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村民小组
㈠ 设立村民小组有哪些法律规定程序怎样
村民小组一般都是村民委员会的组成部分,就是一个村委会可能有多个村民小组组成;
法律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第十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可以按照村民居住状况分设若干村民小组,小组长由村民小组会议推选。”从这两条规定来看,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小组的有无和设立由村委会决定,在组织机构上村民小组应隶属于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应履行村委会通过的决议。
2、村民小组长的权限不当然具有法定代表人的主体资格
村民小组长的职责与法定代表人有很大区别,主要是自我管理的职责,行使代表权有严格限制。
对法定代表人而言,更重要的是效率价值,如果每次经济活动均需法人单独授权,不仅效率低下,且相对方也无从知晓其是否真正得到授权,如法人以未授权为由否定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则容易发生恶意侵害相对方利益的行为,因此法定代表人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行使权利,对内具有管理权,负责组织和领导生产经营活动,对外代表法人处理各种民事活动。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
法定代表人有权代表法人向法院起诉和应诉,不需法人针对该次诉讼行为授权,法定代表人所进行的诉讼行为,就是法人的诉讼行为,对法人发生法律效力。
而村民小组是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中的最小单位,村民小组长的职责法律并无规定,一般由各村民组织自行制订,从各地制订的村民小组长职责来看,主要包括民主决策本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协调处理民间矛盾纠纷,执行村民小组会议决定等,但均未见村民小组长具有对外代表权的规定。
所以,村民小组长虽然是村
㈡ 村民小组是否具有诉讼主体资格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内当事人。容”其中“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村民小组由村委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集体土地所有权关系等分设,成立合法,拥有独立的土地所有权,符合“其他组织”的要求,具备了诉讼主体资格条件。
高人民法院对村民小组的诉讼主体资格也予以了认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小组诉讼权利如何行使的复函》中答复:遵化市小厂乡头道城村第三村民小组可以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以第三村民小组为当事人的诉讼应以小组长作为主要负责人提起。
㈢ 民事诉讼法起诉村委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一、涉及集体林木转让而引起的纠纷,有关权利主体可以两种方式提起诉讼。
(1)村民小组是集体经济组织,以其名义起诉,应以小组长作为负责人提起,这样,便于组织、召集村民商定相关事项。但村民小组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的代表。一方面,作为诉讼主体的原告既不是纠纷争议标的的实际权利者,也没有得到实际权利者即集体成员的明确授权,提起诉讼的主体无法真正表达作为原告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另一方面,村民也没有机会以原告的身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造成诉讼主体虚位的状况,不利于案件的审理。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2006]民立他字第23号批复的规定,以村民小组作为诉讼主体,应以小组长作为主要负责人提起。
(2)以半数以上的村民作为原告提起诉讼,应由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由本村2/3以上户的代表参加推选诉讼代表人进行诉讼。这样,有利于查清发包方与承包方是否存在共同侵权,便于划分发包方与承包方的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履行民主议定程序,即由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由本村2/3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进行表决。
㈣ 村民小组可否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
按照最新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村民小组可以作为正当当事人,参加诉讼。
㈤ 村民小组可以作为诉讼主体吗
法律分析:村民小组具有诉讼主体资格。村民小组系依法设立,有独立的土地所有权,有财产能力承担民事责任,满足诉讼主体资格。法律既然赋予村民小组有发包的权利,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相对应,其也应承担相应民事行为的义务。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其中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
㈥ 村民小组可以作为诉讼主体吗
村民小组可以作为诉讼主体。法律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有独立财产的村民小组为当事人。因此,有独立财产的村民小组是可以作为诉讼主体的,在发生民事纠纷后,村民小组可以作为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并且有权委托法定的人代为参加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六十八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有独立财产的村民小组为当事人。第八十八条
诉讼代理人除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提交授权委托书外,还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材料:
(一)律师应当提交律师执业证、律师事务所证明材料;
(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提交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介绍信以及当事人一方位于本辖区内的证明材料;
(三)当事人的近亲属应当提交身份证件和与委托人有近亲属关系的证明材料;
(四)当事人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交身份证件和与当事人有合法劳动人事关系的证明材料;
(五)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推荐的公民应当提交身份证件、推荐材料和当事人属于该社区、单位的证明材料;
(六)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应当提交身份证件和符合本解释第八十七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
㈦ 村民小组是否具有民事诉讼主体资格
一、村民委员会具有民事主任资格。
1、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性组织,属于社会团体法人,一般都有当地民政部门颁发的社会团体法人证书的。因此,村民委员会作为法人,当然具备民事诉讼主体资格。
2、村委有群众按照《村民自治条例》选举产生的村委主任,是本村的法定代表人,具有独立的诉讼主体资格。
二、村小组,也是可以作为民事主体的。
1、在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对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小组诉讼权利如何行使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的答复中就明确赋予了村民小组诉讼主体资格。答复内容如下:
遵化市小厂乡头道城村第三村民小组可以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以第三村民小组为当事人的诉讼应以小组长作为主要负责人提起。小组长以村民小组长的名义行使诉讼权利,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七条,履行民主议定程序。
2、《土地法》第十条规定:农民所有土地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管理,已经分别属于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由村内的各农村集体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同时《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0条也确认了其存在的合法性。
从上面两个立法可以认定村民小组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是能够以此财产承担一定的民事后果,故应具备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主体关于其他组织的规定,可以成为民事主体资格。
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小组诉讼权利如何行使的复函
村民小组不是法人组织,但一般有独立的财产,可以作为其他组织参加诉讼。具有完全民事诉讼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八条: 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的,村民委员会或者有独立财产的村民小组为当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小组诉讼权利如何行使的复函([2006]民立他字第23号)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2005)冀民一请字第一号《关于村民小组诉讼权利如何行使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遵化市小厂乡头道城村第三村民小组(以下简称第三村民小组)可以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以第三村民小组为当事人的诉讼应以小组长作为主要负责人提起。小组长以村民小组的名义起诉和行使诉讼权利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七条履行民主议定程序。参照《河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第三十条,小组长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自人民法院判决书生效之日起,其小组长职务相应终止,应由村民小组另行推选小组长进行诉讼。
二00六年七月十四日
㈨ 村民小组在民事诉讼中是否拥有主体资格
很简单,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就是指所有参加某一个特定的民事诉讼活动的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诉讼主体是指对诉争的标的有争议的双方或几方。显然前者的范围远大于后者,比如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就属于前者但不属于后者。