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福利符合劳动法
1. 劳动法中规定的员工福利有哪些
员工福利法律规定主要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连续工作内满一年后容享有带薪年休假,妇女在孕期、产期、哺乳期有相应的假期,国家法定的节假日的假期,患病享有医疗期,法定的福利主要是这些。企业还可以和员工约定其他一些福利。
2. 过节发福利,劳动法有规定吗
福利这个东西,是单位自发组织发给员工的,现今法律没有任何规定和福利有关系,所以福利一说在法律上根本不承认。
3. 劳动法: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可以变为福利来发吗
不可以。
法定复节假日上制班属于加班,必须支付不低于本人工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法律依据为《劳动法》的如下规定: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4. 请问《劳动法》中有“企业在法定节假日给员工另外发放现金或物资福利”这一规定吗
你好,企业在节假日发放现金(过节费)或其它物质福利是企业的一种自愿行为,是企业感激员工给员工回报的一种方式,不是企业必须要给的,劳动法没有规定法定节假日必须发放现金(过年费)或相应物质福利。
5. 国家法定节假日的福利怎么算:例如员工的餐补
国家法定复节假日的工资:在法定假期内制,假期工资应不低于平时工资的三倍支付,如若加班时间是法定假日连带双休日,则双休日的假期工资应不低于平时工资的两倍支付。餐补则不另外发放。
餐补是用餐补贴的缩写,属于公司福利的表现形式,公司对于员工用餐费用的补贴。不同的公司根本自身条件餐补的幅度与形式都不一样,所以餐补并不是所有公司义务执行的。
各地方对用餐费用的多少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餐补幅度并不全部是统一的,就如级别工资一样,公司会根据各职位级别来发放餐补费用的多少。发放形式有两种:
1、按日计算。针对工作餐,计算公式为:每日餐补*当月工作日。
2、按照自然月计算,直接每月发放一笔固定费用作为餐费补贴,每月工资中添加一项名为餐补并一起计入工资发放。
餐补的幅度与范围,劳动法中也没有强制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提供餐补,所以没有统一标准也没有要求所有员工都可以享受这一福利。
6. 劳动法员工节日福利是否存在差别对待
节日福利复的分配方式不受制劳动法限制,是否可以差别对待依据公司相关规定。
员工福利分为法定福利和企业福利,法定福利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带薪年休假,“三期”相应的假期,法定节假日、停工留薪期和医疗期;企业福利是由企业根据自身的效益自主决定的,法律不做统一要求;
法律依据《劳动法》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7. 劳动法中关于带薪假期间,公司各项福利补贴(如餐补、交通补贴、高温补贴等)发放的规定。
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的通知:
1、要求各地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工作场所温度达到33℃或在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的露天环境下工作,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3、同时,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还要加强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
4、高温津贴的具体标准为: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5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00元。高温津贴在每年6月、7月、8月、9月、10月发放,在企业成本费中列支。其他相关高温天气的劳动保护措施,也按照新政策执行。如用人单位在岗且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也需列入发放范围,职工未正常出勤的,可按其实际出勤且提供的劳动天数折算发放等。享受高温津贴的范围从以前露天作业且工作场所温度达33℃以上的人群扩大至所有劳动者;发放的时间从过去的7—9月,扩大至6—10月。也就是说,每年6—10月,就算劳动者没有在室外高温条件下工作且工作场所温度低于33℃,这期间也可拿到100元/月的高温津贴。而高温天气下,工作场所温度高于33℃的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则可拿150元/月。
5、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第十条规定,“个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因此,企业以现金或实物发放防暑降温费等都要并入个人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8. 法律规定节日福利分职位高低吗
节日福利的分配方式不受劳动法限制,是否可以差别对待依据公司相关规定专。
员工福利分为法定福利和企业属福利,法定福利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带薪年休假,“三期”相应的假期,法定节假日、停工留薪期和医疗期;企业福利是由企业根据自身的效益自主决定的,法律不做统一要求;
法律依据《劳动法》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9. 员工‘福利’在劳动法中的规定范围有哪些
1、员工福利分为法定福利和企业福利,法定福利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专金)、带薪年休属假,“三期”相应的假期,法定节假日、停工留薪期和医疗期;企业福利是由企业根据自身的效益自主决定的,法律不做统一要求;
2、法律依据《劳动法》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