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公民在行政法中的权利包括6

公民在行政法中的权利包括6

发布时间: 2021-02-13 22:08:57

行政法是如何保护公民的权利的

行政法与刑法民法一样,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门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行政法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要求行政机关履行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保护环境、控制人口、加强治安等各项职责。因此,行政机关必须通过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及行政司法等各种手段,来有效地规范、约束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制止危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与行政管理秩序,确保行政机关充分、有效地实施行政管理。
2.监督行政主体,防止行政权力的违法和滥用
由于行政权力客观上存在易腐性、扩张性以及与个人权利的不对等性,因而必须对其加以监督和制约。在各类监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监督就是行政法监督。行政法通过规定行政权力的范围、行使方式及法律责任等方式,可以达到有效监督行政主体、防止行政权力违法或滥用的目的。
3.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赋予行政机关合法权限并监督其行使,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各项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的实现:二是通过赋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为的监督权(如检举权、控告权),行政权行使过程中的参与权(如知情权、要求听证权),特别是对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提起复议权、诉讼权和要求赔偿权,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⑵ 行政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什么

在行政法中权利抄能力和行为能力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适用于一般规律,主要表现如下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区别:对公民来说,有权利能力,不一定就有行为能力,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在起始时间上是有区别的,权利能力自出生就具备,公民出生就可以享受民法规定的各种权利,而行为能力是从满18周岁开始才完全具备的,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的进行民事活动。满10周岁不满18周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所从事的民事活动是无效的,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经济活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关系:行为能力是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者资格。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体现在行为能力强调是以自己的行为来取得权利,承担义务。

⑶ 公民的诉讼权利主要有哪些

公民的诉讼权利主要包括刑事诉讼权、民事诉讼权和行政诉讼权三类。

就我国宪法法律文件的规定而言,其具体内容涉及的范围极广,有起诉权、辩论权、委托代理权、诉讼代理权、反驳权、反诉权、上诉权等一百多种。

(3)公民在行政法中的权利包括6扩展阅读:

诉讼权的意义:

理论上讲,诉讼权的确立及其行使,不仅使权利受侵的公民和社会组织得以借助公力摆脱困境,在利益上得到补偿,而且使侵权者能够在司法程序中受到平等而公正的对待。

实践中,诉讼权的真正实现除了要求司法机关的中立和独立具有真实性之外,还需要完善的诉讼制度,而消除在可诉范围和起诉条件上的严格限制、降低高昂的诉讼费用、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提高司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否定审判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缩短公民与法院之间的距离,已成为公民诉讼权保障的重要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诉讼权

⑷ 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括为以下几个: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和权责统一原则。
一、合法行政原则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其他原则可以理解为这一原则的延伸。实行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活动区别于民事活动的主要标志。
二、合理行政原则
合理行政原则的主要含义是行政决定应当具有理性,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尤其适用于裁量性行政活动。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决定应当具有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与适当,并且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

三、程序正当原则
程序正当是当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则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行政公开原则。

四、高效便民原则
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则。基本内容有二:首先是积极履行法定职责,禁止不作为或者不完全作为;其次是遵守法定时限,禁止超越法定时限或者不合理延迟。
五、诚实守信原则
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实原则。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无论是向普通公众公布的信息,还是向特定人或者组织提供的信息,行政机关都应当对其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六、权责统一原则
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则。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效。第二是行政责任原则。

⑸ 行政法如何保护公民权利

行政法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通过赋予行政机关合法权限并监督其行使,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各项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的实现;

二、是通过赋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为的监督权(如检举权、控告权),行政权行使过程中的参与权(如知情权、要求听证权),特别是对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提起复议权、诉讼权和要求赔偿权,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

《国家赔偿法》第三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一)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四)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5)公民在行政法中的权利包括6扩展阅读:

《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四条

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⑹ 在行政法里公民有要求政府机关公示公告的权力第几条未几定

行政公开,是指行政机关以民主、开放的精神从事行政管理,依法保障公民知政权、参政权和督政权的活动原则与方式。从本质与价值层面上看,行政公开具有保障民主政治、依法行政、廉洁行政和高效行政的作用。并且,行政公开又通过这些作用发挥着对公民(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下同)权利的保障功能。
民主政治是行政公开最根本的政治基础。行政公开则是民主政治的具体化和实现方式。现代民主政治是以人民的政治主体性和人民主权为基础的代议制民主制。因此,从事公务活动的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应当奉行民主、公开的精神,代表民意,将自己的工作公诸于众,向人民汇报,接受人民的监督,按照人民意志办事,保障人民的利益。即是说,民主政治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公务活动应当向公民和社会公开。因此,行政公开是人民主权保障的具体形式,政治公开、行政公开的程度是衡量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尺。行政公开的程度越高,政府机关民主决策、民主行政的程度就越高,公民知政权、参政权和督政权的保障程度也越高。
行政公开意味着依法对行政机关行政权的规范与限制。在现代民主、法治国家,行政公开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政治责任和法律义务。依法行政的实质在于行政权受到法律的约束和制约,按照民意行政。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履行公开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公民依法对行政活动的了解、参与和监督是行政法的重要内容。因此,行政公开也就成为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
公开如同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行政公开能够减少行政独断专行、暗箱操作、钱权交易的可能性。因此,行政公开是遏制权力腐败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公开状态下的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往往能够减少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高效行政又能降低行政成本,最终有助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行政公开是公民权利保障的一种重要制度和方式。当然,通过行政公开所保障的是公民的政治权利。所谓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保障的公民政治上的权利与自由。具体而言,“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有参政议政和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权利,以及对国家重大问题享有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的自由而不受政府非法的限制。”{1}各国法律所保障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有:平等权;自由权(包括言论、出版、通信、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参政权(包括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等);请求平等审判权;请求国家赔偿权。这是针对整个政治体系而言的公民政治权利。如果从政府行政公开而言,所保障的是公民的知政权、参政权和督政权,这具体反映在各国的法律制度和行政实践中。
一、知政权保障
知政权是知情权的一种重要形式。知情权也称了解权、知悉权。现在,我国学术界一般都是从知政权保障层面界定行政公开的。
一种观点认为,“行政公开,简单来讲,就是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中,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必须将其行政行为公开于行政相对方及社会,让其知晓和了解。”{2}即是说,行政公开就是行政行为过程的公开。另一种观点认为,“行政公开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有权知悉并取得行政机关的档案和其他信息。对于公民来讲是有知情权(了解权)”{3}。即认为行政公开是行政情报信息资料的公开,包括行政法规、规章公布和政府文件公示、查阅和请求公开以及会议列席旁观。
在介绍国外行政公开制度时,我国学者一般也是从知情权保障的角度理解和分析行政公开的。{4}王名扬教授在其所著《美国行政法》的“行政公开(一):情报自由法”一章中指出,“行政公开有不同的涵义,本章讨论的行政公开是指个人或团体有权知悉并取得行政机关的档案资料和其他信息而言,通常称这种权利为了解权(the right to Know)”,“公众的了解权和对了解权的限制构成行政公开的主要内容”。{5}在论述中,王名扬教授则是从行政过程和情报信息资料公开两个方面分析了解权的。
由于前两种观点对知政权保障的内容和范围的理解都有片面性,因此,又有学者认为:“所谓行政知情权,就是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获取、知晓行政活动的宗旨、原则、依据、程序及其结果的权利。”{6}这对保障知情权的行政公开作了比较全面的界定。
不仅如此,有学者还认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活动及其背景资料也是行政公开的内容。因此,知政权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知悉国家机关的活动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经选举或任命产生的高级官员)的活动及背景资料的权利。”{7}
“政务公开”是我国现在的流行术语。在使用过程中,一种是将“政务公开”理解为政治公开化,包括党务公开、行政公开、警务公开、司法公开、检务公开以至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等;{8}另一种是将“政务公开”理解为与“司法公开”、“检务公开”相对而言的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开即行政公开。{9}但不论怎样,都是在知情权保障或者行政情报公开的层面上使用行政公开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行政公开所保障的知政权,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必须将其(包括工作人员)行政活动与结果及其有关材料公开于行政相对人及社会,让其知晓和了解的权利。
知情权保障是行政公开的基础条件和重要内容,是行政公开最基本的层面。但是,行政公开不只是行政情报信息或行政行为的公开,行政公开所保障的也不只是知政权。在现代各国的行政管理活动中,为了保障知政权,行政公开应当是全方位的,应该包括行政情报信息、行政行为和行政结果等各方面的内容。

⑺ 人名警察如何在行政法中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警察的工作也是需要很多手续的,如果完全按照法律规定来的话就好了。不过,按照理论,法无规定皆禁止,对公权利的制约就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额,那个,公安机关行使的是行政权?司法权?

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包括哪几种法

主要分两种: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一般行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

特别行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海关法》、《教育法》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制定本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法》的颁布是关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件大事,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制度,维护教育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加速教育法制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加强海关监督管理,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制定的法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而制定的法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制定本法。

⑼ 行政法民法在保护公民权利上有什么侧重点

行政来法与刑法、民法一样,是现代法源律体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门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行政法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要求行政机关履行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保护环境、控制人口、加强治安等各项职责。因此,行政机关必须通过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及行政司法等各种手段,来有效地规范、约束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制止危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与行政管理秩序,确保行政机关充分、有效地实施行政管理。
2.监督行政主体,防止行政权力的违法和滥用
由于行政权力客观上存在易腐性、扩张性以及与个人权利的不对等性,因而必须对其加以监督和制约。在各类监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监督就是行政法监督。行政法通过规定行政权力的范围、行使方式及法律责任等方式,可以达到有效监督行政主体、防止行政权力违法或滥用的目的。15221322

热点内容
民法学的书 发布:2025-09-28 10:34:44 浏览:724
新郑法院拍卖公告 发布:2025-09-28 10:25:50 浏览:342
检察机关依法治国 发布:2025-09-28 10:23:46 浏览:939
法院行政忙 发布:2025-09-28 10:23:36 浏览:829
盖公章的工资单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28 10:22:48 浏览:704
法官说我有的 发布:2025-09-28 10:10:12 浏览:797
旅游法规论文题目 发布:2025-09-28 09:59:13 浏览:463
中国合同法132条 发布:2025-09-28 09:59:02 浏览:471
天津市司法局地址 发布:2025-09-28 09:48:33 浏览:541
机密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28 09:35:19 浏览: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