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非诉讼法的图片

非诉讼法的图片

发布时间: 2021-02-14 02:15:36

㈠ 诉讼和非诉讼的区别,最好举个例子

诉讼在法律上,也就是指一个案件的发展过程。 又特指法院主持下按照法定程序审理案件的过程。诉讼是人民或检察官请求司法官本着司法权作裁判的行为。指向执法机关提出控告、申诉,要求评判曲直是非。诉讼,指纠纷当事人通过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另一方当事人解决纠纷的形式。是一种法律行动,分为民事和刑事两类,前者原诉人是受害者当事人,因为有未可解决的争议,所以诉诸法律。后者涉及刑事犯罪,由政府当局控告疑犯。
非诉讼就是法律事务。
法律事务,就广义而言,非诉讼法律事务是诉讼法律事务的对称。从其性质和办理方式理解,非诉讼法律事务具有两种含义:
一是不具备诉讼要件的法律事务,即无争议的法律事务;
二是虽具备诉讼要件,亦即虽有争议但不通过诉讼方式办理的法律事务。
非诉讼法律事务有两个特征:
其一,它必须是能够产生民事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
其二,它必须是不通过诉讼方式办理的法律事实。
律师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是指律师接受委托或者请求,通过非诉讼方式办理法
律事务的一种业务活动,其中包括三点含义:
(一)必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务;
(二)通过非诉讼方式进行;
(三)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向律师提出请求或委托。

㈡ 诉讼和非诉讼的区别。

诉讼和非诉讼的区别:

一、含义不同

诉讼:诉讼,指纠纷当事人通过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另一方当事人解决纠纷的形式。是一种法律行动,分为民事和刑事两类,前者原诉人是受害者当事人,因为有未可解决的争议,所以诉诸法律。后者涉及刑事犯罪,由政府当局控告疑犯。

非诉讼:非诉讼就是法律事务。法律事务,就广义而言,非诉讼法律事务是诉讼法律事务的对称。从其性质和办理方式理解,非诉讼法律事务具有两种含义:

二、特征不同

诉讼:中国大陆的诉讼程序一般实行两审终审制度(注意用词变化,两审不等于二审),分为一审和二审,但部分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非诉讼:非诉讼必须是能够产生民事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必须是不通过诉讼方式办理的法律事实。

三、使用情况不同

诉讼:诉讼是在自身受到侵害或者权利受到侵犯时使用,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诉讼”一词是由“诉”和“讼”两字组成的。“诉”为叙说、告诉、告发、控告之意,“讼”为争辨是非、曲直之意。两个字连用即为向法庭告诉,在法庭上辩冤、争辩是非曲直。

非诉讼:非诉讼适用于不具备诉讼要件的法律事务,即无争议的法律事务。通过非诉讼方式办理法
律事务,必须包括三点含义:

(一)必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务;

(二)通过非诉讼方式进行;

(三)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向律师提出请求或委托。

(2)非诉讼法的图片扩展阅读:

非诉讼就是法律事务。

法律事务,就广义而言,非诉讼法律事务是诉讼法律事务的对称。从其性质和办理方式理解,非诉讼法律事务具有两种含义:

一是不具备诉讼要件的法律事务,即无争议的法律事务;

二是虽具备诉讼要件,亦即虽有争议但不通过诉讼方式办理的法律事务。

诉讼,指纠纷当事人通过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另一方当事人解决纠纷的形式。是一种法律行动,分为民事和刑事两类,前者原诉人是受害者当事人,因为有未可解决的争议,所以诉诸法律。后者涉及刑事犯罪,由政府当局控告疑犯。

中国大陆的诉讼程序一般实行两审终审制度(注意用词变化,两审不等于二审),分为一审和二审,但部分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如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诉讼在西方人的观念中,是指法庭处理案件与纠纷的活动过程或程序;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诉讼”一词是由“诉”和“讼”两字组成的。“诉”为叙说、告诉、告发、控告之意,“讼”为争辨是非、曲直之意。

两个字连用即为向法庭告诉,在法庭上辩冤、争辩是非曲直。如果就“诉讼”一词从法律角度下定义,可以简要地概括为:诉讼就是国家专门机关在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解决具体案件的活动。

㈢ 非诉讼法律的种类

1、按当事人的情况,可分为单方事务、双方事务和多方事务;
2、按一方当事人之多少,可分为单一事务和共同事务;
3、按是否存在纠纷,可分为有纠纷的法律事务和无纠纷的法律事务;
4、按其性质,可分为民事、经济和行政法律事务;
5、按其内容,可分为给付、确认和变更法律事务;
6、按其是否具有涉外因素,可分为国内法律事务和涉外法律事务。
非诉讼法律事务主要
1、代为谈判、代为调解、代拟合同或协议、代为审查合同对方的资信、代为调查等;
2、代为继承见证以及监督继承事务的履行;
3、接受委托参加股东大会并监督股东大会决议的履行;
4、代办当事人不愿亲自出面办理的其他事项;
律师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的方法
非诉讼函解
它是以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名义,用书信、函电或其他方式,代理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催款、催物等法律事务,以实现委托方的目的、委托事项。实践中,非诉讼函解是律师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既省时,又省钱,较为实用。但是,这种方法不便于工作双方当面交换意见、沟通感情,故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不宜普遍采用。一般适用于当事人双方相处两地,平时往来较多,而且信誉较好的法律事务。
直接协商
它是律师接受一方当事人的委托,代表委托人的利益直接出面,与对方当事人进行协商的行为。由律师直接出面进行协商,可以与对方当面交换意见。因此,这种方法便于双方沟通思想感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好处较多,是律师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最为常用的方法。直接协商不仅适用确认性法律事务,而且适用于变更性和给付性法律事务,同时还适用于有纠纷或无纠纷的法律事务。至于无纠纷的单方法律事务,则由律师出面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即可。
律师出面办理无纠纷的法律事务,是以当事的代理人身份出现的,与当事人亲自办理具有同等的效力。
对含有纠纷的法律事务,律师可能出面主持调解。律师主持调解,就是律师接受当事人双方或多方的委托,就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从中说合和排解矛盾。因此,律师主持调解是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平等、公正地居中进行的调解,它与调解机构或仲裁机构的调解不同,与法院的调解,更有本质的区别。
律师主持调解,必须建立在当事人自愿和授权的基础上,不能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国家司法行政机关虽然是律师工作的监督、指导机关,但律师事务所不是一级行政机构,因此,由律师主持调解达成的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要当事人自觉履行。尽管如此,律师主持调解还是具有重要作用。它比较灵活、方便、便于和当事人沟通思想,有利于纠纷的及时解决,也可为当事人起诉提供准备。因此,律师主持调解不仅不应忽视,而且应当提倡。
参与非诉讼调解和仲裁
它是指律师接受非诉讼当事人一方的委托,参加由调解机构或仲裁机构主持的调解和仲裁。
① 律师参与非诉讼调解,包括参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有关主管机关的调解和仲裁委员会的调解。
非诉讼调解,是诉讼外的调解,或称起诉前的调解。在我国,非诉讼调解不是起诉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不是为起诉而申请非诉讼调解。律师参与非诉讼调解,不是以主持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一方当事人的代理人身份出现,给予其法律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② 律师参与仲裁,包括参与国内仲裁、涉外仲裁、海事仲裁和劳动争议仲裁等。
国内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按照有关规定,事先或事后达成一定形式的协议,将他们之间的一定争议提交仲裁机构所进行的仲裁;涉外仲裁,是指在对外经济贸易中,当事人依据他们之间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他们之间发生的争议提交中国涉外仲裁机构所进行的仲裁;海事仲裁,是指中国籍当事人与外国籍当事人之间,或者外国籍贯当事人之间因海损事故引起赔偿纠纷所进行的仲裁;而劳动争议仲裁,则是指作为第三者的劳动争议仲裁机关,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所进行的仲裁。
律师参与涉外仲裁,既可以在中国的涉外仲裁机构进行,也可以参与外国仲裁机构的仲裁活动。

㈣ 什么叫非诉讼

非诉讼法律业务的领域很广,首先是它与所有诉讼相关的案前案外的工作,律专师运用它的法律属常识作一些协调工作,代为办理事务的工作;其次,企业方面有大量的非诉讼的法律业务,它与企业的股权管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有紧密的联系;再次,律师从事法律顾问服务,为当事人预防诉讼和进行庭审以后的善后处理工作也会发生很多的非诉讼业务。如果换一种分类方法的话,非诉讼业务可能会发生在银行业务方面、房地产业务方面、知识产权业务方面、企业收购兼并方面,这几个方面非诉讼业务比较集中。

法律上的非讼程序有:选民资格案件; 宣告公民失踪、死亡案件; 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这些都属律师的非讼业务,还有一些比如法律咨询、某些事件的代理、法律顾问、出具法律意见书等也都是非诉讼业务。

㈤ 自己对非诉讼法的认识

非诉讼法律事务,就广义上来讲,是针对诉讼法律事务而言的,是诉讼法律事务专的对称;从其性质属和办理方式上加以理解,非诉讼法律事务则具有两重含义:一是不具备诉讼要件的法律事务,即无争议的法律事务;二是虽具备诉讼要件,即具有争议,但不通过诉讼方式处理的法律事务。以下简单介绍非诉讼法律事务的种类和律师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的方法。

㈥ 非诉讼手段有哪些

不采取起诉手段的自我和解方式。解决争议或者纠纷的方式除了诉讼外还包括很多,比如自行和解、通过第三方调解、申请仲裁、信访等方式,其中通过第三方调解也分多种,比如根据调解的主体不同,可包括通过亲戚朋友同学等熟人调解、通过律师调解、通过基层调解组织调解等,也可以分为民间调解、行政机关的调解等。

仲裁方式也可能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仲裁等形式。因各种方式或者手段的利弊不同,要根据具体的案情决定采取相应的方式。

(6)非诉讼法的图片扩展阅读:

开展民调要实现规范化。以往相比,不可否认,民调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面迈出了很大步伐,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回避,比如调查的问题设置不合理;民调过程存在花架子形式、走过场式;被调查的当地组织通过某种违规、不法途径干扰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以及民调人员对待调查工作的敷衍等不良现象,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所以,实现民调的规范化迫在眉睫,笔者建议首先要规范民调的各种制度,严格具体民调各个环节的设置,然后要抽选那些作风端正、清正廉洁的人员担任民调员,其次加大对民调人员的保密措施,最后鼓励党员群众对民调过程的监督和举报,对举报者实行奖励措施,从而严格实现民调科学化、规范化。

开展民调要保持常态化。代在飞速变化,信息高度发达,必须时刻掌握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才能保证组织工作沿着科学时代的步伐正确前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民调是党和政府与干部群众亲密接触的粘合剂。

通过民调,党和政府能够与人民群众进行一次面对面、心贴心、实对实的交流,群众可以畅所欲言,党和政府也可以把组织重要工作放在干部群众面前,接受干部群众的评价,对于存在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保持以前良好的经验,吸收好的意见、建议。所以,开展民调是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民智之举,必须要将这个明智之举坚持落实下去,使其成为一种常态。

㈦ 诉讼与非诉讼的区别

诉讼就是通常所说的打官司,是通过国家审判机关解决争议的过程。我版国有三部诉讼权法,分别是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相应的,诉讼也分为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 显然,非诉讼是指使用诉讼以外的方法来解决纠纷,如仲裁、调解等。对于律师来说,非诉讼业务主要由咨询、代书服务、专项法律服务和法律顾问服务及其他服务组成。

诉讼与非诉讼的主要区别,就是是否通过打官司解决问题。但非诉讼与诉讼相比,非诉具有如下优势:
1、更低的成本;
2、更快的速度;
3、更方便灵活;
4、更少的对抗性;
5、更加非正式性;
6、主要解决而不是谴责;
7、可以不公开进行;
8、较少管辖问题;
9、结果更容易为当事人所接受。

㈧ 非诉讼程序法是什么意思啊

非讼案来件也称为民事非源争议案件,是指不具有民事权利义务之争但有必要由人民法院依法处理的民事案件。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非诉讼程序的种类主要有选民资格案件; 宣告公民失踪、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具体地说非诉讼程序法主要有《人民调解法》、《仲裁法》、《公证法》等。

热点内容
民法学的书 发布:2025-09-28 10:34:44 浏览:724
新郑法院拍卖公告 发布:2025-09-28 10:25:50 浏览:342
检察机关依法治国 发布:2025-09-28 10:23:46 浏览:939
法院行政忙 发布:2025-09-28 10:23:36 浏览:829
盖公章的工资单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28 10:22:48 浏览:704
法官说我有的 发布:2025-09-28 10:10:12 浏览:797
旅游法规论文题目 发布:2025-09-28 09:59:13 浏览:463
中国合同法132条 发布:2025-09-28 09:59:02 浏览:471
天津市司法局地址 发布:2025-09-28 09:48:33 浏览:541
机密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28 09:35:19 浏览: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