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第2版
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二项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二项的规定: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所谓缺乏证据证明,指的是缺乏能够证明案件基本事实所必不可少的证据,主要是基本证据或者主要证据,同时应注意缺乏证据证明与证据不足的区别。
(1)民事诉讼法第2版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二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第五条: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对代理权发生争议的,由主张有代理权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第六十四条: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
第七十三条: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
因证据的证明力无法判断导致争议事实难以认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作出裁判。
⑵ 民事诉讼法第111第2款
民事诉讼法第111条第2款是关于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内、胁迫他人作伪证。容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⑶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二项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二项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⑷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是啥子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八)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九)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一)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二)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十三)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4)民事诉讼法第2版扩展阅读
对民诉法第200条第1项规定的再审事由的理解与适用
民诉法第200条第1项规定:“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此即新证据的再审事由。
2012年修法时,民诉法第65条第2款还规定:“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该条文中涉及逾期举证及其相应的责任承担。因而在本次民诉法司法解释起草过程中,需要解决再审新证据与举证时限制度的关系、新证据的实质要件等问题。
再审新证据与逾期举证的处罚相联系
随着经济社会以及法制建设的发展和进步,2012年修改民诉法过程中,各界普遍认为应当规定逾期举证的后果,包括引入证据失权制度。立法中也同时指出,证据失权应当是少用、慎用甚至备而不用的制度。毕竟,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公正作出裁判是诉讼法的基本价值追求。
⑸ 民事诉讼法第111条第2款
民事诉讼法抄第111条第袭2款是关于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⑹ 民事诉讼法第237条第2款第3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 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向仲裁机构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执行。
裁定书应当送达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
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6)民事诉讼法第2版扩展阅读: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四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⑺ 民事诉讼法118条第2款
民事诉讼法118条第2款:当事人交纳抄诉讼费袭用确有困难的,可以按照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
相关法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八条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应当按照规定交纳案件受理费。财产案件除交纳案件受理费外,并按照规定交纳其他诉讼费用。
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按照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
收取诉讼费用的办法另行制定。
⑻ 民事诉讼法230条第二款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
第一款: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款: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烦请采纳,欢迎追问!
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二项规定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二项规定的内容是: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fa院应当再审: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⑽ 民事诉讼法教材
21世纪抄法学系列教材:民事诉讼法(第6版)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69712
版次:6
商品编码:1119870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出版时间:2013-02-01
印刷时间:2013-02-01
用纸:胶版纸
印次:3
内容简介:
由江伟编著的《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民事诉讼法(第6版)》遵循大陆法系国家规范出发型民事诉讼的法律思维传统,深入浅出地阐述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系统、准确地传递民事诉讼法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权利保护的诉讼目的观和正当程序的价值理念,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程序法律思维。简言之,作者江伟力争使本书第六版成为民事诉讼法研习者的良师益友、步入民事诉讼法学殿堂的阶梯。
目录:
导论:民事诉讼法研习方法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第一节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第二节 民事诉讼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第二章 诉与诉权
第一节 民事之诉
第二节 反诉
第三节 民事诉权
第三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当事人平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