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违反行政法规
Ⅰ 外国人在我国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如何处罚
问:金某为一在中国上海某大学留学的学生,2005年的暑假期间,金某打算去北京版旅游。在权机场,金某攀越防护围栏被公安机关给予了治安管理处罚。金某认为自己是韩国人,不应受到处罚。请问,金某在中国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应当受到处罚吗?答:任何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违反治安管理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均应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本案中的金某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中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明文禁止的攀越机场防护围栏的行为,虽然他并非中国公民,但由于其违法行为发生在中国,所以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条第一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适用本法。(地平线律师事务所)
Ⅱ 外国人在中国犯法,如何判
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包括中国船舶、航空器内犯罪的,适用中国法律,即是按照中国的法律处理,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第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第八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第九条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第十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第十一条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外国人违反行政法规扩展阅读
属地原则包括以下两项主要内容:
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是指我国国境以内的全部空间区域,具体包括:领陆,即国境线以内的陆地及其地下层,这是国家领土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领水,即国家领陆以内和与陆地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水域,包括内水、领海及其地下层。内水包括内河、内湖、内海以及同外国之间界水的一部分,通常以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中心线为界。领海即与海岸或内水相领接的一定范围的水域。包括海床和底土。根据我国政府1958年9月4日发表的声明,我国的领海宽度为海里。领空,即领陆、领水的上空。
同时,根据国际条约和惯例,以下两部分属于我国领土的延伸,适用我国刑法:我国的船舶、飞机或其他航空器。我国刑法第6条第2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这里所说的船舶、航空器,既可以是民用的,也可以是军用的;既可以是航行途中的,也可以是处于停泊状态的;既可以是航行或停泊于我国领域内的,也可以是航行或停泊于我国领域外或公海及公海上空的。这些船舶或飞机,包括其他航空器,必须在我国登记注册,悬挂我国国旗、国徽或军徽等标志。
我国驻外使领馆。根据我国承认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各国驻外大使馆、领事馆不受驻在国的司法管辖而受本国的司法管辖。这些地方亦视同为我国领域,在其内发生的任何犯罪都适用我国刑法。除此之外,根据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在时间或地点方面存在跨越国界等情况,我国刑法又进一步明确了属地管辖的具体标准。
我国刑法第6条第3款规定:“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这里包括三种情况: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均发生在我国境内,这是通常的情况;犯罪行为在我国领域内实施,但犯罪结果发生于国外。例如在我国境内邮寄装有炸药的包裹,在境外发生爆炸;犯罪行为在国外实施,但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境内。例如在我国境外开枪,打死境内居民。根据刑法的规定,上述三种情况均适用我国刑法。
Ⅲ 行政处罚法适用外国人
行政处罚法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外国组织、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1997年1月3日)
Ⅳ 我国刑事诉讼法如何规定关于外国人犯罪的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外国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本法的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版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权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七条对于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本法的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第十八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我国司法机关和外国司法机关可以相互请求刑事司法协助。
(4)外国人违反行政法规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第十一条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第三十五条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Ⅳ 我们的行政法规适用于外国人吗
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在地域效力方面适用于在我国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外国人,回但是基于国家答间平等无管辖权的原则,对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人员,对于其违反我国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原则上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Ⅵ 对不明身份的外籍人员行政拘留有何规定
来《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源规定》第二百一十三条对外国人国籍的确认,以其入境时有效证件上所表明的国籍为准;国籍有疑问或者国籍不明的,由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协助查明。
对无法查明国籍、身份不明的外国人,按照其自报的国籍或者无国籍人对待。
第二百二十八条对外国人作出行政拘留、拘留审查或者其他限制人身自由以及限制活动范围的决定后,决定机关应当在四十八小时内将外国人的姓名、性别、入境时间、护照或者其他身份证件号码,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有关情况,违法的主要事实,已采取的措施及其法律依据等情况报告省级公安机关;省级公安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将有关情况通知该外国人所属国家的驻华使馆、领馆,并通报同级人民政府外事部门。当事人要求不通知使馆、领馆,且我国与当事人国籍国未签署双边协议规定必须通知的,可以不通知,但应当由其本人提出书面请求。
Ⅶ 在行政法中,对象适用于外国人吗有些迷茫了。。。
1.我国行政法实复行属地管制辖原则为主、其他原则为辅的方法,行政行为相对人包含外国人和外国组织。
2.除享有外交豁免权者以外交途径解决的违反行政法规定的外国人和外国组织外,在依法追责时若国内法与国际条约发生冲突应优先适用国际条约和协定(我国声明予以保留的条款以除外)。
3.有关规定散见于《著作权法》、《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等行政法渊源中。
4.一般对涉外行政行为的法律规定在程序方面相对而言更加严格。
Ⅷ 外国人,因收到工商责令整改通知书(说他违反经营管理法)被限期离境
这属于违反中国法律法规的行为,至于被限制入境的期限要看出入境部门有没有内报列不准容入境、报列的期限是多久。你可以找出入境部门或者边检部门的朋友帮助查一下。如果没有报列三个月后应该可以再次申请签证入境。
顺便问一下该外国人是哪个国家的。
Ⅸ 美籍华人在中国违法如何处理
首先美籍华人也是外国人!
一、刑事犯罪方面
我国《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使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也就是说,我们是法治国家,对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的处理,必须适用中国法律。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不论犯罪人是我国公民还是外国人,也不论被侵害的是我国公民的利益还是外国人的利益,都应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然,有个另外,就是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所谓外交特权和豁免权,是指使、领馆及外交人员在履行职务期间享有的不受驻在国法律管辖和其他待遇的权利。联合国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1963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和我国的《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中对外交人员的范围及有关特权与豁免都作了具体规定。
这些人犯罪后采取外交途径解决的人,具体包括:(1)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及其他具有同等身份的官员;(2)外交代表,包括大使、公使、代办、参赞、武官、秘书、随员等;(3)与外交代表共同生活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4)使馆的行政技术人员和与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5)途经我国的驻第三国的外交代表和与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6)持有中国外交签证或者持有外交护照(有协议互免签证)来中国的外交官员;(7)经我国政府同意给予特权与豁免权的其他来中国访问的外国人士;(8)依照我国已加入的国际公约和我国与有关国际组织签订的协议应享受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来中国参加国际会议的外国代表以及临时来我国的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官员、专家和派驻我国的代表机构的人员。
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的,由市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侦查,由该外国人入境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审理。
我国《刑法》第35条规定:“对于犯罪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凡是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犯罪的,如果人民法院认为他继续居留我国将会对我国国家和人民利益产生危害,就可以(不是一律)适用驱逐出境,以消除其在我国境内再犯罪的可能性。附加判处驱逐出境的,必须在所判处的主刑执行完毕之后,再执行驱逐出境。人民法院一般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并兼顾我国与其所属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国际斗争的形势等,综合考虑是否适用。
二、行政违法方面
外国人可能出现的违法,主要有非法出入境、非法长期居留、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卖淫嫖娼、非法就业、交通肇事、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行为。从现有的法律规定看,除了享有特权的外国人之外,一般的都按照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集会游行示威法》等进行行政处罚。
为了营造“平安奥运”环境,北京奥组委发布的《奥运期间外国人入境出境及在中国停留期间法律指南》规定有:
1、入境。下列6类人员不得入境:
(1)被中国政府驱逐出境,未满不准入境年限的;
(2)被认为入境后可能进行恐怖、暴力、颠覆活动的;
(3)被认为入境后可能进行走私、贩毒、卖淫活动的;
(4)患有精神病和麻疯病、性病、开放性肺结核病等传染病的;
(5)不能保障其在中国期间所需费用的;
(6)被认为入境后可能进行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其他活动的。
持有奥运会门票是否意味着一定可以获得入境签证?
境外观众并不会因已购买奥运门票而自动获得入境签证,仍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到中国驻外使领馆申请办理签证。入境人员、交通工具和集装箱以及可能传播传染病的行李、货物、邮包等,入境时均应接受检疫。经卫生检疫机关许可,方准入境。
2、交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驾驶机动车必须持有中国政府颁发的有效机动车驾驶证(包括临时驾驶许可),否则即视为无证驾驶,并依据中国现行法律法规给予处罚。持有境外驾驶证的人员无需经过考试,只要提交入出境身份证件、境外机动车驾驶证、年龄和身体条件符合中国驾驶许可条件的证明、两张一寸彩色照片,接受适当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学习,领取《临时机动车驾驶许可》,即可在中国境内临时驾驶机动车。
3、娱乐消费。娱乐场所不得进行吸贩毒活动,如贩卖、提供毒品,或者组织、强迫、教唆、引诱、欺骗、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娱乐场所不得进行赌博活动,如设置具有赌博功能的电子游戏机机型。
娱乐场所不得进行色情活动,如营利性陪侍等。中国禁止淫秽表演、卖淫嫖娼等任何形式的色情服务,禁止传播淫秽物品或淫秽信息、组织播放淫秽音像、聚众淫乱等行为。
4、社会秩序。中国禁止在体育场所展示侮辱性标语、条幅等物品,禁止在奥林匹克赛场内展示任何宗教、政治、种族性质的标语、条幅等物品。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法向公安机关申请,未经许可,不能举行相关活动。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不听劝阻的,将依法受到行政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在公众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国国旗、国徽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然,办理外国人犯罪案件,一定要谨慎处之。对于重大的或者可能引起外交交涉的外国人犯罪案件,执法机关要执行逐级报告制度,并将进展情况等及时通知我国驻外使、领馆。
奥运期间笑脸迎客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这方面政府准备的非常充分。但是,仅仅有笑脸是不够的,公安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捍卫我国国家的尊严,为奥运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Ⅹ 外国人违反治安被管理被某区公安分局抓获,某区公安机关对外国人不能决定的处罚是( )。
D.驱逐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