现状是,法学研究没有形成一套可以为法律职业操作的清晰、明确的操作理论和依据,法学研究本身由于对立法、司法环节影响,所以常常出现实践背叛理论的状况。而对于法学的纯理论研究者而言,很少有人沉下来研究中国法学的现实需要,不管是采用统计的手段或是实证的手段,都没有人可以在理论上完成一套完成的理论体系,借助西方,借助古代,不管如何,还是脱离实践。而我国的实践,更多的需要解释学。导致这种现状的出现,与我国法律教育的定位是有联系的。在我国的法律教育中,通常采取通才教育,灌输一般的法律理论,而没有能力给学生灌输法律职业技巧和知识、技能。应该说,我国的法律教育应该分成法律职业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培养两种类型,对于善于从事理论研究者,可以采用理论研究的培养目标和手段,而对于其他进行法律职业教育者,应该以法律实践的技巧、技能和礼仪等为培养内容。如果没有清晰的培养目标,就无法在教学中传授不同的知识,只能够无的放矢的一般性介绍,对学生而言,收获甚微。而目前的就业压力如此巨大,求职都需要工作经验,法学对学生没有任何明显的帮助,只是耗费其财力和青春,这是我国法学研究失败的根源。

㈧ 法学是不是不是一门社会科学

法学是不是不是一门社会科学?

叶赫那拉闻多解答;

一、法学是社会科内学‘

二、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容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如;

政治学

经济学

军事学

法学

犯罪学

教育学

社会学

新闻学

公共关系学

公共行政学

传播学

民族学

民俗学

宗教学

人类学

组织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

等。

二、社会科学是与专业科学的划分;

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即中国最高法学权威机构;

如中国科学院。

㈨ 法律属于社会科学吗舒国滢教授认为法律属于什么

法律属于社会科学来中的自一个重要分支。
舒国滢教授主张从美学的观点考察法律,在“法美学”上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其曾提出“司法的广场化”与“司法的剧场化”之分析范畴,倡导大众化与法治化关系之研究,认为中国未来的法治建构,应当激活政府与社会两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很好地将两方面的经济、政治资源利用起来、统一起来。这个思想被学界称为“政府社会互动的法治模式”。

热点内容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99条 发布:2025-08-15 08:24:23 浏览:328
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 发布:2025-08-15 08:10:08 浏览:866
在经济法的定义中 发布:2025-08-15 07:58:58 浏览:145
合同法第5258条 发布:2025-08-15 07:58:56 浏览:8
司法部意见 发布:2025-08-15 07:42:59 浏览:437
民事诉讼法200条第一项 发布:2025-08-15 07:33:33 浏览:560
劳动法工人罚款标准2015 发布:2025-08-15 07:28:35 浏览:741
行政法规不执行 发布:2025-08-15 07:27:59 浏览:267
打赏主播的经济法 发布:2025-08-15 07:14:52 浏览:367
首诚司法鉴定所 发布:2025-08-15 07:14:46 浏览: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