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出版行政法规有那些

出版行政法规有那些

发布时间: 2022-02-18 02:34:31

A. 出版行政管理的依据不包括

出版行政管理的依据不包括出版企业规章制度。
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对出版行业的管理。一般包括对出版物生产经营单位设立、变更、注销的管理,对出版业务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有序性的保障和监管,对出版物内容合法性的监管,对出版物质量的监管。由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在行政区域内具体实施,如在中国,由作为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全国出版活动的管理,各地人民政府的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出版活动的管理。
出版行政管理的主要依据包括:
1、宪法;
2、涉及出版活动的法律;
3、涉及出版活动的行政法规。
《出版管理条例》第十一条 设立出版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出版单位的名称、章程;
(二)有符合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机关;
(三)有确定的业务范围;
(四)有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和固定的工作场所;
(五)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符合国家规定的资格条件的编辑出版专业人员;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审批设立出版单位,除依照前款所列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国家关于出版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
第十三条 设立出版单位的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
(二)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机关的名称、地址;
(三)出版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住址、资格证明文件;
(四)出版单位的资金来源及数额。
设立报社、期刊社或者报纸编辑部、期刊编辑部的,申请书还应当载明报纸或者期刊的名称、刊期、开版或者开本、印刷场所。
申请书应当附具出版单位的章程和设立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机关的有关证明材料。

B. 文化,新闻出版,版权共有多少行政法律法规

  1. 新闻出版:印刷管理条例(2001.8.2)、出版管理条例(2013.7.18)、加强对外合作出专版管理的暂行规定(1981.10.12)、关属于中央人民政府所属各机关发表公报及公告性文件的办法(1950.1.1)等;

  2.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2.25)、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2013.12.7)、地方志工作条例(2011.1.8)、娱乐场所管理条例(2006.1.29)、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2013.7.18)、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2011.1.8)等;

  3. 版权:著作权法(2010.2.6)、专利法(2008.12.27)、商标法(2013.8.30)、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13.1.30)、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2013.12.7)、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1992.9.25)、专利法实施细则(2010.1.9)、专利代理条例(1991.3.4)、商标法实施条例(2002.8.3)等。

  4. 根据立法法,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制定;行政法规(条例、办法、规定)由国务院制定。

C. 出版管理条例的修订

1、2001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3号公布
2、根据2011年3月1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出版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94号)第一次修订
3、根据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8号)第二次修订
九、删去《出版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第四款。(从事出版物连锁经营业务的单位,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应当经其总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跨省或者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的,应当经其总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4、根据2014年07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53号)第三次修订
十一、删去《出版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从事出版物总发行业务的单位,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第四十条中的“印刷或者复制单位、发行单位”修改为“印刷或者复制单位、发行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第六十五条增加一项,作为第六项:“印刷或者复制单位、发行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印刷或者复制、发行伪造、假冒出版单位名称或者报纸、期刊名称的出版物的”。
5、根据2016年0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66号)第四次修订
二十八、将《出版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修改为:“单位从事出版物批发业务的,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许可,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的,须经县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许可,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删去第三十七条第一款中的“并持批准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第二款修改为:“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向原批准的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十条中的“批准不符合法定设立条件的出版、印刷或者复制、进口、发行单位”修改为“批准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取得许可证、批准文件”。
第六十一条中的“擅自设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或者复制、进口、发行单位”修改为“擅自设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或者复制、进口单位”。
删去第七十条。

D. 行政类法律法规有几部

宪法类31部;经济法类344部;财务税收法规136部;刑法类101部;医药法规类204部;回道答路交通法规82部;民法类63部;海洋法规32部;房地产及建筑法规230部;行政类185部;劳动法类96部;公务员法律法规12部;反腐倡廉 6部;知识产权13部;个人所得税相关法规76部;环保类157部;新闻出版33部;司法诉讼程序类46部;劳动教养法规规章7部;文物保护法规20部;广播电视政策法规27部;烟草法规38部;宗教法规7部;工商行政管理245部;信息化类30部以及其他类数百部。 具体看进入 http://www.jincao.com/t1.htm(中国法律大全)查看。参考资料: http://www.jincao.com/t1.htm

E. 与著作权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行政规章各有哪些急求急求!!!详细一点,精确到其全名

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实施条例(2002)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版著作权民事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2年10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4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0月15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1998年12月1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3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998年12月23日起施行。

F. 《出版管理条例》第七条

第七条 出版行政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违法从事出版物出版、印刷或者复制、进口、发行等活动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检查与违法活动有关的物品;对有证据证明是与违法活动有关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请参阅:http://www.hep.e.cn/da/fa_8.htm

G. 出版专业人员职务试行条例的职责

编辑人员的主要职责
一、助理编辑的主要职责:
l.协助编辑进行工作;
2.在编辑指导下,搜集整理有关学科的情报、信息,练习组稿;
3.在编辑指导下,初审和加工稿件,或独立发稿;
4.检查样书,练习撰写书讯、书评;
5.分担编辑室内其它工作。
二、编辑的主要职责:
l.搜集研究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选题设想,进行组稿;
2.独立审查、加工整理稿件,检查自己承担责任编辑的书籍成品;
3.做好书籍宣传工作,撰写书讯、书评;
4.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指导、培养助理编辑。
三、副编审的主要职责
l.搜集研究有关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改进编辑工作的建议或方案;
2.制定选题规划,指导有关编辑人员组织实施;
3.担任重要书稿的责任编辑;
4.复审或终审某些重要稿件,解决审稿中的疑难问题;
5.对有关图书进行评论;
6.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撰写编辑学(或校对学、技术编辑学)方面的论著或教材,指导和培养专业人才。
四、编审的主要职责:
l.搜集和研究有关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改进编辑出版工作的建议或方案;
2.制定选题计划和组稿计划,组织社会力量或有关编辑人员实施;
3.终审某些重要稿件,或经总编辑授权签发某些稿件;
4.必要时对重点书稿进行审查、加工;
5.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撰写编辑学方面的论著或教材,指导和培养专业人才。
各出版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上述要求,规定具体职责范围。 技术编辑人员的主要职责
一、技术设计员的主要职责:在技术编辑指导下,承担一般书稿的技术设计、印制设计、或插图、制图工作。
二、助理技术编辑的主要职责:承担一般或复杂书稿的技术设计、印制设计,或插图、制图等工作。
三、技术编辑的主要职责:承担重要或复杂书稿的技术设计工作,研究选择特殊书稿的设计方案,解决有关疑难问题,指导助理技术编辑、技术设计员进行工作。 校对人员的主要职责
一、三级校对的主要职责:在一级校对的指导下,承担一般书稿的责任校对和核对付型工作。
二、二级校对的主要职责:承担一般或复杂书稿的责任校对和核对付型工作。
三、一级校对的主要职责:承担各种复杂书稿的校对和核对付型工作,检查“三校”质量,解决校样中的疑难问题,指导二级校对、三级校对进行工作。

H.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法规的法律文献

中国已颁布的出版法规,包括综合性或专题性的法规超过1000件, 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出版法规体系。如有关出版工作指导方针方面,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1983);有关出版社工作方面,有《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1980);有关教材出版工作方面,有《关于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教材出版发行问题的通知》(1981);关于对外合作出版方面,有《国务院批转国家出版局关于颁发〈加强对外合作出版管理的暂行规定〉的报告的通知》(1981);关于稿酬方面,有《书籍稿酬试行规定》(1984);关于版权工作方面,有《关于颁发〈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的通知》(1984);关于加强出版管理方面,有《国务院关于严禁淫秽物品的规定》(1985)、《关于重申严禁淫秽出版物的规定》、《关于出版物封面、插图和出版物广告管理的暂行规定》(1988)、《国务院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通知》(1987)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法规适用于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国公民和要求从事出版活动的外籍人士。已经政府批准颁布的出版法规,除非另有规定,不因出版行政机构的变动而失效。出版行政法规必须以宪法、法律为依据,不得与之相抵触,否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予以撤销。
国家和地方出版行政机关同时具有立法和执法两种职能,对违反出版法规的行为,有裁定权和处罚权,可依法进行行政处理。此项惩戒可由出版行政机关单独执行,也可由政府授权的其他机关共同执行。

I. 出版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出版物不得含有哪些内容

《出版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43号
第二十六条任何出版物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五)宣扬邪教、迷信的;

(六)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十)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二十七条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不得含有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热点内容
电力依法治企 发布:2025-08-18 23:28:09 浏览:345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五大体系 发布:2025-08-18 23:25:46 浏览:750
劳动法41条内容42条 发布:2025-08-18 22:58:28 浏览:509
农村土地征用涉及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8-18 22:57:10 浏览:99
成品油行政法规 发布:2025-08-18 22:44:25 浏览:62
著作权法法律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发布:2025-08-18 22:44:18 浏览:645
广东劳动法生育规定 发布:2025-08-18 22:44:08 浏览:919
法治知识网络竞赛活动 发布:2025-08-18 22:37:22 浏览:407
浦发银行法律顾问投标 发布:2025-08-18 22:37:09 浏览:380
买房婚姻法公平 发布:2025-08-18 22:32:08 浏览: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